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模拟】高考语文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全真模拟】高考语文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高考冲刺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的创新需要创新性的文化作为必要条件。但创新性的文化也是历史性生成的,并不具有自然的或天

赋的性质。创新性文化的生成既受客观的历史进程的制约,也与人们的主观自觉密切相关。

一个民族的文化系统中是否蕴含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首先取决于一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

的性质。处于农耕文明发展阶段上的民族较之处在工业文明发展阶段上的民族,就其一般性与总体性的文化

性质而言,前者呈现出保守性,后者呈现出创新性。中外不少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学者,常得出的结论是,

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富于张力,中国人看重的是知识的积累与文化的传承,西方人看重的是知识的批

判与文化的创新。这种看法如果仅就中西方文化国的近代史的比较而言,的确是有道理的,但若从全部中面

文化史的比较而言,这种着法难以成立。在西方近代以前的中世纪,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与代表的西方文化,

不仅与中国的儒家文化一样,经历了一个长达千年的文化冰冻时期,而且在文化运行的方式上,儒学与基督

教也遵循着相似的轨迹,尊经重典、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是其主要特征,学者的主要使命是对经典的诠释与

论证。

所有的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都具有保守性,无论东西方,概无例外。深刻的原因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的生产方式中,“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西方文化,尤其是自然科学在西方文艺复兴与18世纪工业革命后之所以发生了深刻性的质变,引

发了中西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以及中国在自然科学发展上的明显落后,根本性的原因在于,以机器为生产基

础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取代了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在商品经济

社会中,“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其

基本特征。正是生产方式不断要求变革的驱动,才使得西方文化取得了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

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但不是唯一性的因素。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这样

的现象,处在大致相同发展阶段与相同发展水平的民族,在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

差异。创新性的文化是生成的,它既受自发性因素的影响,但也需要人们自觉地倡导与培育。首先是倡导,应

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营造一种文化创新的氛,围,鼓励人们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的文化内

容与形式。文化的创新是一项群众的事业,只有当全体国民都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才有可能进行真正

意义上的文化创新。其次创新性文化的形成也需要培育。创新文化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

努力,只要我们放弃文化保守主义,持续不断地推进创新性文化的建设,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史

上的再一次辉煌,再创造出一座新的文化高峰。

(节选自林剑《论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B.不少从事中西方文化研究学者认为,中国人注重文化传承,西方人重视文化创新。

C.在生产方式不断要求变革的驱动下,西方文化才得以从长达千年的文化冰冻期突围而出。

D.如果我们拥有开放的心态,始终不移地建设创新性文化,定能为中华民族文化再谱新篇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文化创新与创新性文化的关系入手,重点阐述了创新性文化是如何生成的。

B.文章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论证了“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富于张力”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C.文章能够由表及里,从历史的文化现象的角度分析中西文化的对立与冲突形成的深层原因。

D.文章先论述创新性文化生成受客观因素驱动,再论述创新性文化与人们的主观自觉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创新性的文化能孕育出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又会促进创新性的文化诞生,二者相辅相成。

B.儒学与基督教尽管在文化运行的内容上各不相同,但就文化运行的方式来看是基本一致的。

C.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导致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具有保守性的根本原因。

D.如果在全社会的范围营造出一种文化创新的氛围,全体国民就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黄河之滨,白塔山下,伫立着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阮熙越就在这里坚守着。阮熙越是兰州阮氏刻

葫芦第四代传人,其作品被英国等国家博物馆收藏,她的家族传承刻葫芦技艺已有百年历史。

谈及刻葫芦民间艺术现状,阮熙越表示,这些年来当地政府在民间艺术上投入很大,很多民间传统工艺

的生存环境有了改观。据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社会文化处介绍,近两年,政府加大对当地民间艺术的保护力

度,现在已建成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建立了44个“非遗”传习所,给予市级以上“非遗”传

习所每年5000元到8000元的资金扶持,提供免费的传习场地,还给予资金支持或提供交流机会去国外展示

展演。

(选自《甘肃兰州:政府多措施保护民间工艺实现文化传承》)

材料二:

对待传统手工技艺程式化和已成为法度套路的东西,如法式、规矩、惯例、艺诀等,我们应该加以尊重,

不要以“创新”的名义或为经济效益而轻率地改变。创新不是告别传统的使用功能,而是以适应当代生活需

要为突破点,在不违背手工业生产规律,不扭曲其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生产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产品。

成功的设计能够创立新的“典范”,引领新的手工艺潮流与时尚。而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培育民族工艺品

牌,重塑民族的工艺意象。但是,这么多年,中国一直都缺乏叫得响的国际一流“手工品牌”,原因在于掌握

技艺的民间手工艺人,大都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有限,视野思维也不够开阔,而年轻一代则在技艺上不够成熟,

这些阻碍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融合。

科技代替不了双手,后工业时代更需要“工匠精神”,这样产品才有温度。手艺人是民间手工艺的传承

者,也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因此振兴传统民间手工艺,传承“工匠精神”,首先要给予职业手艺人以职

业尊重。为此,有学者指出,完善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还有学者建议学习日本的手工艺人才培养方式——先培

