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资阳市川中丘陵地区信息化试点班级2024届高考生物二模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中央液泡逐渐缩小B.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不同部位细胞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相同D.细胞壁伸缩性较小,原生质层伸缩性较大,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2.在细胞内,有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下列有关囊泡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质网可以“出芽”形成囊泡,其囊泡膜可以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B.内质网在囊泡运输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C.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可能形成溶酶体D.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可以是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形成的3.比较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防卫特性,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两种淋巴细胞都来源于淋巴干细胞B.两种淋巴细胞都能被一定的物质刺激而增强活性C.寄生型病毒感染时,一般只有T淋巴细胞会被活化而参与病毒的消灭D.被病毒感染后,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检测感染病毒种类4.新冠病毒2019-nCov引发全球疫情,为了尽快阻断疫情传播,其疫苗研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下列有关人体接种疫苗的说法正确的是()A.接种疫苗后会发生免疫反应,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B.首次接种疫苗会引起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C.接种后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合成分泌抗体D.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5.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的转化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下图所示的转化实验。对本实验作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通过酶解去除单一成分进行研究B.甲、乙组培养基中只有S型菌落出现C.蛋白酶处理结果显示提取物仍有转化活性D.本实验结果表明DNA使R型菌发生转化6.下列有关实验或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C.探究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可将染色体染色D.制备纯净细胞膜时,可选择去掉细胞壁的成熟叶肉细胞作为实验材料7.下图是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的实验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MN时期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B.与M点相比,N点时酵母菌种内斗争更为激烈C.酵母菌种群数量从P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外,还有酒精浓度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等D.图示时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变化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8.(10分)ATP称为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的形成一定伴随着有机物的分解B.细胞的某些生命活动不以ATP为直接能源C.消耗ATP的物质运输一定是主动转运D.细胞呼吸的每个阶段均能产生ATP二、非选择题9.(10分)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目为。下图中a与b、c与d分别为玉米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对玉米进行人工杂交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若要测定玉米的基因组,应测定____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2)已知常见的玉米无某种抗性基因,导入外源抗性基因的玉米都能表现出抗性性状,若某玉米植株M的细胞中a染色体上已导入一个抗性基因,欲将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M的染色体上,用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的位置(只考虑图中a、b、e、d四条染色体),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10.(14分)侧柏是一种常见的庭园绿化树种,叶和枝还可入药,木材可供建筑和家具等用材。科研人员对某地的侧柏天然林与人工林进行群落丰富度的研究,选取不同面积的样方(20m×20m、2m×2m、1m×lm)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物种数量(种)面积(hm2)侧伯总数量(株)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天然林22332753653728人工林8996277521(1)群落中_________称为丰富度,调查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宜选用题中____面积的样方。(2)人工林中侧柏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保留整数即可)。人工林是指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营造而成的森林,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往往会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________不同,对于利用强度较大的人工林,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_投入,保护其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3)调整人工林能量流动关系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适当往人工林中引入当地树种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___________。11.(14分)科学家提出两种不同假说来解释酶与底物的专一性问题,“锁钥”假说和“诱导契合”假说。“锁钥”假说认为,底物和酶好似钥匙和锁的关系,一把锁只能被一把钥匙打开。“诱导契合”假说则认为,底物不能直接与酶很好地结合,与酶接触后会诱导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结构改变后的酶可以与底物完美结合,这就好像两个人握手的过程一样。科研人员为证明上述两种假说,设计如下实验。在蚯蚓蛋白酶II(EfP-II)反应液中,加入底物CTH,反应生成黄色物质,检测黄色物质的吸光度(A405),绘制出曲线EfP-II+CTH。待上述反应完成后,再加入底物CU,反应产生同样的黄色物质,继续检测吸光度,绘制出曲线EfP-II+CTH+CU。各种不同底物组合的反应曲线,如下图。(1)蚯蚓蛋白酶II是由蚯蚓细胞________上合成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的一种蛋白质。蚯蚓蛋白酶II的酶活性可以用单位质量的酶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2)在酶反应液中,分别进行操作①:先加入CTH,250min后再加入CU。结果如图(a)所示。操作②:先加入CU,250min后再加入CTH。结果如图(b)所示。比较操作①与②,加入第二种底物后酶促反应速率变化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根据酶与底物专一性的假说,推测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的反应速率结果可以支持这一推测。(3)“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的主要分歧在于,酶与底物结合时,______________。(4)综合以上分析,请在下面选择你认为本实验结果支持的假说,并说明理由。如果你认为不支持任何一种假说,请选择不支持现有假说,并写出可以解释实验结果的假说。