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016年一轮复习课)_第1页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016年一轮复习课)_第2页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016年一轮复习课)_第3页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016年一轮复习课)_第4页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2016年一轮复习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涵盖范围本单元包括必修3的第五、六章内容。从宏观方面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教学分析2.考情分析

(1)考查力度:此单元在高考中是高考三大考点遗传、代谢和调节之后最重要的考查内容。

(2)考查内容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②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图解与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③生态缸的制作及生态环境方面的热点问题。3.复习指导

(1)复习线索以生态系统的概念为核心,综合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复习方法

①图解法复习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食物链(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②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热点问题,并学会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分析。单元教学分析知识总揽本单元复习结束后,让我们一起来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知识总揽第一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第四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二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第三讲生态系统环境的保护第一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第四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根本规律及应用(Ⅱ)考纲要求第一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解题探究知识梳理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能量:阳光、热能。物质:水、空气、无机盐等。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找出与下面的对应性)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梳理组成成分营养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细菌和真菌绿色植物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知识梳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1〕生产者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为消费者提供食物以及栖息场所。〔2〕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对植物的传粉受精和种子传播有重要作用。〔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是不可缺少的成分。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可用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表示。知识梳理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Ⅰ肉食性动物Ⅱ遗体、粪便等分解者无机物CO2等消费者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知识梳理阳光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无机环境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关系捕食遗体、枯叶落叶遗体、排遗物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知识梳理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成分:生产者次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草昆虫食虫鸟鹰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营养级:知识梳理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右图中一共有___条食物链。在这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猫头鹰属于_____,而在这个食物网中,它又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题:9消费者第三、四、五、六营养级知识梳理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1〕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2〕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梳理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中间有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2、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3、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表达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5、食物链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生物的数量。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的问题知识梳理6、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其结果不同,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判断的依据。如:“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中的猫头鹰减少时,直接造成影响的生物是鼠和兔,而不是虫、鸟、蛙、蛇等。7、高中生物中的食物链实际上是捕食链,它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分解者只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不能与动物之间形成捕食关系,所以它不参与食物链,不占任何营养级。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的问题知识梳理(1)所有的生产者都是植物()(2)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3)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4)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6)理论上分析,只有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根底成分()××××√√返回思维诊断题组一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1.以下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空气、细菌等解题探究C解析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但不一定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其进行的是化能合成作用;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属于分解者;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它们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让有机物返回无机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细菌是生物,不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

C2.以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各种异养生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解题探究B解析从图中甲、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异养生物中一局部是消费者,如大局部动物,一局部是分解者,如腐生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B错误。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正确。答案B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方法(1)根据结构图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如下图,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D、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那么A、B为消费者和分解者;再根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判断,在D、C中指出箭头多的D为“生产者〞,指入箭头多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技法提炼(2)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①判断生产者的主要依据是是否为自养型生物,假设为自养型生物,那么为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以及化能合成细菌等。②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③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技法提炼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植物都是生产者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生产者是绿色植物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排泄物为食的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动物都是消费者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细菌都是分解者特例错误说法题组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方法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解题探究C解析此食物网中共含有8条食物链,故A错误;伯劳鸟和袋鼬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故B错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6个营养级,如桉树→甲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故C正确;甲虫的营养级虽比桉树高,但体型小,故D错误。答案

C解题探究4.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假设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D.假设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那么蜘蛛数量将减少B解题探究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者应为第二营养级;大米草与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大米草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杀虫剂杀死食草虫,会导致蜘蛛的食物减少,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答案

