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2014法硕课)1、看_第1页
行政法学(2014法硕课)1、看_第2页
行政法学(2014法硕课)1、看_第3页
行政法学(2014法硕课)1、看_第4页
行政法学(2014法硕课)1、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一)授课教师:吴平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教学内容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第二章 行政组织与公务员第三章 行政行为与其他行为方式第四章 行政复议第五章 国家赔偿第六章 行政诉讼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教学方式授课方式:讲授为主(44节课)专题讨论(4节课)案例讨论(4节课)模拟法庭(4节课)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教学参考教材1、翁岳生:《行政法-2000》(上下册),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2、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113、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4、马怀德:《行政法学》(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5、张树义:《行政诉讼法学》(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6、胡锦光、刘飞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8、何兵:《行政法案例研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案例教程》,法津出版社2011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引言“行政法”--引起你哪些思考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惩治腐败(反腐)中国面临的问题:不稳定的银行体系、上升的失业率、高额国债、腐败问题(2002年)“官员腐败”、“全民腐败”等腐败的原因是什么腐败会消灭吗如何惩治腐败与防治腐败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法治政府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1999年的宪法修改,将法治与法治国家予以了宪法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提出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新目标要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依法行政法治政府的最基本特征:政府把自身的权力自觉地限制在法律的范围内,严格依法办事,防止权力滥用。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受宪法、法律、法规的约束而不任意扩张。法治政府集效能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有限政府、服务政府于一身。★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要求。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法治国家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法治国家的关键是法治政府实现法治政府就要依法行政行政法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法律部门行政法学在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看一个国家是否文明,在古代看其民法是否发达,在近现代看其行政法是否发达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纠纷解决1、高考移民状告教育行政部门2、征兵体检行为有异议提起诉讼3、信号灯引起的交通事故请求赔偿4、博士学位未取得不服引起的纠纷这些纠纷解决的途径、遵循的规则等是什么?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第一章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法的基本概念二、行政法的历史发展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一、行政法的基本概念(一)行政的理解1、涵义:管理、指挥、执行、组织等意义;是公共行政,不同私行政目的公益性主体的法定性活动的法定性和裁量性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厚德明法格物致公2、行政的分类干预行政与给付行政内部行政与外部行政国家行政与社会行政形式意义行政与实质意义行政权力行政与非权力行政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干预行政与给付行政(秩序与服务)以内容与目标为标准的划分:干预行政是对权利加以限制、课以义务的行政;给付行政是提供给付、服务、给予利益的行政国家行政与社会行政以主体为标准的划分:国家行政的主体是行政机关;社会行政的主体是授权组织(公共组织)权力行政与非权力行政以手段为标准划分:权力行政是以命令与服从为基础,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非权力行政是合意为基础,按私法的规则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二)行政权1、涵义: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权力。权力是力量,征服他人的力量。2、特点:

与私权利区别:单方性、强制性、优益性、不可处置性(行政职权与职责统一)

与其他国家权力相比:执行性、主动性、直接性、具体性、专业技术性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行政与司法的区别行政即为管理,司法评判是非、裁决纠纷行政有鲜明的倾向性,司法具有中立性行政运行有积极主动性,司法具有被动性行政追求效率为先,司法以公平为核心行政实行层级式的服从性,司法强调独立行政有各类专业技术性,司法职业是法律专业行政权有可授性,司法权具有专属性行政权具有先定力,司法权具有终极性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三)行政法从两个角度理解行政法的概念:

1、行政法调整行政关系:行政法是在调整公共行政的组织、活动、监督和救济等方面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2、行政法规范行政权力: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权力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其内容包括行政权力的组织、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对行政法的理解应注意:A、行政法是法律规范,而与行政管理学不同

B、行政法的内容:行政组织法:行政机关组织法、编制法、公务员法行政行为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程序法等行政监督法(行政救济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行政法的特点和行政法渊源特点:形式上,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内容上,广泛、复杂,变动性大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在法律体系中仅次于宪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法。小宪法,动态宪法。作用:平衡论:行政法的作用在于平衡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控权论:行政法的作用在于控制行政权力的滥用,以实现保护公民的权利。有权力才有腐败,制约权力才能防治腐败。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二、行政法的历史发展(一)背景1.社会基础: 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制度2.理论基础:国家权力的来源理论国家与人民的关系理论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二)西方国家行政法的产生与发展三个阶段:三权分立制度确立、文官制度建立、行政司法制度建立大陆法系---法国为代表关键词:行政法母国、独立行政法院、独立法律制度普通法系---英国、美国为代表关键词: 委任立法、行政裁判所、独立管制机构、行政程序、司法审查厚德明法格物致公3.两大法系的区别与形成因素区别:行政法概念:从控制权角度与侧重国家管理角度行政法的地位:作为宪法组成部分的行政法与独立的部门法行政法的性质:控权法与自律法行政法学的研究重心:行为法与程序法形成因素:历史条件不同、法律传统文化等(对三权分立理解不同)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三)中国行政法发展初创(1949-1956)停滞(1957-1977)重新起步(1978-1990):行政诉讼法大发展(1990-2004):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立法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完善(2004年以后):公务员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强制法、行政程序规定等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依法行政的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信用、权责统一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合法行政原则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一)合法行政原则

