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高中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练习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练习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练习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练习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度高中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练习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装…………○…………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试卷主标题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0题)1、唐太宗“以天下为家”“唯贤是与”: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既用秦王府旧人,也用东宫旧仇;既用高祖遗臣,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由此可知,“贞观之治”得益于()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B.统治集团的开放性C.统治者的革新魄力D.用人制度的完善化2、《太平御览》中记载:‘“及破高昌,收马乳蒲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太宗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盎,即颁赐群臣,京师始得其味。”李白也曾有诗云:“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由此可知,当时()A.葡萄作为贡品传入B.中原与北方各族交流频繁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D.民族交融丰富了物质文化3、隋文帝在开皇十八年(598年)下诏:“吴越之人,往承弊俗,所在之处,私造大船,因相聚结,致有侵害。其江南诸州,人间有船长三丈以上,悉括入官。”隋文帝此举意在()A.加强对江南的控制B.反对海外贸易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促进农业发展4、《元和郡县图志》载:“炀……通济渠……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河道的开通()A.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B.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C.缓和了隋朝的社会矛盾D.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局面5、秦、隋尽管二世而亡,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建立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B.开辟了南北水上运输通道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D.以思想统一促成政治统一6、从太宗朝始,近支宗室基本遵循赐宅、开府与就藩为主要标志的出阁制度,这是他们承担宗室责任、屏藩王朝的开始。到玄宗时,创建“十王宅制”,以聚居、虚开府和遥领为主要标志的不出阁制,成为近支宗室管理制度的主流。唐朝对宗室管理的变化()A.表明专制集权的加强B.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C.体现家国一体的特点D.缓和君权相权的矛盾7、五代时期花蕊夫人在其《宫词》诗中有“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之句。回鹘文化在中原内地的流行反映了()A.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B.中外交流开始触及生活领域C.大一统国家意识形成D.汉人普遍喜好少数民族文化8、安史之乱爆发后不久,唐朝都城长安失守,唐玄宗在流亡四川的途中,下诏赋予各节度使以自调军粮、任免辖区内官吏、主管辖区内赋税徭役征发等职能。这一措施的实行()A.促成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B.导致唐朝统治土崩瓦解C.使得安史叛军被迅速平定D.造成“三冗”问题严重9、下表为唐代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基本情况表(部分)。由此推知,这一时期()A.户籍管理制度日趋严苛B.南方农业经济已超过北方C.安史之乱引发人口南迁D.江南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10、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A.黄河流域政权的频繁更替B.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C.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二、填空题(共10题)1、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增设________加强边防。节度使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但有些藩镇________性强,实为________势力。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唐朝后期延续了100多年,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五代十国:“五代”:北方________流域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短命王朝,称为“________”。“十国”:南方各地先后出现9个割据政权(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等)连同在山西建立的________,称为“________”。五代十国是唐朝________割据的延续,________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________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3、周世宗改革: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改革,清除五代弊政,为________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奠定基础。4、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社会风气________,社会充满________,兼容并蓄。妇女受教育、喜好户外活动,人们多显示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风貌。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人们多刚健豪迈的尚武。5、安史之乱:唐________宗天宝年间,节度使安禄山在________起兵反唐,历时8年,史称“________之乱”(755-763年)。唐朝从此由________走向________。安史之乱使大量北民南迁,一方面破坏了北方经济;另一方面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________移。6、唐前期社会经济发展:(1)农业:发明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________和________;(2)手工业:唐朝手工业发达主要体现在:丝织业和________业。