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精品试卷PAGEPAGE1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剧烈运动、进行无氧呼吸。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A.酒精和CO2 B.乳酸和CO2 C.酒精和乳酸 D.仅乳酸〖答案〗B〖详析〗AC、动物细胞呼吸不会产生酒精,A、C错误;BD、白肌细胞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其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部分ATP;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并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ATP,B正确,D错误。故选B。2.与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关于无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丝分裂是原核细胞的分裂 B.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C.有核膜、核仁的周期性变化 D.没有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答案〗D〖祥解〗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因此叫做无丝分裂。〖详析〗A、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A错误;B、无丝分裂也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B错误;C、无丝分裂没有核膜、核仁的周期性变化,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C错误;D、无丝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D正确。故选D。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C.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D.胚胎干细胞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答案〗A〖祥解〗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详析〗A、细胞分化可以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各种不同细胞,使细胞功能趋于专门化,这样就使得机体可以同时进行多项生理活动而互不干扰,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A正确;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错误;C、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有的蛋白质种类相同,如呼吸酶,C错误;D、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各种血细胞,没有形成完整个体,不能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A。4.对下列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衰老的细胞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减小,新陈代谢速率变慢B.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生ATP的过程,均在生物膜上进行C.癌变的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是正常的生理活动D.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起关键作用〖答案〗D〖祥解〗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析〗A、衰老的细胞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A错误;B、光合作用产生ATP发生在类囊体膜上,但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没有在生物膜上进行,B错误;C、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之一是: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细胞癌变是细胞受到内外致癌因子的刺激,导致细胞内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而出现的畸形分化,属于机体内的不正常细胞,不是正常的生理活动,C错误;D、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多细胞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如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D正确。故选D。5.将小麦绿色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测量在黑暗和恒定光照条件下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假设呼吸速率恒定),结果如图。有关推断正确的是()A.A点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5的量将减少B.A〜B段,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C.在5〜15min内,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大D.在5〜15min内,氧气产生速率为5×10-7mol/min〖答案〗B〖详析〗A、A点给予光照,植物开始进行光反应,导致C3化合物开始还原,C3化合物合成不变,因此C3化合物在短时间内减少,则C5增多,A错误;B、A〜B段之间,容器内氧气量增加,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被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即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B正确;C、在5-15min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产生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不能推出这段时间内光合速率是否一直在增大,C错误;D、据图可知,0~5分钟之间,小麦叶片在暗室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每分钟消耗氧气量=(5-4)×10-7mol/5min=0.2×10-7mol/min;5~15min之间,小麦净光合作用速率=(8-4)×10-7mol/10min=0.4×10-7mol/min;故5~15min小麦的平均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消耗=0.4×10-7mol/min+0.2×10-7mol/min=6×10-8mol/min,D错误。故选B。6.通过测定细胞的DNA含量可以分析细胞周期。实验人员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细胞数如图。据图分析结果,下列不正确的是()A.乙DNA数目为2C-4C,说明正在进行DNA复制B.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细胞属于丙组C.若阻断细胞DNA的复制,则甲组细胞数目减少D.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了〖答案〗C〖祥解〗分析柱形图:甲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包括G1期和末期的细胞;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4C,均为S期细胞;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详析〗A、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4C,均为S期细胞,说明正在进行DNA复制,A正确;B、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会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C,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所以“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细胞”属于丙组,B正确;C、DNA复制发生于乙组,若阻断细胞DNA的复制,则乙组细胞数目减少,C错误;D、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只有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故选C。7.某同学打算进行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取3支试管并编号,接着需进行如下步骤:①向各试管注入2mL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加入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的温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A.①→③→②→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①→②→④→③→⑤D.②→④→①→③→⑤〖答案〗D〖祥解〗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单一变量是温度。实验过程中至少要设计3个温度值,需先将酶和底物调到相应的温度,然后再混合,顺序不能颠倒。〖详析〗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单一变量是温度。该实验中需要先设置温度,再加入酶,最后鉴定和观察,所以操作步骤为:②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lmL淀粉酶溶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的温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①向各试管注入2mL淀粉溶液,并继续维持原先温度;③向各试管滴l滴碘液;⑤观察实验现象。