①支持“锁钥”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支持“诱导契合”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不支持现有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某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浆果、草、黑松位于食物链的起点,构成了第一营养级,也称____________营养级。该食物网共有食物链_________条,其中处于多个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种。(2)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棕熊称为一个________,其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增长方式应为_____增长。(3)与棕熊直接取食浆果相比,鹿取食浆果,棕熊取食鹿(假设两种情形下浆果的量相等),棕熊所获得的能量更_______(填多或少)。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题分析】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不断失水,液泡的体积逐渐减小,A正确;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以及复原现象,B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错误;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D正确。2、B【解题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题目详解】A、内质网可以“出芽”形成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到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囊泡膜与高尔基体膜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A正确;B、高尔基体起交通枢纽作用,而不是内质网,B错误;C、溶酶体是单层膜组成的、内含多种水解酶,初级溶酶体是高尔基体分泌形成的,C正确;D、突触小泡是含有神经递质的膜泡结构,是由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形成的,D正确。故选B。3、C【解题分析】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两种淋巴细胞都来源于淋巴干细胞;两种淋巴细胞都需在一定的物质刺激下才会活化增强活性;病毒感染后的清除过程不仅需要细胞免疫,还需要体液免疫的协助。【题目详解】A、两种淋巴细胞都来源于淋巴干细胞,A正确﹔B、两种淋巴细胞都需在一定的物质刺激下才会活化增强活性,B正确;C、病毒感染后的清除过程不仅需要细胞免疫,还需要体液免疫的协助,C错误;D、抗原和抗体会特异性结合,所以被某种未知病毒感染后,可以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判断病毒种类,D正确。故选C。【题目点拨】熟记特异性免疫过程,梳理两种淋巴细胞的功能特性,结合题目时行比较。4、D【解题分析】
接种疫苗后,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题目详解】A、接种疫苗后可以产生记忆细胞,抵抗同种抗原的再次入侵,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A错误;B、首次接种不会引起记忆细胞增殖分化,B错误;C、接种后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C错误;D、接种后产生的抗体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可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发生免疫反应,D正确。故选D。5、B【解题分析】
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在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是不知道转化因子是什么。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题目详解】A、本实验通过加蛋白酶和DNA酶解去相应的物质,将DNA、蛋白质分开,用单一成分进行研究,A正确;B、甲组是混合培养,乙组是出去蛋白质后再混合培养,均能发生转化,但转化率低,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B错误;C、乙组实验中加蛋白酶处理后,培养皿中有S型菌落,则说明提取物仍有转化活性,C正确;D、丙组实验中加入DNA酶后,没有S型菌落,说明DNA的结构被破坏了,若是结构完整,则有S型菌落,进一步对照说明DNA使R型菌发生转化,D正确;故选B。6、B【解题分析】
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成两个子细胞.实验步骤是:固定(卡诺氏液)→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漂洗→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制片→观察。【题目详解】A、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错误;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根据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则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B正确;C、探究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用于材料的固定,C错误;D、去掉细胞壁的成熟叶肉细胞仍具有液泡、叶绿体等具膜细胞器,不能用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D错误。故选B。7、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M点之前没有酒精产生,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M点之后,开始有酒精生成,而且酵母菌的数量快速增加,说明MN时期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项错误;N点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高于M点,说明N点时酵母菌种内斗争更为激烈,B项正确;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细胞代谢产物不断积累,使培养液中酒精浓度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等,导致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从P点开始下降,C项正确;在发酵初期,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当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并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P点之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8、B【解题分析】
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A-P~P~P,其中A表示腺嘌呤核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由ADP合成ATP所需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细胞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和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题目详解】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ATP的合成,但是没有有机物的分解,A错误;B、ATP是细胞内主要的直接能源物质,UTP、GTP也可作为细胞内某些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B正确;C、胞吞和胞吐两种运输方式也消耗ATP,C错误;D、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能产生ATP,D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ATP的结构特点,识记产生ATP的途径和场所,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二、非选择题9、套袋---授粉----套袋10实验设计思路:可以选用无抗性基因的玉米与M植株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玉米的抗性性状出现的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①若子代玉米的抗性性状占子代总数的1/2,则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a染色体上。②若子代玉米的抗性性状占子代总数的1,则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b染色体上。③若子代玉米的抗性性状占子代总数的3/4.则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c或d染色体上。【解题分析】
