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学习篇目登高琵琶行并序_第1页
第8课学习篇目登高琵琶行并序_第2页
第8课学习篇目登高琵琶行并序_第3页
第8课学习篇目登高琵琶行并序_第4页
第8课学习篇目登高琵琶行并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学习篇目登高*琵琶行

并序篇目(一)登高zhǔliáo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指远离故乡。借指晚年。名词作动词,落下,飘坠。一、作家作品作者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祖籍河南巩义市。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两次约见李白,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备受颠沛流离之苦,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推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唐代宗大历五年,诗人病死在湘江上的一只小船中主要作品《蜀相》《客至》《春夜喜雨》《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月夜》《旅夜书怀》,“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人物评价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为“诗圣”续表二、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流寓夔州时的作品。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猿多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时代的苦难,有家道的艰辛,也有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更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三、文学常识律诗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至初唐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一、整体把握知情感这首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二、微点深意细探究

赏形象1.诗歌首联写登高的所见所闻,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具有怎样的特点?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它们的特点。作用:渲染烘托出秋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做铺垫。

赏语言2.诗歌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试分析其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壮阔,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情景交融。写秋天肃穆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跌宕之气。“落木萧萧”引起诗人“悲秋”之感,“长江滚滚”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了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3.试赏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精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

赏情感4.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和本诗的创作背景,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了哪些寄寓?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愁,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1.下列对《登高》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C.颈联中的“悲”字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解析:C项,“缠绵悱恻”的情感错。答案:C

2.有人评论“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你简要阐述一下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3.情境式默写。(1)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落叶和长江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篇目(二)琵琶行

并序一、作家作品作者生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贬江州。长庆时,累迁杭、苏二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攀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的香山主要作品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人物评价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二、写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愤而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进而又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为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即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三、文学常识行: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新乐府:新乐府是唐人模仿乐府诗却又不再用乐府旧标题,而依据内容另取一个新标题的诗。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又得到白居易、元稹等人的大力提倡,中唐时期形成了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白居易是新乐府诗歌运动的主要人物,创作了大量的新乐府诗歌,《琵琶行》即为其中杰出之作。四、文化常识元和:唐宪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表示年份)。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后来朝鲜、日本、越南受中国的影响,都曾使用过年号。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司马:古代官职,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后世朝代亦有设置,其职权大小不一。唐代的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一、读准字音(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dízhēnggǔmǐnxiánniǎnyèbèngbìōuyāzhāozhā第二年。突然爆发出。

整理。

姿容。

年纪大了。以前。

名词作动词,作歌。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名词作动词,摆酒席。动词作名词,眼泪。动词,叫,吩咐。动词,取名。名词,天命,命运。shù,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shù,名词,数量。

shǔ,动词,计算。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助词,无实义。动词,说话,回答。名词,曲。动词,告诉。副词,暂时。副词,忽然,一下子。动词,离开。动词,推辞。名词,文辞。动词,哭泣。名词,眼泪。介词,向。介词,在。助词,位于动词之前,主语之后,使语句和谐,并有加强咏叹意味的作用。

动词,写,作。动词,弹奏。介词,替,给。

介词,向。五、文言句式(请根据提示翻译下列句子)1.判断句。自言本是京城女。(“是”为判断词)翻译:2.被动句。(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没有被动词,“迁谪”可译为“被贬官、降职”)翻译:(2)感斯人言。[省略了介词“于”,“感(于)斯人言”,“于”表被动]翻译:她说自己原是京城女子。这天晚上才体会到被贬谪的意味。被这个女人的话感动。3.省略句。送客湓浦口。[省略了介词“于”,即“送客(于)湓浦口”]翻译:4.状语后置句。(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翻译:(2)转徙于江湖间。(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应为“于江湖间转徙”)翻译:(我)(到)湓浦口送别朋友。曾经跟穆、曹二位著名琵琶乐师学艺。在江湖上辗转奔波。一、整体把握知情感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主要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前者为主,后者为宾。既表达了对琵琶女晚年沉沦遭遇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的凄凉心境。二、逐层解读细探究1.下列对《琵琶行并序》一诗小序及第1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前小序中“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说明琵琶女的遭遇打破了白居易迁谪九江后这两年心情恬淡、宁静自得的心境。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主人下马与客一同上船,分别之际举杯饮酒却无音乐助兴。“无管弦”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埋下伏笔。C.“浔阳”两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景色,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D.“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解析:“主人下马与客一同上船”理解错误,“主人下马客在船”用了互文修辞手法,意思是:主人(我)和客人都下了马,到了船上。答案:B