故选D。8.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中心体均移向细胞两极B.都需要先染色,漂洗后再制片观察C.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D.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最清晰都是在中期〖答案〗D〖祥解〗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的制作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处于中期时细胞最容易观察,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详析〗A、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内,洋葱根尖细胞无中心体,A错误;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的制作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故应先漂洗再染色,B错误;C、细胞板只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C错误;D、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最清晰都是在中期,故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D正确。故选D。9.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两大遗传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豌豆的子叶黄色与豆荚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B.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属于演绎推理过程D.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答案〗C〖祥解〗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析〗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子叶颜色与豆荚颜色属于豌豆不同部位的性状,不是一对相对性状,A错误;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该结果不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C、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属于演绎推理过程,C正确;D、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C。10.测得黑暗条件下,某油料作物的种子萌发时,利用脂肪氧化分解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体积相等,原因是该萌发种子在测定条件下()A.只进行有氧呼吸 B.只进行无氧呼吸C.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答案〗C〖祥解〗与糖类相比,脂肪中含有的H元素较多,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因此脂肪有氧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少于消耗的氧气,糖类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与吸收的氧气量相等。〖详析〗油料作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高,种子萌发过程中消耗脂肪,脂肪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于释放的二氧化碳,如果油料作物的种子萌发时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体积相等,说明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正确。故选C。11.下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数、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表示DNA,b表示染色单体 B.①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C.②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 D.③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完成时〖答案〗A〖祥解〗分析柱形图:图中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①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②中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中染色体:DNA=1:1,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详析〗A、据图分析,b在有的时期数目为0,表示染色单体,a表示染色体,c表示DNA,A错误;B、①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B正确;C、②中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正确;D、③中染色体:DNA=1:1,可表示有丝分裂完成时,D正确。故选A。12.细叶桉(阳生)和蛤蒌(阴生)均为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植物。下图为这两种植物在温度、水分均适宜且恒定的环境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c点之后,限制B植物P/R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B.光强为a时,细胞产生ATP的膜结构有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C.若适当增加土壤中镁的含量,一段时间后,B植物的a点右移D.每日光照12小时,强度为x(b<x<c),一昼夜细叶桉干重减少〖答案〗C〖祥解〗据图分析:细叶桉属于阳生植物,蛤蒌属于阴生植物,阳生植物的光饱和点大于阴生植物的,因此图中表示细叶桉的是曲线A,曲线B表示蛤蒌。〖详析〗A、据图可知,光照强度在c点之后,已达B植物的光饱和点,光照不再是限制因素,限制B植物PR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A正确;B、光照强度为a时,植物可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膜结构有类囊体薄膜(光反应场所)、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B正确;C、a点表示B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适当增加镁含量,叶绿体中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加快,光照弱一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就相等,a点应左移,C错误;D、图中A为细叶桉,光照强度为x(b<x<c)时,哈蒌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2,故一昼夜细叶桉干重减少,D正确。故选C。13.下列关于”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A②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 B.②过程可产生ATP,也可不产生ATPC.①在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中都能进行 D.①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中都能进行〖答案〗D〖祥解〗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详析〗A、有氧呼吸的②过程可产生〖H〗,而无氧呼吸的②过程却是消耗〖H〗,A正确;B、②过程为有氧呼吸或有酒精生成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如果是有氧呼吸则会产生ATP,但如果是无氧呼吸则不能产生ATP,B正确;C、①过程是有氧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均能进行该过程,C正确;D、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即①过程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D错误。故选D。14.