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新农村建设最急需、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以世行工程为契机,逐步解决农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2023年6月至12月,受市政府委托,工程组在省外调研、实地考察、取样分析、广泛收集资料和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根底上,编制完成了《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1.总论1.1规划由来与目的规划由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既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宁波市新农村建设最急需、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以世行工程为契机,逐步解决农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2023年6月至12月,受宁波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宁波大学专家组在宁波市委农办的直接领导下,在发改委、环保局、农业局、财政局、水办等部门及各县〔市、区〕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省外调研、实地考察、取样分析、广泛收集资料和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根底上,编制完成了《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2023-2023〕。规划目的编制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保障饮用水平安,着力解决影响农村可持续开展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坚持统筹城乡、突出重点,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方针,明确指导思想、根本原那么、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建设重点。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机制,构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政策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结合宁波各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研究制定保障措施,使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组织、有领导、有重点、有秩序地深入开展。
本规划将作为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主要依据,以解决宁波市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奠定扎实根底。1.2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87号);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3号);
《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源调查技术规定》(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之五);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指标〔试行〕》〔国家环保总局,2003〕;
《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浙政发[2003]23号〕;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3);
《宁波市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甬发改规划[2007]108号);
《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甬政发[2005]19号);
《宁波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宁波市水资源综合规划》;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06);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标准》(GB50318—200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农村给水设计标准》(CECS82:9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宁波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3〕〔甬政发〔2023〕38号〕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质矿产部1989年7月10日发布〕;
《宁波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方法》〔市政府令第91号,2001年6月1日起施行〕;
《宁波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定》〔宁波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2007年8月1日起实施〕;
各县市区相关规划;
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1.3指导思想与原那么指导思想〔1〕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可持续开展战略,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保护饮用水源相结合,统筹城乡资源,一体化改善全市水环境,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2〕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开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以生态功能区划为根底,以保障饮水平安为重点,以生活污染治理为抓手,改善农村生活方式,从整体上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4〕以世界银行工程为引领,借鉴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治理模式,引入新的规划设计理念,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行管理机制。
〔5〕结合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结构与空间布局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并满足将来建设与管理的需要。规划原那么〔1〕科学设计,统筹安排。以全市总体规划为先导,并与各类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充分考虑城乡统筹开展布局、经济开展状况、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容量和人口分布等因素,科学规划并统筹安排全市范围内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环境背景条件,充分考虑不同流域及流域内部不同部位的环境容量和自净化能力,开创因地制宜、简单实用、管理方便的农村生活污水多元化处理模式。
〔3〕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建设,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先行实施环境敏感和污染严重的区域,突出饮用水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
〔4〕优先集中,兼顾分散。根据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评价,有条件的村庄优先纳管集中处理,充分发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辐射效用,提高集中处理设施利用率。对不能纳入集中处理的村庄,因地制宜,采用适宜的技术措施,进行就地分散式处理。
〔5〕示范带动,逐步推进。按照先易后难,先环境敏感区后一般区域的次序,充分发挥世行工程的带动作用,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梯度推进。
〔6〕政府推动,多元投入。加强政府调控和引导,抓好各项配套政策的制订和落实,优化资金配置,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1.4规划期限近期:2023年-2023年,中远期:2023年-2023年1.5规划范围宁波大市范围内〔余姚市、慈溪市、鄞州区、镇海区、北仑区、江北区、宁海县、奉化市和象山县〕九个县〔市区〕的农村地区。1.6规划内容〔1〕现状调查与评价;
〔2〕规划推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3〕确定相关技术指标,预测污水量;
〔4〕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5〕纳入城镇集中处理规划;
〔6〕农村分散就地处理规划;
〔7〕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
〔8〕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投资估算;
〔9〕效益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0〕实施、运营及管理机制;
〔11〕近期建设工程;
