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2023/12/27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1、新老传染病问题依然严重肺结核每年新发150万;乙肝病毒携带率10-15%;艾滋病感染者65万;手足口病149万(2011年)近年来新发的如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慢性病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2003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五种疾病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209亿元。占国家总医疗费用的21%。3、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疾病发病率仍然较高新生儿出生缺陷宫颈癌、乳腺癌的发病率仍然较高,成为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4、食品安全问题、药品安全问题三聚氰胺、毒胶囊5、环境问题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污染6、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尘肺-开胸验肺7、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以3.2%的速度增长;我国目前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8、公共卫生公平性存在问题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人口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远远低于城市人口农村人群期望寿命明显低于城市人口流动人群得不到公平的公共卫生服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全国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1950—1970年代我国高血压患者每年增加100万1980—1990年代每年增加300多万1991-2002年每年增加约700万
估计我国目前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中国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由1979年的0.67%,增加到2002年的2.60%估计我国现有2000万糖尿病患者,另有2000万糖耐量受损患者(糖尿病后备人群)。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慢性病在死因构成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全国死因回顾性调查结果2004-2005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山东省不同年代主要死因死亡构成及位次死因类别1970-1974年
1990-1992年2004-2005年构成(%)位次构成(%)位次构成(%)位次心脑血管疾病19.7129.92140.971呼吸系统疾病19.08222.91213.463传染病12.2732.5671.029恶性肿瘤11.46418.75325.972消化系疾病8.8253.2951.36伤害5.85612.35410.294围生期疾病5.7372.9960.9410精神神经系统疾病1.981.3881.118泌尿生殖系疾病1.8791.0191.147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0.76100.87101.785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主要内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公共卫生科建设的必要性当前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医疗机构建设公共卫生科的必要性1、医疗机构的公益性的具体体现;2、疾病谱变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在逐步扩大,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传染病、慢性病、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哨点监测3、负责公共卫生工作的科室多(预防保健科、医务科、院感科、放射科、检验科、门诊部、感染科等),职能分散,内部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管理;4、新增任务(死因监测、伤害监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没有明确的固定科室和人员承担。5、平台作用医疗机构更好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平台疾控机构指导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平台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平台解决医疗与预防之间的裂痕的平台(医防结合、防治结合)(希望如此)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传染病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医护人员:不熟悉公共卫生知识;思想上:重治轻防SARS后期,虽然有所转变,但是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主要表现:传染病诊疗过程中重诊断,轻视传染病的防控环节1、预检分诊,形同虚设2、感染科门诊不同传染病混杂,造成相互传播;一诊一消毒;消毒措施落实不严3、传染病病房:陪护人员、探视人员管理不严(典型案例:麻疹)4、传染病病人实施院内各种检查过程中采取防护性措施不严。可能造成院内传播5、医护人员感染—传播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传染病病人—医护人员—其他患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相关科室履行公共卫生职能任务不清相关工作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不明确缺乏全市统一设计,各单位各行其是,没有统一规定:主要表现:日常工作不规范: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实验室检查登记等不统一。报表五花八门工作管理不到位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公共卫生科规范化设置原则(一)规范部门及岗位职责
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工作涉及科室众多,工作内容复杂,部门职责的设置要按照精简、高效、统一的要求,明确各部门分工,确定人员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二)规范工作制度按照标准、实用、简明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及日常工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的目标,确保工作质量。(三)规范工作流程按照科学、简易、便民的要求,引进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量化标准,严格过程控制,建立健全各种工作流程,将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落在实处,提高公共卫生工作管理绩效。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公共卫生科规范化设置原则(四)规范形象标识按照协调、统一、有序的要求,办公设施及个人用品摆放整齐、有序,体现一致化;各种窗口标志、办公标牌正确、醒目,放置统一,体现有序化。(五)规范考核标准按照分类管理、重点突出、注重绩效的原则,统一全市公共卫生科工作考核标准。(六)规范内部监督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通过定期检查通报、年终考核结硬帐的办法,落实目标责任制管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1.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2.传染病诊疗管理3.结核病与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专病管理4.重点传染病哨点监测(AFP,流感等等)5.免疫规划—新生儿卡介苗、乙肝接种6.死因登记报告7.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登记报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伤害、恶性肿瘤8.辐射卫生防护9.健康教育宣传10.精神卫生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传染病诊疗管理(一)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和管理1、负责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和管理制度。县级以上医疗机构:①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②采用统一的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检验记录、X线检查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登记簿,建立本单位的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分析、奖惩制度。③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疫情信息的网络直报。④对医生、实习生和进修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分析及相关知识的业务培训。⑤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传染病诊疗管理2、报告病种、程序、方式和时限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所有39种件应对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③水痘、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不明原因肺炎等非法定的传染病。④医务人员发现原因不明传染病或可疑的新发传染病后,应及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⑤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⑥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⑦承担国家、省、市和县传染病监测的哨点医院要按照不同疾病监测方案的要求,收集、报告病例的相关信息,采集、送检合格的各类标本。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3、数据管理和分析①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或卡片收集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审核,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②安排专人对本院疾病谱变化情况每日进行流行病学分析。