科研人员用适宜光照条件下正常生长的水稻植株,进行同位素标记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提供H218O,一段时间后,能在CO2中检测到放射性B.提供H218O,一段时间后,不能在有机物中检测到放射性C.提供14CO2,则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可能出现14C2H5OHD.提供14CO2,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答案〗B〖祥解〗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科学家通过追踪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详析〗A、给水稻提供H218O,水分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以生成的CO2中会有放射性,A正确;B、给植物提供H218O,水分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以生成的CO2中会有放射性,含有放射性的二氧化碳可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故能在有机物中检测到放射性,B错误;C、给水稻提供14CO2,14C在水稻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6H12O6,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进行无氧呼吸时,14C6H12O6会分解形成14C2H5OH,C正确;D、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首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被固定为三碳化合物,再被还原为葡萄糖,故提供14CO2,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D正确。故选B。15.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条件X下葡萄糖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三处去向B.条件Y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C.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彻底分解,b是水D.检剂甲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观察颜色变化〖答案〗B〖祥解〗据图分析:条件X表示无氧条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物质a表示二氧化碳;条件Y表示有氧条件,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物质b表示水;检测酒精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详析〗A、条件X是指无氧条件,该条件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即葡萄糖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两处去向,A错误;B、条件Y表示有氧条件,有氧条件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正确;C、条件Y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与水生成CO2和H2O,C错误;D、检测酒精的试剂甲为重铬酸钾,甲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D错误。故选B。16.如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S1~S5表示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B.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C.如果S1+S3+S5>S2+S4,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D.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答案〗D〖祥解〗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详析〗A、B和Ⅰ点植物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为光补偿点,A正确;B、图中DE段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C、S1+S3+S5为无光时呼吸的消耗量,S2+S4为有光时净光合量,若前者大于后者,则有机物积累量为负,C正确;D、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强度不同,D错误。故选D。17.下列有关细胞与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水解产生的能量用于细胞中的吸能反应B.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C.剧烈运动时ATP水解大于合成D.ATP-ADP循环使细胞内物质和能量得以循环利用〖答案〗A〖祥解〗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特殊的化学键。ATP是一种含有特殊的化学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特殊的化学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特殊的化学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详析〗A、ATP水解产生的能量用于细胞中的吸能反应,A正确;
B、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特殊的化学键中,B错误;
C、剧烈运动时ATP水解等于合成,C错误;
D、ATP−ADP循环使细胞内物质得以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A。18.为研究光照强度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层析液进行纸层析,如图是滤纸层析的结果(Ι、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色素Ⅲ、Ⅳ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B.条带位置反映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C.增加类胡萝卜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D.推测幼苗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照〖答案〗D〖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Ⅰ胡萝卜素、Ⅱ叶黄素、Ⅲ叶绿素a(最宽)、Ⅳ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析〗A、Ⅲ是叶绿素a、Ⅳ是叶绿素b,二者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A正确;B、层析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快(位于滤纸条上方),反之则慢,故条带位置反映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B正确;C、从条带结果看,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C正确;D、幼苗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D错误。故选D。19.甲、乙两位同学进行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分别从Ⅰ、Ⅱ小桶中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Ⅲ、Ⅳ小桶中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记录字母组合。两人每次都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再多次重复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D和d小球数目相同,Ⅰ和Ⅱ桶小球总数相等,才符合实际情况C.甲同学重复5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子一代DD:Dd:dd=2:2:1D.乙同学的实验不能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答案〗A〖祥解〗分析题图:小桶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详析〗A、甲同学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即D与d分离,以及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即D与D、D与d、d与d随机结合,A正确;B、实验中,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表示两种配子的比是1:1,但两个小桶中小球总数可以不等,说明雌雄配子数量可以不相等,B错误;C、实验结论的得出应建立在足够数量的实验数据之上,只重复5次实验误差过大,不能得出科学结论,C错误;D、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如果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乙同学的实验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D错误。