7、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前期的统治者推行较为________的民族政策,进一步促进了________;有利于祖国________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________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_______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________;唐________宗时,尺带珠丹上表自称“甥”,并上书给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树“________会盟碑”。●唐太宗设________都护府,武则天设________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8、李唐的兴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李渊在________称帝,是为唐高祖,建立________朝,统一全国。唐朝中后期,________之乱、________割据、________专权与________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________起义,使唐王朝的统治陷于土崩瓦解。907年,节度使________废唐称帝,国号梁,________朝灭亡。9、武周政治: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史称“________政治”。为后来“________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承上启下:政启________、治宏________。10、贞观之治: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________。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__之治”。三、判断题(共5题)1、唐玄宗统治后期,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转衰。2、唐太宗吸收隋亡教训,励精图治,国家出现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开元盛世”。3、唐朝与周边民族保持着良好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4、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5、安史之乱时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之后出现的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四、简答题(共5题)1、隋唐是经历了长期分裂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隋朝的建立者和都城。(2)唐朝前期出现了哪两个盛世局面?(3)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列举唐朝出现的最典型的两例新农业生产工具。(4)结合隋唐历史,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2、唐朝国力强盛,首都长安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查找资料,了解这个说法的依据。3、唐朝长安的历史地位?4、唐朝时期对边疆是如何进行管理的?5、唐时期民族交往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五、综合题(共4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太宗曾说道:“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百姓)非国家所有”,在唐太宗的眼里,农业不仅是老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国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甚至一个国家的文明风俗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贞观年间,水旱连年不断,为了有效治水,唐政府对治水的专门机构进行了整顿,加强了各部门的领导力量,中央由工部水部郎中主管水利,各地的水渠和斗门置长一人,专管节水多少,均其灌溉。另外,为了加强对水利部门的监管,唐政府还制定了水利和水运的专门法律,这就是所谓的“水部式”,以刑律来保护河水与堤防的合理使用。——摘编自章翊中《唐初统治集团重农思想的表现及其发展农业的措施》材料二宋初,推广一年二熟制。政府多次下诏劝谕江南、两浙、岭南、福建等地“益种诸谷,民之乏粟、麦、黍、豆者,于淮北州郡给之”,同时让江北之民“就水广种粳稻”。农业还出现了许多茶、桑、菜、水果专业户。农副业分工的加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与种植面积的扩大使宋代出现了许多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据史料记载,宋代铁制农具有犁、锄、楼、耙、镰等多种,一些总结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纷纷出现,如《禾谱》《农器谱》《农书》《耕谱》等。政府将这些农学理论积极推广,许多地方把农书刻印散发民间加以普及。这样使许多农民掌握了一些农学知识原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摘编自李晓玲《浅谈宋代农业的发展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农业得以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并谈谈对当今农业发展的启示。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引自《贞观政要》卷八材料二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摘自《隋唐五代史纲》材料三(开元)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绢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新唐书》(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唐朝前期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不少中古传统的典籍中,比较简要记录了中国通向西方的陆上丝绸之路,但对于一些道路的细节,则缺少记载。1974年出土的一枚王莽时期的《传置道里簿》木牍,上面记录了长安到张掖郡氐池的20个置之间的里程,巧合的是,1990年出土的一枚《传置道里簿》木牍,记录了武威郡仓松到敦煌郡渊泉间12个置之间的里程;两相结合,正可以复原西汉时期从长安到敦煌的驿道和驿站设置情况。我们知道出土文献都是极其偶然留存下来的残篇断简,但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残简来举一反三地理解历史的真实情境。——摘编自荣新江《出土文献所见丝绸之路概说》材料二唐朝将安西都护府移驻龟兹后,在西域地区设置羁縻府州、建立镇戍守捉等军事防御体系,而连接这些府州、镇戍的道路,就是具有法令意义的“官道”或叫“驿路”了。按唐制,官道上三十里置一驿,非通途大道则立馆。当地出土文书记载的馆驿名称以及与馆驿有关的赋税记录,证明了唐安西四镇地区馆驿的广泛存在。唐朝的馆驿是当时西域地区最小的行政单位,它和烽铺往往同设在一处,所以兼有防御和交通功用。唐朝以安西为中心的驿路系统的开通,以及馆驿制度在西域地区的建立,成为唐朝军政人员、公文、物资往来的途径与支撑,同时也为丝绸之路上兴贩贸易的商人,提供了有安全保障的通畅道路。——摘编自荣新江《唐代安西都护府与丝绸之路——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中心》(1)据材料一,指出学者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馆驿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626年,李世民代替李渊成为唐朝皇帝。