养其基本心性、品德,再进行技艺传承,同时将“工匠精种”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中,培养现代学徒。

(摘编自《传统民间手工艺如何走出“深闺”》)

材料三:

凤翔城关镇六营村是凤翔泥塑发源地,经过不断地完善加工,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彩绘泥塑。当我们打开

“中国泥塑网”时,便可以看到绚丽多姿的泥塑产品正在进行当今最迅捷最远程的网上交易。统计资料显示,

近些年来仅泥塑产业一项就带动了宝鸡地区旅游等相关产业收入近千万元,当地村民把这项传统的民间工

艺发展成为了六营村的主要致富手段。

可喜消息的背后伴随着新的忧虑。市场经济挽救了民间艺术,同时也激励它发生新旧交替的巨变,这巨

变会不会正是原始艺术特征的可悲的消弭过程的开始呢?我们如何才能尽可能长久地保持民间艺术的原汁

原味呢?

(摘编自《产业化经营让凤翔彩绘泥塑走向世界》)

材料四:

由于手工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所以手工工艺品大多都是以个人生产经营为主,

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虽然有一部分的手工工艺品进入国际市场,但是我国手工艺品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是很

成熟,其生产规模和经营的规模化、市场化以及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较低。

目前,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和形式严重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使得传统手工艺品逐渐萎缩。现代人的生

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审美越来越国际化、个性

化、生活化,对那些造型老套、形象士气、材质普通、品相不佳的“非遗”手工产品提不起兴趣,这就倒逼

手工艺术家们要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要融入现代审美情趣、融合当代流行工艺、融汇当下时尚元素,

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而又爱不释手的好作品、好产品。

(摘编自《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困境与出路》)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待传统手工技艺程式化和已成法度套路的东西,如法式、规矩、惯例、艺诀等,我们应该加以尊重,不

要以“创新”的名义或为经济效益而做出任何改变。

B.手艺人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在振兴传统民间手工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民间手工

艺,首先要重视手艺人。

C.材料三表明,市场经济不但可以挽救民间艺术,使其获得新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致

富的新途径。

D.手工工艺品要想获得新的生命力,需要手工艺术家们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和审美情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民间手工艺人,无论年龄大小,其自身大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了中国缺乏国际一流的民族工

艺品牌。

B.在不违背手工业生产规律的前提下,融入现代审美情趣后,适应当代生活需求,就能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

一亮的好产品。

C.在市场经济的帮助下,民间艺术不但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还带动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市场经济对

民间艺术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D.由于手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必须走机械化生产道路,以

提高生产效率。

6.你认为怎样才能让民间手工艺走出困境,传承并发扬光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敦煌,黎明中升起

许实

清晨,第一缕曙光照在敦煌市中心的雕像上,新鲜而明媚。这是敦煌的飞天女,衣袂飘逸,花朵一样的笑

容,她刚刚从夜里走来,反弹琵琶的声音,使漆黑的夜里翻腾咆哮的沙漠,此刻像天空一样宁静。

沿着绿色铺开的道路,我穿过敦煌街道。夜雨早停了,屋檐上,灌木上,电线上,树上湿漉漉的,麻雀叫着,

抖掉身上黑夜,蹲在树上观察日出前每一个细节。此时,我也像麻雀抖掉黑夜,游荡在敦煌大街上。一辆辆早

起的出租车穿梭在大街上,偶尔刺耳的喇叭声,唤醒睡梦中的旅客。可是在阳关,干裂的阳光晒得脸皮疼,滚

烫的风吹干了身体里的水。莫高窟绚烂的壁画,精美的彩塑,精彩的故事,九色鹿舍己救人,丑公主变美,千手

千眼观音菩萨……还在脑海里浮动,还想伸出手摸一下,惊讶地张大的嘴还没有合拢,让脑仁疼的喇叭声就

钻进了耳朵。

党河水安静地流淌,河岸上草木舔着水花自顾自地灿烂、摇曳、生长,还有鸟雀的栖息,这些繁盛的树木

只想着在太阳出来之前吸足水分。我沿着河岸前行,荡荡的河水仿佛东汉“草圣”张芝㈤家的墨池。张芝、

张昶兄弟俩每天清晨就开始练习书法,他们在临河的墨池里蘸一蘸笔尖就把水染黑了,还有他们家的庭院,

到处挂满布,写着黑字的布在风里飘扬。这些集“月之阴柔,日之阳刚,地之宽厚,天之崇高”于一体的字,像

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像七月敦煌的天气滚烫、蒸熟生硬的果实。

河岸上传来牛的叫叫声,几条狗在撕咬、打架,岸上是一排排土坯房子,有烟囱冒出了烟,是出租车司机

刘家的,昨晚回家迟,几个来自远方的年轻游客租车去了雅丹。这是古丝绸路南道北干线,由此向西沿白龙堆

沙漠穿越罗布泊直到楼兰,再从楼兰到若羌转入丝路南道,这条道为沙漠路。他们正值青春,对荒无人烟、没

有生命、岑寂的沙漠充满梦想,记忆里肯定流淌着许多五彩缤纷的故事。中国古代旅行家法显,欧洲探险家

斯文•赫定,就像天边升起一抹霞光,倏地扩张到整个天空,然后在他们心灵深处扎根了。

年轻的斯文•赫定第一次从喀什到若羌,翻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在走进沙漠后,目之所及,全是荒芜贫瘠

