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3气相色谱培训教材(技师)第一节概述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称为气相色谱法(gaschromatography;GC)。1.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就其操作形式而言,气相色谱法属于柱色谱法。按固定相的物态,分为气-固色谱法(GSC)及气-液色谱法(GLC)两类。按柱的粗细和填充情况,分为填充柱色谱法及毛细管柱色谱法两种。填充柱是将固定相填充在金属或玻璃管中(常用内径4mm)。毛细管柱(内径0.1~0.5mm)可分为开管毛细管柱、填充毛细管柱等。按分离机制,可分为吸附及分配色谱法两类。气-液色谱法属于分配色谱法。在气-固色谱法中,固定相常用吸附剂,因此多属于吸附色谱法。当固体固定相为分子筛时,分离是靠分子大小差异及吸附两种作用。2.气相色谱法的一般流程在图2-1所示GC流程中,载气由高压气瓶供给,经压力调节器降压,经净化器脱水及净化,由稳压阀调至适宜的流量而进入色谱柱,经检测器流出色谱仪。待流量、温度及基线稳定后,即可进样。液态样品用微量注射器取样,由进样器注入,气态样品可用六通阀或注射器进样,样品被载气带入色谱柱。样品中各组分在固定相与载气间分配,由于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等,它们将按分配系数大小的顺序依次被载气带出色谱柱。分配系数小的组分先流出;分配系数大的后流出。流出色谱柱的组分被载气带入检测器,检测器将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的变化,转变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电压(或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由记录器记录。色谱柱及检测器是气相色谱仪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现代气相色谱仪都应用计算机和相应的色谱软件,具有处理数据及控制实验条件等功能。3.气相色谱法的特点气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几秒至几十分钟)及应用广等优点。受样品蒸气压限制是其弱点,对于挥发性较差的液体、固体,需采用制备衍生物或裂解等方法,增加挥发性。据统计,能用气相色谱法直接分析的有机物约占全部有机物的20%。4.气相色谱法的应用气相色谱法是从1952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离分析方法。最早是用于分离分析石油产品,目前已广泛用于石油化学、化工、有机合成、医药、生物化学、食品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在药物分析中,气相色谱法已成为有关物质检查、原料药和制剂的含量测定、中草药成分分析、药物的纯化、制备的一种重要手段。第二节基本理论气相色谱理论可分为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两方面。热力学理论是从相平衡观点来研究分离过程,以塔片理论为代表。动力学理论是从动力学观点来研究各种动力学因素对柱效的影响,以VanDeemter方程式为代表。在叙述这两个理论前先介绍有关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l.色谱峰(流出峰)由电信号强度对时间作图所绘制的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流出曲线(图2-2)上的突起部分称为色谱峰。正常色谱峰为对称形正态分布曲线,曲线有最高点,以此点的横坐标为中心,曲线对称地向两侧快速、单调下降。不正常色谱峰有两种:拖尾峰及前延峰。前沿陡峭,后沿拖尾的不对称色谱峰称为拖尾峰(tailingpeak),前沿平缓,后沿陡峭的不对称色谱峰称为前延峰(leadingpeak)。正常色谱峰与不正常色谱峰可用对称因子fs(symmetryfactor)或叫拖尾因子来衡量(图20-3)。对称因子在0.95~1.05之间为对称峰,小于0.95为前延峰,大于1.05为拖尾峰。fs=W0.05h/2A=(A+B)/2A(2.1)一个组分的色谱峰可用三项参数即峰高或峰面积(用于定量)、峰位(用保留值表示、用于定性)及峰宽(用于衡量柱效)说明。2.基线在操作条件下,没有组分流出时的流出曲线称为基线。稳定的基线应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基线反映仪器(主要是检测器)的噪音随时间的变化。3.保留值(滞留值)是色谱定性参数。(1)保留时间(tR):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的色谱峰顶点的时间间隔称为该组分的保留时间(retentiontime),即从进样到柱后某组分出现浓度极大时的时间间隔。图2-2中tR1及tR2分别为组分l及组分2的保留时间。(2)死时间(t0):分配系数为零的组分的保留时间称为死时间(deadtime)。通常把空气或甲烷视为此种组分,用来测定死时间。(3)调整保留时间():某组分由于溶解(或被吸附)于固定相,比不溶解(或不被吸附)的组分在柱中多停留的时间称为调整保留时间(adjustedretentiontime),又称为校正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与保留时间和死时间有如下关系:(2.2)在实验条件(温度、固定相等)一定时,调整保留时间仅决定于组分的性质,因此调整保留时间是定性的基本参数。