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雄安校区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雄安校区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雄安校区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雄安校区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雄安校区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二中雄安校区高考冲刺模拟生物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元素和化合物是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糖体、ATP和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不都是核糖B.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维持细胞酸碱平衡的功能C.蛋白质和DNA具有多样性的共同原因是都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如Fe、Mn、Zn、Cu等含量虽然很少,但功能上不可缺少2.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与衰老、癌变共同组成细胞的完整生命历程B.有丝分裂有一个细胞周期,减数分裂有两个细胞周期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DNA与核DNA的数量之比是1:2D.每种分裂后期都会出现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3.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同一细胞的线粒体膜、液泡膜对相关物质的相对吸收速率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膜、液泡膜对K+吸收速率的差异与这两种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线粒体膜、液泡膜对O2吸收速率的不同与线粒体、液泡的功能无关C.线粒体膜、液泡膜对K+、Na+的吸收速率都有差异,这是受能量供应不同的限制D.线粒体膜、液泡膜对图中相关物质的吸收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4.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从生态学角度对“零废弃生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A.“零废弃”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酶催化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C.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D.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并减少环境污染5.细胞分化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分化B.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形成浆细胞的过程中存在细胞分化现象C.成熟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基因表明该细胞已经发生了细胞分化D.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具有可逆性6.下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基因型为AaBbDdee)处于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此细胞可能发生过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B.此细胞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C.染色体3和4因着丝粒分裂移向细胞两极D.细胞中B与b、B与B分别在MⅠ、MⅡ期分离7.PTEN是一种抑癌基因,表达的PTEN蛋白可以提高生物体的抗癌能力,但泛素连接酶可导致PTEN蛋白被降解。西兰花经消化生成的3-吲哚甲醇能与泛素连接酶结合,调节其功能,抑制肿瘤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TEN基因突变细胞就会癌变B.PTEN蛋白能控制细胞正常生长和分裂的进程C.3-吲哚甲醇对泛素连接酶的功能起促进作用D.3-吲哚甲醇可能改变了泛素连接酶的空间结构8.(10分)将所有DNA链均被3H标记的洋葱(2n=16)幼根转到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剪取根尖,制片并检测染色体的放射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后的根尖伸长区细胞一定没有放射性B.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多有32条C.增殖两次后形成的某个子细胞中,放射性染色体的数量可为0D.进行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有放射性二、非选择题9.(10分)转基因生物培育成功的关键是保证目的基因在受体中的正常表达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根据获得的目的基因不同、采取的措施不同等,培育时选择的方法也不相同。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获得胰岛素的过程中,为保证通过反转录法获得的胰岛素基因能正常表达,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将获得的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连接在__________之间,然后通过_________的方法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__________________中。(2)为降低耐除草剂转基因水稻通过花粉传播而引起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一是利用转入的耐除草剂基因的位置进行控制,如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将耐除草剂基因拆分为两部分,只有两部分片段同时存在才具有耐除草剂的特性,请提出可行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图中插入颠倒的转录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可能是颠倒的转录区与转录区形成的RNA通过_________原则形成双链而无法使转录区形成的RNA与核糖体结合。10.(14分)已知某果蝇的翅型有正常翅、斑翅、残翅三种,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纯合的残翅雄果蝇和纯合的正常翅雌果蝇杂交,F1全为正常翅,F1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中斑翅:残翅:正常翅=3:4:9,且斑翅全为雄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对等位基因在何种染色体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2)F2的正常翅果蝇基因型有_______种。F2的正常翅果蝇中雌性与雄性比值为________。(3)若F2残翅果蝇自由交配,则后代表现型为___________。(4)若F2斑翅果蝇与纯合的残翅果蝇杂交,后代中残翅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11.(14分)类病斑突变体是一类在没有外界病原菌侵染情况下,局部组织自发形成坏死斑的突变体,坏死斑的产生基本不影响植株生长,反而会增强植株对病原菌抗性。