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附带有答案_第1页
河南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附带有答案_第2页
河南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附带有答案_第3页
河南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附带有答案_第4页
河南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附带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河南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附带有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上海中西书局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收录了《尹至》《尹诰》《程寤》等9篇简文。通过与流传下来的《尚书》比较可知,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是一部伪书,这也印证了自北宋以来,许多学者对《尚书》的怀疑和否定是正确的。这一结论表明A.历史研究方式决定历史结论

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就越复杂C.历史研究需多类型史料互补

D.历史研究应注重史料多源互证2.有学者说:“战国七雄疆域已经连成一片,关防已经得到重视,人口已经‘编户’‘著地’,国君已经‘自主自决’(上无须拥戴周王,外没有强权干预),律令体系逐渐成形,官僚机构也略具规模。”于是,“天下”一词的使用频度大大增加。该学者意在说明,战国时期A.宗法分封制的影响已经消除

B.社会转型的特征日益明显C.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变化

D.民族间文化认同逐步形成3.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不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非农产业的产量应当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即增速)增长(曲线1)汉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下,收入的增加速度应当与农业的投资回报率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增长(曲线2)这就决定了汉代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只能支撑A点以下阴影部分的非农产业产量(如下图所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代A.践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B.国家分裂势力加剧C.赋税制度进一步优化

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4.晋朝的司马氏在追溯家世时称:“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梁书·元帝本纪》载,徐陵于邺奉表曰:“臣闻封唐有圣,还承帝喾之家……岂得掩显姓于轩辕,非才子于颛项?莫不时因多难,俱继神宗者也。”祖冲之如表曰:“而黄帝以来,世代所用,凡十一历。”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A.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B.统治者道德修养较高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D.国家统一趋势已出现5.宋太宗在读《道德经》后表示:“朕每读至‘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未尝不三复以为规戒。王者虽以武功克敌,终须以文德致治。”王安石变法时,保甲法、将兵法等军政改革均在中书发动,尽管遭到枢密院的抵制,但并未因此停止推行。由此可知,宋朝A.实行军政与民政分治政策

B.枢密院失去了军队调遣权C.推行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D.儒道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6.下图是1690—1695年间康熙青花仕女荷兰纹章瓮,口沿是典型康熙时期的仕女图,中心绘制纹章。纹章瓷最早定制者来自葡萄牙和西班牙,而整个18世纪英国的纹章瓷数量远远高于欧洲其他国家,不仅有私人定制,还有为城市公司、行会等机构定制的,涉及晋升官阶、封敕爵位、喜结连理等重要事项。这可用于说明A.外国商品在内地的流通范围扩大

B.纹章瓷是多元文明交流的见证C.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清朝实行“一口通商”对外政策7.下表为1840~1894年中国买办资本的投资去向表。据此可知,当时买办的投资项目投资额(千两)占总教(%)交存外商企业保证金10000050.0附股于外商企业120006.0投资城市房地产3000015.0投资商业、银钱业5300026.5投资近代工业、航运业50002.5合计200000100.0A.体现了中国经济的殖民地化

B.强化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C.客观上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

D.解决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困境8.清末新政期间,曾经使疆吏、枢臣、朝官、亲贵、缙绅、武将和众多附着于科举制度的士人合为一体的那些东西,日趋分崩离析。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可用于说明A.学习西方已成为社会共识

B.辛亥革命爆发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C.民众民权意识的充分觉醒

D.新政使中国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动9.1926年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徐谦在庐山会议如表态:“农运积极进行,以为解决土地之张本。”1927年4月,徐谦参与修改《对农民宣言》,再次重申坚决扶助农工运动。1927年5月,他却支持国民政府通过制裁工农运动保护剥削阶级的各种办法。徐谦对待工农运动态度的变化A.缓和了国共两党间的关系

B.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开展C.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D.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两面性10.2021年,我围外交部长王毅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中国外交根植于五千年悠久的文化积淀……对待朋友,我们有好客之道;对待伙伴,我们有合作之道;对待恶人,我们也有斗争之道。面对危害世界的强权霸凌,我们更需要主持公道”。这表明A.中国开始主导世界新秩序

