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的护理_第1页
外科感染的护理_第2页
外科感染的护理_第3页
外科感染的护理_第4页
外科感染的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科感染的护理1整理ppt第三节全身化脓性感染一、概述全身化脓性感染是指致病菌经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后,引起的严重全身性反响全身化脓性感染主要包括败血症和脓血症1、败血症是指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持续存在,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并引起严重的全身性病症2、脓血症是指局部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或脱落的感染血栓,间歇地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全身各处的组织或器官内发生转移性脓肿者3、菌血症是指少量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内,迅速被人体防御系统所去除,不引起或仅引起短暂而轻微的全身反响4、毒血症是指由于致病菌、严重损伤或感染后组织破坏分解所产生的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所引起剧烈的全身反响目前,全身性感染主要包括脓毒症和菌血症1、脓毒症是指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响表现,如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2、菌血症是指有全身性炎症反响表现,且血培养检出致病菌者2整理ppt常见致病菌1、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拟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等。多见于腹腔、肠道、泌尿系2、革兰氏阳性菌金萄菌、表萄菌、肠球菌3、无芽胞厌氧菌多见于腹腔脓肿、阑尾脓肿、肛旁脓肿、吸入性肺炎等,多同时有需氧菌感染4、真菌白念珠菌、曲霉菌,条件感染3整理ppt全身化脓性感染发病特点是急、快、重1、共同临床表现⑴有寒战、高热、头痛、头晕等全身病症⑵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病症3、严重者可出现大量出汗、贫血、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神志的改变或感染性休克⑷体检可有肝、脾肿大,甚至可有黄疸、皮下淤血及肾损伤2、特殊表现⑴败血症:突然寒战、高热,可高达40℃—41℃,常于皮肤、眼结膜和粘膜出现淤血点,多伴有神志改变⑵脓血症:主要特征为明显的寒战、弛张热和身体各部位不断发生新的脓肿⑶毒血症:高热、脉快和贫血是其三大病症临床表现4整理ppt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左移、幼稚型;血培养有细菌,是确立诊断的重要依据,最好是在寒战发热时抽血送检。〔1〕革兰氏阳性菌:多见于痈、蜂窝织炎。可有或无寒战,稽留热/弛张热,面红肢暖,谵妄/昏迷,可出现转移性脓肿〔2〕革兰氏阴性菌:多见于胆道、尿路、肠道、烧伤。突起寒战,间歇热,严重可体温不升,四肢冷、发绀、少尿,白细胞可减少,休克出现早,时间长。〔3〕真菌:多为二重感染。突起寒热(39.5~40),迅速恶化、休克,血中出现晚幼粒、中幼粒5整理ppt诊断与治疗诊断:原发感染灶+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治疗:原发感染灶处理去除坏死物,消灭死腔,脓肿引流抗菌药早期联用足量,根据洁果凋整支持治疗补充血容,纠正低蛋白对症处理6整理ppt护理诊断㈠体温过高与致病菌毒素吸收入血有关㈡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机体代谢量增高有关㈢疼痛与原发病灶及颅内压升高有关㈣腹泻与胃肠道炎症有关㈤活动无耐力与体温过高造成的疲倦有关㈥恐惧与病情突然变化及不断进展有关㈦有体液缺乏的危险与丧失过多及摄入缺乏有关㈧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㈨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7整理ppt护理要点:⑴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注意神志变化和有无内脏损害表现,警惕发生感染性休克。⑵确保及时应用抗生素,对较长时间大剂量联合应用抗生素的病人,应经常观察其口腔粘膜是否出现霉菌感染的白色斑点,警惕发生二重感染。⑶局部病灶手术后,应注意观察脓液性质和引流是否通畅,注意有无新的转移性脓肿出现,如发现新病灶要及时进行切开引流。⑷加强支持疗法,对症处理和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8整理ppt第四节特异性感染一.破伤风〔一〕概述:破伤风是由破伤风芽胞梭状杆菌侵入伤口,大量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发病条件:1.机体抵抗力低下2.破伤风杆菌的侵入3.