B食物链变式模型的分析(1)如图中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图2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技法提炼食物链变式模型的分析(1)如图中图3表示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在食物链中,甲是低营养级,乙是高营养级;图4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D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的食物链是A→B。技法提炼所以根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10%~20%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D→A→C。营养级ABCDPg15.9870.70.9141.0(2)数据表格形式直接呈现(能量值)构建食物链(网)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技法提炼(3)数据表格形式间接呈现(重金属、DDT等浓度)构建食物链(网):如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生物体ABCDE有机汞浓度(ppm)0.0570.51680.39由于生物富集现象,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有机汞浓度增加,表中A有机汞浓度最低,属于第一营养级,含能量也最多,C和E的有机汞浓度差不多,说明两者属于同一营养级,D有机汞浓度最高,属于最高营养级,含能量也最少,那么,最可能的食物网如右图所示。技法提炼题组三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分析5.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那么会引起()解题探究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解析由上图可知,丙种群的有机物总量最多,应该是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所以上述4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乙种群数量增加,就要捕食更多的甲生物,因而甲生物的数量减少;随之丙的数量将增加,丁又是以乙为食,所以丁的数量随乙的增加而增加。D解题探究6.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假设去除鼬,那么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解题探究D解析兔和人有共同的食物来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同时兔也能被人捕食,二者存在捕食关系,A正确;鼬和鹰都能捕食兔和鼠,假设鼬减少时,鹰缺乏竞争者,数量会增多,B正确;大量捕杀鼬时,鼠的数量会增多,种内斗争会增强,C正确;植物到鹰的食物链有4条,D错误。答案D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1)假设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假设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技法提炼(3)假设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那么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那么,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那么,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假设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技法提炼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简单记为:“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技法提炼返回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解题探究知识梳理1.能量流动的过程 (1)概念理解:回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食物链和食物网化学能化学能热能知识梳理 (2)过程图解:

甲:_______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

丁:_________戊:________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呼吸作用分解者知识梳理2.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知识梳理②定量定时①定量不定时能量的最终去路d.未被利用〔3〕针对右图的能量分析消费者摄入能量(a)=消费者同化能量(b)+粪便中能量(c)

消费者同化能量(b)=呼吸消耗(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e)生长、发育和繁殖(e)=分解者利用(f)+下一营养级同化(i)+未被利用(j)知识梳理所以有:(1)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2)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3)动物同化的能量与摄入量之间的关系: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局部被同化。(4)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知识梳理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1)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如图):

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100%如上图中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A/W×100%知识梳理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原因

①单向流动: a.能量流动是沿_______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食物链知识梳理 b.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_____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②逐级递减: a.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__________消耗大局部能量。 b.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局部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的局部。热能呼吸作用 (3)研究意义: 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_____________,使能量得到_______的利用。 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_____的局部。人工生态系统最有效能量流动关系对人类最有益知识梳理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总量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每一阶含义形状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工程知识梳理一般为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正金字塔形特点一般生物有机物的总质量沿食物链升高逐级递减一般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步递减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象征含义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工程知识梳理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用质量来表示)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时,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变化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总是有能量的耗散,故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分析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工程知识梳理(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2023·江苏,10B)()(2)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2023·江苏,11B)()(3)除最高营养级外,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由四个局部组成: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4)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固定,且食物链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思维诊断√56(5)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6)兔吃草后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局部()××(7)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该狼获得了兔子能量的10%~20%()(8)能量流动规律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热能越多,所以能量流动一般不会超过4~5个营养级()×√思维诊断2.以下图为生态系统中局部能量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各代表一定能量,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从能量关系来看①=②+⑤ B.⑥包含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 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D.③/②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 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①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它包括②(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以及⑤(流入分解者中的能量)和通过生产者呼吸消耗的能量;初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是食物残渣,属于生产者同化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最高级消费者获得能量最少。题组一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D解析答案图显/隐解题探究3.某同学绘制了以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 (A1+B1+C1+A2+B2+C2+D2) 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 递效率为D2/W1 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 B2+C2) D.W1=D1+D2由图可知,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W1=A1+B1+C1+D1;D1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D1=A2+B2+C2+D2;由于呼吸作用消耗局部能量,所以W1>D1+D2。题组一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A解析答案图显/隐解题探究4.(2023·安徽合肥模拟)以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 量至少为400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 殖的能量是100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 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 量是15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错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00(摄入量)-20(粪便中的能量)=80,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倒推出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A正确;题图仅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选项D将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等同于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错误。题组二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解析答案图显/隐A解题探究5.有一食物网如以下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那么庚增加1kJ的能量,丙最少含多少能量 () A.550kJB.500kJ C.400kJ D.100kJ设丙的能量为x,经丙→丁→己→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0.5kJ,那么需要丙0.5÷(10%)3=500(kJ),经丙→戊→庚传递到庚的能量为0.5kJ,那么需要丙0.5÷(10%)2=50(kJ),即丙最少含500+50=550(kJ)的能量。解析答案A题组二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解题探究技法提炼(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需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方法还要注意两点:(1)“至少需要〞“最多利用〞“最大消耗〞“最少利用〞等字眼,从而确定应该使用10%还是20%、最短链还是最长链进行“最值〞计算。(2)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例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假设A的能量为M,那么D获得的能量为M×a%×b%×c%。技法提炼第二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第四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主要考点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根本规律及应用(Ⅱ)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考纲要求第二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题探究知识梳理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如C、H、O、N、P、S等。 (2)循环范围: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 (3)循环特点:具有_______。2.碳循环过程元素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全球性知识梳理 (1)请写出图中各标号的名称: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和化能合成作用;③摄食;④_________;⑤_________;⑥分解作用。