B.中国大国外交的自信担当C.国际形势对中国十分不利

D.睦邻友好是中国外交宗旨11.下图体现了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B.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C.历史文化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认同D.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12.16世纪,法国作家拉伯雷提倡“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的教育观,提出书本是知识的来源,观察、谈话、游戏、游学、参观、旅行等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期,欧洲新兴市民阶级摒弃了中世纪对《圣经》单调的研习,新开设了读写算术、逻辑学、哲学以及音乐、体育等课程。这说明A.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被摧毁

B.普通民众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提高C.经济发展助推民族观念形成

D.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教育的世俗化13.19世纪以来,法国高利贷资本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19世纪中叶成立的几家大银行,主要从事利息优厚的国债和证券交易,以及对外贷款等信贷投机活动。1869年,巴黎的交易所拥有307种有价证券,总数达330亿法郎,几乎超过当时法国工业总产值的两倍。这一状况使法国A.国内新技术投入相对不足

B.实现了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C.生产资本集中并走向垄断

D.资本输出成为主要侵略手段14.美国文官制度不仅没有长期延续下来的官僚政治传统,而且由于大洋所造成的隔绝性,由于无限的西部边疆亟待开发的广阔资源以及急剧膨胀的人口,使美国在政府管理事务中必然要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即“提倡一个人应该有一种明确被认可的、并可供出售的一技之长,以期在施展其才能时获得优厚的报酬”。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制度A.忽视了官员道德素质

B.适应了其政治经济发展需要C.促进了人才自由流动

D.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15.十月革命后,苏俄(联)构建社会的意图主要包括:“必须与农民和睦相处”“全力争取改变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力争从战争关系变为和平的和贸易的关系,争取持久的国际和平”“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苏俄(联)这些意图及其指导下的实践A.缓和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B.反映了无产阶级力量不足C.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D.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6.美国国防和外交政策高级研究员卡彭特指出,现在获得美国及西方民主认证的标准早已不是民主,而是在对外政策上对美国及西方是否服从。同时,还展示了下面所示的漫画。卡彭特的言论主要揭示出某些西方国家A.反思西方模式