他就是历史上的明君唐太宗。从此,一个围绕唐太宗的中央政府带领唐朝走向繁荣。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这段历史后世称为“贞观之治”,这是一种至高的评价。在中国古代历朝帝王中,李世民让帝王的朽力表现出优雅,表现出了理性,使中国古典政治智慧的优秀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摘编自孟宪实《贞观之治与唐代政治文明材料二人们所说的“盛世”,一般指国家由乱到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了政权稳定和社会繁荣。盛世的标志,包括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民生复苏、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方面。古代盛世最有代表性的是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清代的“康乾盛世”。——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展示出的“中国古典政治智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历史条件。六、论述题(共1题)1、中国古代各朝代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都做出了贡献,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征。下面词语是对不同朝代发展特征的描绘。A.盛世开放B.奠基开创C.鼎盛危机D.分裂交融选择一组词作为主题,依据其内涵确定一个历史时期,并依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围绕主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详解】材料“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既用秦王府旧人,也用东宫旧仇;既用高祖遗臣,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体现了唐太宗用人开放、灵活,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统治集团的开放,B项正确;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革新,排除C项;用人制度的完善化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2、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破高昌时获得了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并亲自酿酒赏赐给群臣。李白在江南时,见到了用车马运葡萄酒的商家,说明葡萄酒已经在民间普及,这些都说明中原民族与西域各民族的融合,丰富了物质文化,D项正确;葡萄在汉朝时就已传入中原地区,排除A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北方各族”,排除B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排除C项。故选D项。3、A【详解】根据材料,隋文帝认为南方民间建造大船,结成不良团伙,危害社会安定,于是下令把江南民间所有船只凡是长度达三丈以上的,一律由政府没收,分析可知,隋文帝此举是为了加强对江南的控制,A项正确;材料中隋文帝收缴大船是为了防备不良势力危害隋朝统治,并非反对海外贸易,也不是重农抑商的体现,排除B项、C项;材料中隋文帝限制私造大船是为了防备不良势力危害隋朝统治,与促进农业发展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4、A【详解】根据“炀……通济渠……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结合所学可知,该河是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隋朝开通大运河,与唐太宗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无关,排除B项;开凿大运河,增加了人民的劳役负担,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排除C项;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局面,隋朝统一全国后,才开通大运河,排除D项。故选A项。5、A【详解】依据材料“秦、隋尽管二世而亡,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A项正确;隋朝大运河开辟了南北水上运输通道,排除B项;秦朝时期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长城,排除C项;秦朝时期,“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上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6、A【详解】根据材料“从太宗朝始,近支宗室基本遵循赐宅、开府与就藩为主要标志的出阁制度......到玄宗时,创建‘十王宅制’,以聚居、虚开府和遥领为主要标志的不出阁制,成为近支宗室管理制度的主流。”可知,“十王宅制”的施行是唐代宗室管理制度中的一个分水岭,阻隔了玄宗子孙后代与外界的联系,是玄宗扩充皇权后的产物,表明专制集权的加强,A项正确;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的是军镇的设置,排除B项;家国一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君权相权的矛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7、A【详解】五代时期,中原内地流行回鹘的服装、习俗等文化,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A项正确;材料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B项;大一统的国家意识并非到五代时期才形成,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汉人“普遍”喜好少数民族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8、A【详解】根据“下诏赋予各节度使以自调军粮、任免辖区内官吏、主管辖区内赋税徭役征发等职能”可知,这一措施扩大了节度使的权利,促成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A项正确;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导致唐朝统治土崩瓦解,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这一措施带来的消极影响,排除C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出现“三冗”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9、D【详解】从唐代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基本情况表可以看出湖北等南方一带的人口在不断的增加,这主要反映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D项正确;表中反映这一时期南方一带人口的增加,与户籍管理制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内容都是南方的相关情况,没有涉及北方,无法得出南方农业经济已超过北方这一说法,排除B项;安史之乱是755年,材料的信息只能说明639年-751年的相关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10、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属于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C项正确;五代十国时期黄河流域政权的频繁更替属于历史表面现象而非实质,排除A项;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大多数是唐末藩镇节度使演变而来的,他们不属于同一家族,也非少数民族的首领,排除B项;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现象历朝历代均存在,非这一时期独有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二、填空题1、节度使独立割据【详解】结合藩镇割据的史实可知,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增设节度使加强边防。