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陈情表》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李密学习目标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古人以“忠孝”为先,却又往往忠孝不能两全,注意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正确评价作者的忠孝思想

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陈:陈述解题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为内容。文学常识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如:《出师表》、《陈情表》陈情表?谁在陈情陈什么情向谁陈情如何陈情2、结合表的特征,讨论思考:为何陈情(1)是谁陈情?李密(224—287年),本名李虔,字令伯,犍(qián)为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人。西晋初年大臣。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成人。孝敬甚笃,名扬乡里。师事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于《左传》。初仕蜀汉,拜为尚书郎。蜀汉灭亡后,参见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呈递《陈情表》,竭力推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坐事免官。太康八年,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2)向谁陈情?李密所处的时代,是晋武帝司马炎主政的时候。当时,司马炎灭魏蜀以后,出现了一个极为尴尬的情况,就是诸多前朝讲究名节的知识分子,十分不屑跟司马炎这样的新政权合作。公元263年,晋武帝司马炎(司马昭之子),为人阴险多疑。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建国伊始,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笼络人心;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所以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征兆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以示恩宠。另一方面,又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李密曾是蜀国官僚,他以孝闻天下,蜀国灭亡以后,司马炎就派人征召他前往京城当子洗马。当时,李密讨价还价的机会都没有,郡县州官,一个接一个来催他上路。于是李密无奈之下,就写了这封著名的《陈情表》。陈情表为什么要“陈”?不想到晋朝就职“陈”什么?如何“陈”?陈述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融理于情,融情于事

(以情动人)概括课文的层次大意第1段第2段第3段第4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喻之以孝道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疏通文本臣密言:臣以

险衅,夙遭

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因为命运坎坷。险,坎坷,衅,祸患早时忧伤不幸的事,闵通悯,忧愁忧伤形作名宾前,见,代词我、自己见背,离开我,即长辈去世,婉曲手法(见笑、见谅、见教)经历强行改变

译文: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时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第一段疏通文本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

不行,零丁孤苦,

至于

成立。悯:怜悯。躬:亲自生病,名作动。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不中用不好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古:直到,今:令提一;达到某一程度成立:成人自立。今,形成,建立。译文: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疏通文本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既无…,终鲜…:既没有…

,也没有…,表并列。终:又。鲜:少,指“无、没有”。祚:福分。薄:bó浅薄,少。息:儿子名作状,在家之外;名-状,在家里期功:近亲。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吊:安慰。译文: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安慰。勉强算是亲近的指守候和应接叩门身体疏通文本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

蓐,臣侍

汤药,未曾废离。

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被疾病缠绕,为疾病所困。婴:绕。蓐:通“褥”,草席子。废:废止。医药译文: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早,这里指多年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

父丧母嫁

多病零丁

门衰祚薄

夙婴疾病故不能“废远”夙遭闵凶:2.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生孩六月——至于成立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内、外)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躬亲抚养”的不易。表现了祖母“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纵向:横向:3.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相依为命: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凄苦: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疏通文本

逮奉

圣朝,沐浴

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

拜臣

郎中,寻

蒙国恩,除臣冼马。逮:dài,到了。奉:承奉古,蒙受。今,洗澡。清明的教化。考察推举推举、推荐。名作动,作孝廉名作动,作秀才因为古,无人主事。今,没有主意推辞授予古,尚书省的属官。今,中医医生。不久授予太子的侍从官

译文:

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我因为没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辞谢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冼马。第二段秀才古义: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统称特地方位名词做动词,下召承蒙晋朝任命疏通文本

微贱,当侍

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

,辞不

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谦辞,我凭借卑微低贱的人,形作名担任侍奉头落地古,报答皇恩。今,向上级报告具,详细地。以:介词,用。闻:使动,使…听闻。严厉逋,拖延,迟延怠慢于,介词,比。比流星的光还要急,状语后置句。急切不是,判断句标志译文:凭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辞谢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名作状向上赴任到职太子疏通文本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

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

进退,实为狼狈。古,快速上任。今,很快地跑。名作状,一天天地。加重,形作动顺应,迁就。古,申诉,诉说。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被动句,不被允许。取独进退两难。今,窘困译文: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古代出仕为进,辞官为退,这里指上任为官和在家侍奉的两难境地是奉命姑且思考两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思考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时间顺序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表时间:逮、前、后、寻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有什么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承上文“夙婴疾病”

张下文“日薄西山”3.第二层如何见事态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事态严重:处境狼狈:“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目的

: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是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这两段以祖母卧病为由,婉言谢绝朝廷邀请。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李密接下来又是如何“陈情”的,他能打动晋武帝吗?小结疏通文本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

