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易错点】
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注意:概括和总结)
3、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不一定是科学的关系)
5、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注意:哲学)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注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9、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注意: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注意:应该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整合】
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派生
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
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
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
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
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
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
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
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
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
点。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
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四、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工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背客观规律,就
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
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求我们既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反对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
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五、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①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
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
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
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即形而上学观点)
六、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
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
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
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
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工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则导致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
论。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
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
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工①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②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
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
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①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
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
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
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
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
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
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
式上升的过程。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易错点】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注意: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一种发展)
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注意:颠倒了二者)
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
形式)
5、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注意: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
6、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注意:对传统观念要一分为二地对待)
7、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注意: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
8、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注意: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
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9、规律有好坏的.(注意: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
10、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注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
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
11、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
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12、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注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13、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4、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注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15、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6、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也不能直接作用)
17、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
(注意: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
18、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注意:要看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条件)
19、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
(注意:反作用的大小不是由意识的正确与否决定的)
20、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注意:不一定是正确反映)
21、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注意:客观实际是出发点)
22、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注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
23、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注意:规律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之分)
24、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
25、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6、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注意:还要受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
2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28、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
(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
29、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注意:不一定是不同的)
30、人的认识必须符合终极真理。(注意:不存在终极真理)
31、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注意:不一定)
32、实践决定于认识。(注意:决定不等于决定于)
33、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注意:改造客观世界)
3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注意:实践是唯一标准)
35、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
(注意: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
3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注意:根本动力)
37、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注意: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38、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注意:唯一来源)
39、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注意: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40、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注意: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
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41、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注意: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42、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注意: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注意: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
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44、”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注意:〃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一一生活实
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考点整合】
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
法的两个总的特征,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
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
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
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
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
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
方法。
I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1)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
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分为自在事物和人
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总)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反对】:反对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
题。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二、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工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
件为转移。
三、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
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
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
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相互影响。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
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工①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
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
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反对工注意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局部、部
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做法。
四、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系统优化方法)【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
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基本特征。
【方法论工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1)在解决问题时: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在认识事物时:
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n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
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
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
的成长。
【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
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二、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第一位原因,而事物的外部原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②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
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工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
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发展的趋势)【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工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一
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
观失望思想。
四、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发展的状态)【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
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事物的发展就
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工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
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
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③坚持适度原则。
【反对】: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
寡断,畏缩不前。
m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
是对立统一。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矛盾
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
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以差别和
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
两分法;同时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善于在在统一中把握
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反对工反对片面地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
对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工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
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
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还要善于全面分
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
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工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
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
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
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工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
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要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
的工作方法。)
五、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工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
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复杂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
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①要善于抓住重点和把握事物的主流;
(重点论)②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和不忽视支流。(两点论)
【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或具体分为两个小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
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
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
【方法论】: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要统筹兼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
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
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
次要方面,即支流。
【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
六: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用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具有普遍性: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
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5)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W创新观
一、辩证否定观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
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即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
质是“扬弃”。
【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①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和革命批判精神。
【反对】: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
否定观。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
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
新的。
【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求我们,①密切关
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
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
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反对】: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行为。
三、创新的社会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
文化的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
【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易错点】
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注意: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注意: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注意: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
4、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注意:还包括其发展的全过程)
5、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注意:不一定)
6、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注意:必须在一定条件下)
7、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注意: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
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
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
8、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注意: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9、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注意:判断新事物的标准三个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
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
10、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注意: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如上,用现状标准来判断是错的)
11、科学算命是科学与传统算命相结合而产生的新事物.
(注意:判断新事物的标准如上,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来判断新旧事物是错的)
1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
(注意:错,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13、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注意: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
14、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注意: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15、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注意: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注意:总趋势是前进的)
17、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注意: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18、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注意: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19、矛盾可以调和,不可以缓和(注意:矛盾可以缓和,不可以调和)
20、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注意: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21、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注意: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22、矛盾就是斗争(注意:说法片面,简言之,矛盾是对立统一.)
23、矛盾越少越好.
(注意: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
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
矛盾越少越好.)
24、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是永远不能解决的.
(注意:矛盾并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
25、矛盾就是事物内部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注意:矛盾也包括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
26、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注意: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不能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27、普遍和个别互为存在的前提(注意:个别是普遍存在的前提)
28、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注意: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9、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
(注意:二者不能划等号,因为在特殊的情况下,却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
30、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注意: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还要注意次要矛盾)
31、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注意:有影响)
32、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注意: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
33、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注意:片面理解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34、事事有矛盾,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注意: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
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当它
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35、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
(注意: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包含矛盾多少,矛盾如何推动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
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因此,并非矛盾越多越好.)
36、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注意:是辩证否定或称〃扬弃〃)
37、扬弃就是抛弃.
(注意:错误,不符合辩证否定的原理,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实际上否认了事物的发
展,犯了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错误.)
3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的事物发展.
(注意: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9、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没有必然联系
(注意: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整合】
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到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以往在社会历史领域
中唯心主义一统天下。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统一起来,创
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除剩余价值理论之外的又一大发现,是哲学历史上最伟大的变
革。
第一部分历史观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
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①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
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同时要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
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
【原理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
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
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原理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
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使上层建筑为先进的
经济基础服务。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反对工反对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
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
义的英雄史观。
第二部分价值观、人生观
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
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门卫工程电气系统安装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民爆物品进出口代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合同范本4篇
- 中小企业招聘与管理合同书2024标准版一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虚拟现实购物体验区建设合同4篇
- 2025年度农药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房屋租赁合同租赁双方信息保密协议2篇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家居产品销售与安装服务合同3篇
- 2024-2030年中国包装特种印刷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厂房场地租赁合同及智能化服务规范范本3篇
- 疥疮病人的护理
- 人工智能算法与实践-第16章 LSTM神经网络
- 17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
-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中学安全办2024-2025学年工作计划
- 网络安全保障服务方案(网络安全运维、重保服务)
- 2024年乡村振兴(产业、文化、生态)等实施战略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成都师范学院
- 软件模块化设计与开发标准与规范
- 2024年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有机农业种植模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