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单元速记·巧练(含答案解析版)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单元测试·基础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单元速记·巧练(含答案解析版)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单元测试·基础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单元速记·巧练(含答案解析版)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单元测试·基础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单元速记·巧练(含答案解析版)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单元测试·基础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单元速记·巧练(含答案解析版)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单元测试·基础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基础通关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水稻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用于果实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水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C.果实的生长和发育 D.秸秆的生长和发育【答案】B【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详解】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水稻生长的后期,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用于果实的生长和发育,但该期间水稻吸收的水分依然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2.下列关于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水和无机盐运输的动力 B.气孔关闭利于植物蒸腾作用C.可降低植物体表面温度 D.去除部分枝叶可降低蒸腾作用【答案】B【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详解】A.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A正确。B.水分散失的门户是起气孔,气孔关闭不利于植物蒸腾作用,B错误。C.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C正确。D.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去除部分枝叶可降低蒸腾作用,D正确。故选B。3.小明在甲、乙两支量筒内各放入一枝植物枝条,甲内枝条保留全部叶片,乙内枝条去除叶片。每天上午8时,向量筒中加水至100毫升,晚上8时观察液面刻度值并记录在表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时间量筒刻度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甲(毫升)6062506460乙(毫升)9496909792A.本实验的变量是时间B.选取的两枝植物枝条生长状况不同C.甲量筒内损失的水全部都是通过叶片散失的D.本实验说明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答案】D【分析】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水也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散失到空气中。【详解】A.甲内枝条保留全部叶片,乙内枝条去除叶片,本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叶片,A不符合题意。B.为保证对照实验变量的唯一性,选取的两枝植物枝条生长状况相同,B不符合题意。C.甲量筒内损失的水主要是通过叶片散失的,一部分是液面蒸发的,C不符合题意。D.本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叶片,说明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D符合题意。故选D。4.绿色开花植物能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水分从植物体内散失的“门户”是A.气孔 B.叶肉 C.根毛 D.导管【答案】A【分析】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一般陆生植物的叶背面(下表皮)气孔比叶正面(上表皮)气孔多。【详解】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故选A。5.下图是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以下关于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应把甲乙装置分别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B.该实验加入油可以防止试管中水分蒸发C.实验前后液面高度差反映蒸腾作用强弱D.多次重复试验可以增加该实验的可信度【答案】A【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叶片是否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该实验中,甲的叶片多,乙没有叶片,其它条件都一样,因此甲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叶的数量。【详解】A.对照试验必须保证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叶的数量,其他因素应该全部相同,A错误。B.为了避免试管中的水自然蒸发影响实验结果,可加入油可以防止试管中水分蒸发,B正确。C.甲乙试管中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将试管中的水吸收并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塑料袋中,所以实验前后液面高度差能反映蒸腾作用强弱,C正确。D.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设置重复实验,是减少偶然性、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实验结论更可信的重要方法,D正确。故选A。6.下列叙述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 B.夏季的森林比裸地更凉爽C.植物体可以向光生长 D.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答案】C【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详解】A.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叶片的表面积减少,降低了蒸腾作用,A不符合题意。B.夏季的森林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因此比裸地更凉爽,B不符合题意。C.植物体可以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使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背光处生长速度快,植物向光生长,C符合题意。D.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可以减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D不符合题意。故选C。7.实验课上,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迎春叶横切永久装片,看到如下图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作装片时在玻片上滴一滴清水,便于材料展开B.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颜色接近透明C.