(4)保留体积(VR):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时,所需通过色谱柱的载气体积称为该组分的保留体积(retentionvolume)。对于正常峰,该组分的l/2量被带出色谱柱时所消耗的载气体积为保留体积。保留体积与保留时间和载气流速(Fc,ml/min)有如下关系:(2.3)载气流速大,保留时间短,但两者的乘积不变,因此VR与载气流速无关。(5)死体积(V0):由进样器至检测器的流路中未被固定相占有的空间称为死体积。死体积是进样器至色谱柱间导管的容积、色谱柱中固定相颗粒间间隙、柱出口导管及检测器内腔容积的总和。死体积与死时间和载气流速有如下关系:(2.4)死体积大,色谱峰扩张(展宽),柱效降低。死时间相当于载气充满死体积所需的时间。(6)调整保留体积():由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的体积称为调整保留体积。(2.5)与载气流速无关,是常用的色谱定性参数之一。(7)半峰宽(peakwidthathalfheight;W1/2或Y1/2):峰高一半处的峰宽称为半峰宽,又称为半腰宽及半宽度等。W1/2=2.355σ(2.8)(8)峰宽(peakwidth,W):通过色谱峰两侧的拐点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称为峰宽,或称基线宽度,也可用Y表示。W=4σ或W=l.699W1/2(2.9)(9)相对保留值(relativeretentionvalume)在相同条件下,组分2与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用r21表示。(7-4)采用相对保留值可以消除某些操作条件对保留值的影响,只要柱温、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性质保持不变,即使柱长、柱径、填充情况及流动相速有所变化,由于相对保留值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进行测定,实验条件对保留值的影响在分子分母中都存在,其比值仍基本保持不变,所以它是色谱定性分析的重要参数。三、塔板理论塔板(塔片)理论是把色谱柱看作一个分馏塔,在每个塔板的间隔内,样品混合物在气液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经过多次的分配平衡后,分配系数小的组分(挥发性大的组分)先到达塔顶(先流出色谱柱)。由于色谱柱的塔板相当多,因此分配系数的微小差别,即可获得很好的分离效果。(一)基本假设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在两相中分配,由于流动相移动较快,组分不能在柱内各点瞬间达到分配平衡。但塔板理论假定:l.在柱内一小段高度H内,组分可以很快在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且称为理论塔板高度(heightequivalenttoatheoreticalplate),用HETP或H表示。2.载气通过色谱柱不是连续前进,而是间歇式的,每次进气为一个塔板体积。3.样品和新鲜载气都加在第0号塔板上,且样品的纵向扩散可以忽略。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塔板理论的假设实际上是把组分在两相间的连续转移过程,分解为间歇的在单个塔板中的分配平衡过程。也就是用分离过程的分解动作来说明色谱过程。(二)理论塔板高度和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高度(H)和理论塔板数(n)都是柱效指标。由于σ的大小是柱效高低的反映,因此将理论塔板高度定义为每单位柱长(L)的方差。即:(2·l1)理论塔板数为:n=L/H(2·l3)在实验中,理论塔板数由峰宽和保留时间计算:n=16(tR/W)2(2·l2)或者n=(tR/σ)2或n=5.54(tR/W1/2)2(2.13)由上式可以说明,σ或W1/2越小,色谱柱的塔板高度越小,柱效越高。若用代替计算塔板数,称为有效理论塔板数(nef),求得塔板高度为有效理论塔板高度(Hef)。例在柱长2m、5%阿皮松柱、柱温100℃、记录纸速为2.0cm/min的实验条件下,测定苯的保留时间为1.5min,半峰宽为0.20cm。求理论塔板高度。上,载气携带组分通过色谱柱时,由于载气的线速度较快,组分在固定相与载气间不可能达到分配平衡。第三节色谱柱色谱柱由固定相与柱管组成。色谱柱可按柱管的粗细、固定相的填充方法及分离机制分类。按柱粗细可分为一般填充柱及毛细管柱两类。填充色谱柱多用内径4~6mm的不锈钢管制成螺旋形管柱,常用柱长2~4m。填充液体固定相(气-液色谱)或固体固定相(气-固色谱)。毛细管色谱柱柱管为毛细管,常用内径0.1~0.5mm的玻璃或弹性石英毛细管,柱长几十米至百米。按填充方式可分为开管毛细管柱及填充毛细管柱等。按分离机制可分为分配柱及吸附柱等,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固定相。分配柱一般是将固定液(高沸点液体)涂渍在载体上,构成液体固定相,利用组分的分配系数差别而实现分离。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通过化学键结合在载体表面,称为化学键合相(chemicallybondedphase),不流失是其优点。吸附柱将吸附剂装入色谱柱而构成,利用组分的吸附系数的差别而实现分离。除吸附剂外,固体固定相还包括分子筛与高分子多孔小球等。一、固定液固定液一般是一些高沸点的液体,在操作温度下为液态,在室温时为固态或液态。(一)对固定液的要求在操作温度下呈液态且蒸气压低,因为蒸气压低的固定液流失慢、柱寿命长、检测器本底低;固定液对样品中各组分有足够的溶解能力,分配系数较大;选择性能高,两个沸点或性质相近的组分的分配系数比不等于一;稳定性好,固定液与样品组分或载体不产生化学反应,高温下不分解;粘度小,凝固点低。