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中考语文第一部分语文知识及其运用专题五句子的选用和仿用句式变换含修辞课件_第1页
江西专中考语文第一部分语文知识及其运用专题五句子的选用和仿用句式变换含修辞课件_第2页
江西专中考语文第一部分语文知识及其运用专题五句子的选用和仿用句式变换含修辞课件_第3页
江西专中考语文第一部分语文知识及其运用专题五句子的选用和仿用句式变换含修辞课件_第4页
江西专中考语文第一部分语文知识及其运用专题五句子的选用和仿用句式变换含修辞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及其运用

专题五句子的选用和仿用、句式变换(含修辞)中考真题展示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本题是对知名人士发出邀请,除了要说明活动的举办方、时间、地点、主题外,重点就在如何向被邀请方发出得体、诚挚的邀请:要用敬称,说明举办方的具体要求,在邀请中用上“敬请指导”“欢迎光临”等表明诚意。选项A没有举办方,选项B缺少活动地点,选项C没有说明期待被邀请方做的事情,可能使被邀请方现场陷入尴尬局面,故选D。BC.“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D.“谢谢校长及全体师生!‘九万里风鹏正举’,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3.(2018江西)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________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A.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B.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C.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B【解析】可以依据句子的内在关系分析作答,本题填入的句子是为了自然引出下面对梯田在不同季节的美好景色的描写。结合文段的语言特点,排除A项。C项引用诗句,着重于“不同角度”,而非“不同季节”,排除C项。D项用于总结更合适,用于引出下文时效果不好,排除D项。B项放在语段中起过渡作用,引起下文,衔接最恰当,故选B项。4.(2013江西)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困境无可避免。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歧途;________……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________……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B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解析】四个选项的句子在“形”的角度都符合要求,这时,我们就要进一步从“神”的角度进行细察。如果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的话,它可以让你“饥寒交迫”而“半途而废”,但不具有让你“深陷其中”的可能,因为只有“沼泽地”才有“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的特性,这样一思考,答案就只有B项符合要求。再用后一项做检验,当我们“深陷”“沼泽地”而“不能自拔”时,确实需要“机智应对的智慧”。故正确答案是B项。5.(2016江西)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原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改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就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B.原句:傅雷的家书每一封都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改句:傅雷的家书没有一封不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DC.原句: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改句:多少年过去了,山顶岩石的表层被风儿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D.原句: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改句: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就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解析】我们可以采用逐项检查的办法解答这道题目。A项是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意思没有发生变化。B项是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之间的变换,原句“每一封都”是肯定,改句“没有一封不”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意思相同。C项是“把”字句和“被”字句之间的转换,意思没有发生变化。D项原句使用了“不是……而是……”这一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而改句则使用了“不是……就是……”这一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所以意思发生了变化。故正确答案是D项。6.(2017江西)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B.“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解析】B项暗喻;C项比拟(拟物);D项排比。A考查形式:江西近10年均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分值为2分。考查内容:2020、2019、2018、2014、2012年考查句子的选用,2017年考查修辞,2016、2015、2011年考查句式变换,2013年考查句子的仿用。考点方法指导考点一句子的选用1.审清题目要求。读懂上下文,从整体上把握整个语段所表达的中心。2.比较各选项的异同。注意选项中答案的陈述对象是否与整个语段的陈述对象一致,表达的感情与使用的语气、句式是否协调一致,语意重点是否符合语境的需要,句子与句子之间前后的关系是否符合逻辑。在此基础上,我们不难筛选出正确答案。3.把选中的答案放入语段中试读,检验效果。一、1.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生命是一条湍急的河流,在短暂的流逝中我们曾遇到过大坝,遇到过泥沙,亦或是暴风骤雨,这些困难与障碍、磨砺与痛楚,____________。可是,当我们勇敢地面对时就会发现,那些曾经的磨难会让我们生命的长河流得更宽、更远,更加清澈无比。A.或许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B.或许会成为我们心中的暗礁C.或许会成为我们路上的阻碍D.或许会成为我们身体的牢笼B2.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有心无难事,有诚路定通。正确的心态能让你的人生更坦然舒心,当然,____________,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心态。A.错误的心态也能让你的人生举步维艰B.正确的心态并不易得C.人生的主动权在于自己D.心态是依靠你自己调适的D考点二句子的仿用仿写句子基本要求:明确题目要求,服从表达需要,掌握句式特点,参照所仿句子句式,注意内容连贯。形似:结构一致、句式相同、字数相近或相同;神似:修辞手法一致、内在逻辑一致、感情风格一致;合理:符合事物的个性特征、符合人之常情、遵循生活的逻辑;优美: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尽量做到用语生动、文笔优美、含蓄隽永、启人心智。仿句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忌脱离话题;二忌结构不一;三忌修辞不符;四忌色调不合。句子仿写解题思路三步:一步审题:审主旨内容;审句式结构;审修辞手法。二步组句:一定:确定仿写的对象及框架;二仿:遣词仿写;三连:连贯语句。三步验证:是否有语病(残缺、搭配、逻辑等);是否和原文内容、句式、修辞一致;是否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二、结合上下文,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教育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课题,谈到教育的态度,孔子注重向他人学习,强调借鉴,他说:“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教育,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子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之可以自觉地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A考点三句式变换一、句式变换的原则:在同义句式中进行,变换后不改变原意;可增删个别词语,不能改变句意;注意层次及逻辑关系,注意语言的通顺、生动、合理,防止顾此失彼。二、句式变换题型分类:1.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2015、2011)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例:南昌市入围中国大陆城市“氧吧”20强。(陈述句)难道南昌市没有入围中国大陆城市“氧吧”20强吗?(反问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例: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反问句)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陈述句)2.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2016)肯定句改为否定句的方法:将句中的形容词变成它的反义词。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1)把肯定句中的肯定词,如“必须”“一定”之类的肯定词改为“不能不”“不得不”“非…不可”“不敢不”等。(2)如果肯定句中有“人们都”这样的词,就用“没有一个人不”代替。(3)以“否定词+原词的反义词”的格式改写。例:这次他考得很好。(肯定句)