(2)循环形式:_____。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①_________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CO2。

②_____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燃烧CO2化学燃料植被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知识梳理3.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区别: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形式以______为载体主要是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有机物无机物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知识梳理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联系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能量流动工程知识梳理图示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能量流动工程知识梳理 (1)物质循环的范围: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2)实现碳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3)碳传递的双向与单向。 ①碳在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②碳在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 (4)重金属和DDT等农药的生物富集:生物富集问题与能量流动相反,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而农药或重金属在食物链中那么存在“生物富集作用〞,即营养级越高,该物质浓度越高。知识梳理 (1)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2023·高考江苏卷)()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2023·高考海南卷)() (3)分解者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2023·高考海南卷)() (4)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2023·高考全国Ⅱ卷)() √√√√考能诊断 (5)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2023·高考广东卷)() (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2023·桐城模拟)()√√知识梳理1.以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以下有关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图中B都是自养生物,光合生物 细胞中不一定有叶绿体但都含有 光合色素 B.适度松土不可以促进①过程 C.②过程的加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 主要原因 D.到达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③和 ④的量根本相等由图可知,A为分解者、B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图中B都是自养生物,光合生物(如蓝藻)中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适度松土不可以促进①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过程,而是促进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②过程即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一个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碳吸收量应该根本上等于碳释放量,碳元素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由生物群落回归无机环境那么主要依赖于各类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解析答案题组一物质循环过程分析D图显/隐解题探究2.以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以下相关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图中①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 B.缺少类群甲那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环不能正常进行 C.类群丙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 体X的途径之一 D.碳在乙、丙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存 在由题图可知,气体X为二氧化碳,类群乙为生产者,类群丙为消费者,类群甲为分解者。类群丙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两种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如果甲缺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碳在乙、丙中以有机物形式存在。解析答案图显/隐C解题探究

有关碳循环示意图中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1)碳循环过程示意图:技法提炼(2)将上图换成字母,并尝试判断四种成分(找依据),如下面三种变式图:技法提炼技法提炼图形解读:①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或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再由多个内指箭头可判断B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写“无机环境〞),再根据A→D,C→D,确定D为分解者,剩下C为消费者。②图2——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及C有多个内指箭头判断:A和C分别是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A、B、D的碳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③图3——首先找出相互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即A和E,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又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A,所以A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E为生产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局部的箭头都指向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那么为消费者。技法提炼3.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

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

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

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

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

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①②③④的总和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解析答案题组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C图显/隐解题探究4.(2023·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检测)在坎昆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确立各国“X气体〞减排目标。如果坎昆会议制定的所有目标均顺利完成,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摄氏度,请据此资料答复:解题探究 (1)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__________,各国气体排放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上图1为生态系统中该气体的生成和构成该气体的某种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那么乙是_______,过程⑤表示________作用;假设过程③和④的成分越复杂,那么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稳定性越高。 (3)假设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食物关系,假设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A种群的能量是________kJ;此过程表达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___________的特点。 (4)请再列举两项影响人类开展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_________。解题探究图显/隐(1)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摄氏度,因为CO2是温室气体,所以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CO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2)图1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甲是大气中的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是初级消费者,丁是次级消费者,所以过程⑤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假设过程③和④的成分越复杂,那么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3)假设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食物关系,假设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A种群的能量是(5.8×109×10%-1.5×108-1.3×108)×10%=3.0×107kJ;此过程表达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解析(1)CO2全球性(2)生物群落生产者分解者的分解抵抗力(3)3.0×107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酸雨、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缺乏、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任意两项即可)答案