的黄色沙丘,茫茫沙海铺在眼前。干得能当火种的沙,掀起了干热的风,疯狂吸食身体里不多的水分,皮肤干

成了牛皮纸。干渴让他的队伍分崩离析。在见不到一丝绿色和动物的痕迹、只有冷峻的星光划破死寂的夜

里,斯文•赫定抽出沙里的身子,听着自己在沙上发出的沙沙声,趁着凉爽的黑夜前行。当他靠吃野草、树叶、

芦苇芽、苦水里的小蝌蚪走出沙海,把最后一盏点亮的灯放在沙丘上时,多么希望失散的人员、骆驼、狗儿

能跟来,沿着他留下的足迹,找到于闻河……就这样,百年来,斯文•赫定也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故事,

吸引着无数人去寻找。他留下的足迹、灯盏像航标、浮标在沙海上漂动,像一枝水莲立于沙浪上。

党河岸上,土珏房上,许多烟囱冒起了烟,人们在告别昨夜的梦吗?我听见有音乐从窗户里流出,有诵读

声飘在村庄上空,这些美好的声音,让缀满果实的杏树心花怒放,让李广杏子像海绵球在墙上蹦跳。天空万里

无云,无边无际,向四面舒展开去,丰沛、连绵、密集的阳光赋予敦煌灿烂无比的早晨。

光焰四射的晨阳,漫过党河岸,洒向熙攘的城市、丰饶的村庄。在燃烧的阳光里,棉花裂开坚硬的外壳,

纷披的李广杏子星星似的闪烁在绿叶里,大片大片杏林就是深邃的夜空。

敦煌已经醒来,而且喧嚣起来,我听见有人诵读:

敦者,大也;煌者,盛大也

黎明中起身的敦煌——

鸣沙山就在前面,太阳这个大火球,早把那点湿气舔干净了,沙子开始发烫,远处沙丘脊线上腾起火焰。

这片沙漠背对海洋,这里的人们多么希望面朝大海啊。人们还记得大海的、海草的味;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

水花溅在脸上热辣而冰凉,激起尖利的惊叫声。来自海边的人们在鸣沙山上逍遥,胀鼓鼓的风扫过一尘不染、

炫目的沙丘,裹着花色披肩的年轻人吹着口哨,光屁股的孩子们在沙上厮打,从山脊上滚下来再爬上去。有马

厩的气味飘来,有清脆的铃铛声传来,浩浩荡荡的驼队从更远的沙脊上走来,训练有素的骆驼,驮着欢乐的、

唱着歌、尖叫的、互相拥抱汗津津的人们,穿越喷着火的沙丘。

整个白天,鸣沙山持续不断的喧嚣、欢乐、呐喊,让平日里心情沉郁的人,此时容光焕发,心里不禁产生

一种明媚的期望。

黄昏降临,血色的太阳蔓延到身边。月亮升起,天边上星星亮起来。凉风吹来,沙丘上起了微波,似细细

的音乐,轻轻踩过梦境。

(选自《人民日报》)

【注】张芝,东汉时敦煌酒泉人,曾在敦煌苦练书法。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清晨的阳光写起,阳光“新鲜而明媚”韵特点为下文的叙述奠定了愉悦、轻快的情感基调。

B.文章写张芝家的庭院中到处挂满布,上面写着黑字,“像簧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表现了张芝对敦煌的

影响。

C.文中通过人们诵读的“敦者,大也;煌者,盛大也”,既解释了敦煌的字面之意,又突出了其气势雄伟浩

大。

D.文章将敦煌人面朝大海的愿望与来自海边的人们在此逍遥的行为进行对比,表达了敦煌人对鸣沙山恶劣

环境的不满。

8.文中写斯文•赫定之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试结合文章内容从两个角度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楷字叔则,弱冠知名,尤精《考》《易》,少与王戎齐名。钟会荐之于文帝,辟相国掾。贾克改定律令,以

楷为定科郎。事毕,诏楷于御前执读,平议当否。表手为抚军,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石崇以功臣子有才

气,与楷志趣各异,不与之交。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酣燕,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日:“足下

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

楷性宽厚,与物无忤。不持俭素,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尝营别

宅,其从兄衍见而悦之,即以宅与衍。梁、赵二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冬

或讥之楷目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楷子瓒娶杨骏女,然楷素轻骏,与之不平。骏既执政,乃转为卫尉。及骏诛,楷以承宇收付廷尉,将加法。

是日事仓卒,诛戮纵横,众人为之震恐。楷容色不变,举动自若,索纸笔与亲故书。赖侍中傅祗救护得免,犹坐

去官。太保卫雍、太宰亮称楷贞正不阿附,宜蒙爵士,乃封临海侯。代楚王玮为北军中候。玮怨斑、亮斥己

任楷,楷闻之,不敢拜,转为尚书。楷长子舆先娶亮女,女适卫耀子,楷虑内难未已,求出外镇,垂当发而玮果净

个诛亮、耀。玮以楷前夺己中侯,又与亮、璀婚亲,密遣讨楷。楷素知玮有望于己,闻有变,单车入城.匿于妻

父王浑家,故得免难。

楷有渴利疾,不乐处势。王浑为楷请日:“楷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遏,诚竭节之秋也。然楷性不

