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课堂】沐圣贤之风-传君子之魂-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1页
【双减课堂】沐圣贤之风-传君子之魂-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2页
【双减课堂】沐圣贤之风-传君子之魂-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3页
【双减课堂】沐圣贤之风-传君子之魂-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4页
【双减课堂】沐圣贤之风-传君子之魂-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减课堂】沐圣贤之风,传君子之魂——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设计背景本单元的设计选取了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其中的三篇,即《〈孟子〉三章》《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围绕“圣贤智慧”这一主题进行大单元设计。选取的这三篇涉及诸子百家和《史记》中的传记散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文言名篇。从主题上来说,这几篇文章都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和抱负有关。《〈孟子〉三章》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愚公移山》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追求,《周亚夫军细柳》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每一篇作品都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优秀材料。从写作手法来看,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例如,《〈孟子〉三章》中孟子用正反对比来推行其“仁政”的理想,《愚公移山》中愚公与智叟言行的对比;《周亚夫军细柳》中细柳营与霸上、棘门军营的对比。同时,三篇课文的语言风格各有千秋:《〈孟子〉三章》以其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对举句,气势非凡;《愚公移山》以寓言的形式讲述“金诚所致,金石为开”的故事;《周亚夫军细柳》则在冷静准确的叙述之中暗含褒贬。学习这三篇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通过“名人圣贤我知晓”课段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等读懂文言文;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初步体会人物性格及人物形象。通过“历史事迹我知道”课段,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思想,将人物还原到历史语境中,领略古代圣贤风采。通过“感动华夏我颁奖”课段学习用议论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对人物进行评价。通过“君子圣贤我拍摄”课段,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人物思想感情。单元整体设计目的使学生明确文章中传达出的精神,并不只属于过去某一个时代,而是鲜活的,是与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些鲜活的人文精神如何世代传承,是一个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学习需要分析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并“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为文言文单元,在语言的形式上契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在表达的内容上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并“欣赏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同时,“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诗文名篇,“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根据语境,借助工具书,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正确理解汉字的意思”,通过朗诵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并“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偏重写人的优秀文言作品时,应关注文言梳理、写作手法和人物形象三个方面的内容。二、学情研判1.诊断测试请从所掌握的写人的古文中选取一篇,为同学疏通文意、讲解写作手法并总结其中所蕴含的人物精神。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93位学生)(1)文言梳理:91%的学生可以较为准确疏通文意,在特殊文言现象的地方存在错漏。(2)写作手法:70%的学生能关注到其独特的写作手法,但缺少细致的分析。(3)人物形象:80%的学生对所讲古文仅停留在叙述层面,无法全面叙述其中所蕴含的人物精神。3.前测分析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语感,但对特殊文言现象缺乏敏锐的感知,在细致深入的分析上存在困难。具体情况如下:82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91%)能够较为准确地疏通文意,但对特殊文言现象缺乏了解;66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70%)无法深入文本细致地分析写作手法;75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80%)对所阅读的古文停留在翻译复述的层面上,缺少对古文所表达情人物精神及主题的细致分析。三、学习内容确定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有一定数量的古文阅读积累,但是对古文阅读的方法需要进一步学习、总结。因此,独特的文言表达、写作手法的运用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分析一、语言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2.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梳理文意,掌握常见文言词汇与文言句式,积累古今异义词等相关文言知识。3.通过品词析句,分析人物形象,体悟古代圣贤的内在志趣。二、思维目标1.从人、事、思想等方面归纳君子形象,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2.比较、分析五篇文章在选材、组材上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聚合思维。三、价值目标通过开展“感动华夏我颁奖”“君子圣贤我拍摄”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高尚品格和不凡志趣的魅力,树立学生修身正己的意识,培养学生对优秀品格的向往和追求。核心任务:研读三篇课文,概括文意,任选文中的一个人物为其撰写一篇颁奖词,不少于100字。教学实施第一课段名人圣贤我知晓核心任务:积累文言词语,梳理文意;通过反复诵读、分析语言,品析人物形象。一、学习任务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5篇文章,积累重点实词和句式;2.理清论证思路,体会孟子雄辩之术,感受其清晰的逻辑与思想的魅力;3.通过品读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4.通过分析周亚夫与军营总士兵的言行,区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体会“真将军”的人物形象。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学习资源1.核心资源: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孟子>三章》(选自《孟子译注》)、《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相关内容;2.推荐资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四、完成任务(一)课前预习1.《孟子》语言风格郭预衡先生说“《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不事雕琢,罕有艰深之辞、生涩之句。”谭家健先生则认为,孟子喜欢用运用排偶的句式和反复重叠的句型使文章与长江大河,浪头一个接着一个,造成浑灏流转,滔滔不绝的壮观。章沧授先生总结孟子散文的语言风格为:平朴自然、开口见心,生动形象、真切感人,犀利明快、咄咄逼人,气势磅礴、熊健有力,谨言密邃、以理服人,准确精炼、丰富多彩。2.寓言寓言具有双重内容结构的特点:结构的表层是一个故事,我们把它叫作寓言的“寓体”;结构的里层是作者所寄托的另外意旨或给人的启示,我们把它叫作寓言的“寓意”。寓意是作者的真正意图,所以我们又把它叫作寓言的“本体”。“寓体”和“寓意”紧密结合既有故事性,又有寄托性,这就是寓言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根本特征。3.《周亚夫军细柳》语言风格司马迁的《史记》向称“实录”,绝非小说家言。《史记》之奇,乃善于在曲折奇特的情节中显示人物性格。他笔下的历史人物,性格统一,有血有肉,因此读之者感到文虽奇而事可信。《周亚夫军细柳》这段文字的章法结构,虽裁剪一节而自成篇章,一起写三位将军的防地,两陪一正,两虚一实,对比映衬,是周亚夫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二)默读《<孟子>三章》《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5篇课文,能根据课下注释将课文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1.重点实词《<孟子>三章》(1)词类活用:域民、固国、威天下(2)通假字:畔、女家、法家拂士、衡于虑、曾益(3)古今异义:丈夫之冠、亲戚、诚、委而去之、父命之、入、出(4)一词多义: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愚公移山》(1)词类活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通假字:始一反焉、汝之不惠、无陇断焉(3)古今异义:惩山北之塞、指通豫南、投诸渤海之尾、长息(4)一词多义: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周亚夫军细柳》(1)词类活用:①介胄之士(名词作动词,指披甲戴盔)②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军)

