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目录TOC\o"1-2"\h\u11580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127156一、绪论 24983(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16824(二)文献综述 26441(三)研究方法 32028二、劳动争议和仲裁制度相关概念 318766(一)劳动争议相关概念 321843(二)劳动仲裁制度相关概念 45430三、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现状 427754(一)劳动仲裁没有消化劳动争议,反而增加当事人成本 46695(二)裁审受案范围界定不一,当事人救济途径中断 520245(三)裁审结果不一致情况大量存在,执法尺度不统一 711590三、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问题 813682(一)“一裁两审”与程序效益的失落 810143(二)条文规定过于原则,法律适用难以统一 86202(三)仲裁前置与当事人诉权行使的失落 931608四、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构想 921308(一)实行“裁审分离、争议分流” 99574(二)实行“或裁或诉”的理论依据 1018621(三)劳动争议的仲裁应由当事人协商选择 1024233结语 11【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由此近几年我国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日益激增。我国现行的法律建立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对合理解决我国劳动争议案件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于现实中劳动争议案件的复杂性,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体制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实务中劳动争议合理、高效的解决。劳动争议对于劳动者本身的利益和其家庭的生活都密切相关。如果处理的不够及时,不够妥当,就会激起劳动者的不良情绪,甚至出现怠工、罢工、游行示威的情况。方便快捷且高效的劳动争议仲裁自然就受到各个国家的欢迎。因此,笔者以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为切入点,从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等方面进行梳理,概述劳动争议和仲裁制度的相关概念,考察劳动争议的现状。争议仲裁制度。【关键词】: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诉讼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很多新型的经营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就意味着之前那种单位跟劳动者之间的简单劳动关系逐渐减少,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劳动关系[[]陶衡.劳动争议案件诉前强制仲裁制度之检视[J].中国社会保障,2018(4):30一31.]。如果这种复杂的劳动关系出现问题,行政手段很难去调整。而现在大多数的劳资关系问题都是因为利益,如果利益受损,自然就会产生纠纷,纠纷处理不当,双方矛盾也就加深[[[]陶衡.劳动争议案件诉前强制仲裁制度之检视[J].中国社会保障,2018(4):30一31.[]王振麒.对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改革创新的初步建议[J].中国劳动,2018(5):11一13.2.研究意义我们通过对当前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进行研究,并结合劳动仲裁的实践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还有很多有待优化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劳动仲裁的作用发挥的将更明显,劳动争议的解决将更加迅速,劳动者维权的时间与成本将大大减少,为劳动者维权扫清障碍。基于此,笔者将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并完善。(二)文献综述回顾本研究中的众多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员工管理的激励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杨松(2019)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格局最近发生重大变化,劳资关系和劳资纠纷正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事实上,相关法律法规并不能充分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形势,难以有效实现高效及时处理劳动争议的立法初衷。针对目前实践中出现的不足,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改革和完善劳动仲裁制度,改革和完善符合现行制度的劳动仲裁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建立也促使了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诞生[[]杨松.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不足和完善[D].云南大学,2019.]。徐潇璐(2018)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人们更加重视自身权益,调解劳动争议属于争议仲裁的范畴。事前程序也是劳动争议处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该制度本身也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找到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有效途径[[]徐潇璐.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J].法制博览,2018(33):116-117.]。官玮玮(2017)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劳资关系摆脱了原有的传统形式,在主体和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替代解决方式之一[[]官玮玮.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反思与重构——基于域外的比较[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29(04):37-43.]。杜晨曦(2020)[]杨松.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不足和完善[D].云南大学,2019.[]徐潇璐.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J].法制博览,2018(33):116-117.[]官玮玮.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反思与重构——基于域外的比较[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29(04):37-43.[]杜晨曦.简析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内在缺陷与完善[J].法制与社会,2020(18):28-29.(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利用系统原理分析相关信息,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系统。实证研究方法:与相关人员沟通、访谈,结合相关案例得出结论。文献研究方法:本文结合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细致的总结和分析,为本文的写作提供支持和依据。