2024届山东省蓬莱一中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山东省蓬莱一中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山东省蓬莱一中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山东省蓬莱一中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山东省蓬莱一中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东省蓬莱一中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来源B.多肽类的荚膜使S型菌不易受宿主防护机制的破坏C.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D.S型菌的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悬浮培养后可出现两种菌落2.无花果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实验中,需在果实发育的五个阶段各取一个果实进行打孔取样B.可分别用斐林试剂和碘液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C.在晾制无花果干的过程中,细胞损失的水主要是结合水D.据图分析可知,果实中淀粉分解不是葡萄糖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3.关于人体细胞内过氧化氢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酶仅分布在肝脏细胞内 B.该酶能调节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C.该酶可与过氧化氢结合为复合物 D.不同季节人体内该酶的活性不同4.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5.某炭疽杆菌的A基因含有A1~A66个小段,某生物学家分离出此细菌A基因的2个缺失突变株K(缺失A2、A3)、L(缺失A3、A4、A5、A6)。将一未知的点突变株X与突变株L共同培养,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即6个小段都不缺失)。若将X与K共同培养,得到转化的细菌都为非野生型。由此可判断X的点突变最可能位于A基因的A.A2小段B.A3小段C.A4小段D.A5小段6.人胚胎发育过程中过量神经细胞数量调整的现象属于()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衰老 D.细胞凋亡7.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已知甲病为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如果Ⅱ-6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图中Ⅲ-2与Ⅲ-3结婚生一对同卵双胞胎,两个孩子都患病的概率是5/8C.Ⅱ-5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控制乙病的基因和正常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如果通过抽取血液来获得基因样本,则检测的是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中的基因8.(10分)河豚毒素(TTX)是一种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河豚毒素的作用机理可能为()A.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前神经元Na+内流,抑制突触前膜递质释放B.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后神经元Na+内流,抑制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的作用C.TTX作用于钾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前神经元K+外流,抑制突触前膜递质释放D.TTX作用于钾离子通道,阻断突触后神经元K+外流,抑制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二、非选择题9.(10分)番茄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因果实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番茄的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正常果形(B)对多棱果(b)为显性,缺刻叶(C)对马铃薯叶(c)为显性,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三个番茄品种甲、乙、丙。请回答以下问题:(1)利用甲、乙、丙三个品种通过杂交培育绿茎多棱果马铃薯叶的植株丁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至少需要_______________年。(2)在种植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棵具有明显特性的变异株。要进步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是否属于_______________变异。若该变异株具有育种价值,要获得可以稳定遗传的植株,可根据变异类型及生产需要选择不同的育种方法。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可采用育种方法①,使突变基因逐渐_______________培育成新品种A;但若是显性突变,则该方法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规避该缺点,可以采用育种方法②,其中处理1采用的核心手段是_______________。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具有该变异的幼苗,可采用育种方法③,该育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10.(14分)进入腊月后大气越来越冷,机休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用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请回答下列问题:(1)气温降低时,机体内_____________(填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该激素能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进入低温环境常表现出面色苍白,原因是_____________。(2)低温刺激机体使人全身颤抖,是机体通过调节使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的结果。若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对机体的刺激增强,此时在神经纤维上检测到的动作电位的电位差将______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11.(14分)请回答下列何题:(1)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的CO2中的氧元素来自______________(填“葡萄糖和水”或“葡萄糖”或“水和氧气”)。(2)小麦种子吸水萌发的初期,CO2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多了3~4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农田生产中松土能促进农作物根系的生长,进而促进植株生长,从根的生理活动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在农业上也提倡免耕法,即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少用松土措施,因为农田松土易造成水土流失,并可能加剧温室效应,试分析农田松土加剧温室效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正常小鼠体内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胱硫醚γ—裂解酶(G酶),体液中的H2S主要由G酶催化产生。为了研究G酶的功能,需要选育基因型为B-B-的小鼠。通过将小鼠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去除,培育出了一只基因型为B+B-的雄性小鼠(B+表示具有B基因,B-表示去除了B基因,B+和B-不是显隐性关系),请回答:(1)现提供正常小鼠和一只B+B-雄性小鼠,欲选育B-B-雄性小鼠。请用遗传图解表示选育过程(遗传图解中表现型不作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基因控制G酶的合成,其中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__________上进行,通过tRNA上的_______________与mRNA上的碱基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酶的催化反应具有高效性,胱硫醚在G酶的催化下生成H2S的速率加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3)右图表示不同基因型小鼠血浆中G酶浓度和H2S浓度的关系。B-B-个体的血浆中没有G酶而仍有少量H2S产生,这是因为______。通过比较B+B+和B+B-个体的基因型、G酶浓度与H2S浓度之间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题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题目详解】A、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最早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B、荚膜的化学成分是多糖,B错误;C、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C错误;D、从S型菌中抽提的DNA与R型菌混合悬浮培养后,需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才可观察到两种菌落,D错误。故选A。2、D【解题分析】

从图中看出,随着开花天数的增加,蔗糖含量基本不变,而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下降。【题目详解】A、为减少实验误差需要取多个果实进行测定,A错误;B、斐林试剂只能定性用来检测还原糖,不能用来检测可溶性糖,也不可能检测其含量,碘液也不能测定淀粉含量,B错误;C、在晾制无花果干的过程中,细胞损失的水主要是自由水,C错误;D、据图分析可知,在前一段,淀粉下降幅度较大,而葡萄糖含量升高幅度较小,后一段,淀粉下降幅度较平缓,葡萄糖含量去急剧上升,因此推测果实中淀粉分解不是葡萄糖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D正确。故选D。3、C【解题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酶本身的性质不变,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平衡点不变。【题目详解】A、过氧化氢酶在肝脏细胞内分布较多,其它细胞内也有分布,A错误;B、酶的作用是催化,不是调节,B错误;C、酶与底物可以结合形成复合物,催化底物分解,C正确;D、人属于恒温动物,不同季节人体的体温基本不变,所以体内酶的活性基本不变,D错误。故选C。4、B【解题分析】