B.制造地区冲突

C.固守冷战思维

D.遏制中国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文明”最初指对知识进步、技术进步、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朦胧憧憬。1756年,伏尔泰的《风俗论》被视为世界文化史或文明史的开山之作。伏尔泰主张放弃以往历史中对偶然事件的叙述,而保留其中描写风俗习惯的材料,从而把杂乱无章的东西构成整幅连贯清晰的图画,并“力图从这些事件中整理出人类精神的历史”。在伏尔泰看来,人类精神的历史展现了从蒙昧到启蒙即文明的发展过程,所有民族概莫例外。为此,他不仅叙述了欧洲史,还叙述了中国、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亚洲民族的历史,其文化史或文明史具有了前所未有的世界视野。伏尔泰借自然规律论证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大海不可能覆盖于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之上,那样的看法是同万有引力和流体静力学定律相抵触的。”——摘编自徐浩《西方文明史比较中研究范式的转变》材料二“现代化范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但此后至40年代“革命史范式”占据了史学界的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陈旭麓等历史学家对“革命史范式”的主要线索提出了质疑,“现代化范式”进入复兴时期。以罗荣渠、章开沅为代表明确了“现代化”概念的含义,以现代生产力、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进步、国际性整合等综合标志对近一个半世纪的中国大变革给予新的客观定位。这就打破了传统的政治史独霸的地位,兼顾了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外交史、科技史、妇女史等领域的研究,还开辟了城市史等新的研究领域。现代化研究的开展,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引进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如“非农业的相对迅速增长,商业化和国际市场联系的日益密切,积极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增长,城市化及与此相应的人口流动,多层次的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收入分配渐趋协调平衡,组织与技能专业的专业化与分衍;科层化的发展,群众政治参与程度的增进,国民生活水平与生活素质的提升等等。”——摘编自康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历史观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研究“现代化范式”复兴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13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近代中国,山河破碎,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为改变民族命运,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探寻救亡图存道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及至中华民国成立,资产阶级政党蜂起,但没有一个是真正的革命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如同一幅壮阔恢宏的英雄史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不懈奋斗史,也是一部理论探索史,更是一部自身建设史。百年来,党团结和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历程,也是党不断加强自身政治建设,以维护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达到政治目标、完成政治使命的过程。党的政治建设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创与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发展与曲折、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恢复与转向以及新时代的成熟与强化四个历史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摘编自刘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发展,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发展历程特征的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所拟论题角度不得与材料中的角度重复,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回顾从秦汉到近代的历史可以看到:一个包含汉族和其他众多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其最基本的条件就在于以郡县制为机制的“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结构。自周初提出“敬德保民”或“敬天保民”的思想,之后发展为“民本”“重民”思想,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纵观思想文化史,兼综融合是其重要精神和传统。这样优秀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想、信念、道德,以高度的凝聚力、坚强的意志力和巨大的协同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历史进步性,也体现了思想文化对大一统社会的作用力。——摘编自丁德科《略论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思想》材料二《大清一统志》初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历经多次编修。康熙皇帝在给编修人员的谕旨中强调,要做到“厄塞山川,风土人物,指掌可治,画地成图”,“以永我国家无疆之历服,有攸赖焉”。乾隆皇帝诏令纂修的“皇朝三通”,即《清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一改“三通”以《禹贡》九州为纲的地理撰述格局,转而以当时的行政区划为编次,旨在展现清前期“非禹迹所能限”的辽阔疆域和“圣朝无外之治”。雍正皇帝认为,“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早在《大清律例》制定之前,清王朝就将所行律令“颁行天下”,令外藩蒙古以及新归附的各地区民众晓谕遵行。全国大致统一后,清朝统治者更加重视对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治理,施以教化,树之风声,“俾荒服之人,成昭法守,斯尤大同之郅治”。——摘编自娄梦然《清前期“大一统”的多重内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大一统”的内涵及维护“大一统”的主要举措。(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及实践的认识。(3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BACCBCBDBADABDC1.D考查历史素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清华简”,我们不仅看到了真正古文《尚书》的原貌,还可为多年来古文《尚书》真伪之争画上圆满句号。这就说明历史研究应注重史料多源互证,故D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材料所述并非强调历史研究的复杂性,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历史研究应注重史料多源互证,而非强调历史研究需多类型史料互补,故排除C项。2.B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若从传统国家的一般构成要素(疆域、人口、官僚等)来衡量,似乎堪称完备。同时,列国逐步肯定自己的“主权”的过程,不仅是“列国自身”、同时也是整个“周天下”地理空间、政治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致密化过程,这说明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特征日益明显,故B项正确。“已经消除”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政治制度变化与经济交流之间的关联,故排除C项;战国时期虽然出现了“多族群”的特点,但材料并不能体现文化认同的逐步形成,故排除D项。3.A考查汉朝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整个社会的主要收入来自农业,主要由农业产量决定收入水平。收入以及由其决定的需求的增速低于供给的增加速度,决定了汉代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只能支撑A点以下阴影部分的非农产业产量,这就为汉代社会二、三产业的规模设定了宏观上的上限,因为市场的需求主要由相关产品的消费能力决定,而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朝践行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家分裂势力加剧,故排除B项;汉朝赋税制度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且这与材料不符,故排除C项;按常理,“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二、三产业的投资回报率是超过农业的,故排除D项。4.C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华夏认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黄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象征符号之一,魏晋南北朝诸多政权还有民间士人均认为继承了炎黄以降的华夏正统,这反映出当时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而非儒学思想占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排除A项。