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二、绝对优势理论三、相对优势理论四、要素禀赋理论五、规模经济理论六、产品周期理论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共性:
“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内生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在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就很少是荒唐了。”•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译本下卷,商务印书馆,1974,第29页。差异:
“……只要各个民族国家是主权国家,国际经济学就必须是经济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分支。每一个国家都有一整套全国性政策。对每个国家来说,这些政策总是为国内某一部分选民服务的各个民族国家对外国人的利益几乎永远不会比对本国人利益那么重视。……虽然国际经济学不必把它的观点限制在一个国家的利益上,但它的确必须逐一地分析不同国家的利益,使之与各国的•决策水平联系起来。”P·林德特、C·金德尔伯格:《国际经济学》,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8-9页。二、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亚当·斯密【1723~1790年】提出绝对优势论,用以说明国际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他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每一个国家都应当集中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自己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通过国际贸易就可以使双方都得到好处。自给自足:中国:大米产量50吨,小麦产量25吨。美国:大米产量40吨,小麦产量50吨。合计:大米产量90吨,小麦产量75吨。专业分工:中国:大米产量100吨,小麦产量0吨。美国:大米产量0吨,小麦产量100吨。合计:大米产量100吨,大米产量100吨。假定两国均保持其优势产品在自给自足时的消费量多余部分用于与对方交换自己所需的劣势产品;中国大米与美国小麦的交换比例为1比1。交换结果:中国:大米拥有量50吨(自产),小麦拥有量50吨(进口)美国:大米拥有量50吨(进口),小麦拥有量50吨(自产)贸易所得:中国增加小麦拥有量25吨;美国增加大米拥有量10吨。所以,国际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
无法解释各种产品的生产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和均具有绝对劣势的国家之间进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例如:中国美国大米(吨)100120小麦(吨)50150如果比尔·盖茨同时也是世界上打字速度最快的人,他应当自己打字还是雇秘书打字?按绝对优势理论,他就应当自己打字。这显然是不划算的。相对优势的衡量办法:••
(1)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相对成本——一种产品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机会成本——为了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2-1
中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2)大米(吨)100120小麦(吨)50150中国美国表2-2中美两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大米/小麦20.8小麦/大米
0.51.25中国美国表2-3中美两国大米和小麦生产的相对成本中国美国大米
0.51.25小麦
2.00.8例子取自:海闻:《国际贸易讲义》,《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网站。自给自足:中国:大米产量50吨,小麦产量25吨。美国:大米产量60吨,小麦产量75吨。合计:大米产量110吨,小麦产量100吨。专业分工:中国:大米产量100吨,小麦产量0吨。美国:大米产量20吨,小麦产量125吨。合计:大米产量120吨,小麦产量125吨。•
假定中国大米与美国小麦的交换比例仍为1比1。如果中国全部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产品(大米),并保持在自给自足时的消费量(50吨),多余部分(50吨)用于与美国交换自己所需的相对劣势产品(小麦);美国用1/6的资源生产自己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20吨大米),5/6资源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125吨小麦)。交换结果:
中国:大米拥有量50吨(自产100吨减出口50吨),小麦拥有量50吨(进口)。
美国:大米拥有量70吨(自产20吨加进口50吨小麦拥有量75吨(自产125吨减出口50吨)。贸易所得:中国增加小麦拥有量25吨;美国增加大米拥有量10吨。•所以,国际贸易仍然有可能对双方都有好处。国际贸易好处的机会成本分析机会成本不变假定(线性生产可能性线)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
俄林认为,区间贸易产生的一个直接原因是两地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而后者又是由生产要素的供给及其价格决定,故两地区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或其稀缺性的差异)是贸易关系成立的必要条件。
国际贸易是区间贸易理论的扩展运用,不同的只是国际贸易中生产要素的移动受到更多的阻碍,更应注意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问题。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内,各国应该从事生产和出口那些须较多耗用其供给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在本国生产须较多耗用其供给相对不足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行业内贸易量大大增加•比较优势理论及要素禀赋理论所解释的主要是各国之间由要素禀赋的差异所导致的“行业或产业间贸易”
[inter-industry
trade]。
但是,二次大战后以来,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进口相似的工业产品,工业国家传统的“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产品”的模式逐渐改变,出现了许多同一行业既出口又进口的现象。这种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的贸易模式被称之为“行业内贸易”[Inindustry
trade]。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及要素禀赋理论在分析国际贸易时都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随着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进出口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完全竞争假定就越来越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了。因为完全竞争市场的三个主要特征是产品无差异、存在大量小的买者和卖者和市场进入容易,而制成品是有差异的,进出口企业规模较大以至一家企业某一产品的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大,进入国际市场并不容易。
