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荣昌中学高2026级高一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佳选项。1.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之一的“琮琮”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其头部造型别致的装饰纹样——“饕餮纹”,乃是取自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标志性器物玉琮上的图案。该设计()A.实证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B.体现了旧石器时代文明成就C.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D.说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2.商朝统治之下,商王与周边的方国和部族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但是方国和部族内的居民多是聚族而居,有血缘关系;西周的分封制中,诸侯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而封国内民众的血缘关系被打破。这一变化表明西周时期()A.地缘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B.周王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加强C.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D.最高统治集团实现权力集中3.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推行“官(管)山海”之策;商鞅主张“农战”,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发展等。这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已成为各国的共识B.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C.变法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D.社会转型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4.如表所示为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与治国主张(节选)。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项目儒家法家法律思想起源天是人间法的起源法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地位相对轻视法及强制作用重视法的作用治国主张“为国以礼”、“为政以德”、重“人治”“以法治国”、“以力服人”、重“法治”A.法家的“法治”优于儒家的“人治” B.儒法思想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C.儒法两家都蕴含朴素的平等思想 D.两者差异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5.《战国策》记载齐宜王见颜斶,曰:“履前!”属亦曰:“王前!”。《晋书·庾峻传》这样描绘秦朝,“秦塞斯路,利出一官”“虽有处士之名,而无爵列于朝者,商君谓之六蝎,韩非谓之五蠢”。《离骚》当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引起汉代士大夫共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重视社会教化 B.皇权专制制度建立C.中央集权发展结果 D.儒术治国成为主流6.据文献记载:汉初“天子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诸侯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而尊无异等,秩加二千石之上。天子列卿秩二千石,诸侯列卿秩二千石,则臣已同矣……”。这表明汉初()A.已埋下王国叛乱的隐患 B.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C.完全继承秦朝政治制度 D.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制衡7.有学者指出,自两汉起,有关水利工程的记载史不绝书,即使在武帝时,塞瓠子决口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山川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发 B.抑商观念盛行 C.大一统国家形成 D.铁犁牛耕的普及8.传统的观点认为:汉武帝早年征伐四方、开疆拓土,却也耗费了国力,以致民不聊生。及至晚年,武帝“幡然悔悟”,停止了对外的征伐,下诏“罪己”。学者辛德勇在《制造汉武帝》一书中认为,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人为地建构了汉武帝晚年从“尚攻”转向“守文”的政治形象。这一观点引发广泛学术争议,表明()A.当代著作比古代史学作品更接近真相 B.历史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逐渐饱满C.时人热衷于对历史人物进行形象重塑 D.历史解释受到研究者主观认识的影响9.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后,向部众宣称自己受命于天,并建国号为“汉”;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曾统一北方并欲夺取江东的氏秦苻氏称“其先盖有扈之苗裔”;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这些可以佐证魏晋南北朝时期()A.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B.统治者道德修养较高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D.国家统一趋势已出现10.南朝时期扬州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取得进步劳动力数量增加,大量兴修水利和围垦湖田手工业造纸业、炼钢业迅速发展:“三吴”地区成为青瓷主要产地商业内河和海外贸易得到发展,城市商品经济日渐繁荣上表可用于说明当时()A.劳作方式发生变化 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11.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12.唐太宗认为“人才有长短”,“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于是任命刚正不阿的李道裕为刑部侍郎,不通经史但能秉公办事的戴胄担任大理寺少卿一职;他还提拔了不少关东的普通地主,如魏征等,并广泛听取官员的意见。这说明唐太宗()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C.不兴土木,休养生息 D.保证农时,轻徭薄赋13.据统计,武则天统治时期,科举出身的10位宰相中6位来自下层官吏或平民家庭。晚唐正史有传的官员中,14%出身于寒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中记载有601名中榜进士的详细情况,其中大多数是乡户,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这说明唐宋时期科举制()A.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B.推动社会公平意识迅速增长C.促使门阀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D.拓宽了民众政治参与的途径14.唐建中元年(780年)颁行了新的赋税制度——两税法,规定:地方官府量出制入,将诸项税收合并为一总额,按照户税、地税两种征收方法分摊到每户百姓头上。户税按户等征钱,其标准兼顾人丁与资产,地税则是履亩纳粮。由此可知,该税制的实行()A.