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阶段二第4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_第1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阶段二第4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_第2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阶段二第4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_第3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阶段二第4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_第4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阶段二第4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课程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必备知识·拓展融合【思维引领】汉代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素养点拨】1.从唯物史观角度,正确分析汉武帝时期思想大一统的历史必然性。2.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角度,通过儒学大师董仲舒的思想言论或者著述,探究新儒学的内容、特点及影响。一、汉代儒学1.背景:(1)政治上:高度集权的_________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文化上:以_______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2.董仲舒的主张:(1)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2)为加强君权,宣扬“_________”“天人合一”和“_________”学说。

(3)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_________”。专制主义汉民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重用_____,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4.影响:(1)积极: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有利于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有利于_____________的进步。(2)消极:扼制了_________的自由发展。儒生民族历史文化学术思想【易错陷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先秦时期的儒学,而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图解史】董仲舒的主要思想【素养点拨】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汉初郡国并行制对中央集权的冲击以及思想大一统的必要性。二、太学的出现1.教育体制: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创办太学,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是儒学教育_______和_______的标志,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促进了文化和儒学的传播。官方化制度化【思维引领】老庄道家源于南方,而又产生黄老无为思想。汉赋也明显受到楚辞的影响。概括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艺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三、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艺术1.纸的发明:(1)概况:西汉前期,中国已有纸。东汉_____改进造纸术,被称作“蔡侯纸”。(2)影响:有利于文化传播;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2.汉字发展:(1)秦统一后统一文字,以“_____”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后来又出现了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2)汉末开始出现楷书。3.绘画艺术:两汉时期盛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和_______。蔡伦小篆画像砖4.汉赋:(1)特点: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气势恢弘、辞藻华美,反映了文人气度和时代精神。(2)成就: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知识补遗】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1)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2)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在此影响下,实用技术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古代科技成就突出,近代科技落后。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情境素材】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摘编自《春秋繁露》思维交互:(1)根据材料一,分析概括董仲舒思想主张的主要涵义和作用。◆微点拨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关键信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提示:涵义:体现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的处世标准。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但也充满了封建等级与保守意识。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思维交互:(2)根据材料二,分析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特点。◆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关键信息大一统、教化提示:强调“大一统”;重视教化;糅合各家思想而形成新儒学体系。【史论阐释】一、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道家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继承和发扬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二、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1)思想内涵: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五行家、道家、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具有“杂家”色彩,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不是简单地重复先秦儒学的内容。

(2)与当政者的关系: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3)地位: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说;而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2.联系:(1)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

(2)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探究点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情境素材】材料一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摘编自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思维交互:(1)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新儒学有哪些积极作用?◆微点拨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关键信息“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提示:董仲舒新儒学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材料二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思维交互:(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新儒学的消极影响有哪些?◆微点拨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关键信息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等提示:新儒学具有禁锢、封闭人们思想的负面影响。【史论阐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了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研透高考·命题前瞻【考情播报】【真题示例】

(2019·全国Ⅱ卷·T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解题思维(1)明立意以道家和董仲舒新儒学兼采各家思想切入,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汉代学术思想。↓(2)抓关键汉初,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吸收秦亡教训,既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与民休息,又主张国家统一,君主专制。到汉武帝时,从“无为”转向“有为”,儒家思想成为思想的主流,统一了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与专制。所以无论是汉初的道家,还是汉武帝时的儒家思想,为了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都与其他思想相融合,故C正确。↓

(3)排干扰A——材料只是反映思想特征,未涉及王国势力强大的问题,排除A。B——题意侧重学术思想的兼容与发展,不是争鸣,排除B。D——“兼收并蓄”符合思想文化特征,但这种特征并不是文化政策,排除D。【已考真题】角度一从唯物史观出发,考查儒家思想对佛教造像的影响1.(2019·全国Ⅲ卷·T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伦理道德、礼义廉耻。由材料中佛像的衣衫单薄、裸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故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而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故A、B、C错误。角度二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秦汉时期文艺2.(2020·全国Ⅱ卷·T24)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 (

)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百姓‘三百里内皆观’”“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的角抵表演雅俗共赏,受到不同阶层的欣赏,说明角抵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故B正确;材料没有强调角抵对川剧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故A错误;据材料“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可知,角抵表演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但不能完整体现材料内容,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角抵的渊源,无法得出源于民间劳作技能的结论,故D错误。【地方高考题组】1.(2019·北京高考·T1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先秦和汉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研读史料、逻辑思维与推理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结合题意和所学可知《诗》《书》由私学教材成为汉代官方史书的现象体现了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而汉代则由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而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C正确。2.(2017·浙江11月选考·T5)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解析】选A。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汉初,《易》《书》《诗》《礼》《春秋》每经只有一家,每经置一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故称五经博士,由此可见中央官学的建立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故选A。汉武帝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实行察举制,并设置太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官僚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况,但是并没有结束这种局面,故B错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故C、D错误。3.(2019·天津高考·T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据《论语》《孟子》材料二“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韩非子》材料三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7分)(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4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由材料“霸诸侯,一匡天下”和“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得出孔子主张实现国家的统一,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由材料“尊新王”和“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得出孟子也主张统一,恢复礼乐制度,但是其主张“尊新王”。第二问,要结合所学依据二者的时代背景分析,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周王室的影响力在逐步下降。第(2)题第一问,由材料“服术行法”“法与时转则治”“主威之重,主势之隆”逐一得出。第二问,结合所学回答,在作答时主要从秦朝的开创性和短促灭亡两个角度分析。第(3)题这三则材料都是从统一的角度分析的,故解答时也要从维护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作答。答案:(1)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礼乐制度;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

(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3)适应时代需要,发展了大一统理论,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4.(2018·北京文综·T37)(节选)(36分)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材料一《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史记》体例篇目举例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高祖(刘邦)本纪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书(重要制度变迁)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相世家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答案:(1)不同之处:《春秋》为编年体;《史记》为纪传体。《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春秋》主要关注诸侯等社会上层的政治、军事活动;《史记》还关注了商业活动、水利工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者、商人、少数民族等群体的历史。简述社会状况(答案要点示例):高祖本纪:记载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西汉建国初,刘邦在经济上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恢复;在政治上推行郡国并行制,以维护其统治。儒林列传:记载重要儒家学者的事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大宛列传:记载汉朝通西域的历史。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发展。【待考预测】1.“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后人所研读的儒家经典不是经典本身,只是经典的注疏。”该观点意在强调 (

)A.儒学公信力遭到了普遍质疑B.汉代儒家思想以帝王为本位C.儒学日益僵化,逐步走向衰落D.汉代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帝王利用儒学控制思想,导致儒学失去本真意义而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故选B;材料中官方的目的是控制思想;儒学作为官方主流思想,地位稳定,排除A;材料中儒学作为官方主流思想,地位稳定、明清时期儒学日益僵化,排除C;材料不是强调儒学地位的确立,而是强调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维护统治,排除D。2.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解析】选A。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认为君主具有安定百姓生活的责任,反映了其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A正确。【拔高训练】孔子作《春秋》以尊天子,参与“堕三都”,维护“周礼”;管仲主张“天子出令于天下,诸侯受令于天子,大夫受令于君,子受令于父母,下听其上,弟听其兄,此至顺矣。”董仲舒主张“《春秋》大一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