伤口的缺氧破伤风外毒素的特点⑴痉挛毒素:全身横纹肌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⑵溶血毒素: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损害9整理ppt1、潜伏期:破伤风潜伏期平均为6—12日,亦可短于24小时或长达20—30日、甚至数月,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2、前驱期: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咀嚼无力、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常持续12—24小时3、发作期:肌肉紧张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⑴肌肉紧张性收缩表现为:咬肌首先受累出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面肌受累出现“苦笑〞面容;颈项肌受累出现颈项强直、头向后仰、不能作点头动作;背腹肌受累出现角弓反张、腹肌紧张〔板状腹〕;四肢肌受累出现屈膝、弯肘、半握拳;膈肌和肋间肌受累出现呼吸困难、窒息。⑵阵发性抽搐表现为:在肌肉持续紧张收缩的根底上,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接触、震动或触碰病人身体,均可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4、并发症骨折、尿潴留、呼吸暂停、窒息〔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肺内感染〔肺炎、肺不张,最常见的并发症〕、酸中毒、循环衰竭等临床表现10整理ppt治疗原那么1.严格执行接触性隔离制度2.去除毒素来源:进行彻底的清创术,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敞开伤口以利引流,并用3%过氧化氢或1:1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和经常湿敷注意:如原发伤口在发病时已愈合,那么一般不需进行清创3.中和游离的毒素: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可中和游离毒素,但不可中和结合毒素4.控制和解除痉挛: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可使用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钠、地西泮或冬眠合剂Ⅰ号等。防止声、光剌激。5.保持呼吸道通畅:6.防治并发症:窒息、肺部感染,骨折、舌咬伤,必要时气管切开、辅助呼吸。7.支持治疗: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药物,水电平衡11整理ppt护理诊断㈠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外伤有关㈡疼痛与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有关㈢吞咽障碍与咬肌及咽肌痉挛有关㈣尿潴留与膀胱肌肉痉挛有关㈤活动无耐力与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有关㈥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与痉挛消耗和不能进食有关㈦焦虑与病情反复有关㈧有受伤的危险与剧烈抽搐造成肌肉撕裂或骨折有关㈨有体液缺乏的危险与机体消耗过大及补充缺乏有关㈩有窒息的危险与喉头痉挛及清理呼吸道低效有关(十一)有体温改变的危险与感染有关12整理ppt护理措施1、隔离⑴病室准备:应置于隔离病室,室内遮光、安静,温度15—20℃,湿度约60%,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⑵严格隔离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护理人员应穿隔离衣;病人的用品和排泄物均应消毒,更换下的伤口敷料应予燃烧,防止交叉感染2、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常规吸氧使血氧饱和度在95%左右,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3、注意观察伤口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加强换药4、中和游离毒素: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使用前需做过敏试验,疗程一般为5—7天13整理ppt5、抽搐的护理⑴减少外界刺激:室内遮光、安静;医护人员走路轻、语声低、操作稳、使用器具无噪音;护理治疗安排集中而有序,尽量在痉挛发作控制的一段时间内完成;重型病人应专人护理⑵人工冬眠护理①轻症给予镇静安眠药物②重症给予冬眠药物,使用中注意各项监测,应使病人处于浅睡状态。6.保持呼吸道通畅:常鼓励病人咳嗽或采用吸痰;如痉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抽搐时有紫绀现象且分泌物不易咳出者,及早做气管切开。14整理ppt7、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首选青霉素8、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保证充足的营养9、留置导尿每日应做会阴护理、膀胱冲洗10、防止受伤应防止病人坠床等受伤11、终末处理病人解除隔离、出院后应淋浴、更衣,进行消毒处理15整理ppt健康指导