如何将理论与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规范性的理论分析获得意见,然后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劳动争议和仲裁制度相关概念(一)劳动争议相关概念1.劳动争议的概念劳动争议即劳动纠纷,也叫劳资争议,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为工资或者其他利益产生纠纷的现象[[]于玮宁.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和完善[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107.][]于玮宁.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和完善[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107.2.劳动争议的特征其一,劳动争议是劳资关系各方之间的纠纷。劳资关系的一方,其中一方为劳工,另一方为雇主。雇主是指与中国的劳动者、个别经济组织、国家机构、盈利团体、社会团体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一旦双方没有产生纠纷,那么就算纠纷内容包含了劳动问题,也无法构成双方的劳动纠纷。其二,劳动争议主要的内容包含了劳动权利以及义务,这是劳动关系成立之后在劳动中产生的争议,劳动关系也包括劳动者的权利以及义务,如果双方没有实现劳动权益以及义务而出现的纠纷,那么这就不能属于劳动争议所包含的范围以内。其三,劳动争议可以表现为非对立的矛盾,也可以表现为对立的矛盾。在正常情况下,劳资纠纷属于一种典型的社会矛盾,会影响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二)劳动仲裁制度相关概念1.劳动仲裁的概念劳动仲裁负责按照劳动法和劳动争议的规定,按照第三方劳动争议的要求和一定的法律程序,解决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劳动争议。中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实行公司劳动争议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和各级民事法院“一裁两审”制度。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仲裁购买”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包括劳动仲裁规则、仲裁、仲裁原则、组织规则和具体的法律规定[[]邵泽春.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2019,33(12):135一136.[]邵泽春.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2019,33(12):135一136.劳动仲裁庭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为缓解全系统劳动压力、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健全改革、促进外部世界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的顺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经济。劳动仲裁制度在劳动争议解决制度中占有很高的地位。2.劳动仲裁的特征首先,要落实“三方原则”。“三方原则”是调整各国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所谓“三方原则”,是指政府、工会和雇主协会(中国综合经济管理部)代表国家、工人和工人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雇主利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会和企业的代表由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组成”。可见,我国的劳动仲裁制度是通过劳动争议的调解和仲裁来实施的。这是劳动仲裁制度的原则。实行劳动仲裁三方原则有很多好处。一是有利于国家稳定平衡,有利于终止单位和劳资关系,有利于调和第三方利益。二是要充分发挥工会和工会的力量。整合经济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部门,确保仲裁权行使过程中满足公平公正的要求。三、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现状(一)劳动仲裁没有消化劳动争议,反而增加当事人成本作为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必要程序,劳动仲裁预仲裁具有很多优势,包括更及时,更简单,更灵活以及更低的争议处理成本。一般而言,劳动仲裁可以使双方更容易接受仲裁。它不会像直接诉讼一样容易发生冲突。它能够更平和更高效的对于劳资关系的稳定进行保护。解决短期劳资纠纷,减少长期劳资纠纷带来的负担。相关机构只能用仲裁的手段处理劳资纠纷,但不能以结果为依据来实施仲裁,更不能直接对当事人的财产进行操作[[]商美英.基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研究[J].楚天法治,2017(2):152一152.[]商美英.基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研究[J].楚天法治,2017(2):152一152.表3-1劳动仲裁及一、二审劳动诉讼案件受理数年度仲裁收案数量审劳动争议收案数二审劳动争议收案数20132551666220141343104754201514041274109201613778837420171018568712018655366100201919631592167(二)裁审受案范围界定不一,当事人救济途径中断在合同法实施之前,劳动纠纷一般都是在没有合同约束的情况下实行的,但在合同法颁布并施行了以后,在用工方面,各个企业逐渐规范化,但是相应的劳务纠纷也越来越多。并且在案件受理的过程中,裁跟审是有一定区别的,法院在受理案件时,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判决,尤其是劳资纠纷方面;而劳动仲裁在受理案件时,一般会根据劳动争议来分析,并不会像法院划分的那么细致,因此,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劳动纠纷案件已经被劳动仲裁机构审理,并且做出了相应裁决,但是如果当事人觉得不公平,想要上诉法院的话,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院有很大的可能性不予理睬,这对于当事人来说,也就没有实现司法程序的救济。表3-2济南市劳动仲裁委员会历年案件分类统计表类型年份劳动合同确认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劳动争议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医保集体劳动合同工伤一裁终局合计(件)201380161543501802552014271231959380121410134320151997568705508601404201619320978181068513772017102007067440547101820181080246132604336552019720208851928307651963表3-3济南市法院历年劳动争议案件分类统计表类型年份劳动合同确认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劳动争议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医保集体劳动合同劳务合同工伤合计(件)201368016753504912228201434805151529114233110120154607627570124401067613832016233002922191015851957201710001392184022838920201899021211836032234662019279005073112520363471759(三)裁审结果不一致情况大量存在,执法尺度不统一表3-4劳动仲裁裁决与诉讼裁判结果对比表年份一审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数一审与仲裁案件不一致案件数仲裁案件不一致案件数占一审审结案件比例二审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数二审改判或发回重审案件数2014104711711.24%54220151274876.86%1099201688310111.48%74920175688114.36%.71220183344312.87%1004201915921459.12%16712从上表来看,在一审结案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仲裁裁决与法院一审判决相抵触的比例较高,约为11%,但后续上诉的比例却是大约是11%。