棘门军

(军营)

上自劳军

(军队)③锐兵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2)通假字:军士吏被甲、可得而犯邪(3)一词多义: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使者、使臣)

②使人称谢

(动词,派遣)③不闻天子之诏

(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④使使持节诏将军

(动词,宣告、告诉)2.重点句子(1)判断句:①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富贵不能淫》)②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此真将军矣!(《周亚夫军细柳》)小贴士:判断句翻译时要注意加判断动词。(2)被动句:①用“为”表示被动: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②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引出施动者: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③通过语意直接表示被动:帝感其诚。(《愚公移山》)小贴士:被动句翻译时要出现“被”。(3)省略句:①主语省略:杂然相许。(《愚公移山》)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②介词省略: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小贴士:省略句翻译时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出来。(4)倒装句:①谓语提前: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②宾语前置: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④状语后置: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固定句式:①表示疑问语气: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②增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三)品味特殊的言语形式,揣摩古代圣贤的论辩方式以及人物形象。活动一:《<孟子>三章》中,孟子推崇什么样的政治主张?提示:寻找每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示例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推行仁政。示例2:《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仁),立天下之正位(义),行天下之大道(礼)。示例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个人与国家都要具备忧患意识。活动二:《<孟子>三章》中孟子是如何运用他的雄辩艺术向君主们推行政治主张的?示例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开门见山”的方式表达论点,集中议论的金句是:“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几句运用了排比、对举的修辞手法,同时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示例2:《富贵不能淫》以“树靶驳论”的方式表达论点,集中议论的金句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几句运用了排比、对举的修辞手法,同时运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活动三:《愚公移山》中,智叟看到了愚公的什么弱点?愚公则考虑到哪些可以依仗的条件?评价两人的思维方式。示例1:体现智叟思考过程的语句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表现出他只看到了愚公的劣势,没有看到愚公的优势,看问题的视野片面。示例2:体现愚公思考过程的语句是:“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表现出他大智若愚、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特别是看到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性格特点。活动四: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是“真将军”?请你找出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并赏析。示例1:我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读出周亚夫是“真将军”。“被、锐、彀、持”几个动词,描写出细柳军营士吏士气高昂严阵以待的场面,表现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这是一个整装待发,严阵以待,军纪严明的军营,从侧面突出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带兵有方。示例2:我从“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这句话读出来周亚夫是“真将军”。“将军约”体现出周亚夫的军营中军纪严明,军中士吏只听从将军的规定,面对天子也不会降低要求。示例3:我从“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这句话读出来周亚夫是“真将军”。“介胄之士”表现出周亚夫在军营中时刻以军人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即使参拜天子也要以“军礼”相见,从正面体现出他的刚正不阿。活动五:归纳总结课文中的古代君子形象,并谈谈你最佩服哪一位君子。示例:我最佩服孟子。代表孟子精神内涵的关键词有:以民为本;大丈夫;忧患意识。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借讨论战争强调行仁政、得人心的重要性,体现了孟子“得其民,斯得天下”的思想;《富贵不能淫》记述了孟子与景春关于“何谓大丈夫”问题的探讨,孟子借由对景春的反驳,说出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通过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论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五、学习评价1.以小组为单位出一张试卷考察第六单元的文言知识;2.用自己的话讲述《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孟子>三章》中孟子的论证思路。第二课段

