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层精练-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_第1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层精练-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_第2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层精练-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_第3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层精练-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_第4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层精练-文言文阅读第10篇桃花源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篇桃花源记(统编教材八下第9课)一、精练课下注释1.缘:沿着,顺着2.鲜美:新鲜美好3.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4.缤纷:繁多的样子5.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6.欲穷其林穷:尽译句: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7.林尽水源译句: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9.才通人才:仅仅、只译句:仅容一人通过。10.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11.俨然:整齐的样子12.属:类13.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译句:田间小路交错相通。14.相闻:可以互相听到15.黄发垂髫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16.具:详细17.要:同“邀”,邀请18.妻子:妻子儿女19.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0.遂与外人间隔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音讯21.乃:竟然,居然22.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23.叹惋:感叹惋惜24.延:邀请25.语云:告诉(渔人)说。“语”后省略“之”,代渔人26.不足:不值得,不必27.便扶向路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28.志:做记号29.及郡下及:到译句:到了郡城。30.诣:拜访31.规:打算,计划32.未果:没有实现33.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二、课后积累拓展(统编教材八下P5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介词,对2.便舍船,从口入 舍:动词,舍掉,读“shě”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舍:名词,房屋,读“shè”3.见渔人,乃大惊 乃:副词,于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乃:副词,竟然,表示出乎意料4.寻向所志 寻:动词,寻找未果,寻病终 寻:副词,随即,不久三、一词多义1.舍eq\b\lc\{(\a\vs4\al\co1(①便舍船,从口入(2013河南)(动词,舍掉),②屋舍俨然(2013河南)(名词,房屋),③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课下注释)(名词,客舍)))2.属eq\b\lc\{(\a\vs4\al\co1(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课下注释)/忠之属也(课下注释),(名词,类),②属予作文以记之(课下注释)(动词,同“嘱”,嘱托),③属引凄异(课下注释)(动词,连接)))3.寻eq\b\lc\{(\a\vs4\al\co1(①寻病终(课下注释)(副词,随即,不久),②寻向所志/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动词,寻找)))4.穷eq\b\lc\{(\a\vs4\al\co1(①欲穷其林(课下注释)(动词,尽),②而乐亦无穷也(形容词,穷尽),③穷冬烈风(课下注释)(形容词,极),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形容词,贫穷)))5.道eq\b\lc\{(\a\vs4\al\co1(①不足为外人道也(2013河南)/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动词,说,讲),②策之不以其道(2013河南)(名词,正确的方法),③伐竹取道/不得志,独行其道(名词,道路),④益慕圣贤之道(名词,学说)))四、重点句子翻译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答案】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答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答案】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答案】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5.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答案】但未能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案】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2.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句子有什么作用?【答案】①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遇。②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③也为下文展现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3.“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答案】①表现桃花源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珍惜,不希望外人来破坏。②同时也为渔人出而复寻却“不复得路”一事埋下伏笔,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感。4.渔人“处处志之”却仍“不复得路”的原因是什么?【答案】①再次暗示桃花源是作者笔下的虚构世界,并非真实情景。②这也表明作者旨在说明自己的社会理想。一、(2013·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⑤牧竖:牧童。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2分)A.异eq\b\lc\{(\a\vs4\al\co1(渔人甚异之,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B.舍eq\b\lc\{(\a\vs4\al\co1(便舍船,屋舍俨然))C.去eq\b\lc\{(\a\vs4\al\co1(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小石谭记》)))D.道eq\b\lc\{(\a\vs4\al\co1(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译出大意,1分;“无论”译对,1分。共2分)3.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答案】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意思对即可。2分)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答案】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④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4分)二、(2021·重庆B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共13分)《桃花源记》全文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4分)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寻向所志便扶向路C.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坻,为屿,为堪,为岩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答案】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2分)3.