(1)将某野生型粳稻品种用甲基磺酸乙酯(EMS)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类病斑突变体,收获突变体种子,在温室内种植,随着叶片发育逐渐出现病斑直至布满叶片,收获种子,连续多年种植,其叶片均产生类病斑,表明该类病斑表型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2)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F1植株表型均一致,且F2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表明突变体的类病斑表型受常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3)对F2群体中148个隐性单株和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序列分析,发现1号染色体上A基因的非模板链发生了单碱基突变,如下图所示,据此推测突变体出现类病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起始密码子;CAA:谷氨酰胺;GAA:谷氨酸;CUU:亮氨酸;UAA:终止密码子;AUU:异亮氨酸)(4)进一步实验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类病斑突变体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均有所提高。提取细胞中的总RNA,在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然后以防御反应相关基因P1、P2、P3的特有序列作___________进行定量PCR,检测这三种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推测突变体抗性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12.甲醇酵母菌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菌,研究人员将人的胶原蛋白基因导入甲醇酵母菌中并成功表达。回答下列问题。(1)获取目的基因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一步,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种)。(2)要使胶原蛋白基因在甲醇酵母菌中表达,需要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而不是直接将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3)甲醇酵母菌可高效表达外源蛋白质并分泌到细胞外,但自身蛋白质分泌到培养基中的很少,这一特点的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甲醇酵母菌分泌的胶原蛋白的结构与人的几乎完全相同,从细胞结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4)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的两端和质粒,使目的基因和质粒获得不同的黏性末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题分析】

1、核糖体、ATP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2、无机盐离子的作用有:(1)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2)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4)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等。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根本原因是DNA分子多样性,多肽中乙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题目详解】A、核糖体、ATP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染色体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A正确;B、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缓冲对具有维持细胞酸碱平衡的功能,B正确;C、蛋白质具有多样的空间结构,而DNA具有特定的双螺旋结构,C错误;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如Fe、Mn、Cu、Zn等含量虽然很少,但不可缺少,D正确。故选C。2、C【解题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题目详解】A、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与衰老、凋亡共同组成细胞的完整生命历程,A错误;B、连续进行有丝分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减数分裂过程没有细胞周期,B错误;C、有丝分裂中期经过了DNA的复制,所以中期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之比是1∶2,C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会出现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的情况,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也会出现着丝点分裂的情况,但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会出现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情况,D错误。故选C。3、D【解题分析】K+、Na+跨膜运输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协助和消耗能量,因此线粒体膜、液泡膜对K+、Na+吸收速率的差异与这两种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也受能量供应不同的限制,A、C错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需要消耗O2,因此线粒体膜、液泡膜对O2吸收速率的不同与线粒体、液泡的功能有关,B错误;线粒体膜、液泡膜对图中相关物质的吸收以生物膜的流动性为基础,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D正确。4、D【解题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零废弃生态农业”技术是废弃物的再利用,既能减少废弃物的数量,还可以减轻污染,改善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题目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零废弃”只是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并且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该生态系统部分废弃物,A错误;B、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加速物质的分解,但并不能提高分解者的作用,B错误;C、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是无法改变的,废弃物再利用属于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C错误;D、原来的生态系统中,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是由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进而被植物体重新吸收的;而在“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不仅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还能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故选D。5、B【解题分析】

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题目详解】A、愈伤组织的形成是离体的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分裂的结果,没有发生分化,A错误;B、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效应B细胞,B正确;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含血红蛋白基因,由于不同细胞中核基因相同,所以就算细胞含有血红蛋白基因也不能表明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C错误;D、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一般不可逆,D错误。故选B。6、C【解题分析】

