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23届中考语文信息卷河南专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题。千百年来,虎形象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民俗文化中,又从多方面滋养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品格,逐渐形成一种虎文化,huàn发出一股英雄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的象征。长期以来,虎一直象征着一种力量和气pò,也一直为浩如烟海的民俗文化故事与传说所咏叹,受到芸芸众生的敬畏。(1)依次给语段中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zhīwéi B.zhīwèi C.zīwéi D.zīwèi(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huàn()发气pò()2.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填入古诗文名句。诗文名篇,寄寓着情思和感悟,融进民族文化血脉。山林美景,用“野芳发而幽香,①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描绘。登山,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临水,感受“潮平两岸阔,②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的意境。看见花落,领悟“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的精神;遇到雪飘,想起“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妙喻。离别时,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宽慰朋友;迷茫时,以“⑦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激励自己……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眼睛,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灵。3.古人走进书籍,找到自己的天地;我们阅读名著,会发现“他们”也在“走进”。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对该人物“走进”的理解。张学良(《红星照耀中国》)孙悟空(《西游记》)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②友情,是人生的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⑤这储蓄,是患难中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①⑤④ D.②①⑤④③5.河南博物院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首都博物馆获得2021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殊荣。成为文旅圈的“新晋顶流”。语文综合性学习小组据此查阅了一些资料,请你完成相关任务。(共10分)材料一在河南博物院,游客不仅可以通过展柜、实物、说明牌等“老三件”了解文物,还可以用AR讲解器观看、了解展出的文物。无论何时何地,点击河南博物院官网首页,通过《中原藏珍》《红色记忆》等带有生动讲解的短视频,观众即可欣赏从未谋面的珍宝。河南博物院还陆续出现在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微博、B站等平台,形成新媒体传播矩阵,向大家推介文物。材料二河南博物院开发的创意品牌“考古盲盒”火爆出图,曾一盒难求。后河南博物院又与支付宝联合推出“一起考古吧”小程序,让大众成为考古“参与者”。用户变身为数字“考古官”,不仅可以在虚拟考古工地里体验洛阳铲、毛刷等考古工具,还可了解所挖到的宝物故事。河南博物院通过“文化+创意”的数字化探索,把专业的“考古发掘”从被动学习变为有趣的主动探索,真正实现了科普价值。材料三河南博物院已推出文创产品728款,以明星文物妇好鸮尊、彩陶双连壶、武则天金简等为主题开发的系列产品,在文创大赛上屡获佳绩;培育“饕餮纹桌面吸尘器”“豫博咖啡”“饕餮乳钉纹四方杯”等多个网红产品,“妇好鸮尊”冰激凌、“妇好鸮尊”图样咖啡也深受年轻人喜欢。这一系列与年轻群体个性特征相契合的文化IP,使关注博物院的群体大量增加。(1)你从中发现了河南博物院成为文旅圈“新晋顶流”的原因,请写出来。(2)如果你到河南博物院实地走访。请根据材料,补充完成下面采访提纲。采访目的①_____________采访方式现场走访采访对象A.河南博物院院长B.来河南博物院的游客(任选一个对象)采访问题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3)组长根据查阅的相关材料制做了一幅词云图。关注反复出现的词语能帮助你读懂编者的意图,请你联系词云图的内容,推究组长的意图。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________________①学校后门不远处,有个菜园,绿油油的。学校饭堂的青菜,多数就是那里供应的。②我经常看见一辆农用三轮车满载着嫩绿青菜,“突突突”,从后门直达饭堂。③饭堂就在美术室窗外。我教的这些小学生,窗外稍有响动,目光就弹出去了,手中的画笔都握不好了。我也只好跟着弹出去,再暴跳如雷地把它们一一网回。④一天,我正让三年级学生自由画“理想家园”,满载青菜的三轮车又来了,除了“突突”声,还有稚嫩的歌声:“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⑤同学们笑成一锅粥。只见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从三轮车另一侧蹿出来,扭秧歌似的扭动着腰身。他听到这边吵闹,便扭到窗下。两条蚯蚓样的鼻涕正好从鼻孔爬出来,待蚯蚓快爬到嘴巴时,他干脆用衣袖擦,黏糊糊的蚯蚓肉浆,粘在脸蛋上。⑥“哇呀!”学生尖叫。有的吐舌头扮鬼脸,有的低头弯腰作呕吐状。这些城里孩子,衣着光鲜,脸蛋白净,和小男孩反差太大了。⑦看到这个小男孩,我似乎看到了儿时的小伙伴。那时感冒了就任鼻涕流,让时间去治愈,大人没钱也没时间管。这个小男孩也是这样吗?怎么不上学?他父亲为什么带着他送菜?不知道会影响学生上课吗?他母亲呢?若是要下地,就带着他种菜不行吗?