1.加强工农业生产的劳动保护,防止创伤,普及新法接生,正确而及时地处理伤口等。2.正确处理伤口,及时彻底清创所有伤口都应进行清创。对于污染严重的伤口,特别是战伤,要切除一切坏死及无活力的组织,去除异物,切开死腔,敞开伤口,充分引流,不予缝合。3.加强宣传教育,积极预防。〔1〕自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通过类毒素的注射,人体内产生了抗体,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浓度,可以中和进入体内的破伤风毒素,不致发病。〔2〕被动免疫注射从动物〔牛或马〕血清中精制所得的破伤风抗毒素〔TAT〕。伤后尽早肌肉注射破伤风抗生素1500IU。伤口污染严重者或受伤已超过12小时,剂量可加倍。16整理ppt皮内过敏试验:用0.1ml抗毒素,加等渗盐水稀释成1ml。在前臂屈面皮内注射稀释液0.1ml;15-30分钟后假设出现潮红、微隆起的硬块,那么为阳性,应进行脱敏法注射。但此法并不能完全防止过敏反响的发生,故最好不用这种抗毒素作注射。理想的制品是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它无过敏反响,1次注射后在人体内可存留4~5周,免疫效能比破伤风毒素在10倍以上。其预防剂量为250~500U,肌肉注射。脱敏法注射:是将1ml抗毒素用等渗盐水稀释10倍,分为1、2、3、4ml,每半小时依次皮下注射一次。每次注射后,注意观察有无反响。如病人发生面苍白、软弱、荨麻疹或皮肤痛痒、打喷嚏、咳嗽、关节疼痛甚至休克者,应立即皮下注射麻黄素50mg或肾上腺素1mg〔成人剂量〕,并停止抗毒素注射。附:注射方法

17整理ppt二.气性坏疽〔一〕概述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以肌组织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该感染发病急,预后差。气性坏疽的致病菌为梭状芽孢杆菌1、梭状芽孢杆菌的特点:⑴革兰染色阳性厌氧性芽孢菌⑵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⑶主要包括产气荚膜梭菌、水肿杆菌、腐败杆菌和溶组织杆菌等临床上见到的气性坏疽,通常是两种以上的致病菌混合感染。2、发病原因⑴梭状芽孢杆菌的侵入⑵伤口的缺氧18整理ppt〔二〕临床表现潜伏期可短至6~8h,但一般为1~4天。局部表现病人自觉患部沉重,有包扎过紧感。以后,突然出现患部“胀裂样〞剧痛,不能用一般止痛剂缓解。患部肿胀明显压痛剧烈。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伤口内肌肉由于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犹如煮熟的肉。伤口周围常扪到捻发音,表示组织间有气体存在。轻轻挤压患部,常有气泡从伤口逸出,并有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全身病症早期病人表情冷淡,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高热、脉搏快速〔100~120次/min〕,呼吸迫促,并有进行性贫血。晚期有严重中毒病症,血压下降,最后出现黄疸、谵妄和昏迷,开展至感染性休克。19整理ppt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伤口分泌物检查和X线检查如损伤或手术后,伤口出现不寻常的疼痛,局部肿胀迅速加剧,伤口周围皮肤有捻发音,并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病症,如脉搏加速、烦躁不安进行性贫血,即应考虑有气性坏疽的可能;伤口内的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大量革兰氏阳性细菌,X线检查伤口肌群间有气体,是诊断气性坏疽的三个重要依据。20整理ppt〔三〕治疗原那么气性坏疽开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故一旦确诊,应立即积极治疗。1.严格执行接触性隔离制度,加强护理,严防交叉感染。2.紧急清创:在全麻下行清创术,用大量3%双氧水冲洗,清创范围应达正常肌组织,切口必须充分,切口敞开,不予缝合,清创引流。肢体广泛坏死者应予高位截肢,以挽救生命,残端不予缝合。3.大量应用抗生素。术前、术中和术后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待毒血症和局部情况好转后减量应用。4.高压氧治疗,可在3个大气压的纯氧下进行治疗,第一天3次,第2、3日每天2次,共7次,每次2小时,间隔6—8小时。5.全身支援治疗。屡次少量输血,保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6.对症处理。21整理ppt㈣护理诊断1.疼痛与创伤和细菌感染伤口有关2.组织完整性受损与伤口和组织坏死有关3.体温过高与细菌在伤口处繁殖,并释放毒素有关4.营养失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