(二)固定液的分类有数百种固定液,合理分类有利于选择。化学分类与极性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1.化学分类法(l)烃类:包括烷烃与芳烃。常用的有沙鱼烷(角鲨烷、异卅烷、C30H62),是标准非极性固定液。(2)硅氧烷类: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通用型固定液。其优点是温度粘度系数小、蒸气压低,流失少,对大多数有机物都有很好的溶解能力等。包括从弱极性到极性多种固定液。这类固定液的基本化学结构为:硅氧烷类固定液按化学结构分类如下:1)甲基硅氧烷:R为甲基,按分子量不同可分为甲基硅油(n<400)及甲基硅橡胶(n>400)。甲基硅油有甲基硅油I(最高使用温度230℃)等,甲基硅橡胶有SE-30(350℃)及OV-l(3502)苯基硅氧烷:R为苯基。n<400为甲基苯基硅油;n>400为甲基苯基硅橡胶。根据含苯基与甲基的比例不同分为:低苯基硅氧烷,如SE-52(5%,300℃);中苯基硅氧烷,如OV-17(50%,350℃);高苯基硅氧烷,如OV-25(75%,300℃)。苯基含量高时,结构中的甲基也相应变为苯基。这类固定液因引入苯基而极性比甲基硅氧烷强,3)氟烷基硅氧烷:R为三氟丙基(-CH2CH2CF3),是一类中等极性固定液。这类固定液在强碱作用下易解聚,故只能与酸洗载体配伍。4)氰基硅氧烷:R为氰乙基(-CH2CH2CN),是一类强极性固定液,氰乙基含量越高,极性越强。(3)醇类:是一类氢键型固定液,可分为非聚合醇与聚合醇两类。聚乙二醇如PEG-20M(平均分子量20000,250℃(4)酯类:是中强极性固定液,分为非聚合酯与聚酯两类。聚酯类多是二元酸及二元醇所生成的线型聚合物,如丁二酸二乙二醇聚酯(poiydiethyleneglycolsuccinatePDEGS或DEGS)。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或200℃(三)固定液的选择对于组分已知的样品,如果难分离物质对初步确定,那么选择固定液的指标就是使难分离物质对达到定量分离。l.按相似性原则选择按被分离组分的极性或官能团与固定液相似的原则来选择,这是因为相似相溶的缘故。这样,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度大,分配系数大,保留时间长,分开的可能性就大。(1)按极性相似选择:①非极性化合物应首先选择非极性固定液,这时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色散力,组分基本上以沸点顺序出柱,低沸点的先出柱。若样品中有极性组分,相同沸点的极性组分先出柱。②中等极性化合物可首选中等极性固定液。分子间作用力为色散力和诱导力。基本上仍按沸点顺序出柱。但对沸点相同的极性与非极性组分,诱导力起主导作用,极性成分后出柱。③强极性化合物,首选极性固定液。分子间主要作用力为定向力。组分按极性顺序出柱,极性强的组分后出柱。(2)按化学官能团相似选择:当固定液与组分的化学官能团相似时,相互作用力最强,选择性最高。例如,被分离化合物为酯可选酯和聚酯固定液。化合物为醇可选醇类或聚乙二醇等。2.按主要差别选择若组分的沸点差别是主要矛盾,可选非极性固定液;若极性差别为主要矛盾,则选极性固定液。现举例说明:苯与环己烷沸点相差0.6℃(苯80.1℃,环己烷80.7℃)。而苯为弱极性化合物,环己烷为非极性化合物,二者极性差别虽然不大,但相对而言比沸点差别大,极性差别是主要矛盾。用非极性固定液很难将苯与环己烷分开。若改用中等极性的固定液,如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则苯的保留时间是环己烷的1.5倍。若再改用聚乙二醇400,3.按麦氏相常数选择由于麦氏常数比较全面地描述了固定液的分离特征,因此根据麦氏常数可较快地选择适合于分离对象的固定液。例如,要分离正丁基乙基醚和正丙醇,且正丙醇是杂质,应让它先出峰,因此所选择的固定液应与正丁基乙基醚的作用力强,与正丙醇的作用力弱。值越大的固定液对质子受体的作用力越强;值越小的固定液对质子给体的作用力越小。醚是质子受体,醇是质子给体,因此只有选择具有高值的固定液,才能使正丙醇先于正丁基乙基醚之前流出。从表2-2查得QF-l的=355/233=1.52,此值较大,可选作固定液。查得OV-210的=358/238=1.50,此值略小于QF-1,但OV-2l0的最高使用温度为275℃,而QF-l只有250℃。若采用较高柱温,OV-210更合适。二、载体一般载体(担体)是化学惰性的多孔性微粒。特殊载体如玻璃微珠,是比表面积大的化学惰性物质,但并非多孔。固定液分布在载体表面,形成一均匀薄层,构成气-液色谱的固定相。1.对一般载体的要求①比表面积大,孔穴结构好;②表面没有吸附性能(或很弱);③不与被分离物质或固定液起化学反应;④热稳定性好,粒度均匀,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等。2.载体的分类载体可分为两大类:硅藻土型载体与非硅藻土型载体。硅藻土型载体是天然硅藻土经锻烧等处理而获得的具有一定粒度的多孔性固体微粒。非硅藻土型载体种类不一,多用于特殊用途,如氟载体、玻璃微珠及素瓷等。3.载体的钝化钝化是除去或减弱载体表面的吸附性能。以硅藻土型载体为例,表面存在着硅醇基及少量的金属氧化物,常具有吸附性能。当被分析组分是能形成氢键的化合物或酸碱时,则与载体的吸附中心作用,破坏了组分在气-液二相中的分配关系,而产生拖尾现象,故需将这些活性中心除去,使载体表面结构钝化。钝化的方法有酸洗、碱洗、硅烷化及釉化等。酸洗能除去载体表面的铁、铝等金属氧化物。酸洗载体用于分析酸类和酯类化合物。碱洗能除去表面的Al2O3等酸性作用点,碱洗载体适用于分析胺类等碱性化合物。硅烷化是将载体与硅烷化试剂反应,除去载体表面的硅醇基,消除形成氢键的能力。硅烷化载体主要用于分析具有形成氢键能力较强的化合物,如醇、酸及胺类等。