节度使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但有些藩镇独立性强,实为割据势力。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唐朝后期延续了100多年,严重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黄河五代北汉十国藩镇北方南方【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黄河流域先后经历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南方各地先后出现9个割据政权(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等)连同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当时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故文中空白处对应的文字依次是,黄河、五代、北汉、十国、藩镇、北、南。3、北宋【详解】结合周世宗改革的史实可知,五代十国后期,后周世宗柴荣改革,清除五代弊政,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奠定基础。4、开放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社会风气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故文中空白处对应的文字依次是,开放、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5、玄范阳安史全盛衰落南【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天宝年间,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发动“安史之乱”(755-763年),唐朝从此由全盛走向衰落;安史之乱使大量北民南迁,一方面破坏了北方经济,另一方面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故文中空白处对应的文字依次是,玄、范阳、安史、全盛、衰落和南。6、曲辕犁筒车制瓷【详解】结合唐朝经济的知识可知,唐前期社会经济发展:(1)农业:发明推广了重要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2)手工业:唐朝手工业发达主要体现在:丝织业和制瓷业。7、开明民族融合边疆多民族唐太宗尺带珠丹中唐蕃安西北庭【详解】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前期的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中宗时,尺带珠丹上表自称“甥”,并上书给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树“唐蕃会盟碑”。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8、长安唐安史藩镇宦官朋党黄巢朱温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是为唐高祖,建立唐朝,统一全国;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黄巢起义使唐王朝的统治陷于土崩瓦解;907年,节度使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唐朝灭亡。故文中空白处对应的文字依次是,长安、唐、安史、藩镇、宦官、朋党、黄巢、朱温、唐。9、周武则天酷吏开元开元贞观【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高宗死后,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史称“酷吏政治”;武则天的统治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为人称道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文中空白处对应的文字依次是,周、武则天、酷吏、开元、开元、贞观。10、唐太宗贞观【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其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故文中空白处对应的文字依次是,唐太宗和贞观。三、判断题1、正确【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在平叛的过程中,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边防空虚,吐蕃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唐朝从此由盛转衰。2、错误【详解】唐太宗吸收隋亡教训,励精图治,国家出现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而不是“开元盛世”。后者是在唐玄宗时期出现的,故题中表述错误。3、正确【详解】根据材料“唐朝与周边民族......”可知,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唐朝与周边民族保持着良好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故题目正确。4、正确【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主要设置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等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故正确。5、正确【详解】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四、简答题1、(1)隋文帝或杨坚;长安。(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3)曲辕犁、筒车。(4)国家应该创造人与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成为“开元盛世”。(3)依据所学可知,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4)依据所学可知,隋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可知:国家应该创造人与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由唐贞观年间,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完善科举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等措施使唐朝出现盛世局面。得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2、在唐都长安,不仅生活着井真成那样来自日本的遣唐使,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阿拉伯乃至东罗马帝国的使者、僧侣、客商、学者、匠人。