历史事迹我知道

核心任务: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课文中的古代君子形象,并撰写200字以内的生平小传。一、学习任务通过了解相关人物的生平事迹及时代背景,依据课文的文本内容,为课本中人物撰写生平小传。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学习资源1.核心资源:《<孟子>三章》(选自《孟子译注》)、《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相关内容2.推荐资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有关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的多媒体网络资源四、完成任务活动一、搜集整理1.通读5篇文章勾画出其中可以展现人物品质的语句,并用四字词语总结概括。示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三章》——正直高洁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目光长远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周亚夫军细柳》)——刚正不阿2、运用网络资源如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查找人物相关的关于生平事迹的背景资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对人物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活动二、讨论交流选取一个你最推崇的人物,根据你查找的相关资料,向班上同学介绍该人物的生平,以及其性格品性形成的历史背景。活动三、撰写传记结合搜集整理的资料与讨论交流的内容,为你最推崇的人物写一篇200字的人物小传。示例1: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经济相对独立;诸侯争霸政治混乱,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礼乐制度崩坏,策士纵横、百家争鸣。孟子早年受教于子思之门人,继承了孔子学说;中年游说诸侯各国,推行其“仁政”的政治主张;晚年讲学著书。《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所编著,其语言气势磅礴、熊健有力,善用排比句。示例2:周亚夫,生于公元前199年,卒于公元前143年,西汉时期名将、丞相。汉文帝时期,袭封绛侯,出任河内太守。公元前158年(汉文帝二十二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周亚夫镇守细柳营。汉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到军营中去慰问官兵。守营的士兵军容整饬,军纪严明,与汉文帝参观的另外两个军营大为不同。周亚夫于是被汉文帝称赞为“真将军”。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汉景帝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叛军大举进攻军营的东南,声势浩大,但周亚夫却让部下到西北去防御。结果在西北遇到叛军主力的进攻,由于有了准备,所以很快击退了叛军。七王之乱的平定,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周亚夫晚年因汉景帝生疑,遭人诬陷谋反,心生愤懑,吐血而亡。五、学习评价

探究君子精神内涵的评价量表第三课段感动华夏我颁奖

核心任务:仿照《感动中国》节目,为孟子、愚公、周亚夫写颁奖词,不少于100字。一、学习任务1.在前两个课段的学习基础上,仿照“感动中国”栏目,为古代圣贤写颁奖词。2.评选最精彩的颁奖词运用于纪录片中。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学习资源推荐资源:有关2020年感动中国颁奖词的多媒体网络资源四、完成任务活动一:通过视频赏析2020年“感动中国”颁奖词1.张定宇:宇定光自发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2.张桂梅:素心托高洁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喂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3.王海:为国击豺狼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活动二:讨论分析颁奖词特点1.概括人物主要事件、主要性格;2.运用第二人称“你”与人对话;3.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比喻;4.运用议论与抒情两种表达方式对人物进行评价。活动三:尝试撰写颁奖词颁奖词写作(示例)孟子——仁者爱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你辗转各国,四处游说。你高举“仁义”大旗,始终将民心放在心上。你针锋相对,由“破”到“立”一步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你勇敢地用一己之躯背负起“天降大任”,纵使面对万千沟渠,你的脚步也丝毫没有慌乱。你将智慧留给世人,将君子之风写进中华大地。愚公——诚心不渝面对巍峨的高山,你不是捋着胡须叹气,而是马上集结起移山的队伍。面对家人的不解,你没有过多的解释,而是率先挥动锄头。面对他人的嘲笑,你没有轻易放弃,而是用恒心与毅力感动天地。你名中有“愚”,实则大智,诚心所至,金石为开。周亚夫——大写之人你是一位“真将军”。你的军营里,军容整饬,军士莫不披甲执兵,时刻严阵以待。你是一位“真将军”。你的军营里,纪律严明,即使天子也必须按律徐行。你是一位“真将军”,不仅为国为民守护边疆,更守住了军人的风貌,守住的是一个大写的“人”的刚正不阿。五、学习评价评选最佳颁奖词,活动流程:(1)运用手机软件制作古代圣贤人物宣传海报,并配上自己所撰写的颁奖词。(2)将宣传海报与颁奖词上传朋友圈,邀请亲朋好友为其点赞。(3)打印海报,张贴在教室与学校走廊中进行展示。(4)设立班级投票箱,邀请其他班级同学和老师为自己的颁奖词投票。(5)班级内部根据评价量表互评。(6)最终得分=朋友圈点赞数*20%+现场投票数*20%+班级互评星级*40%,根据排名评选出孟子、愚公、周亚夫颁奖词各一则。第四课段君子圣贤我拍摄