③传染病报告卡(纸质卡片)及传染病登记本必须保存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必须进行登记备案,传染病报告卡(纸质卡片)由收卡(代报)单位保存。④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对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和指导。⑤将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纳入医疗卫生机构的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至少考核一次。⑥定期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关传染病报告工作的培训。⑦报告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参见《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二)传染病的预检分诊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2、要在医院的进入处和挂号处张贴明显标识,提示发热病人和腹泻病人直接到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或肠道门诊)和分诊点就诊。3做好各类传染病诊治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三、免疫预防1、所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积极配合疾控机构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48小时内报告率≥90%。在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应对其积极开展救治,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等类似的诊断结论。2、所有承担新生儿接生任务的医疗单位,负责本院出生儿童的乙肝疫苗24小时内第一针和卡介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并达到国家免疫规划所要求的接种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四、重大传染病的专病管理(一)结核病管理1、负责对发现的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及时进行疫情报告和登记,并及时将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到患者居住地结核病防治机构。2、负责对危重肺结核或严重合并症患者进行救治,并将出院患者及时转诊到患者居住地结核病防治机构。3、负责在医院内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4、接受结核病防治机构对结核病报告和转诊工作的督导和指导。5、建立医院内部肺结核患者报告和转诊工作的管理机制、制度和流程。6、定期接受辖区结核病防治机构的有关肺结核报告和转诊工作的培训,并及时开展医院内部对报告和转诊工作的培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四、重大传染病的专病管理(二)艾滋病管理1、接诊医师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时,进行网络直报。2、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3、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每半年应当将本单位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做好保密工作。4、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做好以下工作:(1)设立规范的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场所,设立2-3名专兼职经过省级以上专业培训的咨询员,开展免费的艾滋病初筛和咨询服务。(2)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医务人员接触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3)应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医疗机构不得推诿或者拒绝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四、重大传染病的专病管理(5)对孕产妇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和检测,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免费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产前指导、阻断、治疗、产后访视、婴儿随访和检测等服务,并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药品进行预防性治疗,降低经母婴途径的艾滋病病毒传播率。(6)对手术病人、性病病人等开展艾滋病抗体检测工作,并依法告知检测结果。(7)开展艾滋病抗体检测的单位,按月上报《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数及阳性人数统计表》。(8)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不具备建立筛查实验室的要设立检测点,开展快速检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四)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管理1、所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承担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报告工作。2、发现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地县级疾控机构,积极配合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便标本采集和流行病学调查,并做好相关登记。3、所有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均为AFP病例主动监测医院;每旬开展对本院的AFP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并将主动监测结果以报表形式向辖区县级疾控机构报告。4、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做出“脊髓灰质炎”或“类脊髓灰质炎”等类似的诊断,只有“省级脊灰专家诊断小组”对病例进行最终分类诊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医院感染预防控制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2.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3.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4.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5.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6.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购进时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定期进行药物和器械的不良反应统计,建立不良反应监测和统计报告制度。7.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诊疗环境条件、各类医疗用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消毒与灭菌方法、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要求。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8.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应符合《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9.发生医院感染事件或属法定传染病的,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职能死因监测1.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规范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对死因不明者进行死亡原因调查,并作出死因推断。2.对死亡原因按照ICD-10进行编码,选择正确的根本死因,并通过网络上报。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应将《死亡医学证明书》按规定时限送交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要求百分之百报告死亡病例,根本死因报告合格率≥95%。4.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5.协助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异常病例死亡等相关调查工作。6.参加当地疾控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及例会,按照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要求,每年对院内相关人员和新上岗人员进行培训。7.建立健全医院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自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属户口代签协议书
- 实例增资扩股协议书
- 工龄承接协议书效力
- 电子药盒使用协议书
- 服装合伙协议书范本
- 护肤店铺转让协议书
- 代理品牌协议书范文
- 广场店铺转让协议书
- 材料冲抵货款协议书
- 电梯租赁终止协议书
-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重难点知识
- 2021年4月17日江苏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管理岗客观题)
- 计算与人工智能概论(湖南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飞机构造基础(完整课件)
- 三年级上册劳动《立体贺卡》课件
- 12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置、10-3万吨年MTBE-丁烯-1装置总承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骨盆骨折治疗新进展
- 防范电信诈骗安全教育共建平安校园宣传课件
- DFMEA-磷酸铁锂电池案例
- 网络销售食品监督抽检抽样指南
- 第七届江西省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知识竞赛单选题题库附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