〔12〕规划保障措施。2.自然概况与社会经济2.1自然概况地理位置宁波位于东经120°55'~122°16',北纬28°51'~30°33'之间。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下辖6区5县〔市〕,市域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660.8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人口291.87万人。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其中大陆岸线为788公里,岛屿岸线为774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三分之一。全市共有大小岛屿531个,面积524平方公里。气候条件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清楚。全市的多年平均气温16.4℃,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8.0℃,一月份最低,为4.7℃。全市无霜期一般为230~24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0毫米,五至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850小时。水文条件宁波地处江南水乡,河流纵横,水网密布,主要河流有余姚江、奉化江和甬江。余姚江发源于上虞县梁湖,奉化江发源于奉化市斑竹,余姚江与奉化江在市区“三江口〞汇成甬江流向东北,经镇海区招宝山汇入东海。地貌结构宁波市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台地、谷〔盆〕地和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区海拔4~5.8米,郊区海拔为3.6~4米。全市山地面积占陆域的24.9%,丘陵占25.2%,台地占1.5%,谷〔盆〕地占8.1%,平原占40.3%。2.2生态功能区划根据《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全省共划分为了6个生态区和15个生态亚区,其中宁波属浙东北水网平原生态区、浙中丘陵盆地生态区、浙东沿海及近岸生态区。宁波以这一规划为依据,以环境容量为根底,各县市区分别编制了生态功能区规划,划定了优化准入区、重点准入区、限制准入区和禁止准入区〔见表2.2—1〕,全市范围内禁止准入区为1094㎞2,占总面积11.2%,限制准入区为6821㎞2,占69.6%,重点准入区为792.9㎞2,占8.1%,优化准入区1085㎞2,占11.1%。其中57.3%禁止准入区和44.2%的限制准入区分布在南三县。表2.2-1宁波市生态功能区分布
单位:数量〔个〕,面积〔km2〕
功能区名称中心城区慈溪奉化宁海余姚象山所占比例〔%〕数量面积数量面积数量面积数量面积数量面积数量面积禁止
准入区11307.4795.59164.86312.11763.56150.811.17限制
准入区111329.0101272.56984.6111153.561204.35872.969.65重点
准入区19262.85129.5321.73141.84125.77129.08.10优化
准入区31556.810219.11082.1856.46133.5337.211.08合计722456321716.6281253.2281663.8331527211189.9——2.3区域村庄概况2023年底宁波市共有行政村2637个,其中以南三县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及鄞州区的行政村个数最多,为1694个,占宁波市行政村总数的64.2%。2023年宁波市共有农村人口490.4万人,其中以宁波北部的余姚市、慈溪市、鄞州区的农村人口最多,为365万人,占宁波市农村人口总数的60.6%。2023年宁波市农村外来人口总数为112.3万人,其中以慈溪市与鄞州区的农村外来人口数最多,占宁波市农村外来人口总数的60.5%。2023年宁波市农村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63.3亿元。
表2.3-12023年宁波各县市区农村根本情况
县市区行政村
〔个〕农村人口〔万人〕农村住户〔万户〕农林牧渔业
总产值
〔亿元〕常住人口其中:
外来人口常住人口其中:
外来人口余姚市26571.68.125.42.942.2慈溪市297120.234.846.811.441.2奉化市35438.33.314.21.227.4宁海县39850.88.117.52.932.2象山县49042.71.314.60.658.8鄞州区45297.233.137.910.836.0江北区10716.75.78.02.25.8镇海区6223.812.79.34.77.7北仑区21229.25.211.81.59.9总计2637490.4112.3185.538.2262.42.4社会经济开展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开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开展最活泼的地区之一。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2023年宁波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开展。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4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7.4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96.7亿元,增长10.0%,其中工业增加值1990.5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00.0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4%,同比上升0.1%,三次产业的比重从2007年的4.4:55.3:40.3变为2023年的4.2:55.4:40.4。人均生产总值为6999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079美元〕。
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中央财政收入420.5亿元,增长6.5%,地方财政收入390.4亿元,增长18.6%。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39.4亿元,增长18.4%。其中一般公共效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分别支出71.8亿元、67.1亿元、29.1亿元、33.5亿元、6.0亿元和56.3亿元,分别增长13.2%、13.7%、29.2%、32.3%、42.9%和27.7%。
农业增产增收。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其中农业120.3亿元,增长6.7%;林业7.7亿元,增长8.9%;畜牧业49.1亿元,下降3.3%;渔业87.1亿元,增长4.0%;农林牧渔效劳业4.5亿元,增长6.0%。种植结构适度调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3.0万公顷,增长4.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7万公顷,粮食产量86.0万吨,蔬菜播种面积9.6万公顷。2.5农村社会经济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全市共投入“百千工程〞资金23.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6.5亿元。累计2023个村庄启动整治建设,占全部行政村的77.3%;建设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设施村165个;垃圾集中处理的村庄覆盖率到达96.5%。首创了“村会结对〞模式,已有16个协会与行政村结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形成了十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粮经比例从1978年的66:34调整到了目前的42:58。
农民收入大幅提升。1978年,宁波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9元,1998年突破4000元,2023年到达11450元,是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倍,并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连续多年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低,宁波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超过85%。农村环境明显改善。近几年宁波市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改观。截至2023年,宁波市已建成全面小康村269个,环境整治村1836个,占全市行政村的三分之二。
农村效劳不断健全。宁波市提前实现了村村通硬化道路和客运班车的目标,根本实现了让农民喝上清洁平安饮用水的目标,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开展。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呈现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有序的良好局面,如宁波市滕头村去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十佳和谐乡村〞。3现状调查与评价宁波坚持以科学开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开展全局,积极实施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战略,在加快经济社会开展的同时,切实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根底建设,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使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局部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23年净削减化学需氧量0.44万吨,二氧化硫2.50万吨,比2007分别下降了8.43%和15.46%,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7.3%,总体环境质量在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处于中等偏好水平。