竟于物,安于淡退,有识有以见其心也。楷今委顿,臣深忧之。光禄勋缺,以为可用。”不听。及疾笃,诏遣黄

门郎王衍省疾。卒,时年五十五,谥日元。

(选自《晋书•裴楷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B.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C.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D.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指《老子》,又称《道德经》,后被纳入科举考试的经书范围中。

B.武帝,皇帝的谥号,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给予的一种称号。

C.婚亲,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文中指裴楷与杨骏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D.矫诏,假托或假传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或者篡改皇帝布告臣民的诏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楷年少有名,屡获任用。裴楷年少时有名声,经钟会推荐,被征辟为相同掾,以定科郎身份参与朝廷律令

的修改;武帝精选属下,任裴楷为参军事。

B.裴楷性格宽厚,轻财仗义。裴楷为人宽厚,与人无仇;堂兄裴衍喜欢他的别院,他就慷慨相送,还把每年索

要来的儿自万租钱,散发给自己家中的穷亲戚。

C.裴楷遭遇动乱,仓皇逃命。裴楷在两位姻亲的推荐下代替楚王司马玮担任北军中侯,楚王司马玮发动叛乱,

秘密派人去讨伐裴楷,裴楷藏匿在岳父家,才得以免于灾难。

D.裴楷不附姻亲,从容应变。裴楷一向看不起姻亲杨骏,杨骏执政后,裴楷就转任卫尉,后来杨骏被杀,裴楷

也被捕交付廷尉,然而他神色不变,举动自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

(2)楷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遇,诚竭节之秋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

赵长卿

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都姑嫦②。戴得更恺戏@。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

杜甫

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纥

【注释】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②姑嫦:整齐。③传戏:可爱。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

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⑥青丝: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

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14.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

B.赵词中的“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化用了杜甫《立春》中的诗句,化用巧妙,自然得当。

C.“愿新春以后”等三句,是词人对天下苍生在新的一年里的美好祝福,感情真挚深沉。

D.从杜诗的第三句可以看出,春盘不但在民间成为一种习俗,而且在朝廷中也比较盛行。

15.赵长卿的《探春令》是如何表现新春气象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来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现崇高的献身

精神的句子是“,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却又

挥霍无度的语句是“一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中国唐朝数学家僧一行曾研究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围棋总共有多少种可能的棋局?那时,围棋的棋盘刚

刚从17道扩展到19道,演变为我们今天所见的样貌。运用当年简陋的计算工具,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

简洁的规则和黑白两色的棋子,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或许正因如此,当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在

最近几年中击败人类顶尖围棋手的时候,不少科技界人士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

棋局惊人的可能性,意味着人工智能无法依靠穷举的方式来选择最优的落子方式,()。于是,一种已

经传承了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信息技术中最为前沿的领域,产生了奇妙的因缘。围棋并非一个

特例。我们会从全国各地的“非遗”中,发现它们蕴含的“科学密码”。在南京,为皇室制造衣料的

云锦织机使用绳结组成的程序系统,由两名织工配合操作,让丝织品上繁复的图案保持严整,堪称现代计算

机二进制编程鼻祖;藏族的唐卡画师从自然界的矿物和植物中采撷各色颜料,令画作历经数个世纪仍然色泽

鲜艳、:雏形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针灸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部位进针施灸来解除病痛,如

今早已,只要稍懂一些排列组合原理,就可以体会到一代代医师建构经络体系的艰难。这些“非遗”

瑰宝,凝聚成了中华文明的气场与魂魄。除了诸多壮丽的建筑工程和的史册文献之外,一个个表演

或游艺项目,一部部广为传颂的史诗或民间故事,一件件不同材质的手工艺品,乃至人们对世界起源和运转

方式的认识,以及对待自然万物的不同态度,共同构成了今天所见的中国。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两色黑白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B.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黑白两色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C.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黑白两色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D.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简洁的规则和两色黑白的棋子,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能做得更好,已经“学会”了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

B.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已经被它“学会”了,而且能做得更好

C像人一样能做得更好,它已经“学会”了去观察和分析棋局

D它已经“学会”了像人一样去观察和分析棋局,而且能做得更好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丰富多彩璀璨夺目蜚声中外卷帙浩繁

B.琳琅满目璀璨夺目赫赫有名汗牛塞屋

C.丰富多彩光辉灿烂赫赫有名卷帙浩繁

D.琳琅满目光辉灿烂蜚声中外汗牛塞屋

20.下面是某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

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同学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21.《论语》中有许多为人处世的智慧的句子。在人际交往中,以下哪一句话可以成为你的座右铭?请结合你

的认识或体验,写一段话向同学们分享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要求:语言通顺,条理清晰,不超过100字。

①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四、作文作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2018到2019,时间见证奋斗者永不停歇的脚步。“2018年,我们过得很充实、

