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单选题

1.(2分)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陪合口哨B.韵味朱红C.清澄歉弃

2.(4分)选词填空。

(1)我打珍珠鸟放在一个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

巢。

A.简洁

B.简陋

C.简易

(2)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在鸟笼上.

A.遮盖

B.蒙盖

C.覆盖

D.笼罩

3.(2分)题目《桂花雨》的意思是()

A.桂花纷纷飘落下来,像下雨一样。B.桂花被雨吹落C.在雨中摇桂花

4.(2分)给下面的这段话选择标点()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

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

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父亲说

rAA.••,o,、、,o,,o»oDD.•,•:,、、,o,,o〃oLC.〃o:,、、,o,,o〃o

5.(2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对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B.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6.(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老师口才好,讲起道理夸夸其谈。

B.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

C.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D.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7.(2分)组词错误的一组是()

A.蓬(蓬勃)篷(帐篷)B.扒(扒手)趴(趴下)

C.梁(栋梁)粱(高粱)D.澈(清澈)辙(辙退)

二、判断题

8.(2分)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珍珠鸟》中“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9.(8分)根据课文《落花生》内容判断正误。

(1)父亲的话是希望孩子们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

(2)父亲的话是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称赞花生要比其他水果更加有用。

(3)父亲的话只是就好看与不好看作比较,并没有贬低桃子等水果的意思。

(4)父亲的话是勉励孩子们不要夸耀自己,不但要外表美,也要心灵美。

10.(6分)根据课文《落花生》内容,判断正误。

(1)《落花生》一课作者许地山。文章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

(2)《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3)"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是《落花生》一课中父亲说的。

11.(4分)判断正误。

(1)"长喙"的"喙"读hui,不读yu和。

(2)"韵味"的"韵"读间,不读ytin。

12.(2分)《落花生》一文的作者是许地山,这篇文章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

13.(2分)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父亲说的,教导孩子们要好好

做人。()

三、填空题

14.(3分)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便宜-----------爱慕-----------体面-----------

15.(4分)拼拼写写

zTtaiyouxiangukenongfuchanpin

16.(2分)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列词语

梅花荷花桃花桂花

①按照开花的先后顺序:

元宵节重阳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

②按时间顺序:

17.(12分)补全本单元的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

①美中②指指③又一又一

④神气⑤热泪⑥红—绿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2)词语②③都很有特点,请你照样子各写两个。

②③

(3)以上词语中指"虽然很好,但有缺陷"的是,它的反义词是。

(4)这只公鸡不但不怕我,还从我身边地走了过去。(选词填空)

18.(4分)读课文《珍珠鸟》请你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颜色深浅不一的意思。

②(液体、光线等)迅速地流出,射出,跑过。

③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④精细光滑。

19.(6分)对号入座。

居然虽然果断

既然偶然突然

①你说过了,就要说话算话。

②我在一个的机会,买到了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

③我想爸爸出差该回来了,一进门就看见了他。

④花生外表不美,但用处很大。

⑤武松正在景阳冈上走着,一只大虫向他扑来。

⑥真是不可思议,他亲眼看到了海市蜃楼。

20.(6分)给下列句中下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1)A.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B.程度深C.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

①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

②秋天,果实成熟了。

③米饭煮熟了,香喷喷的。

(2)A.时间长B.程度高的C.从外到里的距离

①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

②这个问题他讲得送入浅出。

③夜已经很迷了,王老师还在备课。

四、现代文阅读

(18分)课外阅读。

挖笋子

①我的故乡在盛产竹子的鹿谷。清明节回到家乡,我便带孩子到竹林里挖笋子。

②孩子说:“奇怪,过年时回来,都不见有笋子,怎么一下子长出这多粗壮的胖笋子?”我告诉他:

"胖笋子不是一夜之间长成的,竹根在地底下,利用寒冬孕育笋芽。春天一到,甘霖降下来,它们才撬开

土石,雄壮地冒出头来。冒出时根部已经生得很扎实,所以长起来强劲有力,不到一个月就长成有枝有

叶的长竹子。"

③孩子诧异地说:“那我们不挖了,多可惜呀!"我说:"不挖也不行,竹妈妈根部抱着许多小笋芽,

有的生长在石缝里,如果不把长出来的挖出来一些,竹妈妈就懒得叫石缝里的孩子努力冒出头来了。和

人一样,不受点刺激和打击,会忘掉努力。”

④孩子笑一笑说:"妈妈,假如你是笋子,是希望被挖掉,还是希望被留下来呢?"

⑤我笑着说:"在最鲜最好吃的时候被挖掉,我会觉得贡献大而很高兴。如果我没有被人发现,我也

不会气馁。我使劲往上长,超过身边的长竹子,就能享受到雨露阳光。经过寒风和烈日的磨炼,长成坚

韧的大竹子,还怕没有人要我、用我吗?”

⑥孩子沉思起来。他一定在想,竹子好伟大,不该冒头的时候不冒头,不该气馁的时候不气馁。不

管风吹雨打,不怕冰霜炎日,一年四季青翠挺拔而不弯腰,这就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

(选文有删改)

21(5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2(3分).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竹笋的用途有()。(多选)

A.能够食用B.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C.长大了能给小草遮挡阳光D.长成竹子,为人所用

23(5分).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中的"胖"字用得好吗?为什么?

24(5分).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

五、写作题

25.(5分)习作。

介绍一下你的心爱之物,可以是动物、植物、学习用品、日常用品……要写得具体、生动。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2.【答案】(1)C

(2)B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D

二、判断题

8.【答案】错误

9.【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10.【答案】(1)正确

(2)错误

(3)错误

11.【答案】(1)正确

(2)错误

12.【答案】正确

13.【答案】错误

三、填空题

14.【答案】昂贵;嫌弃;寒酸

15.【答案】姿态;悠闲;顾客:农副产品

16.【答案】桃花、荷花、桂花、梅花;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17.【答案】(1)不足;点点;细;亮;十足;盈眶;鲜;嫩

(2)兢兢业业;清清楚楚;碍手碍脚;彻头彻尾

(3)美中不足;十全十美

(4)④

18.【答案】斑斑驳驳;流泻;生意葱茏;细腻

19.【答案】既然;偶然;果然;虽然;突然;居然

20.【答案】(1)B;C;A

(2)C;B;A

四、现代文阅读

【答案】21.“我"在和孩子挖笋子时,以竹笋为例,教育孩子要有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大意相

近即可)

22.A,D

23.好。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竹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