与叶肉②处相比,①处含有的叶绿体数目更多D.据图可推测迎春叶片背面的颜色比正面深【答案】D【分析】叶片的结构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详解】A.制作装片时在玻片上滴一滴清水,便于材料展开,同时有利于保持细胞的形态,有利于观察其细胞的形态结构,故A正确。B.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颜色接近透明,具有保护作用,故B正确。C.叶片正面靠近栅栏组织,背面靠近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的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多于海绵组织里的叶绿体,所以正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浅,所以与叶肉②海绵组织处相比,①栅栏组织处含有的叶绿体数目更多,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故C正确。D.叶片正面靠近栅栏组织,背面靠近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的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多于海绵组织里的叶绿体,所以正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浅,所以据图可推测迎春叶片背面的颜色比正面浅,故D错误。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叶片的结构和功能。8.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①是气体交换的“窗口”B.②④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营养物质C.③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⑤只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答案】C【分析】图中:①叶脉、②上表皮、③叶肉,④下表皮、⑤气孔。【详解】A.⑤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A错误。BC.营养组织分布于植物各个器官,其细胞结构特点是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③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主要功能是制造、储存营养物质,B错误、C正确。D.大多数陆生植物的⑤气孔主要分布于叶片的下表皮,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错误。故选C。9.小齐同学把新摘的向日葵叶片放入的热水中,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对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少 B.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多C.叶片下表面叶绿体多 D.叶片下表面线粒体少【答案】B【分析】气孔是由两两相对的保卫细胞构成的,它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气孔被称为植物气体交换和蒸腾失水的“门户”。【详解】由设计的实验可知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70度的热水中,有气泡形成的部位就是气孔的部位,所以发现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说明叶片下表面的气孔多。B正确。故选B。10.小颖在学校用显微镜观察了绣球叶片表皮上的气孔,如题图。关于气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一对保卫细胞构成B.是水分散失的“窗口”C.是气体进出的“门户”D.气孔的开闭不受温度的影响【答案】D【分析】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一般陆生植物的叶背面(下表皮)气孔比叶正面(上表皮)气孔多。【详解】A.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A正确。B.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窗口”,也是气体交换的“门户”,B正确。C.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窗口”,也是气体交换的“门户”,C正确。D.气孔开闭可以调节植物与外界水分和空气的通过量。温度高蒸发快,植物为了减少水分流失关闭气孔,气孔的开闭受温度的影响,D错误。故选D。11.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散失水分的结构是图中的(

)A.①和② B.② C.③和④ D.⑤【答案】D【分析】图中①叶脉,②上表皮,③叶肉,④下表皮,⑤气孔。【详解】⑤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12.玉米一生中吸收的水分只有很少部分参与植物体组成和参与各种生理活动,大部分以水蒸气形式蒸发了。下图为玉米叶下表皮部分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蒸气通过结构②进出植物叶片B.氧气、二氧化碳也需要通过结构②进出叶片C.夜幕降临时,玉米叶片上的气孔会张开D.植物可以通过控制①的大小和形状来控制水分进出【答案】C【分析】玉米叶下表皮部分结构示意图中,①是保卫细胞,②是气孔。【详解】A.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②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A不符合题意。B.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也是通过叶片上的②气孔进出叶片的,B不符合题意。C.当夜幕降临时,叶片的生产活动就停止了,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C符合题意。D.气孔的开闭受①保卫细胞的控制,①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水分可以进出植物;当①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水分进出植物受阻,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B.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光合作用C.若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D.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答案】B【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详解】A.分析题图,结合分析,图中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A正确。B.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因此b水分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动力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B错误。C.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蒸腾作用是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c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C正确。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增加了降雨量。在降雨的过程中,绿色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同时,绿色植物的根系和枯枝落叶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据统计,丰茂的森林可截留降水量的20%~30%,草地可截留降水量的5%~13%。植物再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从根部运送到茎、叶等器官,再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失到空气中,D正确。