但是,全市整体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结构性污染突出、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持久性有机物污染渐显等问题比拟突出。全市区域性地表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根本得到遏制,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普遍达标,但平原河网水质仍不容乐观,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普遍较低;酸雨污染形势仍相当严峻,酸雨率居高不下;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较好水平;辐射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环境质量根本稳定。3.1宁波市水环境根本状况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根本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平原河网水质仍不容乐观。2023年全市80个市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36.2%,较2007年提高0.3个百分点,功能达标断面比例为43.8%,与2007年持平,劣Ⅴ类重度污染水质断面比例较2007年减少0.3个百分点。全市大中型湖库水质多数为Ⅰ-Ⅱ类,营养指标评价为中营养。
表3.1—1
2006-2023年全市市控站位水质类别百分比统计
年份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劣Ⅴ类优于Ⅲ类比例功能达标率(%)20066.314.118.828.114.118.839.15020074.712.518.832.817.214.135.943.820231.2152027.522.513.836.243.8〔1〕甬江水系
甬江水系水质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工程为石油类、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水质优、良的断面比例66.7%,无劣Ⅴ类重污染断面,功能达标率71.4%,比2007年增加6.4个百分点。姚江干流水质继续保持良好,功能达标比例71.4%,比2007年增加28.5个百分点。
〔2〕平原河网
平原河网水质普遍较差,在41个监控断面中,水质属优、良的断面比例9.8%,劣Ⅴ类重污染断面24.4%,功能达标的断面比例22.0%,见〔表3.1—2〕
表3.1—2
宁波各监控断面水质情况
河网断面优良断面比例功能达标率污染程度污染因子备注中心城区老三区0%28.6%轻度污染氨氮
镇海河网20%40%
氨氮、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北仑河网16.7%16.7%轻度污染北三县鄞州河网22.2%22.2%污染较重同上水质无明显改进慈溪河网0%10%重度污染同上劣Ⅴ类为主,重度污染断面占60%,余姚河网20%40%轻度污染同上
南三县象山县60%60%轻度污染同上无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宁海县75%75%轻度污染同上Ⅰ-Ⅲ类水质为主,劣Ⅴ类重度污染断面占6.35%奉化市33.3%30%轻度污染同上——由表中不难看出,北三县内河水质比南三县内河水质要差很多,在优、良水质断面和功能达标率表现得尤其明显。因此,要保证北三县内河水质的改善,相关的污水处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3〕湖库
宁波市大中型水库主要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山溪源头,人为污染影响较少,水质较好,多数为Ⅰ~Ⅱ类水。按富营养化指标评价:全市大中型湖库根本保持中营养,东钱湖处于中营养与富营养化的临界边缘区,水质有富营养化趋势。饮用水源饮用水源水质保持良好,所有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及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均为未检出。全市12个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35个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97.1%。地下水宁波地区具有大规模供水价值的地下水主要为河谷孔隙潜水和平原区深层孔隙承压水。河谷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鄞西山区和山前地带,平原区孔隙承压水分布于鄞西到滨海地带。
河谷孔隙潜水水质类别为Ⅱ类,适用于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各种用途。平原区孔隙承压水Ⅱ层淡水和市区Ⅱ层淡水水质类别为Ⅳ类,适当处理后可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3.2宁波市水环境治理情况开展水环境污染整治结合污染减排工作,继续实施甬江流域污染整治方案,通过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沿岸地区城市污水截污纳管,造纸、印染等重污染企业实施中水回用等措施深入推进甬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慈溪废塑料、石浦水产品加工行业整治按方案积极推进,关闭取缔缸脚料淘洗、退镀、盐卤分拣等废塑料加工户200多家,完成标准化改造100多家;象山县对石浦的鱼粉加工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关闭取缔了存在平安隐患且整改无望的冷冻企业,建成污水处理工程〔一期〕集中处理水产加工园区工业废水。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行动,集中排查了89个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关闭取缔了一批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处分并整改了一批对饮用水源造成隐患的企业,清理搬迁了一批对饮用水水质构成影响的畜禽养殖基地,有效消除了威胁饮用水源平安的污染隐患,全市共创立合格饮用水源90个,标准饮用水源保护区12个。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根底设施建设力度,2023年,宁波北仑岩东污水处理厂二期8万吨/日扩建工程和10万吨/日的中水回用工程建成投运,象山富春紫光污水处理2万吨/日的中水回用工程已正式向企业供水。我市现有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厂22座,各县市区中心城区均已建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处理能力到达107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到达了80.34%。
表3.2-1宁波市主要污水厂概况
工程所属市工程名称设计规模(万吨/天)08年污水实际处理量
(万吨)排水体制污水处理工艺小类宁波市市城市排水江东北区污水处理厂103468雨污分流传统活性污泥法/AAO工艺岩东污水处理厂124608雨污分流氧化沟宁波爱普环保185雨污分流SBR市城市排水南区污水处理厂166117雨污分流A/O工艺大榭开发区生态污水处理4534雨污分流传统活性污泥法市城市排水镇海区排水分公司3967雨污分流氧化沟宁波北区污水处理101551雨污分流A2/O工艺余姚市余姚市小曹娥城市污水处理61697雨污分流A2/O工艺余姚市黄家埠滨海污水处理3585雨污合流A/O工艺慈溪市慈溪市杭州湾水处理41269混流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慈溪市教场山污水处理厂51679雨污分流SBR奉化市奉化市城区污水处理厂31117雨污合流SBR宁海县宁海县兴海污水处理31150雨污分流SBR象山县象山县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工程(一期)2.5797雨污分流A2/O工艺象山爵溪污水处理工程568雨污分流其它化学法实施城市内河污染治理开展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对牛郎河等6条河道实施截污,推进陆家河沟通工程,抓好河床疏浚养护工作,建设闸门井及提升井28座,铺设截污管道5935米,河道疏浚13.63万立方。通过翻水设施加强内河水体调控,翻入874.41万立方,排放617.14万立方。强化内河日常管理,实施水体绿化改造,全年内河新增养护绿地2.95万平方米,实行河道12小时动态保洁,保洁覆盖率97%,清捞水面垃圾6593吨,有效地提高了内河水质。3.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情况长期以来,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无序排放的农村生活污水成为污染村镇水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几乎没有完善的排水管网,且缺乏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给生活污水的收集和集中处理带来难度。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排放的污水大局部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附近河道。农村生活污水在水质、水量和排水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1〕水质特点:
第一,农村污水浓度低,变化大;
第二,农村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污水的混合水体,其中50%以上是生活污水,大局部农村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一般BOD5≤250毫克/升,CODcr≤500毫克/升,pH值6-8,SS≤500毫克/升,色度〔稀释倍数〕≤100,根本上不含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和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好。
〔2〕水量特性:
第一,水量小,一般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人口数量相对少,产生污水量也小。
第二,变化系数大,农村污水排放量和居民生活规律相近,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污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
〔3〕排水体制特点:
很多农村尚无排水系统,雨水和污水均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至就近水体。有排水系统或管道的地区,除小局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镇实行雨污分流制外,大局部地区采用合流制排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自“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简称百千工程〕实施以来,宁波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的整治工作,特别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全市范围内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方式,开展不同程度的污水处理实验与示范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已有165多个行政村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村庄覆盖率约达5.7%,远低于全省20%的平均水平。
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地埋式无动力厌氧处理系统模式。利用生物厌氧消化技术处理粪便和生活污水,具有不耗能、占地少、投资省、管理方便的特点。工艺流程:污水——隔栅——初沉池——二级厌氧接触消化池——沉淀池——排放。二是人工湿地处理模式。处理系统为自流式,运行过程中根本不用电耗,或者采取低耗电的一级水泵提升。工艺流程:生活污水经管网收集后,进入厌氧池经过厌氧接触消化后,进入生态绿地污水处理系统,再经过植物根系吸收营养〔污水的有机成分〕到达净化水质的目的,最后排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污水收集管网欠缺
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工程设计不合理及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等原因,绝大多数村庄没有完善的污水管网。已建的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由于管网不够完善,收集范围小,户接入面窄,导致污水收集率低。
〔2〕工程施工缺乏监管
工程施工方案虽然有专业设计,但土建施工多由村里自行建设,缺乏技术人员指导,施工随意性较大。局部乡镇、街道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没有专人监管,施工质量难以保障。
〔3〕工程验收没有标准
由于缺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导致竣工验收无章可循。有些工程在可研阶段没有对污水的水质进行检测,进水水质已经达标;有些工程污水产生量远远低于设计参数,污水处理效益难以显现,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
〔4〕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由于上级部门资金投入缺乏,基层配套资金不到位,导致工程建设无法完整实施,达不到设计标准,工程设施简陋、管网不全、污水收集和处理率较低。
〔5〕化粪池建造标准低
由于改厕工程不彻底,绝大多数农户化粪池没有按照标准建设,三格式化粪池比例很低,且根本没做防渗处理,化粪池渗滤液直接渗入地下,导致潜水污染较严重,为污水收集带来极大困难。
〔6〕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目前涉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部门包括农办、环保、水办等部门,治理资金分散,多头管理问题严重,导致管理权限交叉,职责不明。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整个环节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系统的管理程序,工程运行维护和管理出现空位。
〔7〕村民环保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在农村中生活污水直排习惯成自然,根本无生活污水处理的环保意识,因此,在局部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得不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导致政策处理受阻,拖滞工程建设周期。4.规划目标4.1规划总体目标为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稳步推进生态市和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率,实现宁波市农村地区水环境的根本改善,全面解决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有效恢复农村河网的自净能力,重点水域的村庄污水实现达标排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规划村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到达如下要求:
——满足生态功能区要求;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排水体制实行雨污分流;
——污水收集率到达80%;
——资源化率到达30%。4.2规划阶段目标根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3)、《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的假设干意见》、《宁波生态市建设规划》、《宁波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和《浙江省水环境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制定本规划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2023—2023年〕
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60%;人口覆盖率到达50%;
〔2〕第二阶段〔2023—2023年〕
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80%;人口覆盖率到达60%5处理技术与治理模式5.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根本原那么根据我市广阔农村地区的土地、植物、地形地势、道路交通条件以及居民住宅建设布局等具体情况,探索因地制宜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方式,既解决当前农村污水达标排放问题,又能充分考虑今后污水处理回用的需要,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开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1〕集中优先的原那么
靠近城区、镇区且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的村庄,农村生活污水宜优先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收集系统,集中处理。
〔2〕因地制宜的原那么
对人口规模较大、集聚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宜通过铺设污水管道集中收集,采用生态处理、常规生物处理等无动力或微动力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对人口规模较小、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的村庄,宜就地就近分散处理。
〔3〕经济实用的原那么
在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工艺时,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开展水平、财政状况、常住人口、产生污水的实际规模和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等,选择技术成熟可靠,投资小,能耗低,并且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水处理技术。
〔4〕维护简便的原那么
由于广阔农村地区经济根底薄弱,从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专业人员少、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低,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应特别注重方便管理、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易于普及、推广和应用。
〔5〕资源利用的原那么
充分利用村庄地形地势、水塘沟渠及闲置地,提倡采用生物组合处理技术,实现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氮、磷的生态去除,结合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回灌农田、经济林木等,加强生活污水消减和尾水的回收利用,满足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需要。5.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宁波市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域开展不平衡,不同地域间农村差异较大,加之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居住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宜采用多元化的污水处理模式,主要包括城镇集中、相对集中、集聚区、村庄分散和农户分散型五种污水处理模式。城镇集中型处理模式将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一般5公里以内〕、且具备施工条件的农村生活污水接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即村庄内所有农户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统一接入邻近市政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该模式具有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统一管理方便等特点。