合法行政原则是指行政职权运用应在法律之下,要符合法律,不能与法律相抵触。包括两个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优先原则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法律保留原则涵义:是指行政活动只能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作出,法律没规定的不得作出。职权法定:无法律即无行政。对市场主体,是

“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涉及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关系(国家公权力的边界),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侵犯公民的基本人权,除非事先征得民意机关的同意,得到了法律的授权。注意:保留事项与适用范围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法律优先原则涵义:法律有最高的效力,一切行政活动都要与法律规范相一致,不得与之相违背。即行政机关不能采取任何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具体包括:“根据(法律)”和“不相抵触”两个派生性原则。即:“法律适用要求”和“禁止偏离法律”。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二)比例原则涵义: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权益,如果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使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德国的行政法学鼻祖奥托·麦耶在其《德国行政法学》一书中最早明确地提出比例原则,即“行政权追求公益应有凌越私益的优越性,但行政权力对人民的侵权必须符合目的性,并采行最小侵害之方法”。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这一原则包含三个内容:1、妥当性,也称为目的性,职权行使是为一定的行政目的。2、必要性,不可替代性,多种同样达在行政目的的手段中给相对人利益最小损害的。3、相称性,也称比例性,所采取的措施与其所达到的目的之间必须合比例。(禁止过分)涵盖了行政法上的目的实现原则、最少侵害原则以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均衡原则。比例原则要求行使自由裁量权时要做到的客观、公正,目的在于控制自由裁量行为。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三)信赖保护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是指当个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已产生信赖利益,并且这种信赖利益因其具有正当性而应当得到保护时,行政机关不得撤销这种信赖利益,如果撤销必须补偿其信赖损失。对含义的理解:1、适用的要件:(1)信赖对象是公权力行为;相对人因信赖而作出一的安排;信赖利益取得具有正当性。2、信赖保护方式:存续保护,财产保护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这一原则的适用:1、以诚信方法作出行政行为2、禁止具有溯及力的抽象行政行为3、具体行政行为的撤销与废止受到限制行政许可法第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四)正当程序原则

涵义:正当程序原则是指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应按照公平、正义的程序进行。这一原则起源于英国法中的“自然正义”

(Nature

Justice),发达于美国法所继承的“正当法律程序”。意义:实体保障作用—程序工具主义自身保障权利价值作用—程序本位主义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现代法律程序所要实现的最低限度的程序正义要求至少应当包括三项:程序中立性、程序参与性和程序公开性。

按照这一原则行政程序要实行回避、公开、听证、说明理由、告知权利等基本制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行政组织法部分讨论题目中国行政组织法的意义及我国存在问题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在行政法上的主要问题公务员权利义务特点及权利保障问题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第二章 行政组织与公务员行政组织概述行政机关依授权和依委托组织公务员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一、概述(一)行政主体

涵义:行政主体是指行使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的组织。它是行政法主体的一方当事人,在行政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各种行政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我国行政主体的含义是形式意义上的,从诉讼角度确定行政主体。在我国作为行政主体的组织包括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关于行政主体分类:法国法国行政主体主要分三大类:

1、国家;2、地方团体(包括市镇、省和大区);3、公务法人,亦称公共设施或公共机构(包括:行政公务法人、地域公务法人、科学文化和职业公务法人和工商业公务法人)。上述三类行政主体均是依公法成立的法人,具有公法人性质。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关于行政主体分类:台湾我国台湾承继德国行政主体的基本分类:1、公法社团,可分为地域团体(如:国家、地方自治团体)和身份团体(如农会、渔会等)。2、公营造物,指行政主体所控制,持续用以达成特定公目的的物和人的手段的整体,也有人称其为“公法上的事业机构”或“公共机构”。例如:公立学校、博物馆、公园、公立医院等。3、公法财团,即国家或其他公法社团为达成特定的公共目的,以公法上的财产捐助行为所设立的具有权利能力的法人。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行政主体多元化行政主体:利益行政主体与代理行政主体利益行政主体:原始行政主体:国家派生行政主体:地方行政主体:地方自治组织公务行政主体:公立学校、公立医院、博物馆社会行政主体:基层自治组织、行业自治组织代理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授权组织与委托组织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二)行政组织法涵义:有关行政主体问题规范的是行政组织法,行政组织法是规范行政组织过程和控制行政组织的法。内容:行政编制法、行政机关组织法、公务员法。功能:为公共行政组织提供支撑保障行政组织的民主、理性和公正科学、合理地设定行政权规范行政组织的设置控制行政组织的规模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二、行政机关涵义:依照宪法、组织法的规定设立,使行政职权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体系: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等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中央行政机关

中央行政机关是国务院和国务院所属各工作部门的总称。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统一领导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工作,并且领导不属于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全国性的行政工作,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国务院机构的种类国务院行政机构,根据职能分为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和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国务院行政机构改革前六次大部制改革1982年: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1988年: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改革后人员编制减少了9700多人。1993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1998年:不再保留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3个部委更名。2003年:设立国资委等新部门,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8个。2008年: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厚德明法格物致公2013年的机构改革坚定推进一些重点领域的机构调整;

同时要充分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保持国务院机构总体相对稳定。

对有些长期存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通过职能调整解决,或适时通过必要的机构调整解决。

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国务院参事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预防腐败局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档案局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法律特征:

1、在地域上是依据行政区划建立,而不是依据铁路路区、水运航区、送电电区或者其他行政行业区域设立;

2、在政治上由行政区域内的地方人民代表机关产生;

3、在行政体制上是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下级地方行政机关。它与中央行政机关是下级与上级、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

派出机关是由有权地方人民政府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立,代表设立机关管理该行政区域内各项行政事务的行政机构。派出机关有三类:第一是省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行政公署),第二是县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区公所,第三是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设立的街道办事处。

派出机构是由有权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立,代表该设立机构管理该行政区域内某一方面行政事务的行政机构。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三)特点:1、职权性质是行政性质2、组织体系上实行上下级领导体制,具有从属性3、决策体制上实行首长负责制4、职权的行使具有主动、直接、高效、专业技术性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四)行政机关组织法的内容1、组织法的基本原则:依法组织原则、行政分权原则、组织效率原则等2、组织形态与组织内部机构、成员3、组织职权的内容与形式4、行政委托、授权5、违反组织法的责任等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现行行政机关组织法存在的问题不是单一立法:与人大组织法合一定位不明:与其他机关、相互之间关系不明职责权限规定不明确:权限重叠工作方式规定不合理机构设置权限不合理政府对工作部门的管理体制不合理没有编制及工资总额的规定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行政机构的编制编制是对行政机构人员的数量定额和领职数的管理制度。

编制确定原则:实行依据职能配置和职位分类实行精简的原则。编制的确定,在行政机构设立时进行。编制方案的内容是:(1)机构人员定额和人员结构比例;(2)机构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

编制的增加和减少,由编制管理机关审核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编制的监督检查,由编制管理机关,对行政机构的机构设置和编制执行情况行使监督检查权。行政机构有义务每年向编制管理机构提供其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情况的报告。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三、依授权与依委托的组织(一)概念理解1、依授权的组织——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依具体法律、法规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权的非行政机关组织。2、依委托的组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权的非行政机关组织。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二)两者区别职权的直接来源不同:是否来自法律规定法律地位不同:能否具备形式上的行政主体地位(三)法律对两者的规范(条件)必要:技术、管理的需要组织的资格严格限制:具有公共职能组织授权与委托方式、权限范围的限制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四)非政府组织1、概念与特征非政府组织(NGO,即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这一概念主要是指“处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那块制度空间”。它是现代社会结构分化的产物,是一个社会政治制度与其他非政治制度不断趋向分离过程中所衍生的社会自治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特征1具备的六个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其中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是区分非政府组织与利益集团的最重要区别。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特征2设立目的:公共利益权力性质:非国家权力的一种社会公权力权力来源:非法律授予,来自于这些组织的章程和规约,被法律所认可。我国种类:社会团体、行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国事业单位的性质问题厚德明法格物致公2、行政法学角度关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身份不明、法律地位不明、行政责任缺失、自治性难以保障拓展了行政法学的视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管理职能的划分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管非政府组织的法律规制问题目前任务: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四、公务员(一)概念:履行公职、纳入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行政机关公务员是国家公务员一部分。(二)分类:政务类与业务类我国的分类:职位分类: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职务分类: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三)国家公职关系