2.下列对《琵琶行

并序》中描写乐曲的诗句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间关莺语花底滑”描写琵琶声轻快而流畅,如同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婉转流利。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间休止时,另外传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D.“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描写曲子弹奏结束时琵琶女非常用心地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四弦同时奏响发出撕裂绢帛之声。解析:B项,“杂乱无章”错,“错杂弹”意思是大弦小弦有序交错地弹奏。C项,“另外传出深藏心底的愁思”错,应是“另有一种深沉的忧愁在其中暗暗萌生”。D项,“当心”并非“非常用心”的意思,而是“在弦中间”的意思。答案:A

3.“寻声”以下六句中运用了哪几个动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诗中用了“寻”“问”“移”“邀”“添”“回”“开”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听到琵琶声后所激起的惊喜心情和邀见琵琶女的急切心情。4.在乐曲终了之后,诗人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结尾,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诗人没有直接写听者的热烈反响以说明琵琶女技艺非凡和乐声的感人至深,而用“东船西舫悄无言”的寂静无声,烘托“有声”的音乐效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同时,景物描写侧面渲染了浓重的氛围,与复杂的乐声融为一体,共同表现了琵琶女与诗人息息相通的复杂情感。5.下列对第3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乐曲演奏过程中,诗人和客人的反应显然引起了琵琶女的注意,她感受到了尊重和理解,遇到了知音,所以才主动讲出了自己的身世。B.琵琶女对自己的才艺和年轻时的容貌颇为自信,当年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使她觉得非常美好,因此在自述时仍流露出对那一段生活的怀念。C.“弟走从军阿姨死”这两个变故使琵琶女失去了生活的依靠,而这就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从此遭冷落,不得已“嫁作商人妇”。D.琵琶女的演奏之所以使人感到“别有幽愁暗恨生”,主要是因为她怨恨世人重色轻才,出嫁后丈夫又重利轻别,使她感到孤独寂寞。解析:C项,琵琶女人生的转折点不仅是这两个变故,还有年长色衰这一原因。答案:C

6.下列对第4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丝竹”是借代修辞格,诗人用原来终年听不到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B.诗人在政治上被贬谪,琵琶女在生活上遭遗弃,二者有相通之处。C.诗人与琵琶女同是离开京城来到僻远的浔阳,都有繁华不再的感伤。诗人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了信心。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是全诗的“诗眼”、主旨句。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和自己被贬不得志的悲愤融在一起,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冷酷与黑暗。解析:C项,诗人没有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答案:C

7.诗歌最后,琵琶女的弹奏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又为何“泪湿青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听到琵琶女的倾诉后,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群文阅读(一)——拓宽视野发展思维皈依龙门是一代清官官场失意之后的人生选择,是一代诗人仕途绝望之后的人生归宿。唐文宗大和三年,一个秋天的傍晚,长安古道之上,中国文学史上的顶级大师——白居易默默地坐在一匹老马牵拉的破车里,一路颠簸朝洛阳的龙门而来,古道两旁的老树缓缓地向后退去,几只乌鸦在头顶盘旋,发出凄厉的长鸣。这就是公元826年白居易从反腐败的战场上败下阵来,从此归隐田园、沉湎山水的人生转折。当看到白居易的这副满脸沮丧、穷困潦倒的模样,谁会想到他曾是在庙堂之上和腐败势力舌战斗法的英雄?那个29岁就进士及第,34岁成为翰林学士,35岁担任左拾遗,38岁升为户曹参军,仕途上可谓春风得意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连续上书提出广开言路、惩贪倡廉、举贤任能等十大改革主张的斗志昂扬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用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倡导“新乐府运动”,写出大量讽喻诗,义愤填膺地揭露贪官权贵丑恶和人民大众疾苦的刚正不阿的白居易哪里去了?是的,当年意气风发的白居易已不复存在,眼下,他坐在破车之上,或许还在慢慢回想着唐宪宗元和六年的那次对他的致命一击吧?恐怕文学史要好好地感谢唐宪宗的忠奸不辨,也要感谢贪官权贵的阴险狠毒——他们把白居易从庙堂之高打入江湖之远,反而把他推上了文学艺术之巅。如果白居易不是沦落江州,也就创作不出让千古陶醉、让历史定格、让世界喝彩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然而,白居易因为《琵琶行》而一举成名,13年之后他却又选择了龙门琵琶峰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长归是他政治上四处碰壁之后的败退,是他文学上功成名就之后的回归,也是他人生寻觅求索之后的绝望。当然,此时此地的白居易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长归更是大唐文学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此唐诗走向衰败,最后由黄巢用“我花开后百花杀”来给辉煌的唐诗充作了封笔名诗。此时,白居易无言地望着古道瘦马和老树昏鸦,西下的夕阳把这位断肠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