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1.1反应热及测定【学习目标】1.
能从体系和环境的角度认识反应热的概念。2.
能解释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原理。3.
能根据实验中测定并记录的数据计算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思考】如何定量地描述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呢?
定量描述指的是:表示、测定和计算反应热。木炭在空气里燃烧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木炭在液氧里燃烧【新课导入】【学习任务一】从体系、环境角度认识反应热一、反应热概念:
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等温:指反应发生后,使体系的温度恢复到反应前体系的温度,即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相等。环境: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它部分(如试管、空气等)体系环境热量以盐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例体系(系统):试管中的溶液及发生的反应等。(如图中的盐酸、NaOH溶液、以及发生的中和反应:HCl+NaOHNaCl+H2O)思考1:在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应该测量哪些数据?【活动1】研究反应热测定实验的设计思路Q=m×c×Δt热量/J质量/g比热容/J/(g·℃)温度差值/℃思考2:如何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反应热?【学习任务二】设计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Q=m×c×Δt计算反应热的公式Q=(m1+m2)·c·(t后−t前)
NaOH+HCl=NaCl+H2O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J反应混合液的质量/g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J/(g·℃)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思考2:如何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反应热?【学习任务二】设计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活动2】分析简易量热计的各部分作用(测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装置)
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反应容器保温作用保温作用上下移动,使反应充分进行,体系的温度均匀
材料名称导热系数(W/mK)玻璃0.12铁80银429铜401泡沫塑料0.045纸板0.06~0.14木屑0.05能否用铜丝代替玻璃搅拌器?【学习任务二】设计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2.实验原理NaOH+HCl=NaCl+H2O1.实验目的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3.实验用品50mL、0.50mol/L的盐酸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
量筒(50mL)两个,简易量热计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需要采用稍过量的NaOH溶液。思考:为什么氢氧化钠溶液过量?Q=(m1+m2)·c·(t后−t前)【学习任务二】设计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1)反应物温度的测量4.操作步骤【学习任务二】设计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数据填入下表)。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②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0.55mol/LNaOH溶液①,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数据填入下表)。(2)反应后体系温度的测量思考3:为什么要用搅拌器匀速搅拌?保证反应物充分混合,体系温度更均匀。④重复上述步骤(1)至步骤(2)两次。【学习任务二】设计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③打开杯盖,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立即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用搅拌器匀速搅拌。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将最高温度记为反应后体系的温度(t2)。目的是减少误差实验次数反应物的温度/℃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前/℃反应后体系的温度t后/℃温度差(t后-t前)/℃盐酸NaOH溶液122.022.025.6221.922.125.4322.222.024.35.数据处理
(1)计算温度差(t后−t前)取盐酸温度和NaOH溶液温度的平均值记为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前)。22.03.63.422.022.13.2(2)取三次测量所得温度差的平均值
作为计算依据。3.4℃多次计算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学习任务二】设计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3)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Q=
(m1+m2)·c·(t后−t前)
已知:50mL0.50mol/L盐酸的质量
m1=50g,
50mL0.55mol/LNaOH溶液的质量
m2=50g。
①计算混合液的总质量:
m1+m2=50g+50g=100g②温度差(t后−t前)的平均值:(3.6℃+3.4℃+3.2℃)÷3=3.4℃【学习任务二】设计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反应放出的热量与生成物的量成正比,所以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为:(3)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Q=
(m1+m2)·c·(t后−t前)
③
放出的热量为:
Q=100g×4.18J/(g·℃)
×3.4℃=1421.2J④
根据反应原理,生成物H2O与盐酸的物质的量相等:1421.2J÷0.025=56848J≈56.8kJ50×10-3×0.50mol=0.025mol
大量实验测得,在25℃和101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57.3kJ的热量。中和热【学习任务二】设计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6.误差分析【学习任务二】设计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配制溶液的浓度有误差,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温度计的读数有误差;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迟缓,导致实验有误差;隔热措施不佳,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产生误差。1.若用0.55mol/LKOH溶液代替0.55mol/L
NaOH溶液,对结果会产生影响吗?为什么?
无影响。因为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l)时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与用KOH溶液还是NaOH溶液以及酸碱的用量无关。2.分别用浓硫酸、醋酸代替盐酸对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
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所测反应热的数值偏大;弱酸、弱碱电离吸热,所测反应热的数值偏小。【深度思考】3.实验室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之差(t2-t1)分别为①2.3℃,②2.4℃,③2.9℃,则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________℃。(2)在25℃和101kPa下,强酸稀溶液与强碱稀溶液发生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57.3kJ的热量。用0.1molBa(OH)2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能放出________kJ的能量。11.462.35【深度思考】【迁移运用】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的发生无须任何条件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反应放热和吸热无关C.化学反应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2.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并记录的温度是2次B.环形玻璃搅拌棒材料若用铜代替,则测得的△H会偏大C.用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醋酸溶液代替盐酸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H会偏大D.测量盐酸的温度后,必须将温度计用水洗净并擦干后再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A【迁移运用】3.用50mL0.50mol·L-1的盐酸与50mL0.55mol·L-1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已知中和热为57.3kJ/mol)。下列关于实验及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视讯切换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3年天然气液化装置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绕线模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直联式空气压缩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柄轴套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往复式三缸活塞泵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在线杀毒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
- 辽宁省营口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小升初真题((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江西省抚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随堂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GB/T 5237.1-2017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
- GB/T 26121-2010可曲挠橡胶接头
- GB/T 25497-2010吸气剂气体吸放性能测试方法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9章 工业绿地规划
- 高中思想政治课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教材使用建议与典型课例研究课件
- 数学的发展历史课件
- 外来人员入厂安全告知书
- DB22-T 5036-2020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程序标准-(高清正版)
- 工程监理聘用合同(一)
- 写作指导:顺叙倒叙插叙课件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息技术-4网络信息辨真伪》优质课件-2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