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把握文章的行文结构。2.理解并阐释文中的主要内容,学会筛选并整合信息。3.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阅读经典对一个人的意义,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尝试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阐释文中的主要内容,学会筛选并整合信息。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阅读经典对一个人的意义,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尝试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教学方法:讲解,点拨教学过程:导入关于读书,古人有很多我们熟悉的说法,比如“开卷有益”,比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那么,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去读书?而读书又会有怎样的乐趣?学习这两篇课文,也许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二、了解作者赫尔曼·黑塞(HesseHermann,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代表作品:《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诗人、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主要作品有《约翰·韦伯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三、了解“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四、筛选信息,整体把握(一)梳理读书经历读书经历黑塞

凭兴趣,读《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

曾经厌烦巴尔扎克,很久之后重新发现其独特的价值

通过父亲的指点,阅读《老子》,扩展到各种中国文学的书籍

王佐良

在“公书林”愉快翻阅英文小说

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阅读各类书籍

在牛津大学图书馆阅读古籍读书的目的和前提到底是什么?目的获得真正的教养,完成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找到生活的意义,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前提以个人的阅读兴趣为前提,同时还必须要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三)在不同时间段,王佐良“上图书馆”的奇趣的侧重点是否相同?五、品析语句,深入探究1.怎样理解黑塞所说“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这句话?明确如果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没有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那么就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读书是有害的,例如孔乙己、范进等。2.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具体目的”指什么?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明确“具体目的”指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这句话的含意:真正的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并不只是为了提高某种本领和能力;不断提高教养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3.“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明确这里强调了读书的目的在于完善自我,提升思想,而不是“散心消遣”,为消遣而读书,再多也无益。4.如何理解“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的含意?明确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杰作的伟大的。5.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明确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6.“但是仅仅摸着那些书,看着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王佐良怎样的心情?明确“仅仅”一词表明我的英文程度确实有限,但我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兴趣却是浓厚的。一个中学生想“占有”知识的欲望呼之欲出,显示出作者看到摸到这些图书时的欣喜。“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而有多少事情,是因为我们心向往之,才变为了现实啊!7.王佐良在文中多处写到“光”,“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进入到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说说作者写这些光影的理由。明确对作者而言这些光不仅是照明的光,更是知识的光,知识阅读让他感动,启发他思考走向一个未知的、开阔的、理性的新世界。作者写这些光,一方面是通过光的描写来反映自己的心情,另一方面也是以光来喻指自己对知识的渴望。8.“真实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明确这是作者心情的写照,是作者一边心忧祖国战乱,一边忙于眼前繁重功课的压抑情绪的写照。拓展分析这世上所有的书籍都不会给你带来幸运然而它们秘密地引着你找回你自己那里有你需要的一切阳光、星星和月亮因为你所追寻的光正住在你心里而你在图书馆里寻找已久的智慧便会点亮在每一页里——因为那正在你自身里。——黑塞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梁晓声希望同学们能够一如既往地热爱阅读,在书籍中获取到做人的修养,在阅读中探寻到人生的意义。古今学有所成者,大底也都是阅读爱好者,并且有着自己的阅读见解。如:(1)梁启超:读课外书为必修课“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若只求讲堂上功课及格,便算完事,那么,你进学校,只是求文凭,并不是求学问,你的人格,先已不可问了。”做学问的人不去“自发”地阅读课外书,文不识理,理不通文,最终将制约学术的创新。(2)王国维:有批判地读书如果缺少观点,缺少见识,读书再多,也不会对自己的学问有补,而只会使自己迷失在浩瀚的史料中而不能自拔。(3)陈寅恪:有校勘、有批语陈寅恪有一个读书习惯在书上圈圈点点,其中有校勘、有批语。陈寅恪大量读书,却不尽信书。陈寅恪在诗中说道“天赋迂儒”“自圣狂’’,“读书不肯为人忙”。这个“不肯为人忙”!指的是读书求学需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受已成观念的约束,要有创见。(4)杨绛(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读书好比,“隐身”的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