不仅节省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且交由城镇污水处理厂一并处理,具有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以及运行管理保障。相对集中型处理模式主要针对相对集中居住的中心村、集居区或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建设配套管网收集系统,将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村庄生活污水。该模式具有施工简便、节约费用和易于维护等特点。集聚区型处理模式宁波市余慈地区正在推行的集居区建设,集居区可设置统一的污水处理设施,或者与邻近的集居区合建污水处理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多个集居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可采用“合建〞或“分建〞,因地制宜,进行经济技术评价后,科学、合理、优化配置。村庄分散型处理模式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以稍大的村庄或邻近村庄的联合为宜,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污水分片收集后,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生态处理等形式处理农村污水。该处理模式具有布局灵活、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有保障等特点。适用于村庄布局分散、自然村较多且距离较远、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农户分散型处理模式将农户污水进行联户或独户收集后单独处理,该处理模式具有布局灵活、节约管网铺设本钱、施工简单等特点,适用于农户居住分散、地形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5.3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及排放标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1〕用水量。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受生活条件、排水系统、水资源利用方式、生活习惯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在调查分析当地居民的用水现状、经济条件、用水习惯、开展潜力等状况的根底上酌情确定。
〔2〕排水量。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应结合卫生设施水平、排水系统完善程度等因素确定,生活污水排放量一般为总用水量的75%-80%。
表5.3-1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及排水量〔升/人·天〕
区
位村
庄
类
型用水量
〔调查值〕排水量
〔均值〕城
郊经济条件好,室内卫生设施齐全120-150100平
原经济条件较好,室内卫生设施较齐全90-12080半山区经济条件一般,有简单的室内卫生设施80-10070山
区无卫生间和淋浴设备,主要利用地表水、净水洗涤60-906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由于目前国内没有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本规划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参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确定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表5.3-2不同环境功能区的污水排放标准
类型生态功能分区环境功能类别排放标准〔建议〕Ⅰ类水源保护区、国家自然保护区禁止准入区一级A标准Ⅱ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一级A标准Ⅲ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限制准入区一级B标准Ⅳ类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重点准入区二级标准Ⅴ类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优化准入区三级标准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环境功能上下依次划分为五类。根据排入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参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将根本控制工程的常规污染物标准值分为一级标准〔A标准和B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
〔1〕排入地表水Ⅰ、Ⅱ类功能水域,执行一级A标准。
〔2〕排入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湖、库等封闭或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B标准。
〔3〕排入地表水Ⅳ、Ⅴ类功能水域执行二级标准。
〔4〕主要用于施肥灌溉等农业用途的可执行三级标准。
表5.3-3根本控制工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mg/L〕
序号根本控制工程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A标准B标准
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优化准入区1化学需氧量〔COD〕5060100120①2生化需氧量〔BOD5〕10203060①3悬浮物〔SS〕102030504总氮〔以N计〕1520————5氨氮〔以N计〕②5〔8〕8〔15〕25〔30〕——6总磷〔以P计〕0.51357pH6-9注:①以下情况按去除率指标执行:当进水COD大于350mg/L时,去除率应大于60%;
BOD大于160mg/L时,去除率应大于50%。
②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5.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综合国内外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表5.4-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常用工艺格栅、沉淀池等,现有三格式化粪池可作为本阶段处理单元常用工艺接触氧化、生物滤池、氧化塘、净化沼气池、人工湿地等。
常用工艺针对水源保护区,采用人工湿地等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处理效果去除悬浮颗粒物〔SS〕和局部BOD5
处理效果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以BOD和COD物质为主〕
处理效果进一步去除第二阶段未能降解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有机物。5.5规划推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根据国内外相关技术调研,考虑宁波各地农村地区的经济开展水平、地形地貌等情况,本规划拟推荐以下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作为示范和推广技术。“微动力厌氧好氧+景观绿地〞处理技术〔1〕处理规模:该处理工艺利用生态系统处理的方法来净化污水,仅需微动力或少动力,运行本钱较低,管理相对简便,同时兼具美化环境的效果。该模式适宜大型分散式污水处理,污水量可为50—200t/d,效劳人口约为250—l000人,60—250户。
〔2〕工艺流程:污水→格栅→微动力厌氧好氧池→沉淀池→景观绿地→排放
〔3〕工艺说明:①生活污水经格栅自流进入厌氧水解池,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池内局部区域设有高效生物填料,强化厌氧生化处理效果。②微动力好氧池利用微动力设备引入空气,在池内形成好氧状态,利用好氧微生物的净化功能,实现对污水中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以及氨氮的去除,大幅度降低废水的COD、BOD、NH3-N等指标。③微动力厌氧好氧生化处理系统后设置景观绿地,充分利用植物根系的吸附、拦截、吸收、降解等净化功能,实现对污水的精细处理,有效降低污水的各项污染物指标,确保污水达标排放。④工艺流程中,微动力厌氧好氧池生化系统仅产生少量污泥,可定期清理。⑤整个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稳定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维护工作量少而简便。
〔4〕技术特点:该技术将微动力厌氧好氧污水处理技术与景观建设相结合,与纯粹的生态处理工艺相比,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本钱低,污泥产生量少,维护简便,景观绿地可美化周边环境,二次污染少。“高度处理净化槽〞处理技术
高度处理净化槽不仅能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还能去除污水中的营养物质-氮和磷。该工艺处理效果好,出水N、P浓度能到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一级A标准,设备运行较可靠,配套部件实用,维护管理比拟简单并标准化,缺点是设备造价及运行费用高(运行费用约1.2元/吨。),处理规模宜小于20—50t/d,效劳人口约100—250人,25—60户。
“高度处理净化槽〞推荐的方案为循环厌氧滤池生物过滤(BAF)工艺,该工艺投资较低,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没有污泥膨胀,维护管理简单,污泥产量少,处理效果稳定,对自控的要求较高。“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技术〔1〕工艺流程:污水→调节沉淀池→垂直流人工湿地→排放口→排放
〔2〕工艺说明:该处理单元分为三局部:1)调节沉淀池及布水泵站;2)垂直潜流人工湿地;3)污泥干化滤床。生活污水经分流制管网收集,在三格式沉淀池沉淀;通过污水泵提升,由管道布水喷流系统均匀分布到生态滤床外表;污水重力下渗,经过滤床砂层内无数的好氧、厌氧反响微处理单元,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出水在底部砾石排水层聚集,由集水管导流排放;沉淀污泥定期打入污泥干化滤床沉积稳定处置。