这次他考得不好。(否定句)这次他考得并非不好。(双重否定句)3.“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变换(2016、2011)例:母亲把小桥修好了。(把字句)小桥被母亲修好了。(被字句)4.祈使句与疑问句的变换将祈使句改成疑问句的方法:首先要去掉表示祈求命令的动词;其次,要在谓语中心词前面加上“能不能”“可不可以”之类的词语向对方发问;最后将祈使句末尾的句号、感叹号改成问号。把疑问句改成祈使句的方法:把谓语中心词前“能不能”“可不可以”之类的词语去掉,然后加上表示祈求命令的动词,最后将句末的问号改成感叹号或句号。例:请你把门关上。(祈使句)你可不可以把门关上?(疑问句)5.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2011.5B/C/D)句子的结构有一定的形式,词语在句子里的位置也有一定的次序。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等。我们把句子成分或分句居于正常的、一般的位置的句子叫常式句。如:他虽然有病,但还是坚持学习。有时为了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或者改变句子的结构形式,或者改变词语在句子里的排列顺序,这样就形成了变式句。常见的变式句有:主谓倒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因果倒置句、转折倒置句、条件倒置句、假设倒置句等。如:他还是坚持学习,虽然有病。单句的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可通过改变词语在句中的位置来进行。例:我因临时有点儿急事,不能和您一起去北京了。(常式句)→我不能和您一起去北京了,因为我临时有点儿急事。(变式句)6.长句和短句的变换(2010)变换方法示