公务员因担任行政职务,而国家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特别权力关系)国家职务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等由各种制度引起。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德国行政法学鼻祖奥托•麦耶(Otto

Mayer)主张所谓“志愿不构成侵害之说”,认为“基于维护行政之功能和目的以及国家或营造物的特别依存关系,个体在进入国家或营造物时,就必须放弃其个人的自由权利,而特别权力关系由此而产生

”。

特别权力关系:指在特定行政领域内,为达到行政目的,在人民与国家之间所建立的加强人民对国家从属性的关系。特别权力关系是与一般权力关系相对而言的。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特别权力关系具有以下特征:权力主体可以以内部规则的方式限制相对人的自由权利。相对人义务的不确定性。权力主体对相对人的惩戒权。特别权力关系不适用权利保护原则。由于上述措施是特别权力关系内部的措施,即使对其不服,相对人也不能向法院申请司法救济。传统理论上,特别权力关系领域成了“无法之自由空间”和“法治国家之漏洞”。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现代社会特别权力关系的特点第一,特别权力关系范围不断缩小。第二,基本人权保障原则适用于特别权力关系。第三,法律保留原则逐渐适用于特别权力关系。第四,司法最终原则逐渐适用于特别权力关系。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内容

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

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3)获得

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4)参加培训;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申诉和控告;(7)申请辞职;(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公务员的权利义务内容

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具体义务:(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

受人民监督;(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

出的决定和命令;(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四)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多重身份存在决定不同性质行为区别的重要性:决定行政行为、行政赔偿、行政诉讼等区别的标准:时间、职责(岗位)、名义、目的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五)公务员基本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回避制度: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处分制度:处分种类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对公务员的处分也必须遵循正当程序原则。4.聘任制:根据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机关聘任公务员应签订书面的聘任合同。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第三章行政行为与其他行为方式第一节行政行为概述行政行为概念行政行为分类行政行为效力行政行为程序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行政行为的概念行政行为是指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运用行政职权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行政行为的特征:行政行为基于其主体和任务等方面的特殊性,相比其他法律行为具有以下特征:行政行为的公益性行政行为的执行性行政行为的单方性行政行为的强制性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二)行政行为分类抽象行为与具体行为内部行为与外部行为羁束行为与自由裁量行为作为行为与不作为行为授益性行为与负担性行为依职权行为与应申请行为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抽象行为与具体行为以行政行为的适用对象是否特定为分类标准含义

抽象行为是制定规范的行为,即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对象制定和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具体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对象,就特定的事项作出的行政决定。两者的主要区别:其所针对的对象是否具有特定性;其效力能否反复适用;根据现行法律,两者适用不同的救济方式。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关于特定性理解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区别主要在于,其所针对的对象是否具有特定性,而如何理解特定性,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具体行政行为就是行政行为终结时,相对人已被确定的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则相对人在行政行为作出或者终结时未被确定,即在抽象行政行为作出时,对于行政主体来说,还不知道相对人都是谁。

从行政行为终结时行政相对人的确定与否来理解所谓的特定性,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内部行为与外部行为以行政行为作用的对象及其法律地位为分类标准

内部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对其系统内部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

外部行为是指对行政机关对其系统以外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行为,它涉及的是行政机关与一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两者不同:主体资格、程序规则等方面要求不同;救济途径不同,在我国,内部行政行为原则不接受司法审查。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羁束行政行为与裁量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受法律约束程度的不同为分类标准

羁束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对所涉及的事项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实施的行政行为。

裁量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可以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原则、幅度等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自主作出决定的行政行为。

区分两者对于分析和判定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具有法律意义。羁束行为受行政合法性原则约束,裁量行为主要受行政合理性原则约束。在我国,两者受司法审查的程度也不同,行政诉讼原则上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对自由裁量行为合理性一般不予审查。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对行政裁量权的控制源头控制:制定法律规范时具体化行使原则:比例原则、公平原则等程序控制:包括内容程序在内的制约

裁量基准制度:通过规范性文件,根据具体情况划分裁量阶次。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行政裁量基准所谓的裁量基准,就是关于自由裁量权行使的