故选B。14.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小青选取了大小及生长状况相近的枝条,均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处理方法如下表所示。他所探究的因素是()甲组乙组下端插入等量清水中保留全部叶片保留少部分叶片液面上滴加等量的植物油30℃30℃A.清水 B.植物油 C.温度 D.叶片面积【答案】D【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甲乙两组除了叶片的面积不同之个其他条件都相同,叶片面积是变量,所以,他所要探究的因素是叶片面积,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15.下图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过程③,此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B.我们吃的马铃薯中含有大量淀粉,它是通过①过程合成C.植物吸收水分主要是通过⑤过程,其中少部分水分主要通过②过程散失D.④过程是通过输导组织的导管完成的【答案】D【分析】图中①过程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①表示呼吸作用;②过程散失水蒸气,因此②表示蒸腾作用;③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③表示光合作用;④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过程,⑤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过程。【详解】A.植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过程①呼吸作用,此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A错误。B.我们吃的马铃薯中含有大量淀粉,它是通过③(光合作用)过程合成的,B错误。C.植物吸收水分主要是通过⑤过程,其中大部分水分通过②(蒸腾作用)过程散失,而不是一小部分水分主要通过②过程,C错误。D.④过程是通过输导组织的导管完成的,筛管运输有机物,D正确。故选D。16.某同学将带叶的芹菜叶柄插入盛有稀释的红墨水的烧杯中,将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当看到叶脉变红时,将叶柄横切进行观察,看到一排红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叶柄横切后看到的红点中有导管B.装置放在阳光下能促进红墨水向上运输C.红墨水向上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叶的蒸腾作用D.运输至叶片的水分主要用于芹菜的呼吸作用【答案】D【分析】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位于木质部,具有运输水分与无机盐的作用。【详解】A.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叶柄横切面上的红点中有运输红墨水的结构,即导管,A正确。B.装置放在阳光下促进叶的蒸腾作用,能促进红墨水向上运输,B正确。C.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红墨水向上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叶的蒸腾作用,C正确。D.运输至叶片的水分绝大多数用于芹菜的蒸腾作用,D错误。故选D。17.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B.降低植物体的温度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D.提高大气温度,调节气候【答案】D【分析】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详解】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其次,蒸腾作用还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并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灼伤,同时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不会提高大气温度,D错误,ABC正确。故选D。18.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来自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B.此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C.光照条件下,装置B内叶片只进行光合作用D.一段时间后,挤压塑料袋,可观察到装置A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C【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详解】A.呼吸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水。而蒸腾作用也会蒸发水蒸气。因此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来自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A正确。B.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用于生理活动,99%用于蒸腾作用,B正确。C.光照条件下装置B内的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C错误。D.A装置中植物叶片是处于黑色塑料袋包裹,因此进行呼吸作用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使得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正确。故选C。19.当你踏入山林时,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A.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太阳光B.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答案】D【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详解】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使空气变得湿润;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变得清新,其次,树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黏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因此当你踏入山林时,会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清新和湿润。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0.为探究植物的蒸腾现象,小亮设计了如题图装置,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此实验的变量是叶片数目B.一段时间后B烧杯比A轻C.蒸腾作用使A烧杯水分减少D.植物油可防止水分自然蒸发【答案】B【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详解】A.本实验探究叶片多少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叶片数目,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故A正确。B.A烧杯内植株有叶片,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而B烧杯中的植物没有叶片,没有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所以一段时后B烧杯比A重,故B错误。C.A烧杯植株有叶片,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这样A烧杯内的水分减少,故C正确。D.植物油可防止水分自然蒸发,有利于保持实验变量的唯一,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D正确。