核心任务:为“文明古国”感动中国的人物拍摄纪录片。一、学习任务

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拍摄课本剧的基本流程;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主线故事情节,撰写课本剧拍摄脚本,使用前期所撰写的人物小传和颁奖词作为解说词;3.小组分工合作拍摄古代君子课本剧。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学习资源推荐资源:有关古代名人圣贤纪录片的多媒体网络资源四、完成任务活动一:拍摄准备1.确定拍摄日期、拍摄主题、拍摄时长等基本要求。学校可提供拍摄设备和场地,对于有需要的学生可提前帮助联系校外场地,并进行安全教育,保证活动过程中的学生安全;2.将拍摄环节落实到位,润色学生的剧本并对学生进行相应指导,提前预见并帮助学生克服拍摄时可能面临的问题或困难。活动二:拍摄过程1.通过视频,了解课本剧基本要素以及对展现人物形象的作用。通过欣赏已有的介绍古人的优秀纪录短片,丰富对人物的视觉印象,总结拍摄的基本要素。明确拍摄要素:主题、情节、对象、旁白、背景音乐2.分小组编写拍摄脚本(1)4-5人分成一小组,确定拍摄的人物,在孟子,愚公或周亚夫选取其中一人进行制作;(2)根据课本内容或前期历史事迹的学习,选定主要拍摄情节;(3)丰富选定的情节,将其扩充为内容详实,剧情完整的小故事;(4)小组合作分工将编写好的故事改写成剧本,确定角色、台词、解说词等,同伴对剧本提出建议。拍摄脚本(一)主题:周亚夫面对汉文帝仍然忠于职守、治军严明角色:周亚夫;汉文帝;先行卫队;使节;将官/守卫营门主要情节:第一幕:战火纷飞(大军兵临城下,无数战士在战场上厮杀)旁白: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备注:从影视剧中截取视频片段第二幕:文帝入营受阻(汉文帝先行卫队到了营前,被将官拦下,先行卫队走到将官面前)先行卫队:“皇上将要驾到!”将官:“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先行卫队退场,汉文帝坐在椅子上缓缓抬出,走到军营门前被阻拦。皇帝派使者拿符节向守门营卫通报)使节:“汉文帝要进营慰劳将军。”周亚夫声音自旁白传出:“打开营门!”(汉文帝刚要起身进入营地,便被守门营卫拦下)守门营卫:“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汉文帝从车上下来,整理一下着装,缓缓向营门走去)第三幕:皇帝敬劳亚夫(文帝走到营前,周亚夫手持兵器从幕后走出,双手抱拳行礼)周亚夫:“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文帝连忙起身把周亚夫扶起来,深情激动,画面定格,旁白声音起)旁白:“皇帝敬劳将军。”(文帝向周亚夫回礼,并转身退出军营,边走边大声赞叹)背景音乐:十面埋伏(战场音乐);古城(汉文帝走向军营音乐)

活动三:补充脚本拍摄脚本(二)主题: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角色:孟子;景春;男子;父亲;女子;母亲主要情节:第一幕:景春问何为大丈夫(背景音乐流水虫鸣,画面由林中风景转入室内,景春和孟子坐在茶桌两侧,两人坐而论道,神情严肃)景春:

(穿插公孙衍、张仪的影视剧画面)第二幕:男子加冠,女子出嫁之礼孟子(端起茶杯,笑着说):

(舞台另一侧,一男子在行加冠礼,父亲对其进行教导)父亲:

(父子退出,一对母女进入画面,女子出嫁,母亲边梳理女儿头发边教导)母亲:

(母女动作定格,镜头再次转向景春和孟子的茶桌上)第三幕:孟子论何为大丈夫(孟子将目光从母女身上移开,看着景春,神情严肃)孟子:

(孟子放下手中的茶杯,从桌边站起来,将手背在身后,边踱步边大声论辩)孟子:

(景春起身,远远地对孟子行礼表示敬佩)背景音乐:《高山流水》、《一代宗师》活动四:自由创作脚本自选主题、情节、对象、旁白、背景音乐等,撰写一个完整的剧本。五、学习评价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认为,判断深度学习是否发生有五大要素:经验与知识是否相互转化,学习动机是否由被动变为主动,对学习对象是否进行深度加工,所学知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