一系列具体的、细化的、操作性的约束性规则。是

指行政机关依职权对法定裁量权具体化的控制规则。其本质是对自由裁量权在给定幅度内进行“规则化”,为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设定明细化的实体性操作标准。涉及的问题:基准制定的主体基准公开制度

基准的效力问题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行政裁量基准源于2003年浙江金华公安局率先在全国推行行政处罚领域的裁量基准并为全国各地所效仿。2008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提出行政裁量权的细化、量化,并将细化、量化的行政裁量标准予以公布、执行。2008年《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专有一节规定了裁量基准。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裁量权基准由享有裁量权的行政机关制定,或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裁量权基准的制定程序,按照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办理。裁量权基准应当向社会公开。行政机关应当根据下列情形,制定裁量权基准:(一)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立法目的、法律原则;(二)经济、社会、文化等客观情况的地域差异性;(三)管理事项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影响;(四)其他可能影响裁量权合理性的因素。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授益性行为与负担性行为以对相对人所造成影响的利与不利为分类标准授益性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作出的产生有利影响的行政行为,即授予行政相对人权益或免除其义务的行为。负担性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作出的产生不利影响的行政行为,即为行政相对人设定义务或剥夺利益、权利的行为。两者不同:在程序上,负担性行为的要求更为严格。在法律约束力上,对授益性行为的撤销和废止有严格’的限制。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作为行为与不作为行为以行政行为是否改变现有的法律状态为分类标准作为行政行为又称积极行为,是指行政主体积极地做出改变现有权利义务状态的行为。不作为行政行为又称消极行为,是指行政主体消极地维持现有权利义务状态的行为。也被称之为怠于履行职务行为,它包括不履行法定职责、不予答复、拒绝请求等形式。两者区分:作为行为的违法情形比较显著,一般人即可以识别;而不作为行为的违法有一定的隐蔽性,对不作为行为的研究对于相对人利益的保护有重要意义。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依职权行为与应申请行为行政行为是否由行政机关主动实施为分类标准

依职权行政行为又称主动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定职权,无需相对人请求而主动实施的行为。应申请行政行为又称被动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只有在相对人提出请求后才能实施的行为。两者区别:(1)启动程序不同;(2)二者合法性的要求不同。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二、行政行为的成立、生效和合法要件(一)行政行为成立

是指行政行为已经完成了作出的过程,具备了构成要件,成为确定的法律行为。注意:只有正式成立的行为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1.行为的主体是行政主体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的活动行为因正式的意思表示存在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二)行政行为的生效行政行为生效是指行政行为法律效力的发生与存在,是行为效力在时间上的持续存在。行政行为的成立之时起即生效,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行政行为生效规则一般来讲,行政行为自成立之时起即生效,因此行政行为的生效时间与成立时间是一致的。

1.即时生效。告知生效。附款生效。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三)行政行为合法要件1、行为的主体合法。(1)应当具备行政主体资格;(2)具体实施行政行为的公务员或其他人员,应当具有合法身份或委托。2、行为的权限合法。行政主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作出行为,不能超越职权的界限,否则构成违法。3、行为的内容合法。所依据的证据确凿,有充分事实依据;要正确地适用法律规范,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作出的确定应当有法律的依据。目的必须符合立法宗旨与原则,不能滥用职权。4、行政的程序与形式合法。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三、行政行为效力行政行为效力涵义与内容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一)行政行为效力的涵义与内容

行政行为的效力是指,对行政行为所引起的权利义务状态变化这一法律效果的保证力。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行政行为效力的内容

1、先定力:行政行为一经做出,即被推定为合法、有效,并应受到尊重的效力。行政行为一经做出即具有此效力。

2、确定力:指行政行为一经做出后,具有稳定性,不得任意改变的效力。

3、拘束力:指行政行为成立并生效后所具有的,以其内容约束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使其遵守和服从该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

4、执行力:指行政行为内容得以实现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权利主体有权要求义务主体履行特定的义务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二)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废止1、无效行政行为概念:即自始无效,是指行政行为自作出之时,因存在重大、明显的违法而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无效行政行为的确认:“重大明显瑕疵”是理论上对引起无效行政行

为原因的概括总结,具体来讲,具备以下情形的行

政行为应属于无效行政行为:(1)行为主体资格存在瑕疵;(2)行为的形式上存在瑕疵;(3)行政

行为内容上存在瑕疵。即行政行为的内容严重违法。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无效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行为自始无效。行为从作出之日起即不产生法律效力。行政行为对任何人或机关都没有约束力,可以不遵守、不接受、不执行。宣告行政行为无效不受时效限制。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湖南行政程序规定》关于无效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执法行为无效:(一)不具有法定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二)没有法定依据的(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无效情形。行政执法行为的内容被部分确认无效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但是除去无效部分后行政行为不能成立的,应当全部无效。无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2、行政行为的撤销