植物的杂交实验方法通常是去雄、套袋、传粉、再套袋。基因组计划通常需要对该物种的基因的全部DNA序列进行测序。在设计杂交实验时需考虑基因导入的位置,基因可能导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题目详解】(1)因为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因此对玉米进行人工杂交时无需去雄,步骤为套袋---授粉----套袋,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染色体,所以玉米的一个单倍体基因组中有10条染色体;(2)选用无抗性基因的玉米与M植株进行杂交,三种导人情况如图所示:①细胞可产生带抗性基因的配子占配子总数的1/2,②细胞产生的配子全是带抗性基因的,③细胞可产生带抗性基因的配子占配子总数的3/4,上述配子分别与无抗性基因的配子结合后,预期结果及结论为:①若子代玉米的抗性性状占子代总数的1/2,则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a染色体上;②若子代玉米的抗性性状占子代总数的1,则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b染色体上;③若子代王米的抗性性状占子代总数的3/4,则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c或d染色体上。【题目点拨】该题的难点在于设计实验判定基因的位置关系,以实验的方法考察了同一条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及所遵循的定律,需要学生对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有很扎实的基础。10、物种数目的多少1m×1m1250株/hm2自然演替物质和能量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稳定性【解题分析】
1、样方大小:①一般草本植物:1m×1m;灌木:4m×4m;乔木:10m×10m;②如果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需要适当扩大;③应以物种个体数达到最稳定时的最小面积计算。2、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丰富度是描述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指标。特点: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3、抵抗力稳定性:①含义:生态系统
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②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③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
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包括:①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最有效的利用。例如桑基鱼塘(利用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塘泥肥桑)。②研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题目详解】(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丰富度,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调查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宜选用题中1m×lm的样方面积。(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人工林中侧伯总数量为77521株,人工林面积为62hm2,因此人工林中侧柏的种群密度约为77521÷62≈1250株/hm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往往会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对于利用强度较大的人工林,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调整人工林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当地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适当往人工林中引入当地树种可以增加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调查物种数目的方法,把握样方法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理解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掌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原因,能够根据题意把握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和方法,识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1、核糖体催化催化底物CTH(或CU)生成黄色产物的吸光值变化温度、pH、抑制剂操作②升高幅度显著高于操作①酶与CTH结合,空间结构改变,再与CU结合时,结合不好,反应速率较低;酶与CU结合,空间结构改变,再与CTH结合时,依然可以很好地结合,反应速率较高EfP-II+CTH+CU+CTH(EfP-II+CTH+CTH)酶的空间结构是否会发生改变支持“锁钥”假说:酶与CTH反应后,再与CU反应速率较低,说明空间结构固定不变,结合CU不好支持“诱导契合”假说:酶可以分别与CTH和CU反应,说明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适应与不同底物的结合不支持现有假说:第一种底物与酶结合时,诱导酶空间结构发生相应改变,之后再与第二、第三种底物结合时,空间结构保持不变【解题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特性。【题目详解】(1)蚯蚓蛋白酶II的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酶具有催化作用。蚯蚓蛋白酶II,能够催化底物CTH(CU),反应生成黄色物质,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检测黄色物质的吸光度(A405)变化来表示酶的活性。影响酶的因素有,温度、pH值、重金属离子、抑制剂等。(2)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加入第二种底物后反应速率改变不明显;操作②加入第二种底物后,反应速率明显升高,且升高幅度显著高于操作①。根据酶的专一性假说,操作①中酶首先与CTH结合,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再与CU结合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速冻西洋芥蓝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计算机信息服务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3年全长淬火重型钢轨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磁性开关气缸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瓜条馅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清爽控油洁面乳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气体绝缘柱上负荷开关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抗菌防霉乳胶漆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天然药物浓缩纯化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外墙保温外包施工队安全协议书》
- 彩色喷涂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拿地申报
- 2024年园林绿化建设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吸气剂(消气剂)产业前景预测及发展风险分析报告
- 《食品经营许可证》延续申请表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行政执法)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招商引资居间合同
- 译林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复习:完形填空10空18篇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食堂承包经营服务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名登记表
- 第五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