〔3〕处理规模:该工艺可应用于中、小水量的污水处理工程,处理水量不宜超过100m3/d,效劳人口约500~1000人,适于城乡结合部和平原地区农村分散式污水。
〔4〕技术特点:因地制宜,生态与治理功能相结合,兼有植物生态景观绿化功能,工程维护费用低。该工艺中人工湿地受气候影响较大,冬季处理效果下降。“厌氧生化池+生态小湿地〞处理技术〔1〕工艺流程:生活污水→厌氧生化池→生态小湿地→过滤→排放
〔2〕工艺说明:该技术适用于居民住宅比拟分散,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难度大的单户生活污水处理。该技术将传统的厌氧生化工艺如三格式化粪池,或其它厌氧生化工艺与生态小湿地相结合,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悬浮物,然后利用生态小湿地植物根系的吸附、拦截、吸收、降解等净化功能,并利用小湿地内部填充的滤料对污水进一步过滤处理。
〔3〕处理规模:本技术可用于散户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处理水量在1-2m3/d,效劳范围为2~3户。
〔4〕技术特点:将传统的厌氧生化工艺如三格式化粪池,或其它厌氧工艺与生态小湿地相结合。单户工程投资约2000元,折合吨水投资约6000-10000元。只须定期清掏厌氧池内的污泥,无动力消耗,根本免维护,不需要运行本钱。土壤渗滤生态处理技术
〔1〕工艺流程:污水→厌氧沼气池→配水池→土壤渗滤处理工艺→集水井→出水
〔2〕工艺说明:在人工控制下,污水经过土壤-植物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到达净化效果,是无动力处理工艺。该技术由前期处理化粪池和土壤渗滤两局部耦合而成,化粪池排出口的污水经格栅预处理后,用污水泵提升或自流进入毛管渗滤装置。毛管渗滤装置由配水系统、厌氧滤层、好氧滤层、集水系统组成,污水经截留、吸附过滤及生物降解处理后,根本到达景观用水标准。土壤渗滤包括慢速渗滤、快速渗滤两种方法,对于不同的农村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不同的渗滤方法。
〔3〕处理规模:该技术适用于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处理规模宜小于50t/d,效劳人口1000人。
〔4〕技术特点:对BOD、COD、氨氮、总氮和总磷有着较高的去除率,并且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维护方便,有净化污水、美化绿化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综合效果。该系统对土质的要求较高,一般以土质通透性能强、活性高、水力负荷大、处理效率好为原那么,也可以用砂、草炭及耕作土人工配置成滤料,制成人工滤床。
表5.5-1规划推荐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比拟
工艺名称适用范围投资估算处理效果厌氧池-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技术适用于居住相对集中且有空闲地,尤其适合于有地势落差或对氮磷去除要求较高的村庄,处理规模不宜超过150吨/天系统户均建设本钱约为1000-1200元〔不含管网〕,设备运行费用主要是水泵提升消耗的电费,约为0.1-0.2元/吨水常温下,出水水质可到达一级B标准;低温季节,出水水质可达二级标准厌氧滤池-氧化塘-生态渠技术适用于拥有自然池塘或闲置沟渠且规模适中的村庄,处理规模不宜超过200吨/天系统户均建设本钱约为800-1000元〔不含管网〕,无设备运行费常温下,出水水质可到达一级B标准;低温季节,出水水质可到达二级标准厌氧池-〔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技术适用于经济条件一般和对氮磷去除有一定要求的村庄户均建设本钱约为800-1000元〔不含管网〕,无设备运行费用。出水可达二级标准,增加接触氧化技术改善氨氮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优于二级标准地埋式微动力氧化沟技术适用于土地资源紧张、集聚程度高、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系统户均建设本钱约为1000—1200元,不含〔管网〕,设备运行费用主要是水泵提升消耗的电费,约为0.2—0.3元/吨水出水中的COD、SS和总磷指标可到达一级B标准6主要任务6.1农村人口与污水量预测依据宁波市域的自然概况、经济条件及居民的生活习惯,预测宁波市近期、远期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表6.1-l〕。宁波市平原区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量要高于山区、半山区。
表6.1-l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预测〔L/人·d〕
2023年2023年2023年平原区100120160山区、半山区80100120平均90110140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应结合村庄卫生设施水平、排水系统完善程度等因素确定,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一般为生活用水量的75%—80%。随着宁波市农村经济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量和排水量也在逐年增加,预测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如表6.1-2所示。
表6.1-2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预测〔L/人·d〕
2023年2023年2023年平原区8095120山区、半山区607595平均7085105依据宁波市各县市区“十一五〞总体规划,规划期总人口规模逐年增加,随着城市化率的逐步提高,农村人口呈逐渐下降趋势。
依据各县市区规划期人口规模及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污水排放量标准,农村人口及污水量预测如表6.1-3所示。宁波市2023年农村总人口为396万人,污水量33.6万吨/日;至2023年农村总人口为313万人,排水量32.8万吨/日。在规划期内,随着农村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宁波市农村人口规模将逐年减少,但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在逐年增加,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呈逐年略有减少的趋势,规划期末将到达33万吨/日左右。
表6.1-3宁波市各县市区农村人口及污水量预测
县市区人口〔万人〕污水量〔万吨/天〕2023年2023年2023年2023年2023年2023年余姚市71.658465.04.94.8慈溪市120.298788.48.38.2奉化市38.330232.72.62.4宁海县50.841333.63.53.5象山县42.735273.03.02.8鄞州区97.280636.86.86.6江北区16.712101.21.01.0镇海区23.819151.71.61.6北仑区29.223182.02.01.9全市总计490.439631334.333.632.86.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依据宁波市各县市区农村所处的生态功能区位和社会经济开展状况,并结合各地的排污规划,制订出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在本次规划的2637个行政村中,已完成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有165个,不需要处理的行政村有500个,所以,规划期内拟处理的行政村共有1987个,其中,近期处理1433个,占72.1%,远期处理554个,占27.9%;分散式处理786个,占39.6%,集中式处理1201个,占60.4%(见表6.2-1)。
表6.2-1宁波市各县市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表
县市区近期处理行政村
〔个〕远期处理行政村
〔个〕已处理
行政村
〔个〕不处理
行政材
〔个〕行政村
总数
〔个〕分散式集中式分散式集中式余姚市9075
351550265慈溪市80120
7720
297奉化市6574603015110354宁海县7588504535120398象山县70709011718125490鄞州区100223
3990452江北区2772
8
107镇海区1938
5
62北仑区6087
50105212总计586847200354165500263714335541987规划近期拟实施处理的行政村共有1433个,其中分散式处理的行政村有586个,占40%,集中式处理的行政村有847个,占60%,到2023年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覆盖率将到达60%。
规划远期拟实施处理的行政村共有554个,其中分散式处理的行政村200个,占36%,集中式处理的行政村354个,占64%,规划期末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的总覆盖率将到达80%以上。
从地域分布看,北三县〔鄞州区、慈溪市、余姚市〕经济条件较好,近期处理的行政村688个,村庄覆盖率到达75%;南三县〔宁海县、奉化市、象山县〕经济条件较差,近期处理的行政村442个,村庄覆盖率到达40%。江北区、镇海区村庄数量较少,且经济比拟兴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在2023年前全部解决。详见表6.2-2。
表6.2-2宁波市各县市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覆盖率
县市区2023年2023年2023年余姚市5.7%≥65%≥80%慈溪市6.7%≥80%≥90%奉化市4.3%≥45%≥70%宁海县8.8%≥60%≥75%象山县3.7%≥35%≥75%鄞州区8.6%≥80%100%江北区7.5%100%100%镇海区8.0%100%100%北仑区4.7%≥75%≥95%全市5.7%≥60%≥80%纳入城镇集中处理规划将城镇边缘农村地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纳入城镇污水厂统一处理,不但降低处理设施的投资,而且具有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以及运行管理保障。符合以下环境和条件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拟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式处理:
〔1〕毗邻已建污水处理厂或拟建污水处理厂的镇、村;
〔2〕地方政府已纳入集中处理规划;