三、气-固色谱填充柱气-固色谱填充柱的固定相可为吸附剂、分子筛、高分子多孔微球及化学键合相等。吸附剂常用石墨化炭黑、硅胶及氧化铝等。分子筛常用4A、5A、及l3X。4、5及l3表示平均孔径(Å),A及X表示类型。分子筛是一种特殊吸附剂,具有吸附及分子筛两种作用。若不考虑吸附作用,分子筛是一种“反筛子”,分离机制与凝胶色谱类似。吸附剂与分子筛多用于永久性气体及低分子量化合物的分离分析,在药物分析上远不如高分子多孔微球用途广。因此以下主要介绍高分子多孔微球。高分子多孔微球(GDX)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新型固定相,还可以作为载体。它由苯乙烯(STY)或乙基乙烯苯(EST)与二乙烯苯(DVB)交联共聚而成,聚合物为非极性。若STY与含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聚合,则形成极性聚合物。高分子多孔微球的分离机理一般认为具有吸附、分配及分子筛三种作用。该固定相有如下优点:①改变制备条件及原料可以合成各种比表面及孔径的聚合物。因而可根据样品的性质进行选择,使分离效果最佳。②无有害的吸附活性中心,极性组分也能获得正态峰。③无流失现象,柱寿命长。④具有强疏水性能,特别适于分析混合物中的微量水分。⑤粒度均匀,机械强度高,具有耐腐蚀性能。⑥热稳定性好,最高使用温度为200~300℃。⑦柱超负荷后恢复快,还适用于制备色谱。化学键合相是新型气相色谱固定相,具有分配与吸附两种作用,传质快、柱效高、分离效果好、不流失、柱寿命长,但价格较贵。有关化学键合相的内容见第3章。四、毛细管色谱柱色谱动力学理论认为,可以把气-液填充柱看作一束涂了固定液的长毛细管。由于这束毛细管是弯曲与多径的,而引起涡流扩散,使柱效降低。其次,填充柱的传质阻抗大,也使柱效降低。1957年Golay根据这个观点,把固定液直接涂在毛细管管壁上,而发明了Golay柱,标志着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诞生。从80年代起,特别是近几年来,毛细管柱制备技术不断发展,新型高效毛细管柱不断出现,为气相色谱法开辟了新途径。(一)毛细管色谱柱的分类按制备方法的不同,毛细管色谱柱可分为:1.开管型毛细管柱最早的开管型毛细管柱是内径为0.1~0.3mm的熔融石英管。但目前应用的主要是涂壁毛细管柱(wallcoatedopentubularcolumn;WCOT)和载体涂层毛细管柱(supportcoatedopentubularcolumn;SCOT)。(l)涂壁毛细管柱:将固定液直接涂在玻璃或金属毛细管内壁上而制成。后者常为不锈钢毛细管,其表面为非极性,很适合于非极性或弱极性固定液涂层。涂极性固定液时,常加入表面活性剂,使固定液牢固地涂在管壁上。具有极性表面的玻璃毛细管可涂上极性或弱极性固定液。常采用硅烷化法处理玻璃管内壁,除去硅醇基,降低吸附性,改善色谱峰形。有时用氯化氢气体等处理管壁,使其变得粗糙,使涂层更牢固。这种柱涂渍的固定液很少,涂层厚度通常为0.3~1.5μm,固定液易流失,柱寿命短。(2)载体涂层毛细管柱:在毛细管内壁粘上一层载体,然后再将固定液涂在载体上,就构成了载体涂层毛细管柱。载体(多为硅藻土)先粘在厚壁玻璃管内壁上,再在600~700℃下拉制成毛细管,使载体均匀地分布在管壁上。SCOT克服了WCOT的上述缺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毛细管色谱柱。近年来出现的交联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是将固定液交联聚合在毛细管内,减少了固定液流失,柱寿命长,是当前最佳的SCOT2.填充型毛细管柱它是将载体、吸附剂等松散地装入玻璃管中,然后拉制成毛细管。一般柱内径≤l.0mm,填料粒度与内径的比值为0.2~0.3。这类柱可用作吸附柱,分离气体组分和低分子量的烃类,也可涂上固定液,用作分配柱。与普通填充柱相比,它具有分析速度快,柱效高(理论塔板数为3000~4000m-l)等优点。把涂有固定液的细颗粒填料(30~50μm)装入内径小于lmm的毛细管,称为微型填充柱,其柱效高,分析速度快,但柱制备困难。就其性质属于填充柱范围。(二)开管毛细管柱与一般填充柱的比较开管型毛细管柱尤其是SCOT柱仍然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毛细管柱。与一般填充柱相比其具有如下特点:1.柱渗透性好开管毛细管柱的柱阻很小,这有两方面优点:①可以增加柱长(最长可达300m),增加一根色谱柱的塔板数。②可以用高载气流速进行快速分析。2.柱效高一根毛细管柱的理论塔板数最高可达l06,最低也有几万。柱效高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无涡流扩散,二是传质阻抗小,三是柱长比填充柱长。开管毛细管柱一般长为25~50m,即使理论塔板数只有1000m-1,一根柱的塔板数尚有(2.5~5)×l04.而一根普通填充柱柱长为2~6m,塔板数只有~103,相差悬殊。3.易实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由于毛细管柱的载气流量小,较易维持质谱仪离子源的高真空。4.柱容量小由于其固定液量只有填充柱的几十分之一至几百分之一,因此最大允许进样量很小,进样器需有分流装置。5.定量重复性较差这主要是由于进样量甚微,很难实现定量和重现。因此,通常多用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定性,较少用于定量分析。图2-1l为毛细管色谱柱分析氨基酸的实例。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SE-30SCOT柱,柱长30m,柱温:120~240℃,(2℃/min);进样量0.1μl。第四节检测器检测器(detector)是将流出色谱柱的载气中被分离组分的浓度(或量)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变化的装置。