故选A。20.如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3号和4号为异卵双胞胎,兄弟俩基因型均为AA的概率是()A.0 B.1/9 C.1/3 D.1/16〖答案〗B〖祥解〗分析系谱图可知:父母均无病,但却有一个有病的女儿,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父母均为杂合子。〖详析〗由于3和4是异卵双胞胎,父母均为杂合子Aa,所以他们是AA的概率各为1/3,Aa概率各为2/3,故均为AA的概率是1/3×1/3=1/9,B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21.某些多肉植物有一种特殊的代谢方式(简称CAM),目的是适应炎热干旱的环境。它们绿色组织上的气孔夜间开放,吸收并固定,主要形成苹果酸(一种四碳化合物);白天气孔关闭,不吸收,但通过光合碳循环将从苹果酸中释放的还原为糖,如下图是某种多肉植物的叶肉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物质B为__________,酶1存在的场所是__________。(2)物质A是有机物,能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则物质A是__________。有氧呼吸中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__________。(3)夜间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合成葡萄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将该多肉植物白天置于密闭容器内遮光处理,测定以单位时间容器内增加量来表示呼吸速率。这种做法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C3②.叶绿体基质(2)①.丙酮酸②.线粒体内膜(3)①.不能②.夜间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为暗反应提供ATP、NADPH,进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4)因为多肉植物在遮光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同时也吸收CO2用于合成苹果酸,所以容器内CO2的变化速率作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合理(“吸收CO2用于合成苹果酸”)〖祥解〗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分析题图,A表示丙酮酸,B表示三碳化合物。〖小问1详析〗图中C5与CO2在酶1的催化下生成物质B,所以物质B为C3,此过程为CO2的固定,所以酶1存在于叶绿体基质。〖小问2详析〗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参加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物质A是有机物,能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则物质A是丙酮酸。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第三阶段发生场所在线粒体内膜。〖小问3详析〗夜间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为暗反应提供ATP、NADPH,进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小问4详析〗因为多肉植物在遮光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呼吸作用)产生CO2,但同时也吸收CO2并固定在苹果酸(一种四碳化合物)中,所以容器内CO2的变化速率作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合理。22.下图是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I~Ⅵ代表物质,①~⑤代表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①被称为_______,过程④在真核细胞内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2)图中Ⅱ、Ⅵ、Ⅳ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将该植物由1%的CO2浓度突然置于0.3%的CO2浓度下(光照强度不变),图中的C3的含量将_______,C5的含量将_______。(4)与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的代谢相比,图中特有的步骤是_______(填序号)。(5)图中不同数字代表同一物质的标号是_______。(6)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将该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测定开始时CO2量是6.3g,12h后CO2量是1.9g,那么12h内可积累葡萄糖_______g(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答案〗(1)①.CO2的固定②.线粒体内膜(2)①.O2②.CO2③.〖H〗(NADH)(3)①减少②.增加(4)④⑤(5)Ⅲ与Ⅴ、Ⅲ与Ⅵ(6)3〖祥解〗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3、分析题图:Ⅰ代表NADPH,Ⅱ代表氧气,Ⅲ代表二氧化碳,Ⅳ代表NADH,Ⅴ代表氧气,VI代表二氧化碳。①代表二氧化碳的固定,②代表C3的还原,③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⑤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小问1详析〗题图中Ⅲ代表二氧化碳,①表示CO2被C5固定形成C3,该过程被称为CO2的固定;过程④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真核细胞内的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小问2详析〗Ⅱ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释放的气体表示氧气,VI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表示二氧化碳,Ⅳ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表示NADH。〖小问3详析〗若将该植物由1%的CO2浓度突然置于0.3%CO2浓度下(光照强度不变),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CO2被C5固定形成的C3减少,C5消耗减少,但光反应正常进行,C3继续还原成C5,故C3的含量将减少,C5的含量将增加。〖小问4详析〗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进行的是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故有氧呼吸特有的步骤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即步骤④⑤。〖小问5详析〗图中Ⅱ与V都代表氧气,Ⅲ与VI都代表二氧化碳〖小问6详析〗由题意可知,12h内消耗的CO2量为6.3-1.9=4.4g,根据光合作用中6CO2~1葡萄糖,12h内可积累葡萄糖为4.4×180÷(6×44)=3.0g。23.细胞的增殖是细胞重要的生命历程,也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如图甲是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得到的各时期的分裂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细胞均来自根尖的_______区,这些细胞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个细胞。(2)图甲各个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B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和图丙分别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变化(不考虑质DNA)及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变化曲线,两图中的c~d段表示的分裂时期是否完全相同?_________(填“是”或“否”)。(4)若植物体中的细胞处于图甲D时期后发生了分化,细胞的__________不发生改变,但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改变。细胞的分化是基因__________的结果。(5)鉴定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动物细胞还是高等植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观察_______。A.末期细胞分裂的状态B.细胞核消失和重建的状态C.纺锤体出现和消失的时期D.染色体行为变化的规律〖答案〗①.分生②.不是③.C→A→E→B→D④.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⑤.否⑥.遗传物质⑦.选择性表达⑧.A〖祥解〗图甲是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得到的各时期的分裂图像,A细胞中的染色体散乱分布,A表示有丝分裂前期,B细胞中的染色体平均分布在细胞两极,B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表示有丝分裂间期,D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D表示有丝分裂末期,E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位置,E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图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变化,间期会发生DNA复制,核DNA数目加倍,末期分裂成两个细胞,核DNA数目减半,恢复到与体细胞相同。