故选B。21.植物主要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②能利用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 B.③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C.①中有水分运输的通道 D.③的开闭是通过保卫细胞调节的【答案】A【分析】叶片一般由表皮、叶肉、叶脉3部分构成。题图中:①是叶脉,②是叶肉,③是气孔。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同时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另一方面,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其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详解】A.②叶肉由含有许多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一般明显地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植物吸收的水只有1%~5%保留在植物体内参与各项生命活动,其余水分用于蒸腾作用,A错误。B.③是气孔,叶片的表皮上分布着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B正确。C.①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水分和无机盐就是沿着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的;筛管由一系列端壁具有筛板的管状活细胞连接而成,绿叶制造的有机物经叶脉、叶柄、茎中的筛管可运输到植株各处,C正确。D.③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的形状能够改变,从而使气孔既能张开,又能闭合。一般情况下,如果气孔周围气温高,光照强,湿度小,气孔开放程度就大,蒸腾作用就越强;如果气孔周围气温低,光照弱,湿度大,气孔开放程度就小,蒸腾作用就越弱,D正确。故选A。22.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森林里却显得格外凉爽湿润,这与植物的哪项生理活动有关()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答案】A【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详解】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同时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还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因此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凉爽湿润。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是为了让蒸腾作用更旺盛B.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叶片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旺盛【答案】D【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详解】A.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A错误。B.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B错误。C.蒸腾作用能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C错误。D.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有关,叶片面积越小,蒸腾作用越弱,叶片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旺盛,D正确。故选D。2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带叶的芹菜叶柄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将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1小时后,当看到叶脉变红时,将叶柄横切进行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叶柄横切面上箭头所指的红点中有运输红墨水的结构B.装置放在阳光下能促进红墨水向上运输C.红墨水向上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叶的蒸腾作用D.运输至叶片的水分主要用于芹菜的呼吸作用【答案】D【分析】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位于木质部,具有运输水分与无机盐的作用。【详解】A.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叶柄横切面上箭头所指的红点中有运输红墨水的结构,A正确。B.装置放在阳光下促进枝条的蒸腾作用,能促进红墨水向上运输,B正确。C.红墨水向上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叶的蒸腾作用,C正确。D.运输至叶片的水分绝大多数用于芹菜的蒸腾作用,D错误。故选D。25.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瓶中,以油封水(如图)。测得共重150g,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129g,其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B.瓶内水蒸发到空气中C.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D.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答案】A【分析】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详解】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因此,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蒸腾作用散热了水分而不是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A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0分。26.图一表示植物某生理过程;图二为探究蒸腾作用的实践活动。请据图回答:(1)图一所示,植物从土壤中获取的①是,这些物质通过茎的向上运输。(2)图二中油滴的作用是,A、B液面下降较快的是,说明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答案】(1)水和无机盐导管(2)防止水分蒸发A叶片【分析】导管位于木质部是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详解】(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植物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根、茎和叶内的导管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因此①为水和无机盐。(2)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图二中油滴的作用是防止水分的蒸发,分析实验可知,因此A、B液面下降较快的是A,说明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27.科学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发现温室大棚的内壁凝结了许多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从哪里来的呢?小组同学设置了如下图所示的两组装置,利用湿度传感器来测量袋内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半小时后采集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外界空气湿度有茎无叶空气湿度有叶空气湿度15:1058.5%62.8%67.9%15:2058.7%64.8%78.2%15:3058.7%65.8%84.5%15:4058.6%66.6%91.8%(1)将带叶的芹菜靠近顶端的一段迅速剪下,放进滴有红墨水的水里,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肉眼可见叶柄和叶脉中一根根长管状的结构被染红了。