一审判决比例只有9%左右,二审仲裁和一审判决占主导地位。这表明仲裁委员会和法院的判决在执行标准上不统一,仲裁与诉讼程序没有有效衔接。存在裁决与裁决分离的现象,经过仲裁,劳动仲裁裁决因当事人之间的程序而没有法律效力,约70%的劳动仲裁裁决被驳回,诉讼程序的决定与仲裁结果不符。设立劳动仲裁和劳动仲裁机构困难重重。三、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问题(一)“一裁两审”与程序效益的失落由于劳动争议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就业、薪酬、社会保险等重要利益,相关工资的支付也具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劳动争议的解决应追求程序性利益。对于目前发生的所有劳动争议案件来说,仲裁程序的实施极其繁琐复杂,不光要进行前置的仲裁程序,还要通过一审、二审等程序,这样一来,浪费的时间会很多,劳动双方的纠纷也就不能及时进行解决。总体而言,如果依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的规定,“如果决定立案,那么劳动仲裁委员会应该在一周之内对当事人进行通知,一般要在2个月之内结案(从组成仲裁庭之日开始算起),如果案件较为繁杂,可以提出要求,得到批准之后,可以适当的增长时间,但是不能超过3个月。审理之后如果当事人中有人对结果不服,可以在半个月(从收到裁决书开始算起)之内对法院进行起诉。”济南两级法院进行诉前调解。我们就当事人提出的劳动争议是否进行诉前调解征求意见。如果同意诉前调解,仍有15天的调解期,调解失败之后才会立案。“在一审程序的情况下,如果适用简化程序,那结案时间应该不超过90天;如果适用于普通程序,结案时间应该控制在180天以内;如果当事人对于一审的结果不服,可以在从收到判决书当天起半个月之内进行上诉,二审的审理时间不超过90天(以上时间均从立案之日开始算起)。”以上的这些期限不包括由于其他特殊原因报本院院长批准能够延长6个月的审限和法院一、二审期间案卷转送的时间。(二)条文规定过于原则,法律适用难以统一《劳动仲裁法》第47条规定了“最终仲裁”制度的决定标准,第48条和第49条为用人单位和工人提出了不同的补救措施。从目前的情况分析,相关规定过于原则性,在办理案件时,规定的可操作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那么这项制度到底是按照当事人的申请金额来,还是按照仲裁庭判定的金额结果来?要是当事人有着多项金额请求,仲裁裁决同样也涉及到了很多的请求,那么应该以所有项的金额总计为标准,还是以单项的金额为确定标准?再比如,本案既有确定的事项,也有未确定的事项,根据司法解释,本案的所有争议均被判定为非结论性的,那么该判决的主体是什么?哪些不包括法院?基层法院是否有权审查仲裁裁决的终局性?或者,在权利和救济方面,仲裁自我监督机制、撤销仲裁裁决的上诉权、工人不同意仲裁裁决的上诉权等争议,这些争议的解决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随着《司法解释(三》和《司法解释(四)》的出台,在重大问题上的分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还没有完全消除,还需要进一步立法和统一。(三)仲裁前置与当事人诉权行使的失落司法的正义是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是否有权就争议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关系到当事人劳动者的权益能否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得到司法保护的增加。在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设计中,仲裁是一种前置程序。[[]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建立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建议制度的通知》[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8(1):62一63.]如果对此加以限制,将限制甚至剥夺当事人直接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权利。“劳工仲裁委员会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拒绝接受它应该接受的案件,或者驳回诉讼请求,这可能使法院无法接受劳动争议,从而无法采取司法补救措施[]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建立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建议制度的通知》[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8(1):62一63.四、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构想(一)实行“裁审分离、争议分流”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和法律情况,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应“与判断、争议相分离”。所谓“审判与争议分开”,是指发生劳动争议(仅指权利纠纷)时,当事人无法通过协商调解达成协议或不愿达成协议的案件。劳资纠纷通过谈判和调解处理。劳动仲裁根据劳动合同(含集体合同)或其后订立的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条款选择。在没有仲裁条款或者仲裁协议的情况下,当事人选择司法方式通过诉讼解决案件的,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与劳动仲裁诉讼分开,不重叠,各自具有法律效力,避免重复判决。一般来说,仲裁是劳动争议案件的终审判决,诉讼仍然是二审的终审判决。当事人的自主选择可以实现劳动争议案件的分担,减轻法院审理的压力。由于劳动仲裁的准司法性质,如果双方选择仲裁并放弃诉讼,则“分判决、分争议”的方式生效,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双方必须遵守。否则法院可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柴方胜.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9(6):90一93.[]柴方胜.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9(6):90一93.(二)实行“或裁或诉”的理论依据从理论上讲,“或裁或诉、各自终局”将具有三个含义:作为必须遵循的强制性程序,当事人可以选择仲裁或诉讼,但只能选择两者之一。法律充分尊重双方的约定和自主权。这意味着当事人只能通过先前的仲裁协议或后续的仲裁协议提起仲裁。实际法律效力已不再是现行做法。只有当工人对裁决不满意时,才能提起诉讼。在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企业广告设计与推广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工业自动化弱电工程合同
- 2024年度二建施工质量安全保证合同2篇
- 上海市青浦区离婚协议书格式2024年3篇
- 2024年软件系统升级安全协议2篇
- 2024版通信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食品加工设备买卖合同及相关服务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 2024年咨询服务保密协议2篇
- 医务人员职业规划
- 借款协议书格式模板示例
-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英语4》边学边练Unit 5-8(答案全)
- 作家普希金课件
- 封山育林工程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李景治 第八版 课件 第1、2章 当代世界政治、当代世界经济
- 2024年刑法知识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 国开作业《公共关系学》实训项目1:公关三要素分析(六选一)参考552
- 肺功能进修总结汇报
- 中国航天发展历史
- 临床常用血液成分与输血适应症
- 《燃烧性能测试》课件-第二节 氧指数测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