因此ac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和S期,cd段表示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ef段表示末期。图丙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变化曲线,复制之前,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复制之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因此ac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和S期,cd段表示G2期、前期和中期,ef段表示后期和末期。〖详析〗(1)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能进行有丝分裂,图甲细胞均来自根尖的分生区,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根尖的装片制作要用到解离液,细胞已经死亡,因此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已经死亡,不能继续分裂,所以图甲中的细胞不是同一个细胞。(2)由分析可知,A表示前期,B表示后期,C表示间期,D表示末期,E表示中期,因此图甲各个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C→A→E→B→D。B细胞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其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3)由分析可知,图乙中的cd段表示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而图丙中的cd段表示G2期、前期和中期,因此图乙和图丙中的c~d段表示的分裂时期不完全相同。(4)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一般来说,细胞分化前后,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5)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高等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并由细胞板向四周扩展,最终形成细胞壁,进而形成两个子细胞,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最后缢裂成两个子细胞,因此观察末期细胞分裂的状态是鉴定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的可靠方法,A符合题意;BC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细胞核消失和重建的状态、.都有纺锤体出现和消失的时期和都有相同的染色体行为变化的规律,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剧烈运动、进行无氧呼吸。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A.酒精和CO2 B.乳酸和CO2 C.酒精和乳酸 D.仅乳酸〖答案〗B〖详析〗AC、动物细胞呼吸不会产生酒精,A、C错误;BD、白肌细胞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其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部分ATP;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并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ATP,B正确,D错误。故选B。2.与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关于无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丝分裂是原核细胞的分裂 B.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C.有核膜、核仁的周期性变化 D.没有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答案〗D〖祥解〗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因此叫做无丝分裂。〖详析〗A、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A错误;B、无丝分裂也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B错误;C、无丝分裂没有核膜、核仁的周期性变化,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C错误;D、无丝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D正确。故选D。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C.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D.胚胎干细胞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答案〗A〖祥解〗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详析〗A、细胞分化可以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各种不同细胞,使细胞功能趋于专门化,这样就使得机体可以同时进行多项生理活动而互不干扰,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A正确;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错误;C、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有的蛋白质种类相同,如呼吸酶,C错误;D、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成各种血细胞,没有形成完整个体,不能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A。4.对下列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衰老的细胞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减小,新陈代谢速率变慢B.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生ATP的过程,均在生物膜上进行C.癌变的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是正常的生理活动D.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起关键作用〖答案〗D〖祥解〗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析〗A、衰老的细胞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A错误;B、光合作用产生ATP发生在类囊体膜上,但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没有在生物膜上进行,B错误;C、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之一是: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细胞癌变是细胞受到内外致癌因子的刺激,导致细胞内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而出现的畸形分化,属于机体内的不正常细胞,不是正常的生理活动,C错误;D、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多细胞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如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D正确。故选D。5.将小麦绿色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测量在黑暗和恒定光照条件下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假设呼吸速率恒定),结果如图。有关推断正确的是()A.A点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5的量将减少B.A〜B段,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C.在5〜15min内,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大D.在5〜15min内,氧气产生速率为5×10-7mol/min〖答案〗B〖详析〗A、A点给予光照,植物开始进行光反应,导致C3化合物开始还原,C3化合物合成不变,因此C3化合物在短时间内减少,则C5增多,A错误;B、A〜B段之间,容器内氧气量增加,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被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即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B正确;C、在5-15min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产生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不能推出这段时间内光合速率是否一直在增大,C错误;D、据图可知,0~5分钟之间,小麦叶片在暗室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每分钟消耗氧气量=(5-4)×10-7mol/5min=0.2×10-7mol/min;5~15min之间,小麦净光合作用速率=(8-4)×10-7mol/10min=0.4×10-7mol/min;故5~15min小麦的平均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消耗=0.4×10-7mol/min+0.2×10-7mol/min=6×10-8mol/min,D错误。