A、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溶液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A错误;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因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以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B正确;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通过解离使细胞死亡固定在某个时期,可以找到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不能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C错误;D、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把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被侵染的细菌分离开来,D错误。故选B。5、A【解题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不定向性、随机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炭疽杆菌的A基因含有A1~A66个小段,其中任意片段都有可能缺失,细菌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题目详解】从题干的信息可看出突变株L缺失A3、A4、A5、A6小段,但具有A1、A2小段,其与点突变株X共同培养后,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那么点突变株X应具有A3、A4、A5、A6小段,所以未知的点突变可能位于A1、A2小段。突变株K缺失A2、A3小段,其与点突变株X共同培养后,得到转化的细菌都是非野生型,而只有当该点突变位于突变株K的缺失小段上时才能得到上述结果,因此点突变株X的点突变最可能位于A基因的A2小段,故选A。6、D【解题分析】

细胞凋亡或称编程性细胞死亡,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是由某种基因引发的,是不可避免,不同于病变或伤害导致的死亡。【题目详解】人胚胎发育过程中会产生过量的神经细胞,所以需要调整神经细胞的数量,使之与受神经细胞支配的细胞的数量相适应,以保证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的精确调节。这种调整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D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所有动物的正常发育中都有一些细胞要发生凋亡,细胞凋亡在植物体内也普遍存在。7、D【解题分析】

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Ⅱ1和Ⅱ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Ⅲ2),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已知甲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和Ⅱ6都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不患甲病的女儿(Ⅲ3),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所以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5个体由于父亲患甲病(aa),本人不换甲病,所以甲病基因型是Aa,本人患乙病,但生下了不换乙病的孩子,所以其基因型是(Bb),所以本人基因型是AaBb。【题目详解】A、根据分析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正确;B、如果Ⅱ6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患有乙病,但孩子有不患乙病,所以基因型为AABb,又Ⅱ5个体基因型为AaBb,则三代3号是1/2Aabb,1/2AAbb,与Ⅲ2号患有甲病基因型是aa,父亲不换乙病(bb),本人患乙病,所以其基因型Bb,Ⅲ2号基因型是aaBb因此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2×1/2=1/4,患乙病概率为1/2,后代患病的概率是1/2+1/4-1/2×1/4=5/8,由于同卵双胞胎基因型相同,可当一个胎儿看待,故生一对同卵双胞胎,两个孩子都得病的概率是5/8,B正确;C、Ⅱ5个体基因型为AaBb,形成生殖细胞时控制乙病的基因和正常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D、如果通过抽取血液来获得基因样本,因血小板中无细胞核,则检测的是血液中白细胞中的基因,D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作为一个选择题,只需看D答案,明确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所以不能作为基因检测的样本,但如果要计算B选项,需要考生分析出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在分析基因型计算概率,难度极大。8、A【解题分析】

适宜刺激使突触前神经元产生兴奋,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若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则兴奋不能传递到突触后膜。【题目详解】依据图示可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主要取决于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明显减弱,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减弱甚至不兴奋,主要原因是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化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9、甲与乙杂交得到杂交一代,杂交代与丙杂交,得到杂交二代,杂交二代自交,收获种子,播种种子选育出表现型为绿茎多棱果马铃薯叶植株4年可遗传纯合获得新品种所需的时间(或周期)长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解题分析】

由图可知,方法①表示杂交育种,方法②表示单倍体育种,方法③是植物组织培养。【题目详解】(1)根据题意,能培育出绿茎多棱果马铃薯叶的植株。培育过程: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得到杂交一代(AABbCc),杂交一代(AABbCc)与丙(aaBBCC)杂交,得到的杂交二代中有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杂交二代自交,收获种子,播种种子得到杂交三代,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为绿茎多棱果马铃薯叶植株。以上培育过程中甲×乙杂交需1年,杂交一代与丙杂交需1年,杂交二代自交需一年,收获的种子从播种到长出所需植株需一年,因此至少需要4年。(2)要判断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是否属于可遗传变异。如果变异株是基因突变导致,则可采用育种方法①即杂交育种,使突变基因逐渐纯合,培育成新品种A。但若是显性突变,则该方法的缺点是获得新品种所需的时间(或周期)长。若要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可采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即育种方法②,其中处理1采用的核心手段是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育种方法③即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题目点拨】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0、I状腺激素(或者肾上腺素)这些细胞都有该激素的受体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骨骼肌收缩不变【解题分析】

【题目详解】(1)由分析可知,气温降低时,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因为该激素能促进物质代谢,因此可推测该激素能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原因是这些细胞的膜上都有该激素的受体;人进入低温环境,由于机体的调节作用常表现出面色苍白的现象,该现象的出现是皮肤中冷觉感受器兴奋刺激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产生兴奋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导致的。(2)低温刺激机体使人全身颤抖,是机体通过下丘脑产生兴奋沿着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收缩导致的结果。若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对机体的刺激增强,此时在神经纤维上检测到的动作电位的电位差将不变,因为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大小不因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强。【题目点拨】熟知体温调节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理解刺激强度对动作电位的影响是就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1、葡萄糖和水无氧呼吸强度大于有氧呼吸强度松土可以促进根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吸收矿质离子,促进根系的生长,进而促进植株生长由于松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分解和排放,从而使温室效应变得更加严重【解题分析】

1、有氧呼吸总反应方程式:6O2+C6H12O6+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能量;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