⑧我越想越气,好一阵忙活,才把孩子们的心思赶回教室。⑨小男孩似乎觉察到了室内的不友好,急忙躲在窗户一侧,只露出两只黑黑的大眼睛,瞄向学生的画板。⑩我的心被那目光戳了一下。⑪第二天,满载青菜的三轮车又“突突突”地来了,但车上只有小男孩的父亲。他来美术室找我,毕恭毕敬地递给我一张画,说:“我儿昨晚画的,让我交给老师。”他接着又说,“我儿读二年级了,昨天感冒,我担心他感冒加重,就没让他上学,因为忙,只能带着他来送菜。他说昨天看到你们画‘理想家园’,他也画了。”⑫听其口音,知是外地人。我问:“来广东多久了?”他咧嘴一笑,挠挠头,说:“近十年啦,一直在这里种菜,小孩都是在菜地里出生的,他很小就爱在地上乱涂乱画。”⑬我有些感动,认真看了看那幅画。画上是一片绿色的菜地,菜地中间有一个灰色工棚,工棚旁还有一幢高楼,楼前有个池塘,岸边有个男人在钓鱼,一个女人站在一旁,像是在看池塘中嬉戏的小鸭。最醒目的是高楼上一排歪歪扭扭的字:理想家园。⑭不知怎的,我的心又被戳了一下。⑮说实在话,这画本身并不怎么样,说是理想家园尚有些牵强。我决定去那个菜园看看。⑯说来惭愧,来这里教书十多年了,我从未走近那个菜园。我倾心的,是学校前门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曾有同事开玩笑说:“前门外是城市,后门外是农村。”⑰周末,我约同事户外运动。骑车是真,看菜园是顺带。从学校去往菜园,是水泥路,满眼皆绿,令人神清气爽。但进入菜园后,就变成土路了。靠近一个工棚处,我们被一只狂吠的狗吓住了,正要调头逃离,一个小男孩跑出来,喝住狗,并向我们招手,怯怯地叫:“老师。”⑱原来是那幅画的作者啊,他没流鼻涕了。⑲这里哪有高楼和池塘?只有一个简易工棚而已,周围都是青青菜蔬。⑳小男孩进棚去了,一会儿提了个水壶出来,小心翼翼地要倒茶给我们喝,同事急忙上前阻止,说我们随身带茶水了。这时,棚内有人问:“谁来了?”“妈,是老师。”小男孩放下水壶,应着转身就要进去,一个女人坐着轮椅已出现在门口。㉑我们惊呆了。我的心再次被戳了一下。原来,爸爸有时间钓鱼、妈妈能够站起来就是他的理想。(作者:钟小巧。有删改)6.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我”和小男孩之间发生的故事,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时间事件一天“我”在学校美术室上课,一个邋遢的小男孩扰乱了“我”的课堂第二天①______周末②_____7.作者在塑造小男孩的形象时有抑有扬,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8.请从“童画”和“理想家园”中选择一个做本文的题目,并结合全文阐述理由。9.文章三次写到“我”心被“戳了一下”,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①我的心被那目光戳了一下。②不知怎的,我的心又被戳了一下。③我心再次被戳了一下。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阅读是一个人获得知识、滋养精神最有效的方式,然而阅读也有“深”“浅”之分。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式,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这种阅读方式如今广为流行。深阅读是指对有价值的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如沉浸在一部纸质经典书中的阅读。深阅读的过程既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向、实现精神跨越的过程。(有删改)【材料二】数据来源于《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和《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注】数字化阅读方式有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从上图可以看出,当今浅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阅读方式之一。究其原因,一是人们运用数字阅读工具,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获取大量信息,方便快捷。二是由于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视觉图像脱离了高度抽象的文字编码,人们不需要解码,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就可以完成。三是浅阅读不再受阅读者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只需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可,轻松愉快。浅阅读多是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这种浅显化、碎片化的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弱化,知识难成系统。浅阅读中,读者只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量地占有信息。这种功利性的阅读心态,使读者对外来信息只简单接受,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浅尝辄止。同时数字阅读中各种各样的链接和音像让青少年很难养成集中精力阅读的习惯,弱化了他们的专注力和阅读理解力。浅阅读一旦成为习惯,必导致思考力和文化感受力的萎缩。(根据王晓敏《数字语境下“浅阅读”利与弊的辨析》等文章改编)【材料三】著名心理学家内尔发现,当读者进行深阅读时,阅读速度会变慢。这使得读者能通过反思、分析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丰富阅读的内容,看到文字背后的思想意蕴。这是一种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体验和精神体会的阅读。当然深阅读不等于慢阅读。阅读程度的深浅跟阅读速度的快慢没有必然的联系,要看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思维的深度加工。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本书,只要在阅读中思考深,或者感悟深,都是深阅读。没有深阅读,阅读的很多内容就会成为过眼云烟。