例长句变短句:A.找长句主干;B.把复杂的修饰部分拆分成单句,主语相同的用代词代替;C.可增删个别词语和调整语序使句子通顺。长句:板凳上捆着一个头发又长又脏、胡子像野草、衣服破成一片一片的人。短句:①板凳上捆着一个人;②这个人头发又长又脏;③他的胡子像野草;④他穿的衣服破成了一片一片。短句变长句:A.找到短句中一个主干句(中心句);B.把其他句的内容作为主干句的修饰成分;C.安排好各个修饰成分的层次顺序,使其通顺合理。短句:①“雷峰夕照”是“西湖十景”之一;②鲁迅先生见过“雷峰夕照”的真景;③“雪峰夕照”的真景并不见佳;④这是鲁迅先生所认为的。长句:鲁迅先生认为,他见过的“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的真景并不见佳。三、判断下列句子变换前后意思是否发生了变化,意思不变的打“√”,意思变化的打“×”。1.“这正是你要找的那株海棠花。”改为“这难道不正是你要找的那株海棠花吗?”()2.“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改为“富有创造力的人并不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3.“请帮我给这盆花浇些水。”改为“能不能帮我给这盆花浇些水?”(

)√×√4.“你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的乐趣呢?”改为“你是鱼,能知道鱼的乐趣。”()5.“此处可不可以停车?”改为“请你不要在此处停车!”(

)6.“花儿被太阳晒得无精打采,低垂着脑袋立在那里。”改为“太阳把花儿晒得无精打采,低垂着脑袋立在那里。”()7.“水污染防治是我国新时期发展中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改为“水污染防治不可能不是我国新时期发展中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8.“罚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创造收入,而是为了给那些酒后驾车的人一个警告。”改为“罚款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收入,就是为了给那些酒后驾车的人一个警告。”(

)9.“你这么努力,起早贪黑地背书,一定可以通过这次考试的。”改为“你这么努力,起早贪黑地背书,应该可以通过这次考试的。”(

)××10.“共享单车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既符合当前倡导的低碳绿色出行理念,又解决了市民出行难的问题而受到广泛欢迎的经济新业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暴露了它的短板——人人可以共享但无人兜底担责。”改为“①共享单车是近年兴起的一种经济新业态。②它符合当前倡导的低碳绿色出行理念。③它解决了市民出行难的问题。④它受到广泛欢迎。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共享单车也暴露了它的短板——人人可以共享但无人兜底担责。”()√考点四修辞要求掌握《江西中考说明》规定的8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2.种类:特别注意:(1)猜测不是比喻。如: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子明喻甲像乙出现像、好像、似的、如、如同、宛如、犹如、好比出现共产党人好比种子暗喻甲是乙出现是、就是、成为、变成、等于出现月亮和星星是不用电源的灯借喻乙代甲不出现无出现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2)同类比较不是比喻。不同类的事物才可以相互比喻。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如:①她长得像一朵百合花。(比喻)②她长得像她姐姐。(同类比较,不是比喻)(3)举例不是比喻。如:江西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景德镇、龙虎山。(4)想象不是比喻。如:天,仿佛格外蓝。3.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二)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事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2.种类:(1)拟人: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2)拟物: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把“宏儿”写成鸟,能“飞”,用了拟物的手法)注:要注意比喻中的借喻和拟物的区别。如:①这个汉奸在日本人面前简直就是一条哈巴狗!(暗喻)②哈巴狗跑过来了,竟然问我借书。(借喻)③这个汉奸哼哼唧唧地啃着日本人扔下的骨头,边啃边朝着老百姓狂吠。(拟物)3.比拟的作用:使具体的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使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三)借代1.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2.种类:以部分代整体: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鳞”是鱼的一部分,句中借“鳞”代替鱼)以特征代本体: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圆规”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句中借“圆规”代替人物本身)以具体代抽象:南国烽烟正十年。(句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以专名代泛称: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句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3.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生动具体,特点鲜明,引发人的联想,也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变化。4.注意区分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2)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比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3)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4)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的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四)夸张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2.种类:(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3.夸张的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五)对偶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2.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3.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六)排比1.概念: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相互排列,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