〔3〕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强;
〔4〕地势平坦,易于施工。
规划期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式处理的行政村共有1201个,效劳人口278.78万人,按污水收集率80%计算,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总量为17.83万吨/日。其中近期集中处理的行政村共有847个,效劳人口为203.96万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13.05万吨/日;远期集中处理的行政村共有354个,效劳人口为74.82万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4.78万吨/日。
表6.2-3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式处理规划
县市区近期集中处理远期集中处理合
计行政村
个数
〔个〕效劳
人口
〔万人〕污水
收集量
〔万t/d〕行政村
个数
〔个〕效劳
人口
〔万人〕污水
收集量
〔万t/d〕行政村
个数
〔个〕效劳
人口
〔万人〕污水
收集量
〔万t/d〕余姚市7524.61.53511.50.711036.12.3慈溪市12048.63.17731.22.019779.75.1奉化市7410.90.7304.40.310415.41.0宁海县8815.30.9457.80.513323.21.5象山县707.70.511712.80.818720.61.3鄞州区22358.73.7———22358.73.7江北区7211.30.7———7211.30.7镇海区3814.60.9———3814.60.9北仑区8712.20.8507.00.513719.51.2总计847203.913.135474.84.81201278.817.8农村就地分散处理规划
在规划期内宁波市共有786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将实施分散式就地处理,效劳人口55.36万人,按污水收集率80%统计,日处理生活污水量2.65万吨。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分两阶段实施,其中,近期分散式处理的行政村主要包括:
〔1〕对饮用水源影响较大的行政村;
〔2〕位于生态保护区内、或开展农家乐的行政村;
〔3〕生活污水对农村环境影响严重,村民迫切要求治理的行政村;
〔4〕纳入世界银行工程的行政村;
〔5〕纳入宁波市近期环境综合整治的行政村。
规划近期内分散式处理的行政村共有586个,效劳人口46.2万人,日处理生活污水量2.2万吨;规划远期内分散式处理的行政村共有200个,效劳人口9.2万人,日处理生活污水量0.4万吨。
表6.2-4宁波市各县市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规划
县市区近期分散处理远期分散处理总数行政村
个数
〔个〕效劳
人口
〔万人〕污水
收集量
〔万t/d〕行政村
个数
〔个〕效劳
人口
〔万人〕污水
收集量
〔万t/d〕行政村
个数
〔个〕效劳
人口
〔万人〕污水
收集量
〔万t/d〕余姚市909.90.5——————909.80.5慈溪市8010.80.5——————8010.80.5奉化市653.20.2602.90.11256.20.3宁海县754.40.2502.90.11257.30.4象山县702.60.1903.30.21605.80.3鄞州区1008.80.4——————1008.80.4江北区271.40.1——————271.40.1镇海区192.40.1——————192.40.1北仑区602.80.1——————602.80.1总计58646.22.22009.10.478655.32.6不需要处理的村庄规划规划期内不需要处理的行政村约500个,主要包括:规划期内拟拆迁的行政村;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山区村庄,常住人口少于200人或村内常住户数少于80户的行政村;位于海岛上且不在游游区内的行政村。
从地域分布看,南三县与鄞州区山区较多,居住分散,人口规模小,外出人口较多,村庄空置化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规划期内不需要处理的行政村主要分布在南三县〔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与鄞州区,其中南三县不需要处理的行政村共有355个,占全市不需要处理的行政村总数的71%。6.3化粪池改造措施随着宁波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不断推进,改厕工程已经根本完成,化粪池在各县市区农村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由于资金投入缺乏和缺乏有效监管,化粪池渗漏现象普遍,已成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严重制约。目前宁波市农村中的化粪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化粪池因造价低,结构简单,大多数化粪池建造没有到达标准,普遍没有做防渗处理,大量污水直接渗入地下,化粪池污水根本无法收集。
〔2〕由于农村化粪池普遍建在房屋下面,既危害了村民健康,也导致了化粪池改造的困难。
〔3〕长期不清掏,影响了其处理效果。沉积物长期堆积,必然减少化粪池有效容积,降低污水停留时间,无法到达预期处理效果。
在本次规划中,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村内居民的单户化粪池要全部进行改造,居民的厨房污水、卫生间污水及其他生活污水要求全部统一接出,污水收集率到达80%以上。化粪池改造应采用以下措施:
〔1〕建议废弃室内化粪池,并用砂石进行填埋。
〔2〕距污水干管或处理设施较近,且符合地形坡度要求的住户,其卫生间污水直接纳入污水管网。
〔3〕距污水干管或处理设施较远,或地形坡度较小的住户,建议新建联户共用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再纳入污水管网。
〔4〕村内公厕化粪池,以及户外小型化粪池,要做防渗处理,并便于清掏。6.4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进行回用,不仅节约水资源,还将改善居住环境卫生,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利用污水灌溉是将污水处理与农业用水结合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方式,同时又是一种开源节流的灌溉方式。
综合宁波市农村的特点,在污水处理技术的选用上应尽量利用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根据“投资节省、技术成熟、工艺简便、运行本钱低、运行过程简便、便于维护保养、符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原那么,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应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降低处理本钱,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农作物需肥水季节,可将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用地埋管送到农田,通过地下渗灌等方式,为农作物提供氮、磷、钾和有机营养物质。农村生活污水回灌农田,要符合农业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通过对农村生活污水在常规处理方法根底上,增加后续深度处理工艺等,到达杂用水水质标准,镇区可用于冲洗道路、浇灌绿地等进行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7.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7.1投资估算指标与总投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主要在化粪池改造和管网铺设,其中管网投资所占比重最大,而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所占比重较小。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行政村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分散式处理的行政村主要位于山区,所以分散式处理的行政村其管网投资要大于集中式处理的行政村。对于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行政村,除了铺设污水干管投资,还应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投资。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汲取周边地区成功的经验,确定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各项投资估算指标如表7.1-1所示。
表7.1-1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投资指标
处理方式污水处理设施
〔元/户〕管网投资
〔元/户〕化粪池改造
〔元/户〕总投资
〔元/户〕集中式500~10002000~30001500~20004000~6000分散式500~10003000~45001500~25005000~8000依据表7.1-1及各县市区农村常住户数,估算得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总投资约66亿元,其中近期投资总额约51亿元,远期投资约15亿元;分散式处理投资约13亿,集中式处理约53亿元。
表7.1-2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总投资估算
县市区近期投资〔亿元〕远期投资〔亿元〕总投资〔亿元〕分散式集中式分散式集中式分散式集中式总计余姚市2.274.35——2.042.276.398.66慈溪市2.749.45——6.062.7415.5118.25奉化市0.772.000.710.811.482.814.29宁海县0.972.620.641.351.613.975.58象山县0.571.310.732.191.33.54.8鄞州区2.2211.45————2.2211.4513.67江北区0.442.70————0.442.73.14镇海区0.622.85————0.622.853.47北仑区0.732.46——1.410.733.874.6总计11.3239.222.0813.8613.453.0866.487.2近期工程投资估算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近期处理总投资约50亿元,覆盖行政村1433个,行政村覆盖率60%,效劳人口250万人,农村人口覆盖率63.2%。其中,近期集中式处理的总投资约为39亿元,覆盖行政村847个,效劳人口204万人,根本上覆盖了实施区域的全部常住人口;近期分散式处理总投资约11.32亿元,覆盖行政村586个,效劳人口46.2万人〔见表7.2-1〕。