统治者素养提高及国家统一趋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D两项。5.C考查宋朝的治国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朝统治者看来,兵家是“不祥之器”,非不得已不可用兵。“文德致治”才是最终的目标。因此,“武功”手段也只能服从“文德”的需要。而王安石变法中枢密院虽抵制变法,但变法并未停止,这均体现出宋朝推行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王安石变法期间,枢密院虽然抵制变法,但变法并未停止,不涉及军政与民政分治,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枢密院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但不等于枢密院失去了军队调遣权,故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6.B考查清朝对外贸易和交流。纹章瓷是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种,不同于一般的外销瓷,它的背后可以反映出定制者的身份、地位,乃至于通过纹章瓷的研究可以窥探17~18世纪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社会风貌。从图中纹章瓷的造型可以得出,该纹章瓷是多元文明交流的见证,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为中国瓷器外销欧洲,而非外国商品在内地的流通范围扩大,故排除A项;C项表述过于夸大,故排除;1757年,乾隆降旨开始限定广州一口通商,而材料中的纹章瓷是1690~1695年间康熙青花仕女荷兰纹章瓮,故排除D项。7.C考查近代中国经济。买办通过对外贸易或直接投资近代工业,一定程度上促进近代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客观上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C项正确。中国近代经济带有半殖民地的性质而非殖民地化,故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买办资本,且B项表述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下不可能解决近代工业发展的困境,故排除D项。8.B考查清末新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效西法以除旧布新,把那一代中国人拖入了一场自上而下的社会变动。在新政实行的地方,为君权垫底的基石先被撞碎,随后产生的是一个个分异的利益群体。与上层建筑层层坍塌相对应,是下层社会日积日深的愤怒和新知识群体越来越急切地呼应革命,旧时的社会因此而进入解体之中。于是,武昌城里的炮声传来,历时二百七十余年的王朝便在很短的时间里一块一块地四散坍落了,故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爆发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故B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动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9.D考查大革命时期的“三大政策”与国共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大革命时期,徐谦对“三大政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认同到背离、放弃的变化,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革命性与保守性(反动性),故D项正确。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共走向对峙,故排除A项;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大革命以失败告终,故排除B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并未发生变化,故排除C项。10.B考查现代中国外交。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外交部长王毅的话体现了中国国力的提升增强了中国大国外交的担当与风骨,中国外交承担着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职责,故B项正确。中国是全球治理变革的参与者而非主导者,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国际形势,故排除C项;我国外交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故排除D项。11.A考查古代世界文明交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亚和中亚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见,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各地区的文明不断交流并相互影响,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12.D考查文艺复兴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由于文艺复兴的兴起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社会较为重视教育的发展。开设文法学校有利于学者对文化知识的传播,同时可以打破基督教会神学一统天下、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写作和算术课程有利于为商业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使商业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这些都说明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教育的世俗化趋向,故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并没有被摧毁,故排除;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教育的世俗化,并不能说明普通民众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提高,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欧洲教育的世俗化,欧洲民族观念的形成是在15世纪前后,故排除C项。13.A考查法国工业革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法国银行的主业是从事国债和证券交易等投机活动,占用大量的资金,而非将资金投资到工业生产中,这影响了法国国内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故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法国工业化发展受到的影响,而非实现跨越式发展,故排除B项;C项所述现象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排除;法国工业革命滞后,且材料体现的是法国工业化发展的情况,没有涉及对殖民地的侵略及侵略手段,故排除D项。14.B考查近代美国的文官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根据本国国情建立了一种适合美国联邦政府和美国政治与经济发展需要的考试制度,即文官制度强调专才的特殊地位,故B项正确。强调专才的优厚待遇未必就会忽视官员道德品质,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了专才可以获得优厚的报酬,未体现文官制度促进人才自由流动和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故排除C,D两项。15.D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巩固苏维埃政权成为重中之重。从材料可以看出,苏俄这一时期构建社会的意图体现了明显的妥协色彩,结合新经济政策、和平外交思想及统一战线等方面可判断,这些思想及实践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一战,引起了协约国的强烈不满,故排除A项;苏俄的无产阶级力量是强大的,否则也无法巩固新政权,故排除B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是斯大林及其斯大林模式,故排除C项。16.C考查美国的冷战思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某些西方国家一味追求意识形态与集团对抗的冷战政策。根据漫画信息可知,某些西方国家看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借用中国的发展模式,便提出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强大了会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强调意识形态的对立,敌视社会主义,该思想是固守冷战思维的体现,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某些西方国家并非在反思西方模式,只是担心社会主义阵营壮大对其产生威胁,故排除A项;从漫画信息无法直接得出某些西方国家在制造地区冲突,故排除B项;某些西方国家遏制中国发展也是由于其固守冷战思维,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25分)(1)历史观特点:注重研究人类文明的共同性。(2分)原因:人文思想的影响(本质、价值目标、思维方式);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进步;启蒙思想家个人的探索;启蒙运动的理性推动。(10分)(2)原因:改革开放后时代主题的改变;思想解放日益深入;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西方史学理论的传播;史学家对以往革命史范式的反思及创新。(8分,任答四点即可)意义:引入新视角,为马克思主义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