色谱柱与检测器构成分离-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的两个主要部分,前者“司分离”,后者“司分析”。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已有三十余种之多,常用检测器可分为浓度型检测器和质量型检测器两大类。下面介绍三种最基本的检测器,热导检测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电子捕获检测器。一、热导检测器热导检测器(thermalconductivitydetector;TCD)是利用被检测组分与载气的热导率的差别来检测组分的浓度变化{热导率是衡量物质导热性能的指标,用“λ”表示。当物质的横截面积为1m2,厚lm,两侧温差为1开尔文(K)时,每秒传导过此物质的热量称为热导率。按国际单位制规定:热导率的单位为瓦/米·开}。具有构造简单、测定范围广、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样品不被破坏等优点。TCD是一种通用型检测器。但灵敏度低。(一)检测原理在一块不锈钢块上钻上孔道,装入热敏元件(热丝),就构成热导池。热敏元件用钨丝或铼钨丝等制成,它们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具有较大的温度系数,故称为“热敏”元件。钨丝的电阻温度系数为6.5×10-3欧/(欧·度)。将两个材质、电阻相同的热敏元件,装入一个双腔的池体中,构成双臂热导池(图2-12a)。一臂联接在色谱柱之前,只通载气,称为参考臂;另一臂联接在色谱柱之后,称为测量臂。两臂的电阻分别为R1与R2。将R1、R2与两个阻值相等的固定电阻R3、R4组成桥式电路(图2-l2b)。当载气以恒定的速度通入热导池,并以恒定的电压给热导池通电时,热丝温度升高。所产生的热量主要经载气由热传导方式传给温度低于热丝的池体,其余部分由载气的“强制”对流所带走,热辐射散失的热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当热量的产生与散失建立热动平衡后,热丝的温度恒定。若测量臂无样气通过,即只通载气时,两个热丝的温度相等,R1=R2。根据惠斯敦电桥原理,当R1/R2=R3/R4时,A、B两点间的电位差VAB=0。因此,此时检流计G中无电流通过(IG=0),检流计指针停在零点。当样品由进样器注入色谱柱,分离后,某组分被载气带入测量臂时,若组分与载气的热导率不等,则测量臂的热动平衡被破坏,热丝的温度将改变。若组分的热导率小于载气的热导率,则热传导散热减少,热丝的温度升高,电阻R1增大。R1>R2;R1/R2≠R3/R4;VAB≠0;IG≠0,检流计指针偏转。当组分完全通过测量臂后,指针又恢复至零点。若用记录器(电子毫伏计)代替检流计,则可记录mV-t曲线,即色谱流出曲线。由于VAB的大小决定于组分与载气的热导率之差,以及组分在载气中之浓度,因此在载气与组分一定时,峰高(VAB)与组分在载气中的浓度成正比。早期生产的气相色谱仪多用双臂热导池,灵敏度较低。目前都采用四臂热导池。将电桥上两个固定电阻(R3、R4)也换成热敏元件则构成四臂热导池,其灵敏度在同样条件下是双臂热导池的二倍。(二)载气的选择在热导池体温度与载气流速等实验条件恒定时,检测器的灵敏度决定于载气与组分热.导率之差,两者相差越大,电阻R1改变越大,检测器越灵敏。若λ组分=λ载气,则不产生信号。现将几种物质的热导率列于表2-3。由表2-3可看出,若用氮气为载气,样品为空气,因为λN2=λ空气,则样品不出峰。氮气的热导率比较小,与多数有机物的热导率〔一般小于3×l0-2W/(m·K)〕相差较小,因此用氮气为载气时,灵敏度低,且有时出倒峰。例如,一个混合物中含有甲烷及丙烷,若用氮表2-3几种气体与有机液体蒸气在373K(100℃)的热导率[W/(m•K)]化合物λ×102化合物λ×102氢气22.36乙烯3.10氦气17.42丙烷2.64空气3.14苯1.84氮气3.14乙醇2.22甲烷4.56丙酮1.76气为载气,当甲烷进入检测器时,因λ甲烷>λN2,散热多,热丝温度降低,电阻减小,当丙烷进入检测器后,因λ丙烷<λN2,散热少,热丝温度升高,电阻增大。因此,后者若为正峰,则前者为倒峰。若选用氢气为载气,可获得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而且不出倒峰,但不安全。氦气较理想,但价格较贵。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hydrogenflameionizationdetector;FID)利用有机物在氢焰的作用下,化学电离而形成离子流,借测定离子流强度进行检测。FID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线性范围宽等优点,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器之一。但这种检测器是专属型检测器,一般只能测定含碳有机物,而且检测时样品被破坏。有机化合物进入氢火焰,在燃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离子。检测器(图2-13)的收集极(阳极)与极化环(阴极)间具有电位差,使离子在收集极与极化环间作定向流动形成离子流。离子流强度与进入检测器中组分的量及分子中的含碳量有关,因此在组分一定时,测定电流(离子流)强度可以对组分进行定量。在没有有机物通过检测器时,氢气燃烧,在电场作用下,也能产生极微弱的离子流。一般只有10-12~10-11A,此电流称为检测器的本底。在有微量有机物引入检测器后,电流急剧增加,可达到10-7A,电流大小与有机物引入的量成正比。在两极间接上一高电阻(108~1011Ω),并使高电阻的两端(A、B两点)与微电流放大器的输入端并联。