图解法构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解题探究解题探究知识梳理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类别概念传递方式实例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物理过程萤火虫的闪光、植物五颜六色的花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_________昆虫的性外激素、狗利用其小便记路行为信息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通过其特殊______传递的信息植物或动物的异常表现及行为昆虫的舞蹈光、声、温度、化学物质行为湿度、磁力知识梳理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个体: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种群: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________________的产量。②对__________进行控制。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种间关系农产品或畜产品有害生物知识梳理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根本功能之一,在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但是信息传递不像物质循环那样是循环的,也不像能量流动那样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知识梳理 (1)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其中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023·高考四川卷)()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化学信息。 (2023·高考安徽卷)() (3)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物理信息。 (2023·高考海南卷)()√√√考能诊断 (4)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2023·高考广东卷)() (5)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2023·高考广东卷)() (6)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023·高考安徽卷)() (7)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局部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表达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2023·高考山东卷)()×√×√考能诊断1.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之一 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光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解析答案题组一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种类、功能的分析A解题探究2.(2023·湖北武汉调研)以下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 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 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B.生态系统的反响调节必须依赖于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 由生物产生的 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通过信息 传递实现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局部联系成一个整体,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A项正确;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做反响,这种反响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B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可能来自无机环境,如物理信息中的光,也可能来自于同种或不同种的其他生物,C项错误;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如森林中的狼和兔相互依据对方气味捕食或躲避来维持生态系统狼和兔数量的稳定,D项正确。解析答案C解题探究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解读(1)范围:题组一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种类、功能的分析解题探究(2)形式: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3)来源:可来自于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4)方向:信息传递是双向的。(5)作用: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6)过程:题组一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种类、功能的分析解题探究 判断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的方法(1)从信息传播的途径判断:涉及声音、颜色、温度等物理因素,可判断为物理信息;涉及的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可判断为化学信息;涉及特殊行为,可判断为行为信息(2)从文字表述的着重点判断: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那么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那么属于物理信息。题组一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种类、功能的分析技法提炼3.(2023·泰州模拟)以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那么图甲、图乙、图丙可依次表示 ()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丙表达双向性,因此为信息传递。解析答案题组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分析C图显/隐解题探究4.如以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①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②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③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根底,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④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有着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A.①②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此题考查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及传递特点。①物质循环是双向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④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只能提供物理信息,其他信息不能提供,而行为信息只针对动物之间。解析答案B图显/隐解题探究 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的比较项目区别联系来源途径特点范围能量流动太阳能食物链或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间共同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全球性,反复性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信息传递生物或无机环境多种发生生理或行为的变化(单向或双向)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链接提升解题探究知识梳理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网自我调节能力越多___________越少___________保持或恢复越复杂大越简单小知识梳理 (2)自我调节能力的相对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_____________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将难以恢复平衡。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种类:

①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_________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________的能力。

②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_________因素的破坏后____________的能力。超过一定限度外界干扰保持原状外界干扰恢复到原状知识梳理 (2)提高措施: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_____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的协调。干扰物质、能量内部结构与功能知识梳理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个体数量。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3)负反响调节并非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是使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方向开展,使生态系统到达并保持相对稳定。 (4)对于极地苔原(冻原)生态系统,由于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知识梳理 (1)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 其中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2023·高考天津卷)()×考能诊断 (2)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响调节。 (2023·高考浙江卷)() (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根底。 (2023·高考福建卷)() (4)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2023·高考福建卷)() (5)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 (2023·高考江苏卷)() (6)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2023·高考福建卷)() (7)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20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