下列对文意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3分)A.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B.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C.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D.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4.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4分)【链接材料】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今②滁介江淮之间,民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③。而孰知上④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⑤于百年之深也。(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结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战乱。③乐生送死:百姓活着时能快乐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润化育。【答案】桃源人的生活是因为躲避了战乱,与世隔绝;(2分)滁人是因为朝廷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2分)(共4分)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2分)(一)节选自《桃花源记》第1~3段(二)白石桥北,万驸马庄焉,曰白石庄。庄所取韵皆柳,柳色时变,闲者惊之。声亦时变也,静者省之。春,黄浅而芽,绿浅而眉,深而眼①。春老,絮而白。夏,丝迢迢以风,阴隆隆以日。秋,叶黄而落,而坠条当当,而霜柯鸣于树。(节选自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白石庄》)注:①眼:比喻柳叶细长,如刚张开的睡眼。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交错相通。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C.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D.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不充足。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答案】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很感叹惋惜。(意思对即可。2分)3.成语“世外桃源”出自语段(一),用来比喻与世隔绝、幽静美好的地方。语段(一)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与世隔绝、幽静美好”的特点?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4分)【答案】与世隔绝: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位置隐蔽,难被发现;②桃花源人避秦时的战乱来此,不复出焉,与世隔绝。(每点1分,共2分)幽静美好:①自然环境幽美: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②生活幸福:桃花源人在田间劳作,自给自足,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③民风淳朴:桃花源人热情地款待渔人。(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共4分)4.语段(一)中“渔人”见到桃花林时“甚异之”,语段(二)中“闲者”见到白石庄时“惊之”。请结合两个语段,分析作者刻意写人物的“甚异之”和“惊之”神态反应的用意是什么?(4分)【答案】①语段(一)写渔人对桃花林的景色感到惊异,从侧面表现桃花林的美丽、神秘,同时也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做了铺垫。②语段(二)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闲者”的反应侧面表现出白石庄被绿柳环绕、景色幽美的特点。(每点2分。共4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共14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桃花源记》)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2分)A.欲穷其林欲盖弥彰欲擒故纵欲言又止B.具答之独具匠心具体而微别具一格C.欣然规往墨守成规清规戒律一定之规D.寻病终无迹可寻寻踪觅迹踏雪寻梅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答案】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意思对即可。2分)(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答案】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意思对即可。2分)(共4分)3.本文为什么以“渔人”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视角的好处。(4分)【答案】①“渔人”是故事的见证者和体验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②“渔人”是本文的线索人物,以他的视角讲述故事,可以使故事情节更紧凑,脉络更清晰。(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4.本文描述了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试分析隋炀帝和孝文帝统治时期哪个更符合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请阐述理由。(4分)【链接材料一】隋文不怜①百姓而惜仓库,比②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③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④于人,不在盈⑤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⑥,君孰与足?”(节选自《贞观政要—卷八·辨兴亡》)【链接材料二】天下旱,蝗。帝⑦加惠⑧:令诸侯毋⑨入贡,弛⑩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⑪郎吏员,发仓庾以振⑫贫民,民得卖爵⑬。(节选自《史记·孝文本纪》)注:①怜:爱惜。②比:到了。③恃:依仗。④积:涵养。⑤盈:充实。⑥足:富足。⑦帝:孝文帝。⑧惠:施恩。⑨毋:不。eq\o(○,\s\up1(10))弛:解除。⑪损:裁减。⑫振:救济。⑬爵:爵位。【答案】①【链接材料二】更符合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②【链接材料一】中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骄奢淫逸,只顾自己享乐,不顾民生,百姓的生活并不安乐;链接材料二中孝文帝在国家面临蝗虫灾害时,能够施恩于民,体恤百姓,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的做法能够让百姓免受灾祸,安居乐业,所以他统治的国家更符合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参考答案一、1.C(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形容词,不同;B.动词,舍掉/名词,房屋;C.动词,离开;D.动词,说,讲/名词,正确的方法)【语段(二)参考译文】水不通畅,行船艰难,人拉着船也不能进入,在陆地上行走六七里路,便在药师寺住宿。药师寺背靠着紫芝山,僧人大多喜欢读书,不像出入于城市官府里的(僧人)。过了两夜,我就沿着小溪,再从山的左侧出来,蹚过溪水,四周被大山环绕,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驰到山谷中,原来是山涧中的水流。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竹树之间,打柴和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想要问所经之地的名称和历史,可是轿夫质朴土气,不太懂得吴地的方言,有时勉强回答,有时答非所问,大致问十句才能够懂得两三句。翻过两道山岭,山的顶端有一座亭子处在道路中间,上面用赤黑色的漆写着“雪窦山”三个字。二、1.B(A.形容词,新鲜/形容词,少;B.形容词,先前的;C.名词,类/动词,同“嘱”,嘱托;D.介词,对/动词,成为)3.C(C.并不能由“欣然规往”看出本文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链接材料参考译文】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自从唐朝败坏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