走得很坚定”“这些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搪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我要

向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每一位'大国工匠'、每一位建设者和参与者致敬”“我们都在努力奔

跑,我们都是追梦人”“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

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2019年新年贺词,满怀深情回望奋斗,满怀热情致敬奋斗,满怀激情呼唤奋

斗。贺词通过电波和网络传至四面八方,引来广泛共鸣,鼓舞和激励着亿万人民沿着一个又一个时间节点奋

发前行。

读了习主席的这些新年贺词,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与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的创新需要创新性的文化作为必要条件。但创新性的文化也是历史性生成的,并不具有自然的或天

赋的性质。创新性文化的生成既受客观的历史进程的制约,也与人们的主观自觉密切相关。

一个民族的文化系统中是否蕴含文化的钊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首先取决于一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

的性质。处于农耕文明发展阶段上的民族较之处在工业文明发展阶段上的民族,就其一般性与总体性的文化

性质而言,前者呈现出保守性,后者呈现出创新性。中外不少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学者,常得出的结论是,

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富于张力,中国人看重的是知识的积累与文化的传承,西方人看重的是知识的批

判与文化的创新。这种看法如果仅就中西方文化国的近代史的比较而言,的确是有道理的,但若从全部中面

文化史的比较而言,这种着法难以成立。在西方近代以前的中世纪,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与代表的西方文化,

不仅与中国的儒家文化一样,经历了一个长达千年的文化冰冻时期,而且在文化运行的方式上,儒学与基督

教也遵循着相似的轨迹,尊经重典、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是其主要特征,学者的主要使命是对经典的诠释与

论证。

所有的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都具有保守性,无论东西方,概无例外。深刻的原因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的生产方式中,“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西方文化,尤其是自然科学在西方文艺复兴与18世纪工业革命后之所以发生了深刻性的质变,引

发了中西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以及中国在自然科学发展上的明显落后,根本性的原因在于,以机器为生产基

础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取代了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在商品经济

社会中,“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其

基本特征。正是生产方式不断要求变革的驱动,才使得西方文化取得了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

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但不是唯一性的因素。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这样

的现象,处在大致相同发展阶段与相同发展水平的民族,在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

差异。创新性的文化是生成的,它既受自发性因素的影响,但也需要人们自觉地倡导与培育。首先是倡导,应

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营造一种文化创新的氛,围,鼓励人们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的文化内

容与形式。文化的创新是一项群众的事业,只有当全体国民都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才有可能进行真正

意义上的文化创新。其次创新性文化的形成也需要培育。创新文化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

努力,只要我们放弃文化保守主义,持续不断地推进创新性文化的建设,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史

上的再一次辉煌,再创造出一座新的文化高峰。

(节选自林剑《论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B.不少从事中西方文化研究的学者认为,中国人注重文化传承,西方人重视文化创新。

C.在生产方式不断要求变革的驱动下,西方文化才得以从长达千年的文化冰冻期突围而出。

D.如果我们拥有开放的心态,始终不移地建设创新性文化,定能为中华民族文化再谱新篇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文化创新与创新性文化的关系入手,重点阐述了创新性文化是如何生成的。

B.文章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论证了“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富于张力”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C.文章能够由表及里,从历史的文化现象的角度分析中西文化的对立与冲突形成的深层原因。

D.文章先论述创新性文化的生成受客观因素驱动,再论述创新性文化与人们的主观自觉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创新性的文化能孕育出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又会促进创新性的文化诞生,二者相辅相成。

B.儒学与基督教尽管在文化运行的内容上各不相同,但就文化运行的方式来看是基本一致的。

C.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导致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具有保守性的根本原因。

D.如果在全社会范围营造出一种文化创新的氛围,全体国民就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答案】l.A2.C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不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

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A项,“对文化发展水

平起着决定性作用”错,依据文意“一个民族的文化系统中是否蕴含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首先取决

于一定的生产方对与交换方式的性质”,应为“对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

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

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深层原因并非“从历史的文化现象的角度

分析”,原文末段“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可见是从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的

角度分析的。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选项内容,找准原文区间,然后仔细比对,看是否有假

设复句、条件复句、目的复句等复句关系不成立的情况,看“结论”能否由“原因”“条件”推出,看选项

中趋势预测是否合理。注意提防因果倒置、推不出、条件不充分等常见错误。A项,“文化创新又会促进创

新性的文化诞生,二者相辅相成”属于无中生有;B项,原文指的是“在西方近代以前的中世纪”,而不是所

有时期;D项,说法片面且绝对,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不是光靠营造氛围就能实现的,故选Co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

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

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黄河之滨,白塔山下,伫立着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阮熙越就在这里坚守着。阮熙越是兰州阮氏刻

葫芦第四代传人,其作品被英国等国家博物馆收藏,她的家族传承刻葫芦技艺已有百年历史。

谈及刻葫芦民间艺术现状,阮熙越表示,这些年来当地政府在民间艺术上投入很大,很多民间传统工艺

的生存环境有了改观。据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社会文化处介绍,近两年,政府加大对当地民间艺术的保护力

度,现在已建成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建立了44个“非遗”传习所,给予市级以上“非遗”传