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B.抑制了唐代社会土地兼并的现象C.解决了政府财政问题 D.利于政府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15.与汉印严谨、整饬、端庄典雅基调不同,两晋南北朝的印章渐失匀整、工稳气象,而趋于恣肆消散,章法自由率意,印文纵放不羁,且将军与武官的印章逐渐增多。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受政权更迭、战乱频繁的影响 B.外来文化的影响深刻C.民众的审美取向发生巨大变化 D.士族门阀制度的兴盛16.豪放纵逸的李白在其许多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的元素;沉郁顿挫的杜诗,则以儒家学说的积极方面为其创作基础;而王维、储光羲等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常常流露出佛教“静”“空”思想的痕迹。这一现象()A.表明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C.凸显了诗歌创作世俗化倾向 D.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17.宋太祖倡导武将读书,迫使以前与太祖皇帝“比肩同气”的武将接受“君臣大义”与尊卑之别,而其他所谓“宰相须用读书人”的说法,在当时更多只是一种导向。宋太祖重用文士的根本出发点在于()A.崇文抑武重建政治秩序 B.构建以文治国的国策C.推动科举取士制度发展 D.促进传统儒学的复兴18.澶渊之盟后的百年间,北宋每年给辽“岁币”,宋辽之间“入户安居,商旅不绝”。这说明()A.岁币支出负担沉重 B.宋辽政权从此不再对立C.和议带来双赢局面 D.北宋屈辱求和有失国威19.元代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其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人组成,分别掌行政、财赋、军事等政务,重要政务还需行省官员集议,会议结果要议者署名画押形成定议。元代行省的权力运作()A.缓和了君权相权之间的矛盾 B.促进了边疆管理与内地的一体化C.兼顾了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 D.开创了地方官员集体议政的先河20.据史料记载,宋代城市空间较前代有了较大扩展,“打墙侵街”“接檐造舍”随处可见。另外,商铺建筑发展迅速,这使都市有了更大的容纳量和吞吐量,传统大都市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材料说明宋代()A.政府管理职能发生转变 B.城市坊市界限未被打破C.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D.城市商品经济得到发展21.南宋时,江西有府州县学76所,浙江74所,福建56所,数量和密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至于进行童蒙教育的乡学、私塾,更是处处可见,数不胜计。农家子弟金榜题名者不乏其人,“三岁能言诗”、“七岁能成诵”的神童也屡见不鲜。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A.南宋政治中心在南方,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B.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C.经济重心南移,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理学的兴起,儒家士人积极投身于基层教化22.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喜欢从世家贵族中选择儿媳,而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的首选。蔡襄曾对此有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司马光则直言:“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才之多少。”这反映了宋代()A.婚姻自主观念得到加强 B.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门第等级观念日益淡化23.朱熹指出,要把对封建道德义理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他认为当时许多学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惟书之读”,不践其实;长此以往会造成脱离实际、空谈性命的危害。在此,朱熹()A.系统阐释了格物致知的认识体系 B.明确提出了“心外无物”的命题C.主张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结合 D.推进了儒学传统伦理观的思辨化24.万历年间,原本属于六部的权力,被内阁侵蚀大半。甚至有官员指出:自高拱、张居正当事(担任内阁首辅),尽欲进其所喜,退其所忌,而科道之臣望风承旨,乃指其所忌弹劾之,择其所喜推荐之。明朝的这种现象()A.使内阁制度取代丞相制度 B.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C.成为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源 D.推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5.明代沿海地区有七大防区,大规模海防所城建设逐渐形成布局框架。如图为明代各防区海防所城总量示意图。这种海防布局反映出()A.东南地区海疆形势严峻 B.政府放松对海外贸易的限制C.政府海防意识开始增强 D.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6.1638年,清朝设立理藩院,主要管理漠南蒙古事务,清朝入关后,成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举凡少数民族的封爵、会盟、宗教、刑法、土田、游牧、射猎、征发、纳贡等事项均由理藩院管理。此外,还兼管对俄交涉等外交事务。理藩院的设立()A.加强了北部边疆的防御力量 B.大大强化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C.极大削弱了内阁的决策权力 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7.清代前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北京是“八方兼四方,无处不来行”“万方货物列纵横",佛山是“天下商贾皆聚焉",苏州是“万商之所必走"的市场中心,汉口是“九州百货备集之所”。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对外贸易繁荣发展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28.1793年,英国使团带来天体仪、座钟、毛瑟枪、军舰模型、城市写生画等物品给乾隆帝祝寿,清朝回赠了丝绸锦缎、玉器、瓷器、茶叶、工艺品等3000多件礼品。由此可知()A.英国的综合国力远超中国 B.工业革命的完成推动英使访华C.清朝处于农耕文明的顶峰 D.中英两国的文明分野端倪已现29.成书于1826年的《皇朝经世文编》辑录了不少有关经世致用的文章,其内容主要包括赋税、盐政、漕运、河工等。但在后来众多续作的《皇朝经世文补编》、《后编》中,夷务日渐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这一变化()A推动中西文化开始交融 B.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C.表明传统的政治难题已经解决 D.反映出“天朝上国”观念盛行30.从秦至汉武帝之前,对商鞅变法正面评价最为普遍;从汉武帝至清末民初,商鞅变法饱受批评;清末民初至今,对商鞅变法的认识逐渐客观。这表明()A.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B.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C.时代越接近评价越客观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31.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