当电流产生微小的变化时,则在高电阻上产生很大的电压变化,再经放大器放大,然后由记录器(电子电位差计)记录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而得色谱流出曲线。有机化合物在氢火焰中的离子化机制有几种说法,其中化学电离理论能较好地解释烃类的离子化机制,有一定参考价值。该理论认为有机物在氢火焰中先形成自由基,而后与氧产生正离子,再与水反应生成泋离子。由这些离子形成的离子流产生电信号。。四、检测器的性能指标对检测器性能的要求主要有四方面:①灵敏度高;②稳定性好,噪声低;③线性范围宽;④死体积小,响应快。(一)噪声和漂移无样品通过检测器时,由仪器本身和工作条件等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基线起伏称为噪声(noise;N)。噪声的大小用噪声带(峰-峰值)的宽度来衡量(图2-15)。例如,不进样时,记录某检测器的基线带宽为0.02mV,即噪声为0.02mV。基线随时间朝某一方向的缓慢变化称为漂移(drift;d)。通常用一小时内基线水平的变化来衡量。(二)灵敏度灵敏度(sensitivity)又称响应值或应答值。是用来评价检测器质量或比较不同类型检测器时的重要指标。l.浓度型检测器的灵敏度(Sc)1ml载气中携带1mg的某组分通过检测器所产生的mV数。Sc的单位为mV·ml/mg。计算公式:(2.19)A为色谱峰面积(cm2),C1为记录器的灵敏度(mV/cm),C2为记录纸速的倒数(min/cm),C3为柱出口载气流速(ml/min),W为进样量(某组分纯品,mg)。2.质量型检测器的灵敏度(Sm)每秒有lg某组分通过检测器时所产生的mV数或A(安培)数。Sm的单位为mV·s/g或A·s/g。计算公式:(2.20)A、C1与C2的含义同前,W的单位常用克表示。(三)检测限检测限(detectability;D)或称敏感度(M)。灵敏度不能全面地表明一个检测器的优劣,因为它没有反映检测器的噪声水平。信号可以被放大器任意放大,使灵敏度增高,但噪声也同时放大,弱信号仍然难以辨认。因此评价检测器不能只看灵敏度,还要考虑噪声的大小。检测限从这两方面来说明检测器性能。某组分的峰高恰为噪声的二倍时,单位时间内载气引人检测器中该组分的质量或单位体积载气中所含该组分的量称为检测限。由于低于此限组分峰将被噪声所淹没,而检测不出来(图2-l5)。质量型检测器:Dm=2N/Sm(2.20)浓度型检测器:Dc=2N/Sc(2.21)Dc与Dm的单位分别为g/s及g/ml(或mg/ml)。检测限越小,检测器的性能越好。第五节分离条件的选择固定相、柱温及载气的选择是气相色谱分离条件选择的三个主要方面,用于提高相邻两组分的分离度(resolution)。一、分离方程式分离参数之一是分离度(R),又称分辨率,用于衡量分离效果。其定义式如下:(2.22)式中tR1、tR2分别为组分1、2的保留时间;W1、W2分别为组分1、2色谱峰的峰宽。因此相邻二色谱峰峰尖距离对峰宽均值的倍数为分离度(图2-16)。设色谱峰为正常峰,且W1≈W2=4σ。若R=l,峰尖距(ΔtR)为4σ,此种分离状态称为4σ分离,峰基略有重叠,裸露峰面积≥95.4%(tR±2σ)。若R=1.5,峰尖距为6σ,称为6σ分离,两峰完全分开,裸露面积≥99.7%(tR±3σ)。在作定量分析时,为了能获得较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应使R≥l.5(《中国药典》1995版规定)。分离度与柱效、分配系数比(α)及容量因子(k)间关系如下:(2.23)abc此式称为分离方程式。式中a为柱效项,b为柱选择性项,c为柱容量项,n为理论塔片数,k2为色谱图上相邻二个组分中第二组分的容量因子,α为分配系数比,即α=K2/K1=k2/k1。n、k和α对分离度的影响如图2-l7所示,n影响峰的宽度,k影响峰位,α影响峰间距。由式2.23可以看出,若α=1(即K1=K2),则选择性项为零,R为零,组分1和2不能分离。这也说明分配系数不等是分离的前提。α虽受流动相性质和柱温的影响,但主要受固定相性质的影响,因此只有选择适当的固定相,使不同组分与固定相的作用力存在差别,才能实现分离。一般说来,在α>1的前提下,k和n越大则分离度越大。k与固定相用量、流动相流速和柱温有关,在前两者确定的情况下,主要受柱温的影响。n主要受色谱柱的性能(固定相的粒度分布、固定相涂层厚度、柱填充均匀程度及柱长等)和载气流速的影响,这已在VanDeemter方程中讨论。二、实验条件的选择1.色谱柱的选择主要是选择固定相和柱长。固定相选择需注意两个方面:极性及最高使用温度。按相似性原则和主要差别选择固定相(详见第三节)。柱温不能超过最高使用温度,在分析高沸点化合物时,需选择高温固定相。气-液色谱法还要注意载体的选择。高沸点样品用比表面小的载体、低固定液配比(1%~3%),以防保留时间过长,峰扩张严重。此外,低配比时可使用较低柱温。低沸点样品宜用高配比(5%~25%),从而增大k值,以达到良好分离。难分离样品可用毛细管柱。柱长加长能增加塔板数n,使分离度提高。但柱长过长,峰变宽,柱阻也增加,并不利于分离。在不改变塔板高度(H)的条件下,分离度与柱长有如下关系:(R1/R2)2=L1/L2(2.24)2.柱温的选择对分离度影响很大,经常是条件选择的关键。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在使最难分离的组分有符合要求的分离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柱温,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及不拖尾为度。低柱温可增大分配系数,增加选择性,降低Dg,减少固定液流失,延长柱寿命及降低检测本底。但柱温降低,液相传质阻抗增加,而使峰扩张,太低则拖尾,故以不拖尾为度。可根据样品沸点来选择柱温。分离高沸点样品(300~400℃),柱温可比沸点低100~150℃。分离沸点<300℃的样品,柱温可以在比平均沸点低50℃至平均沸点的温度范围内。