习所每年5000元到8000元的资金扶持,提供免费的传习场地,还给予资金支持或提供交流机会去国外展示

展演。

(选自《甘肃兰州:政府多措施保护民间工艺实现文化传承》)

材料二:

对待传统手工技艺程式化和已成为法度套路的东西,如法式、规矩、惯例、艺诀等,我们应该加以尊重,

不要以“创新”的名义或为经济效益而轻率地改变。创新不是告别传统的使用功能,而是以适应当代生活需

要为突破点,在不违背手工业生产规律,不扭曲其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生产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产品。

成功的设计能够创立新的“典范”,引领新的手工艺潮流与时尚。而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培育民族工艺品

牌,重塑民族的工艺意象。但是,这么多年,中国一直都缺乏叫得响的国际一流“手工品牌”,原因在于掌握

技艺的民间手工艺人,大都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有限,视野思维也不够开阔,而年轻一代则在技艺上不够成熟,

这些阻碍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融合。

科技代替不了双手,后工业时代更需要“工匠精神”,这样产品才有温度。手艺人是民间手工艺的传承

者,也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因此振兴传统民间手工艺,传承“工匠精神”,首先要给予职业手艺人以职

业尊重。为此,有学者指出,完善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还有学者建议学习日本的手工艺人才培养方式——先培

养其基本心性、品德,再进行技艺传承,同时将“工匠精种”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中,培养现代学徒。

(摘编自《传统民间手工艺如何走出“深闺”》)

材料三:

凤翔城关镇六营村是凤翔泥塑发源地,经过不断地完善加工,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彩绘泥塑。当我们打开

“中国泥塑网”时,便可以看到绚丽多姿的泥塑产品正在进行当今最迅捷最远程的网上交易。统计资料显示,

近些年来仅泥塑产业一项就带动了宝鸡地区旅游等相关产业收入近千万元,当地村民把这项传统的民间工

艺发展成为了六营村的主要致富手段。

可喜消息的背后伴随着新的忧虑。市场经济挽救了民间艺术,同时也激励它发生新旧交替的巨变,这巨

变会不会正是原始艺术特征的可悲的消弭过程的开始呢?我们如何才能尽可能长久地保持民间艺术的原汁

原味呢?

(摘编自《产业化经营让凤翔彩绘泥塑走向世界》)

材料四:

由于手工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所以手工工艺品大多都是以个人生产经营为主,

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虽然有一部分的手工工艺品进入国际市场,但是我国手工艺品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是很

成熟,其生产规模和经营的规模化、市场化以及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较低。

目前,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和形式严重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使得传统手工艺品逐渐萎缩。现代人的生

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审美越来越国际化、个性

化、生活化,对那些造型老套、形象士气、材质普通、品相不佳的“非遗”手工产品提不起兴趣,这就倒逼

手工艺术家们要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要融入现代审美情趣、融合当代流行工艺、融汇当下时尚元素,

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而又爱不释手的好作品、好产品。

(摘编自《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困境与出路》)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待传统手工技艺程式化和已成法度套路的东西,如法式、规矩、惯例、艺诀等,我们应该加以尊重,不

要以“创新”的名义或为经济效益而做出任何改变。

B.手艺人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在振兴传统民间手工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民间手工

艺,首先要重视手艺人。

C.材料三表明,市场经济不但可以挽救民间艺术,使其获得新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致

富的新途径。

D.手工工艺品要想获得新的生命力,需要手工艺术家们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满足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和审美情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民间手工艺人,无论年龄大小,其自身大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了中国缺乏国际一流的民族工

艺品牌。

B.在不违背手工业生产规律的前提下,融入现代审美情趣后,适应当代生活需求,就能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

一亮的好产品。

C.在市场经济的帮助下,民间艺术不但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还带动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市场经济对

民间艺术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D.由于手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必须走机械化生产道路,以

提高生产效率。

6.你认为怎样才能让民间手工艺走出困境,传承并发扬光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A5.A

6.①政府加大保护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保护基地,给予资金支持或提供交流机会。②让民间手工艺融入现

代生活,对接社会需求,提高其在现代社会的实用性。③将现代设计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融合,培育民族工艺

品牌,重塑民族的工艺意象。④传承“工匠精神”,让产品更有温度。⑤顺应市场经济,实现手工艺的产业化

经营。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

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

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不要以‘创新’的名义或为经济效益而做出任何改变”错误。结合材

料二内容“对待传统手工技艺程式化和已成为法度套路的东西,如法式、规矩、惯例、艺诀等,我们应该加

以尊重,不要以‘创新’的名义或为经济效益而轻率地改变”分析可知,原文是不能“轻率地改变”,选项

中改成了“不能做任何改变"。故选A。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

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

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就能打造出……好产品”错

误。结合“创新不是告别传统的使用功能,而是以适应当代生活需要为突破点,在不违背手工业生产规律,不

扭曲其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生产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产品”分析可知,“就能打造出……好产品”说

法绝对。C项,“百利而无一害”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市场经济挽救了民间艺术,同时也激励它发生新旧交