故选B。6.通过测定细胞的DNA含量可以分析细胞周期。实验人员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细胞数如图。据图分析结果,下列不正确的是()A.乙DNA数目为2C-4C,说明正在进行DNA复制B.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细胞属于丙组C.若阻断细胞DNA的复制,则甲组细胞数目减少D.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了〖答案〗C〖祥解〗分析柱形图:甲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包括G1期和末期的细胞;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4C,均为S期细胞;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详析〗A、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4C,均为S期细胞,说明正在进行DNA复制,A正确;B、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会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C,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所以“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细胞”属于丙组,B正确;C、DNA复制发生于乙组,若阻断细胞DNA的复制,则乙组细胞数目减少,C错误;D、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G2期、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只有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故选C。7.某同学打算进行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取3支试管并编号,接着需进行如下步骤:①向各试管注入2mL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加入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的温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A.①→③→②→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①→②→④→③→⑤D.②→④→①→③→⑤〖答案〗D〖祥解〗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单一变量是温度。实验过程中至少要设计3个温度值,需先将酶和底物调到相应的温度,然后再混合,顺序不能颠倒。〖详析〗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单一变量是温度。该实验中需要先设置温度,再加入酶,最后鉴定和观察,所以操作步骤为:②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lmL淀粉酶溶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的温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①向各试管注入2mL淀粉溶液,并继续维持原先温度;③向各试管滴l滴碘液;⑤观察实验现象。
故选D。8.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中心体均移向细胞两极B.都需要先染色,漂洗后再制片观察C.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D.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最清晰都是在中期〖答案〗D〖祥解〗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的制作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处于中期时细胞最容易观察,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详析〗A、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内,洋葱根尖细胞无中心体,A错误;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的制作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故应先漂洗再染色,B错误;C、细胞板只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C错误;D、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最清晰都是在中期,故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D正确。故选D。9.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两大遗传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豌豆的子叶黄色与豆荚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B.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可以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属于演绎推理过程D.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答案〗C〖祥解〗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析〗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子叶颜色与豆荚颜色属于豌豆不同部位的性状,不是一对相对性状,A错误;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该结果不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C、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属于演绎推理过程,C正确;D、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C。10.测得黑暗条件下,某油料作物的种子萌发时,利用脂肪氧化分解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体积相等,原因是该萌发种子在测定条件下()A.只进行有氧呼吸 B.只进行无氧呼吸C.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答案〗C〖祥解〗与糖类相比,脂肪中含有的H元素较多,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因此脂肪有氧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少于消耗的氧气,糖类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与吸收的氧气量相等。〖详析〗油料作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高,种子萌发过程中消耗脂肪,脂肪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于释放的二氧化碳,如果油料作物的种子萌发时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的体积相等,说明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正确。故选C。11.下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数、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表示DNA,b表示染色单体 B.①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C.②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 D.③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完成时〖答案〗A〖祥解〗分析柱形图:图中a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①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②中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中染色体:DNA=1:1,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详析〗A、据图分析,b在有的时期数目为0,表示染色单体,a表示染色体,c表示DNA,A错误;B、①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B正确;C、②中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正确;D、③中染色体:DNA=1:1,可表示有丝分裂完成时,D正确。故选A。12.