概念:是指有权机关对依法已经发生效力的行政行为予以否定,使之丧失法律效力的状态。撤销的法律后果:经撤销的行政行为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效力,但可以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行政机关和相对人依过错程度各自承担责任。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对撤销的限制:行为性质的限制:撤销的限制主要适用于授益性行为;行为内容的限制:一般对于给予金钱或财产的行为不允许撤销;时效的限制:即在一定的时间内,行政机关没有对可以撤销的行政行为加以撤销,则此行为不得再予以撤销。有关于撤销废止的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变更。厚德明法格物致公3、行政行为的废止行政行为的废止,是指行政机关对于合法有效的行政行为,因为事后其所依据的事实或法律发生变化,导致行为不宜再存续,而消灭其效力。废止行政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法律法规或客观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为公共利益的目的;必须具有法律上的依据。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行政行为废止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行政行为废止后,其效力自废止之日起。行政行为的废止由于相对人本身并不存在过错,因此当给行政相对人造成较大损失时,行政机关应适当予以补偿。

废止的限制:行政行为的废止同撤销一样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要区分不同行政行为的性质,行为的不同内容,在法定的期间内决定是否废止。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四、行政程序行政程序概述行政程序基本原则行政程序基本制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一)行政程序概述1、行政程序概念与分类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在运用行政权力,作出行政行为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步骤、方式、顺序和时限。对行政程序概念的理解还应注意以下几点: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所应遵循的程序;行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在运用行政职权时的程序;行政程序是对行政职权的限制;行政程序是公民的参与程序。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行政程序的基本分类A、事前程序与事后程序B、内部程序与外部程序C、正式程序与非正式程序D、强制性程序与任意性程序E、抽象行为程序与具体行为程序F、决策程序与执行程序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2、行政程序法行政程序法是关于行政程序的法律规范,是有关行政权力运行方式、步骤和时间、顺序以及行政机关和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行政程序法的作用:A、重塑政府活动的合法性基础;B、制约行政权力,保护公民权益;C、提高行政效率,增强行政行为的可接受性;D、弥补实体法规不足,推动依法行政。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二)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公开原则公正原则参与原则效率原则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1、公开原则

公开原则是指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时,除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外,公开原则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行使行政职权的依据公开;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公开;行政决定的公开。

公开原则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行政规范的公布制度、行政决定送达制度、行政信息公开制度、表明身份制度、告知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听证制度等等。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3、参与原则参与原则是指行政相对人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参与到行政程序过程之中,就涉及事实与法律问题阐述自己的主张,从而影响行政主体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行政决定。参与原则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为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上的权利,主要有:获得通知的权利;陈述申辩权利;参与听证权利。提出申请的权利。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4、效率原则效率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行时,在不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所遵循的步骤、方式、时限、顺序等程序要素必须确保基本的行政效率。提高行政效率的程序设计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关于时效制度;简易程序制度;不停止执行制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三)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听证制度告知制度说明理由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听证制度涵义: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行为前,告知作出该行政行为的理由,行政相对人有权陈述意见、提供证据,行政主体听取意见、接受证据,并据此作出相应决定的程序。(正式听证)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主要制度内容:听证适用的范围:对相对人权利义务影响听证主持人:主持人独立地位保证公听代表遴选:代表性听证中规则:通知、代理、公开、回避、说明理由、告知权利等。听证笔录:听证决定应根据听证笔录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2、告知制度告知的含义: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将行为通过法定程序向行政相对人公开展示,以使行政相对人知悉该行为的一种程序性法律行为。与行政公开不同,更强调特定性和具体性。行政机关主动告知与特定相对人知悉。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告知制度的基本内容:告知内容:告知相对人及相关人行政行为的相关内容,包括行为的时间、地点、主要过程、事实与法律依据、所享有的陈述、申辩、听证等权利,相对人如不服从该行政行为时寻求救济的方法,等等。告知形式:可以采用通知、书面通知或送达、公告等不同种方式。告知时间:适时告知告知责任:如果事后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对是否告知发生争议,则行政主体对此承担举证责任。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3、说明理由说明理由的含义: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决定时,应向利害关系人说明法律依据和事实状态,及通过相关法律和事实状态进行推理或裁量而作出结论的过程。说明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