替的巨变,这巨变会不会正是原始艺术特征的可悲的消弭过程的开始呢?我们如何才能尽可能长久地保持民

间艺术的原汁原味呢?”分析,材料三中说市场经济挽救了民间艺术,但也带来了新的忧虑。D项,“必须走

机械化生产道路,以提高生产效率”错误。结合“由于手工工艺品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所以

手工工艺品大多都是以个人生产经营为主,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虽然有一部分的手工工艺品进入国际市场,

但是我国手工艺品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是很成熟,其生产规模和经营的规模化、市场化以及产业化程度相对

较低,所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较低”分析可知,“必须走机械化生产道路,以提高生产效率”于文无据。故

选Ao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

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

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

力。结合“政府加大对当地民间艺术的保护力度……还给予资金支持或提供交流机会去国外展示展演”分

析可知,政府加大保护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保护基地,提供交流机会。结合“创新不是告别传统的使用功能,

而是以适应当代生活需要为突破点,在不违背手工业生产规律,不扭曲其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生产符合

现代人审美观念的产品”“我国手工艺品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是很成熟,其生产规模和经营的规模化、市场

化以及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较低”分析可知I,让民间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顺应

市场经济,提高其在现代社会的实用性•结合“成功的设计能够创立新的‘典范',引领新的手工艺潮流与

时尚。而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培育民族工艺品牌,重塑民族的工艺意象”分析可知,将现代设计与传统民间手

工艺的融合,培育民族工艺品牌,重塑民族的工艺意象。结合“科技代替不了双手,后工业时代更需要‘工匠

精神',这样产品才有温度”分析可知,传承“工匠精神”,让产品更有温度。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

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

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

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

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

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

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于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

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敦煌,黎明中升起

许实

清晨,第一缕曙光照在敦煌市中心的雕像上,新鲜而明媚。这是敦煌的飞天女,衣袂飘逸,花朵一样的笑

容,她刚刚从夜里走来,反弹琵琶的声音,使漆黑的夜里翻腾咆哮的沙漠,此刻像天空一样宁静。

沿着绿色铺开的道路,我穿过敦煌街道。夜雨早停了,屋檐上,灌木上,电线上,树上湿混漉的,麻雀叫着,

抖掉身上黑夜,蹲在树上观察日出前每一个细节。此时,我也像麻雀抖掉黑夜,游荡在敦煌大街上。一辆辆早

起的出租车穿梭在大街上,偶尔刺耳的喇叭声,唤醒睡梦中的旅客。可是在阳关,干裂的阳光晒得脸皮疼,滚

烫的风吹干了身体里的水。莫高窟绚烂的壁画,精美的彩塑,精彩的故事,九色鹿舍己救人,丑公主变美,千手

千眼观音菩萨……还在脑海里浮动,还想伸出手摸一下,惊讶地张大的嘴还没有合拢,让脑仁疼的喇叭声就

钻进了耳朵。

党河水安静地流淌,河岸上草木舔着水花自顾自地灿烂、摇曳、生长,还有鸟雀的栖息,这些繁盛的树木

只想着在太阳出来之前吸足水分。我沿着河岸前行,荡荡的河水仿佛东汉“草圣”张芝⑶家的墨池。张芝、

张昶兄弟俩每天清晨就开始练习书法,他们在临河的墨池里蘸一蘸笔尖就把水染黑了,还有他们家的庭院,

到处挂满布,写着黑字的布在风里飘扬。这些集“月之阴柔,日之阳刚,地之宽厚,天之崇高”于一体的字,像

篝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像七月敦煌的天气滚烫、蒸熟生硬的果实。

河岸上传来牛的哗叫声,几条狗在撕咬、打架,岸上是一排排土坯房子,有烟囱冒出了烟,是出租车司机

刘家的,昨晚回家迟,几个来自远方的年轻游客租车去了雅丹。这是古丝绸路南道北干线,由此向西沿白龙堆

沙漠穿越罗布泊直到楼兰,再从楼兰到若羌转入丝路南道,这条道为沙漠路。他们正值青春,对荒无人烟、没

有生命、岑寂的沙漠充满梦想,记忆里肯定流淌着许多五彩缤纷的故事。中国古代旅行家法显,欧洲探险家

斯文•赫定,就像天边升起一抹霞光,倏地扩张到整个天空,然后在他们心灵深处扎根了。

年轻的斯文•赫定第一次从喀什到若羌,翻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在走进沙漠后,目之所及,全是荒芜贫瘠

的黄色沙丘,茫茫沙海铺在眼前。干得能当火种的沙,掀起了干热的风,疯狂吸食身体里不多的水分,皮肤干

成了牛皮纸。干渴让他的队伍分崩离析。在见不到一丝绿色和动物的痕迹、只有冷峻的星光划破死寂的夜

里,斯文•赫定抽出沙里的身子,听着自己在沙上发出的沙沙声,趁着凉爽的黑夜前行。当他靠吃野草、树叶、

芦苇芽、苦水里的小蝌蚪走出沙海,把最后一盏点亮的灯放在沙丘上时,多么希望失散的人员、骆驼、狗儿

能跟来,沿着他留下的足迹,找到于阑河……就这样,百年来,斯文•赫定也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故事,