细叶桉(阳生)和蛤蒌(阴生)均为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植物。下图为这两种植物在温度、水分均适宜且恒定的环境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c点之后,限制B植物P/R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B.光强为a时,细胞产生ATP的膜结构有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C.若适当增加土壤中镁的含量,一段时间后,B植物的a点右移D.每日光照12小时,强度为x(b<x<c),一昼夜细叶桉干重减少〖答案〗C〖祥解〗据图分析:细叶桉属于阳生植物,蛤蒌属于阴生植物,阳生植物的光饱和点大于阴生植物的,因此图中表示细叶桉的是曲线A,曲线B表示蛤蒌。〖详析〗A、据图可知,光照强度在c点之后,已达B植物的光饱和点,光照不再是限制因素,限制B植物PR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A正确;B、光照强度为a时,植物可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膜结构有类囊体薄膜(光反应场所)、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B正确;C、a点表示B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适当增加镁含量,叶绿体中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加快,光照弱一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就相等,a点应左移,C错误;D、图中A为细叶桉,光照强度为x(b<x<c)时,哈蒌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2,故一昼夜细叶桉干重减少,D正确。故选C。13.下列关于”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A②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 B.②过程可产生ATP,也可不产生ATPC.①在植物细胞、动物细胞中都能进行 D.①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中都能进行〖答案〗D〖祥解〗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详析〗A、有氧呼吸的②过程可产生〖H〗,而无氧呼吸的②过程却是消耗〖H〗,A正确;B、②过程为有氧呼吸或有酒精生成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如果是有氧呼吸则会产生ATP,但如果是无氧呼吸则不能产生ATP,B正确;C、①过程是有氧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均能进行该过程,C正确;D、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即①过程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D错误。故选D。14.科研人员用适宜光照条件下正常生长的水稻植株,进行同位素标记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提供H218O,一段时间后,能在CO2中检测到放射性B.提供H218O,一段时间后,不能在有机物中检测到放射性C.提供14CO2,则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可能出现14C2H5OHD.提供14CO2,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答案〗B〖祥解〗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科学家通过追踪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详析〗A、给水稻提供H218O,水分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以生成的CO2中会有放射性,A正确;B、给植物提供H218O,水分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所以生成的CO2中会有放射性,含有放射性的二氧化碳可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故能在有机物中检测到放射性,B错误;C、给水稻提供14CO2,14C在水稻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6H12O6,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进行无氧呼吸时,14C6H12O6会分解形成14C2H5OH,C正确;D、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首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被固定为三碳化合物,再被还原为葡萄糖,故提供14CO2,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D正确。故选B。15.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条件X下葡萄糖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三处去向B.条件Y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C.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彻底分解,b是水D.检剂甲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观察颜色变化〖答案〗B〖祥解〗据图分析:条件X表示无氧条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物质a表示二氧化碳;条件Y表示有氧条件,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物质b表示水;检测酒精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详析〗A、条件X是指无氧条件,该条件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即葡萄糖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有两处去向,A错误;B、条件Y表示有氧条件,有氧条件下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正确;C、条件Y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与水生成CO2和H2O,C错误;D、检测酒精的试剂甲为重铬酸钾,甲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D错误。故选B。16.如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S1~S5表示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B点和I点,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B.图中DE段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C.如果S1+S3+S5>S2+S4,表明该植物在这两昼夜内有机物的积累量为负值D.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CO2浓度〖答案〗D〖祥解〗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详析〗A、B和Ⅰ点植物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为光补偿点,A正确;B、图中DE段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不是直线的原因是夜间温度不稳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C、S1+S3+S5为无光时呼吸的消耗量,S2+S4为有光时净光合量,若前者大于后者,则有机物积累量为负,C正确;D、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强度不同,D错误。故选D。17.下列有关细胞与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水解产生的能量用于细胞中的吸能反应B.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C.剧烈运动时ATP水解大于合成D.ATP-ADP循环使细胞内物质和能量得以循环利用〖答案〗A〖祥解〗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特殊的化学键。ATP是一种含有特殊的化学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特殊的化学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特殊的化学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详析〗A、ATP水解产生的能量用于细胞中的吸能反应,A正确;
B、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特殊的化学键中,B错误;
C、剧烈运动时ATP水解等于合成,C错误;