从地域分布看,由于北三县〔鄞州区、慈溪市、余姚市〕经济条件较好,且村庄常住人口规模较大,近期处理的村庄数量较多。北三县的近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投资额度较大,占全市近期处理投资总额的64.3%,效劳人口161.4万人,其中近期集中处理投资约25亿元,近期分散处理投资约7亿元。
南三县〔宁海县、奉化市、象山县〕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且村庄常住人口规模较小,近期处理的村庄数量较少。南三县近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投资额度较小,约占全市近期投资总额的16.3%,其中集中处理投资6亿元,分散处理投资2.3亿元,效劳人口44.12万人。
表7.2-1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近期处理投资估算
县市区集中式处理分散式处理总投资行政村
个数
〔个〕效劳
户数
〔万户〕总计
〔亿元〕行政村
个数
〔个〕效劳
户数
〔万户〕总计
〔亿元〕行政村
个数
〔个〕效劳
户数
〔万户〕总计
〔亿元〕余姚市758.74.35903.52.2716512.216.62慈溪市12018.99.45804.22.7420023.1312.19奉化市744.02.00651.20.771395.212.77宁海县885.22.62751.50.971636.733.59象山县702.61.31700.90.571403.481.87鄞州区22322.911.451003.42.2232326.3213.67江北区725.42.70270.70.44996.083.14镇海区385.72.85191.00.62576.643.46北仑区874.92.46601.10.731476.053.19总计84778.439.2258617.411.32143395.8550.547.3远期工程投资估算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远期处理总投资约16亿元,覆盖行政村554个,效劳人口84万人。其中,远期集中式处理的总投资约为14亿元,覆盖行政村354个,效劳人口74.8万人,根本上覆盖了实施区域的全部常住人口;远期分散式处理总投资约2亿元,覆盖行政村200个,效劳人口9.2万人。
从地域分布看,远期处理的行政村主要分布在南三县〔宁海县、奉化市、象山县〕,集中处理192个,分散处理200个,共计392个行政村,占全市远期处理行政村总数的72%。南三县远期处理投资总额约6.4亿元,占全市远期处理投资总额的40%。余姚市、慈溪市和北仑区的远期处理的行政村全部实施集中处理,投资总额约8亿元。
表7.3-1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远期处理投资估算
县市区集中式处理分散式处理总投资行政村
个数
〔个〕效劳
户数
〔万户〕总计
〔亿元〕行政
村个数
〔个〕效劳
户数
〔户〕总计
〔亿元〕行政村
个数
〔个〕效劳
户数
〔万户〕总计
〔亿元〕余姚市354.12.04——————354.12.04慈溪市7712.16.06——————7712.16.06奉化市301.60.81601.10.71902.71.51宁海县452.71.35501.00.64953.71.99象山县1174.42.19901.10.732075.52.92鄞州区——————————————————江北区——————————————————镇海区——————————————————北仑区502.81.41——————502.81.41宁波市35427.7113.862003.22.0855430.915.947.4效益分析农村生活污水不仅是地表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构成饮用水平安的隐患。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可防止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农村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平安和农民身心健康,是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根底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于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非常显著。经济效益〔1〕生活污水的妥善处置,是保证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正常运行,保障人民健康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必要条件之一。
〔2〕可减少因污染而造成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下降而引起的各种费用。
〔3〕根据建设部有关精神,制定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收取污水处理费用。社会效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改善宁波市农村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1〕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开展
可大大减少点源污染,有助于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促进节能减排。
〔2〕对其他地区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规划实施后,宁波市将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区。所总结出的一整套实施管理方法、验收标准和长效管理机制对其他地区具有借鉴作用。
〔3〕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过农村污水处理,改变农村人居环境,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开展
本规划的实施,将使宁波市农村水环境质量得以改善,居民生存的根本条件得到强有力保障,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将进一步提高,增强党的凝聚力,对于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环境效益〔1〕规划实施后,我市生态敏感区内的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治理,可以改善水源保护区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保障饮用水源的水质平安。
〔2〕农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有利于农村水环境质量的提高,为规划范围内水环境达标奠定根底。
〔3〕农村生活污水通过处理,并达标排放后,能够大量消减污染物排放量:其中CODcr消减14957.7吨/年、BOD5消减8974.6吨/年、氨氮消减374.0吨/年、总磷消减149.6吨/年、SS消减16453.5吨/年。
表7.4-1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污染物消减量
县市区污水收集量
〔万t/d〕污染物消减量〔吨/年〕CODcrBOD5氨氮总磷SS余姚市2.82029.41217.650.720.32232.3慈溪市5.64102.62461.6102.641.04512.9奉化市1.3934.4560.623.49.31027.8宁海县1.81335.9801.533.413.41469.5象山县1.61168.0700.829.211.71284.8鄞州区4.23051.41830.876.330.53356.5江北区0.8576.7346.014.45.8634.4镇海区1.0766.5459.919.27.7843.2北仑区1.4992.8595.724.89.91092.1总计20.514957.78974.5374.0149.616453.5总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是保护农村水资源和区域生态平衡的前提。规划实施后,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不再污染水体,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农村环人居境将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8.实施、运营与管理当前,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系统的实施及运营管理方法可供借鉴。因此为实现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实现农村地区水环境治理目标,应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投资、运营、管理的崭新模式,破解资金短缺、管理缺位、污水处理运行效率低等难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案】部编语文三上6 秋天的雨【国家级】一
- 2025届小升初语文总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
- 基础护理护理操作规范
- 《汽车租赁系统》课件
- 医疗个人先进事迹汇报
- 小学二年级数学100以内三数加减混合运算质量练习模拟题大全附答案
- 相关概念第二部分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实践领域社会保障社会
- 《电子商务效率》课件
- 养老现状及趋势智慧养老技术概论
- 共话新时代放飞青活动
- 国家太空安全
- 生态护林员日常巡护记录本、生态护林员工作职责
- 小记者第一课我是一名小记者
- 2024年总经理聘任书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大单元集体备课
-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生物安全培训》课件-2024鲜版
-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与生态智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 慢阻肺健康知识宣教完整版课件
- 神奇的大脑PPT课件
- 增值税预缴税款表电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