对于宽沸程样品(混合物中高沸点组分与低沸点组分的沸点之差称为沸程),选择一个恒定柱温常不能兼顾两头,需采取程序升温方法。图2-l8是程序升温与恒定柱温色谱对比图。可以看出程序升温改善了复杂成分样品的分离效果,使各成分都能在较佳的温度下分离。程序升温还能缩短分析周期,改善峰形,提高检测灵敏度。3.载气的选择载气的选择从三方面考虑:对峰扩张、柱压降及对检测器的灵敏度影响,简要归纳如下:载气采用低线速时,宜用氮气为载气(Dg小);高线速时宜用氢气(粘度小)。色谱柱较长时,在柱内产生较大的压力降,此时采用粘度低的氢气较合适。H2最佳线速度为10~12cm/s;N2为7~10cm/s。通常载气流速(Fc)可在20~80m1/min内,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流速,以获得高柱效。但为缩短分析时间,载气流速常高于最佳流速。4.其它条件的选择(1)气化室温度:气化室温度取决于样品的挥发性、沸点及进样量。可等于样品的沸点或稍高于沸点,以保证迅速完全气化。但一般不要超过沸点50℃以上,以防样品分解。对于稳定性差的样品可用高灵敏度检测器,降低进样量,(2)检测室温度:为了使色谱柱的流出物不在检测器中冷凝而污染检测器,检测室温度需高于柱温。一般可高于柱温30~50℃左右,或等于气化室温度。但若检测室温度太高,(3)进样量:进样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谱带的初始宽度,进样量越大,谱带初始宽度越宽,经分离后的色谱峰宽也越宽,不利于分离。因此,在检测器灵敏度足够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进样量。通常以塔片数减少l0%作为最大允许进样量。柱超载时峰变宽,柱效降低,峰不正常。一般来说,柱越长,管径越粗,固定液配比越高,组分的k越大,则最大允许进样量越大。对于填充柱,气体样品以0.1~1ml为宜,液体样品进样量应小于4μl(TCD)或小于1μl(FID)。毛细管柱需用分流器分流进样,分流后的进样量为填充柱的1/10~1/100。第六节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一、定性分析方法色谱定性分析是鉴定样品中各组分是何种化合物。用气相色谱法通常只能鉴定范围已知的未知物,对范围未知的混合物单纯用气相色谱法定性则很困难。常需与化学分析或其它仪器分析方法配合。1.利用保留值定性(1)已知物对照法:根据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根色谱柱上和相同的操作条件下保留值相同的原理进行定性。将适量的已知对照物质加入样品中,混匀,进样。对比加入前后的色谱图,若加入后某色谱峰相对增高,则该色谱组分与对照物质可能为同一物质。由于所用的色谱柱不一定适合于对照物质与待定性组分的分离,即使为两种物质,也可能产生色谱峰叠加现象。为此,需再选一根与上述色谱柱极性差别较大的色谱柱,再进行实验。若在两根柱上该色谱峰都产生叠加现象,一般可认定二者是同一物质。已知物对照法,对于已知组分的复方药物和工厂的定型产品分析尤为实用。(2)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测定各组分的相对保留值ris,与色谱手册数据对比进行定性。相对保留值是待定性组分(i)与参考物质(s)的调整保留值之比,即:(2·25)由于分配系数只决定于组分的性质、柱温与固定液的性质,因而ris与固定液的用量、柱长、载气流速及柱填充情况等无关。故气相色谱手册及文献都登载相对保留值。利用此法时,先查手册,根据手册规定的实验条件及参考物质进行实验。相对保留值定性法适用于没有待定性组分的纯物质的情况,也可与己知物对照法相结合,先用此法缩小范围,再用己知物进行对照。2.利用两谱联用定性气相色谱的分离效率很高,但仅用色谱数据定性却很困难。而红外吸收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谱等是鉴定未知物的有力工具,但却要求所分析的样品成分尽可能单一。因此,把气相色谱仪作为分离手段,把质谱仪、红外分光光度计等充当检测器,两者取长补短,这种方法称为色谱-光谱联用,简称两谱联用。联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联合制成一件完整的仪器称为联用仪(在线联用)。另外一种是收集某气相色谱分离后的各纯组分,而后用光谱仪器测定它们的光谱,进行定性,称为两谱联用法,这属于非在线联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在线联用仪有:(l)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由于质谱的灵敏度高(需样量仅10-11~10-8g)、扫描时间快(0~1000质量数,扫描时间可短于1s),并能准确测定未知物的分子量,给出许多结构信息。因此,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是目前最成功的联用仪器。它在获得色谱图的同时,可得到对应于每个色谱峰的质谱图。根据质谱对每个色谱组分进行定性。(2)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扫描速度快(全波数扫描0.l至几秒),灵敏度高(信号可累加),而且红外吸收光谱的特征性强,因此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联用仪(GC-FTIR)也是一种很好的联用仪器,能对组分进行定性鉴定。但其灵敏度与图谱自动检索还不如GC-MS二、定量分析方法气相色谱定量分析具有快速、灵敏、简便、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等特点。定量分析的依据是在实验条件恒定时峰面积与组分的量成正比,即。