只有深入思考,深度挖掘,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也才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深阅读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比起浅阅读来是呈几何增长的,今天快节奏的生活和一部分人的浮躁情绪,让深阅读变得困难。怎样才能深阅读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寻找关联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联想,从本书的其他章节或者其他书籍里面,寻找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二、纵向挖掘遇到一些重要或难以理解的知识,我们要去深度挖掘它背后的原理和背景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知识融会贯通。三、精准转化在真正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整理和讲述。这是一个对书本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和整理,然后重新阐述的过程。当你进入这样一个过程的时候,你就迈进了深阅读的门槛。四、图画批注在阅读中带着问题思考,把问题或内在的理解感悟转化成文字。通过思维导图、文字批注等方法,来实现你与所读材料的互动,让阅读向纵深行进。其实,阅读的“深”与“浅”可以并行不悖。鲁迅主张读书既要“泛览”“多翻”,又要“专精”“读活”。书海无涯,采用何种方式阅读最终取决于个人的阅读能力及阅读目的。(根据叶峰《阅读正餐与快餐——深浅阅读的利弊分析》等文章改编)10.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剧增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但没有改变人们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介质。B.2019—2021年,国民图书阅读率逐年增加,说明深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浅阅读的人数逐年减少。C.利用数字化阅读工具进行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D.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是一种浅阅读,这种阅读方式追求快速获取大量信息,容易浅尝辄止。11.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浅阅读”流行的原因。12.请你根据材料三,为小渝解决阅读困惑。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阅读《虽有嘉肴》,完成下面小题。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旨:味美B.虽有至道道:道理C.然后能自反也反:反思D.《兑命》曰:“学学半”学:学习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15.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谈谈文中提及的“教学相长”与知识卡片中的“教学相长”有何不同。知识卡片【词条】教学相长【释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通过教学,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师自己也得到提高。16.同是论述类文本,下面的链接材料与《虽有嘉肴》在论证方法的使用上有何不同?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链接材料】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厌,所以治人也。夫学,譬之犹砺①也。昆吾②之金③,而铢父④之锡,使干越⑤之工,铸之以为剑,而弗加砥砺,则以刺不入,以击不断。磨之以砻砺⑥,加之以黄砥⑦,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自是观之,砺之与弗砺,其相去远矣。今人皆知砺其剑,而弗知砺其身。夫学,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产品电商平台会员营销策略分析
- 2025年广东省河源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5年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5年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2025年福州英华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电竞玩家专属福利电竞酒店会员制度详解
- 2025年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版
- 全球航路的开辟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 2025年湖南省株洲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2025年广东省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汇编
- 《走近世界民间美术》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2025年江苏省高职单招《职测》高频必练考试题库400题(含答案)
- 传感器技术-武汉大学
- 2024新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大培训
- (正式版)JBT 14449-2024 起重机械焊接工艺评定
- 骆驼祥子选择题100道及答案
- 27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 金色大气教师节颁奖典礼颁奖盛典PPT模板
- OECD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中英文对照版
- 生化工程,第七章反应器放大与设计
- 1开学第一节班会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