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敬辞,俯伏思量,我想。介词,用。年老有功的旧臣,形作名怜惜特别地。译文: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旧臣,尚且受到怜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尤其严重呢。第三段尚且承蒙凡是养育尤和甚都有突出更加之意疏通文本且臣少仕(于)

伪朝,历

职(于)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有所

希冀!仕(于)伪朝。少,年轻时。做官指蜀国任职,名作动希望显达自夸判断句最提拔渥:

浓,厚。古,犹豫不决。今,盘旋非分的愿望。译文:再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郎官,本来希望官职显达的,并不想清高自夸。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微不足道,过分承蒙提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过分承蒙古义:非分的愿望今义:希望恩鄙陋名誉节操疏通文本但以刘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只、只是因为指人快要死了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消亡。薄:接近、迫近。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译文: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迫近西山的人,气息微弱,生命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疏通文本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

远。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终:动词使动用法,使…终了相互、互相。宾前,因此古,拳拳私情,形容自己的私情。今,数量少。远:形作动词,远离。译文: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离。思考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伏惟且但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1)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2)“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然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3.品味二、三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1)“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2)“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本段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以“孝治”大理为依据,明确提出“辞不复命”的原因。小结疏通文本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

终养。

有:通“又”状语后置。这样看来,我向陛下尽职的时间还很长。是,这样。尽节,效忠。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希望养老送终

译文:

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怀着象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

乞求乌鸦对、向疏通文本第四段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

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不仅,不只是长官。牧,州的长官。伯:长。指天和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察,看。形作名,愚拙的诚心。准许,成全心愿或许终怜悯体恤

译文:

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怜惜我愚昧至诚的心意,成全我这点微小的愿望,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年。了解、知道疏通文本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结草:“结草衔环”,指报恩。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结草,典故见本课注释。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东汉杨宝九岁时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公。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尽犬马:名作状,像犬马一样呈上连词,而,以便。闻:使动,使…闻(听到)译文: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像结草老人一样来报答陛下的恩惠。我怀着象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谨此上表禀告使您知晓。恭敬恐惧、害怕头落地应该、应当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2.贯通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3.用语有什么特点?

(“愿乞终养”)

(“尽节”“报养”——忠孝两顺)

(“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

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本段明确提出自己的目的,即“愿乞终老”,先尽孝后尽忠。进一步说明自己的一片痴情,祈求皇上恩准“终养”,言明先尽孝后尽忠的赤诚。小结表现:(1)臣侍汤药,未曾废离(2)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3)刘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不能废远(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参考:作者比较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境遇和终养祖母的愿望,这种在长期艰难生活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骨肉之情,在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封建统治阶级终,应该说是少有的,因而是可贵的。文中的“孝”表现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孝”?结合课文来谈。探讨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更为其孝所感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身世孤苦悲凉

祖母情深似海

沐清化蒙国恩

圣朝恩重如山

孝情忠情

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

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

先尽孝后尽忠小结探究文本(1)语言有整齐之美。如祖孙相依的情状:“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又如写诏书下后的紧迫:“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还有写做为一名罪臣而得到皇帝的重用时的感受:“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攫,宠命优渥”等等,都以四字句为主。这些语句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板,读之上口,听之有力,充分表达了不同境况下的复杂情感。本文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强调语意,情感也得以加强。往往通过句式内容上的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来表达情绪上的起伏变化。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就是通过内容上的对立,写出了作者进退两难的狼狈处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通过母孙二人的两情依依,相辅相成,突出了作者的拳拳之心。感受李密的语言魅力探究文本(2)语言有抑扬之美。如“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或一句话内平仄相交,或连续的几句话的句尾平仄相对,合辄押韵。读起来高低相应,轻重和谐,表达出了深刻复杂的思想情绪。(3)语言有参差之美。如几个短句接长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又如几个长句接短句:“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些语句长短参差,散中见整长句舒而缓,短句疾而促,洒脱灵动,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变幻多姿的节奏美。参差错落的句式,不仅音节、语气有缓有急疏密有致,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情感。如:"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有力地突出了作者先尽孝后尽忠的思想,入情入理,令人感动。"愿陛下秒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通过缓急相宜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答应先尽孝后尽忠的不胜感激之情。(4)语言形象比喻之美。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单身孤影的写照,又如“急于星火”、“旧薄西山”、“乌鸟私情”等比喻的巧妙运用,具体形象,绘声绘色,如画而传神。至于“结草”典故的运用更使文约而事丰。感受李密的语言魅力探究文本品读文章的感情李密写《陈情表》的目的是"陈情",但文中的"情"比较复杂。试结合课文分析,作者共写了几种感情?点拨:本文交错出现了以下几种感情:处境狼狈的忧惧之情,对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