因此,必须准确测量峰面积和比例常数(称为校正因子)。在各种操作条件(色谱柱、温度、流速等)不变时,在一定进样范围内,色谱峰的半峰宽与进样量无关。因此正常峰也可用峰高代替峰面积求含量。(一)峰面积的计算峰面积测量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定量结果,不同峰形的色谱峰必须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才能得到较准确的结果。1.峰高乘半峰宽法根据流出曲线方程式已推导出正常色谱峰面积计算式,即:(2.26)用读数显微镜测量半峰宽,其测量误差可控制在1%以下。2.峰高乘平均峰宽法对于不对称峰,用平均峰宽代替半峰宽,计算结果较准确。平均峰宽即峰高0.15倍处的峰宽(W0.15)和0.85倍处的峰宽(W0.85)的平均值。(2.27)3.自动求积法目前的气相色谱仪都带有数据处理机或色谱工作站,能自动打印或显示出峰面积,一般为μV·s及峰高。这类仪器测量的准确度高(RSD为0.2%~1%),线性范围宽(>106),操作简便,而且可根据峰形确定切割方式与基线处理方法。(二)定量校正因子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被测组分量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峰面积或峰高)成正比。但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类型检测器上往往有不同的响应灵敏度;同样,不同物质在同一检测器上的响应灵敏度也往往不同,即相同量的不同物质产生不同值的峰面积或峰高。这样,各组分峰面积或峰高的相对百分数并不等于样品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因此引入定量校正因子,校正后的峰面积或峰高可以定量地代表物质的量。l.定量校正因子的定义定量校正因子分为绝对定量校正因子和相对定量校正因子。由上述峰面积与物质量之间的关系可知:(2.28)称为绝对定量校正因子,即单位峰面积所代表的物质量。这是以峰面积表示的定量校正因子,也可以用峰高来表示定量校正因子。绝对定量校正因子的值随色谱实验条件而改变,因而很少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相对校正因子。其定义为某物质i与所选定的基准物质s的绝对定量校正因子之比,即:(2.29)上式中W以重量表示,因此fw又称为相对重量校正因子,通常称为校正因子(f)。本书均使用重量校正因子。如果物质量用摩尔表示,则称为相对摩尔校正因子,即(2.30)fwi和fmi都是无因次量,二者间的关系如下:(2.31)2.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气相色谱的定量校正因子常可以从手册和文献查到,但是有些物质的校正因子查不到,或者所用检测器类型或载气与文献的不同,这时就需要自己测定。测定时,准确称取待测校正因子的物质i(纯品)和所选定的基准物质s,混合均匀后进样,测得两色谱峰面积Ai和As,用式(2.29)求得物质i的相对重量校正因子。显然,选择不同的基准物质测得的校正因子数值不同,气相色谱手册中数据常以苯或正庚烷为基准物质。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基准物质,如采用归一化法定量时,选择样品中某一组分为基准物质。测定校正因子的条件(检测器类型)应与定量分析的条件相同。还应该注意的是,使用热导检测器时,以氢气或氦气作载气测得的校正因子相差不超过3%,可以通用,但以氮气作载气测得的校正因子与前二者相差很大,不能通用。而氢焰检测器的校正因子与载气性质无关。(三)定量方法气相色谱定量方法分为归一化法、外标法、内标法、内标对比法及叠加法等。l.归一化法(normalizationmethod)由于组分的量与其峰面积成正比,如果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产生信号,得到相应的色谱峰,那么可以用如下归一化公式计算各组分的含量。(2.32)若样品中各组分的校正因子相近,可将校正因子消去,直接用峰面积归一化进行计算。中国药典用不加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药物中各杂质及杂质的总量限度。(2.33)例用5%甲基硅橡胶(SE-30)柱,柱温l00℃,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4类外贸常用单证模板记得收藏(2024版)
- 2024合法的公司借款合同范本
- 2024年度企业间服务购买与提供合同3篇
- 2024年度云计算服务托管与运维合同
- 2024年广告位租赁协议
- 2024年度品牌宣传服务协议样式版B版
- 2024年个性化托管服务安全管理协议版B版
- 2024专业项目承包协议模板集版B版
- 2024年工程技术服务经典合同范本版B版
- 2024年定制高强度纸箱订购协议版B版
- 钢箱梁工厂制作方案
-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PPT模板课件
- 自动发电控制(AGC)介绍1
- 五年级举一反三A版测试卷一附答案
- 完整解读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实用图文PPT演示
- (完整版)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 最新浙江地图(可编辑)
- 钢丝绳破断拉力表
- 地方课程环境教育教案
- 海尔售后服务承诺
- 2020-2021学年高二物理粤教版选修3-1课时分层作业17 研究洛伦兹力 Word版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