那时,长安不仅是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的中枢,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汇聚的中心。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说:“贞观以来,边裔诸国率以子弟入质于唐,诸国人流寓长安者亦不一而足……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在长安的西市,有不少胡商。唐朝的服饰、饮食、宫室、乐舞,也大有胡风。从唐人的诗中也可以看到长安的国际性。例如,李白的诗中就有不少写“胡姬”。《少年行》中写道:“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因此,从唐诗可以看到唐朝长安的国际性。至于唐朝长安的城市面貌,可以查阅史念海《西安历史地图集》、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等著作。【详解】依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都长安,不仅生活着井真成那样来自日本的遣唐使,还活跃着来自中亚、印度、阿拉伯乃至东罗马帝国的使者、僧侣、客商、学者、匠人。那时,长安不仅是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的中枢,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汇聚的中心。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说:“贞观以来,边裔诸国率以子弟入质于唐,诸国人流寓长安者亦不一而足……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在长安的西市,有不少胡商。唐朝的服饰、饮食、宫室、乐舞,也大有胡风。从唐人的诗中也可以看到长安的国际性。例如,李白的诗中就有不少写“胡姬”。《少年行》中写道:“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因此,从唐诗可以看到唐朝长安的国际性。至于唐朝长安的城市面貌,可以查阅史念海《西安历史地图集》、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等著作。3、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世界性的大都会,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长安是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世界性的大都会,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4、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设置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5、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保持着密切联系。①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②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③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保持着密切联系。如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五、综合题1、(1)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水利事业发展;农业工具的改进;前代农业的基础;人民的辛勤劳动。(2)表现:推广一年二熟制;农副业分工加强;出现了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生产工具多样;农业专著涌现;政府积极推广农学理论。启示: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劳动者素质。【详解】(1)根据材料一“唐太宗曾说道:‘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百姓)非国家所有’”可得出“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根据材料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唐政府对治水的专门机构进行了整顿,加强了各部门的领导力量”可得出“水利事业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农业工具的改进”“前代农业的基础”“人民的辛勤劳动”。(2)根据材料二“宋初,推广一年二熟制”可得出“推广一年二熟制”,根据材料二“农业还出现了许多茶、桑、菜、水果专业户”可得出“农副业分工加强”,根据材料二“农副业分工的加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与种植面积的扩大使宋代出现了许多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可得出“出现了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根据材料二“据史料记载,宋代铁制农具有犁、锄、楼、耙、镰等多种”可得出“农业生产工具多样”,根据材料二“一些总结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纷纷出现,如《禾谱》《农器谱》《农书》《耕谱》等”可得出“农业专著涌现”根据材料二“政府将这些农学理论积极推广,许多地方把农书刻印散发民间加以普及”可得出“政府积.极推广农学理论”。启示可结合宋代农业发展回答。2、(1)材料一唐太宗;材料二武则天;材料三唐玄宗。(2)共同: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时期:繁荣开放时期。(3)政治上,注意改革吏治,选贤任能,虚怀纳谏;经济上,发展生产,规范赋税徭役;军事上,实行府兵制,对外用兵有节制;文化上,大兴文治,兴学重教;民族关系上,采取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详解】(1)在位统治者:根据材料一中的“太宗”“《贞观政要》”、材料二“武周时期”、材料三“开元”可知三者分别反映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局面。(2)共同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和开元盛世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社会较为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疆域空前辽阔,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等;时期:由上述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处于繁荣开放时期。(3)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和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分析我国封建社会处于繁荣开放的时期。政治上,注意改革吏治,选贤任能,虚怀纳谏;经济上,发展生产,规范赋税徭役;军事上,实行府兵制,对外用兵有节制;文化上,大兴文治,兴学重教;民族关系上,采取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3、(1)基本方法:传统文献与出土文献(文物)相印证;同一类型的不同史料互证;基于史料的推理(推断)。(2)特点:设立时间久、范围广;配合军事防御体系建设;属于官方基层社会治理单位;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作用:加强国家对西域地区的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