由此可推断,根吸收的水分沿着向运输(填运输结构和运输方向)到植株各处。(2)设置如图所示的两组装置探究实验,该探究提出的问题是?实验结论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状态主要从(填器官)表面向外散失。(3)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了大棚植物的叶表皮结构,发现叶片的表皮上分布着很多,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围成的空腔。植物可以通过控制该结构的形状和大小来控制的进出和水分的散失。(4)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是。【答案】(1)导管上(2)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吗叶(3)气孔保卫细胞气体(或氧气和二氧化碳)(4)促进水分、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降低叶表面温度【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少量的水分。【详解】(1)导管位于植物体茎内的木质部中,能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向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植物正是利用根、茎、叶等中的导管将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身体各部分的。根吸收的水分沿着导管向上运输到植株各处。(2)本实验中,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叶,故该探究提出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吗?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有叶的塑料袋内空气湿度更大,故该实验的结论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状态主要从叶表面向外散失。(3)叶片的表皮上分布着很多气孔,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外侧壁较薄而内侧壁较厚,当保卫细胞吸水,细胞膨胀向外侧弯曲,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细胞收缩,气孔闭合,所以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植物可以通过控制该结构的形状和大小来控制气体的进出和水分的散失。(4)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是: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促进水分、无机盐的吸收;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28.最近几年,我县大力推进植被覆盖,“荒山秃岭”已渐行渐远,正成为“深呼吸小城”。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在南山公园里看到一棵高大的常绿树木,主干挺拔,全树呈宝塔状。叶子针状,种子呈卵形,无果皮包被。小明据此判断:该植物属于植物。(2)图中[a]所示的细胞是,它能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当它吸水膨胀时,气孔(填“张开”和“闭合”)。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的“窗口”。(3)移栽时用几根打孔的大塑料管通往根部,让根部更加通风透气,有利于根细胞进行作用。(4)当我们漫步在南山林荫小路上,会感到空气清新湿润,与此相关的植物生理过程包括和。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漫步的人们提一条建议:什么时间去锻炼氧气浓度会更大。(5)某兴趣小组想知道气孔开闭受不受温度影响,于是开展探究实验。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实验变量是。【答案】(1)裸子(2)保卫细胞张开气体交换(3)呼吸(4)光合作用/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傍晚时分(日落前)(5)气孔开闭受温度影响吗(符合此意即可,必须是疑问句)温度【分析】题图中,A气孔张开,B气孔关闭,a是保卫细胞,b是气孔。【详解】(1)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在外面,常见的裸子植物有银杏、松树、柏树等。小明看到的植物是裸子植物。(2)a是保卫细胞,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气孔的奇妙之处是能够自动的开闭,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从气孔进出植物体的,所以说气孔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3)栽时用几根打孔的大塑料管通往根部,让根部更加通风透气,增加氧气,有利于根细胞进行呼吸作用。(4)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漫步在南山林荫小路上,会感到空气清新湿润。大约6-18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氧气含量增加,氧气和有机物逐渐积累,大约在18时达到最大值。一天中空气含氧量较多是傍晚。因此傍晚去锻炼氧气浓度会更大。(5)分析题干“某兴趣小组想知道气孔开闭受不受温度影响,于是开展探究实验”,得知他们提出的问题是气孔开闭受温度影响吗(符合此意即可,必须是疑问句)?实验变量是温度。29.小明在帮助家人整理购买的新鲜蔬菜时发现,装着菠菜、油麦菜的塑料袋里会有水珠,装着土豆(块茎)、红薯(块根)的塑料袋里几乎没有水珠。为探究其原因,小明以生长旺盛的某种绿色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

(1)本实验的变量是。(2)实验中为了避免水分自然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小明在清水中滴加了。装置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A装置的塑料袋内壁上布满小水珠,且试管中的液面下降了,以上实验结果说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3)根据所学知识,小明尝试推测A装置内水的“移动”路径是试管→茎的导管→叶柄的导管→叶脉的导管→[

](填图乙中的结构)→塑料袋内壁。由此可知,该结构是的门户。(4)小明想知道该结构在上、下表皮的数量是否相同,于是选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长势、重量基本一致的新鲜菠菜叶,按照如下表格进行处理后,放置在温暖、通风且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下。甲乙丙丁涂凡士林的位置?上表皮下表皮上、下表皮表格中“?”处的处理方式是,5小时后称重,其重量由重到轻的顺序是(用“>”连接),说明菠菜叶下表皮的该结构的数量多于上表皮。【答案】(1)叶(2)油滴叶片(3)②气孔气孔(4)不涂丁>丙>乙>甲【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的气孔)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到大气中的过程。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疏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图乙中:①是表皮细胞,②是气孔,③是保卫细胞。【详解】(1)A和B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叶,说明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2)油比水轻,在量筒中的滴加油滴,使水分与空气隔离,防止量筒内的水分蒸发,排除量筒内的水分蒸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干扰。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