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受精卵及体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随之自由组合,产生不同的配子。【题目详解】A、1或2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A和a),可能发生交叉互换,体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dee,而3上有E、e,说明E为基因突变而来,因此此细胞可能发生过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A正确;B、此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B正确;C、染色体3和4的着丝粒并未分裂,C错误;D、细胞中B与b在MⅠ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B与B在MⅡ后期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离,D正确。故选C。7、D【解题分析】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是①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②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③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粘着性降低,使细胞容易扩散转移;④失去接触抑制现象。【题目详解】A、癌细胞的产生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相关的基因突变才会导致细胞癌变,A错误;B、控制细胞正常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是原癌基因的作用,PTEN是抑癌基因,主要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B错误;C、3-吲哚甲醇与泛素连接酶结合后抑制肿瘤生长,而泛素连接酶会导致抑制细胞癌变的PTEN蛋白的降解,故3-吲哚甲醇应抑制泛素连接酶的功能,C错误;D、3-吲哚甲醇与泛素连接酶结合,可调节该蛋白质的功能,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所以推测3-吲哚甲醇可能改变了泛素连接酶的空间结构,D正确;故选D。8、C【解题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题目详解】A、伸长区细胞是由分生区细胞分裂、分化成的,故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后的根尖伸长区细胞也可具有放射性,A错误;B、由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故在根尖分生区细胞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多有64条,B错误;C、增殖两次后形成的某个子细胞中,放射性染色体的数量可为0,但可能性极小,C正确;D、进行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每条染色体中的两条单体都有放射性,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显微注射(发育为)雌性个体的受精卵将耐除草剂基因导入到叶绿体中将拆分后的基因分别导入不同的个体,获得纯合品系1和品系2,将两者杂交获得同时具有两个片段的个体抑制转录区基因的表达碱基互补配对【解题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题目详解】(1)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将获得的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连接在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将目的基因转入动物细胞通常采用显微注射法,受体细胞通常是雌性个体的受精卵。(2)为降低耐除草剂转基因水稻通过花粉传播而引起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一种方法是可以将将耐除草剂基因导入到叶绿体中,形成的花粉就不含有目的基因;另一种方法是将耐除草剂基因拆分为两部分,只有两部分片段同时存在才具有耐除草剂的特性,具体措施将拆分后的基因分别导入不同的个体,获得纯合品系1和品系2,将两者杂交获得同时具有两个片段的个体。(3)在启动子后插入颠倒的转录区可以抑制基因的表达;颠倒的转录区与转录区形成的RNA二者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形成双链从而抑制翻译过程。【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62:1全为残翅1/3【解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果蝇的翅型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根据子二代中斑翅:残翅:正常翅=3:4:9,可以判断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因为子二代中斑翅均为雄性,即雌雄的表现型不一致,故可以确定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题目详解】(1)F2代斑翅全为雄性,说明有性状与性别相联系,有基因在X染色体上。F1代自由交配产生的F2代至少有16种配子的组合方式(9+3+4),即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两对等位基因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2)设两对等位基因为A、a,B、b,则亲本为aaXbY,AAXBXB.F1代为AaXBXb,AaXBY,F1代自由交配后F2代为A_XB_(正常):A_XbY(斑翅):aa__(残翅)=9:3:4。很明显两对等位基因全部显性时显示为正常翅,而当A显性而b为隐性时为斑翅,而当a为隐性时显示残翅,这可能是因为B基因控制合成的产物要以A基因控制合成的产物为原料。而A与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正常翅,但若A不存在,B基因不能表达而表现为残翅。因此,A基因有AA,Aa;B基因有XBXB,XBXb,XBY,故有2×3=6种基因型;F2的正常翅果蝇中显然雌性与雄性比值为2:1(3)F2残翅果蝇均为aa,故自由交配后代都是残翅。(4)F2斑翅有AAXbY:AaXbY=1:2两种基因型,与纯合残翅雌果蝇aaXBXBaaXbXb交配,后代残翅aa所占的比例为1/3。【题目点拨】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后代雌雄的表现型判断是否一致,确定基因的位置,再推出亲本和后代相关个体的基因型,从而进行相关的计算。11、诱变稳定遗传正、反交1对隐性基因野生型植株非模板链的G变为T,使密码子由GAA变为UAA,翻译提前终止,合成的多肽链变短逆转录引物A基因的突变提高了防御基因的表达【解题分析】

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正、反交产生的F1植株表型均一致,且F2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说明野生型为显性,突变型为隐性。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相对应的RNA分子。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题目详解】(1)诱变可以提高突变的频率,将某野生型粳稻品种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类病斑突变体,收获突变体种子。连续多年种植,其叶片均产生类病斑,没有出现性状分离,表明该类病斑表型可以稳定遗传。(2)若突变体的类病斑表型受常染色体上的1对隐性基因控制,与性别无关,因此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正、反交产生的F1植株表型均一致,且F2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3)图中的序列为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序列,因此是对F2群体中148个隐性单株(突变体)和野生型植株进行序列分析,发现1号染色体上A基因的非模板链发生了单碱基突变,如题图所示,据此推测突变体出现类病斑的原因是:非模板链的G变为T,使密码子由GAA(谷氨酸)变为UAA(终止密码子),翻译提前终止,合成的多肽链变短。(4)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然后以防御反应相关基因P1、P2、P3的特有序列作引物进行定量PCR,检测这三种基因的表达量。从图中可知,突变体的P1、P2、P3表达量均明显提高,推测突变体抗性提高的原因是A基因的突变提高了防御基因的表达。【题目点拨】本题以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