吸引着无数人去寻找。他留下的足迹、灯盏像航标、浮标在沙海上漂动,像一枝水莲立于沙浪上。

党河岸上,土坯房上,许多烟囱冒起了烟,人们在告别昨夜的梦吗?我听见有音乐从窗户里流出,有诵读

声飘在村庄上空,这些美好的声音,让缀满果实的杏树心花怒放,让李广杏子像海绵球在墙上蹦跳。天空万里

无云,无边无际,向四面舒展开去,丰沛、连绵、密集的阳光赋予敦煌灿烂无比的早晨。

光焰四射的晨阳,漫过党河岸,洒向熙攘的城市、丰饶的村庄。在燃烧的阳光里,棉花裂开坚硬的外壳,

纷披的李广杏子星星似的闪烁在绿叶里,大片大片杏林就是深邃的夜空。

敦煌已经醒来,而且喧嚣起来,我听见有人诵读:

敦者,大也;煌者,盛大也

黎明中起身的敦煌----

鸣沙山就在前面,太阳这个大火球,早把那点湿气舔干净了,沙子开始发烫,远处沙丘脊线上腾起火焰。

这片沙漠背对海洋,这里的人们多么希望面朝大海啊。人们还记得大海的、海草的味:海浪拍击礁石的声音:

水花溅在脸上热辣而冰凉,激起尖利的惊叫声。来自海边的人们在鸣沙山上逍遥,胀鼓鼓的风扫过一尘不染、

炫目的沙丘,裹着花色披肩的年轻人吹着口哨,光屁股的孩子们在沙上厮打,从山脊上滚下来再爬上去。有马

厩的气味飘来,有清脆的铃铛声传来,浩浩荡荡的驼队从更远的沙脊上走来,训练有素的骆驼,驮着欢乐的、

唱着歌、尖叫的、互相拥抱汗津津的人们,穿越喷着火的沙丘。

整个白天,鸣沙山持续不断的喧嚣、欢乐、呐喊,让平日里心情沉郁的人,此时容光焕发,心里不禁产生

一种明媚的期望。

黄昏降临,血色的太阳蔓延到身边。月亮升起,天边上星星亮起来。凉风吹来,沙丘上起了微波,似细细

的音乐,轻轻踩过梦境。

(选自《人民日报》)

【注】张芝,东汉时敦煌酒泉人,曾敦煌苦练书法。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清晨的阳光写起,阳光“新鲜而明媚”韵特点为下文的叙述奠定了愉悦、轻快的情感基调。

B.文章写张芝家的庭院中到处挂满布,上面写着黑字,“像簧火呼啦啦燃烧在黑夜”,表现了张芝对敦煌的

影响。

C.文中通过人们诵读的“敦者,大也;煌者,盛大也”,既解释了敦煌的字面之意,又突出了其气势雄伟浩

大。

D.文章将敦煌人面朝大海的愿望与来自海边的人们在此逍遥的行为进行对比,表达了敦煌人对鸣沙山恶劣

环境的不满。

8.文中写斯文•赫定之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试结合文章内容从两个角度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答案】7.D8.①斯文•赫定之事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敦煌之地的文化内涵。②描述人们对敦煌神秘

之地的寻找与向往,表达了作者对敦煌的仰慕之情。③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神秘性,以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9.①与开头所体现的“清晨”照应,由“清晨”到傍晚,按时间先后顺序,形成圆合结构,文章结构严谨,浑

然一体。

②运用通感等修辞手法,用听觉来写视觉,而“轻轻踩过梦境”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丰富了敦煌的形象。

③句子优美,对夜色的描绘十分真切,营造出朦胧的意境,增强了文章的意蕴,使结尾富有诗意美,含蓄隽永,

令人回味。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

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

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

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文章将敦煌人面朝大海的愿望与来自海边的人们在此逍遥

的行为进行对比,表达了敦煌人对鸣沙山恶劣环境的不满”赏析错误,两者没有形成对比,”表达了敦煌人

对鸣沙山恶劣环境的不满”分析无中生有。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散文某内容作用能力。散文中写某一件事的作用一般有:①丰增强文章传奇性、神

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加深文章内涵;②表达了作者情感;③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答题时根据具体内容进行

分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中写斯文•赫定之事,有什么作用。文章写的是敦煌,插入与敦煌有关事情的叙述,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敦煌的传奇色彩。文章写斯文•赫定的事情是在第四五两段,第四段“他们正值青春,

对荒无人烟、没有生命、岑寂的沙漠充满梦想,记忆里肯定流淌着许多五彩缤纷的故事”,引出“中国古代

旅行家法显,欧洲探险家斯文•赫定,就像天边升起一抹霞光,倏地扩张到整个天空,然后在他们心灵深处扎

根了'',可见斯文•赫定尽敦煌沙漠,是被敦煌沙漠的神秘所吸引,对沙漠充满梦想,勇敢踏进荒芜人烟的沙漠

进行探寻。第五段叙述了斯文•赫本第一次从喀什到若羌,翻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经过,描述了斯文•赫定

对敦煌沙漠神秘之地的具体探寻,进而指出“百年来,斯文•赫定也成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