D、ATP−ADP循环使细胞内物质得以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A。18.为研究光照强度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层析液进行纸层析,如图是滤纸层析的结果(Ι、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色素Ⅲ、Ⅳ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B.条带位置反映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C.增加类胡萝卜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D.推测幼苗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照〖答案〗D〖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Ⅰ胡萝卜素、Ⅱ叶黄素、Ⅲ叶绿素a(最宽)、Ⅳ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析〗A、Ⅲ是叶绿素a、Ⅳ是叶绿素b,二者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A正确;B、层析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快(位于滤纸条上方),反之则慢,故条带位置反映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B正确;C、从条带结果看,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C正确;D、幼苗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D错误。故选D。19.甲、乙两位同学进行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分别从Ⅰ、Ⅱ小桶中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Ⅲ、Ⅳ小桶中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记录字母组合。两人每次都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再多次重复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D和d小球数目相同,Ⅰ和Ⅱ桶小球总数相等,才符合实际情况C.甲同学重复5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子一代DD:Dd:dd=2:2:1D.乙同学的实验不能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答案〗A〖祥解〗分析题图:小桶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详析〗A、甲同学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即D与d分离,以及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即D与D、D与d、d与d随机结合,A正确;B、实验中,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表示两种配子的比是1:1,但两个小桶中小球总数可以不等,说明雌雄配子数量可以不相等,B错误;C、实验结论的得出应建立在足够数量的实验数据之上,只重复5次实验误差过大,不能得出科学结论,C错误;D、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如果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乙同学的实验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D错误。故选A。20.如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3号和4号为异卵双胞胎,兄弟俩基因型均为AA的概率是()A.0 B.1/9 C.1/3 D.1/16〖答案〗B〖祥解〗分析系谱图可知:父母均无病,但却有一个有病的女儿,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父母均为杂合子。〖详析〗由于3和4是异卵双胞胎,父母均为杂合子Aa,所以他们是AA的概率各为1/3,Aa概率各为2/3,故均为AA的概率是1/3×1/3=1/9,B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21.某些多肉植物有一种特殊的代谢方式(简称CAM),目的是适应炎热干旱的环境。它们绿色组织上的气孔夜间开放,吸收并固定,主要形成苹果酸(一种四碳化合物);白天气孔关闭,不吸收,但通过光合碳循环将从苹果酸中释放的还原为糖,如下图是某种多肉植物的叶肉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物质B为__________,酶1存在的场所是__________。(2)物质A是有机物,能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则物质A是__________。有氧呼吸中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__________。(3)夜间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合成葡萄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将该多肉植物白天置于密闭容器内遮光处理,测定以单位时间容器内增加量来表示呼吸速率。这种做法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C3②.叶绿体基质(2)①.丙酮酸②.线粒体内膜(3)①.不能②.夜间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为暗反应提供ATP、NADPH,进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4)因为多肉植物在遮光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同时也吸收CO2用于合成苹果酸,所以容器内CO2的变化速率作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合理(“吸收CO2用于合成苹果酸”)〖祥解〗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分析题图,A表示丙酮酸,B表示三碳化合物。〖小问1详析〗图中C5与CO2在酶1的催化下生成物质B,所以物质B为C3,此过程为CO2的固定,所以酶1存在于叶绿体基质。〖小问2详析〗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参加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物质A是有机物,能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则物质A是丙酮酸。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第三阶段发生场所在线粒体内膜。〖小问3详析〗夜间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为暗反应提供ATP、NADPH,进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小问4详析〗因为多肉植物在遮光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呼吸作用)产生CO2,但同时也吸收CO2并固定在苹果酸(一种四碳化合物)中,所以容器内CO2的变化速率作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合理。22.下图是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I~Ⅵ代表物质,①~⑤代表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①被称为_______,过程④在真核细胞内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2)图中Ⅱ、Ⅵ、Ⅳ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将该植物由1%的CO2浓度突然置于0.3%的CO2浓度下(光照强度不变),图中的C3的含量将_______,C5的含量将_______。(4)与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的代谢相比,图中特有的步骤是_______(填序号)。(5)图中不同数字代表同一物质的标号是_______。(6)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将该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测定开始时CO2量是6.3g,12h后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遗产继承权益分割协议(2024年版)2篇
- 高三年级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 正规附期限借款合同(34篇)
- 销售劳动合同15篇
- 试用期个人述职报告
-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解除合同通知
- 让与担保合同协议的协同效应
- 设计合同终止解除合同权益保护
- 诚信道歉保证书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6课《人大代表为人民》精美课件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3年12月英语四级真题及答案-第1套
- 药事管理学实践报告总结
- 物理化学实验B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京科技大学
- GB/T 5005-2010钻井液材料规范
-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附答案)
- 优质护理与责任护士PPT
- 2011AMC10美国数学竞赛A卷附中文翻译和答案
- 2021年秋新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 劳动合同签订、续签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