因此,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被认为是国际贸易中的两种典型的市场结构。五、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当所有产要素按相同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厂商所得到的好处。反之,则是规模不经济
[Diseconomics
of
Scale]。
内部经济[Internal
Economics]——当厂商模扩大时由于自身内部因素所引起的收益增加。反之为内部不经济[Internal
Diseconomics]。
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cs]——行业规模的扩大使个别厂商所得到的好处。反之为外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ics]。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竞争行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原因:
出口使产品的需求增加,行业规模扩大;外部规模经济使行业平均成本降随行业的规模扩大而降低,从而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产生了出口的动力。如中国的玩具制造业。六、产品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说明一种新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比较优势会在不同类型的国家之间转移,从而导致该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国的换位。一个新产品的技术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新产品阶段
在第一阶段,技术尚处于发明创新阶段,所需的主要资源是发达的科学知识和大量的研究经费,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科技知识密集型产品,而只有少数科学研究发达的国家才拥有这些资源,从而拥有新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因此,新产品往往首先出现在少数发达工业国家。即技术创新的国家首先出口。成熟阶段
当第二阶段技术成熟以後,大量生产成为主要目标。这时所需资源是机器设备和先进的劳动技能。产品从知识密集型变成技能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资本和熟练工人充裕的国家开始拥有该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并逐渐取代发明国而成为主要生产和出口国。标准化阶段
到了第三阶段,一方面,产品的技术已完成了其生命周期,生产技术已经被设计到机器或生产装配线中了,生产过程已经标准化了,操作也变得简单了。另一方面,生产该产品的机器本身也成为标准化的产品而变得比较便宜。因此,到了这一阶段,技术和资本也逐渐失去了重要性,而劳动力成本则成为决定产品是否有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此时,原来的发明国既丧失了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又缺乏生产要素配置上的比较优势不得不开始进口,而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呈现出不可比拟的比较优势。第二节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与政策一、重商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二、古典经济学与贸易自由主义三、李斯特的保护幼稚产业理论四、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五、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三、重商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重商主义
[Mercantilism]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存形式,一国出口商品财富就会增加,进口商品则财富会减少,因而主张在对外贸易中“只出不进”或“多出少进”。这就是最早的贸易保护主义[TradeProtectionism]。二、古典经济学与贸易自由主义
18世纪末,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观念受到古典经济学派“自由放任”[Laissez•faire]思想的挑战。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说明了进国际贸易对双方的好处。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进一步证了国际贸易的好处和贸易自由的必要性为贸易自由主义[Trade
Liberalism]奠定理论基础。三、李斯特的保护幼稚产业理论
当自由贸易理论在具有相对优势的英国发展起来的同时,新的保护贸易理论在具有相对劣势的美国和德国也开始兴起。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年)提出保护幼稚产的理论。李斯特认为发展一国的生产力比通过相对优势获得贸易利益更为重要:“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这一理论成为现代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的冲突的实质是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四、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凯恩斯主义对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提出质疑,认为国家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这种干预不仅包括对国内经济的干预,也包括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凯恩斯本人对重商主义进行了重新评价,认为其国家应保持贸易出超或贸易顺差的基本思想是正确的。“有效需求理论”在开放经济中的运用
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中,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是由总需求所决定的,而总需求由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M]四部分构成,因此,假定一个国家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不变,如果该国出口超过进口(即净出口为正值)就意味着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增加,反之,如果该国进口超过出口(即净出口为负值)则意味着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减少。也就是说,贸易出超可以增加本国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贸易入超则会降低本国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
不仅如此,根据凯恩斯主义的乘数理论,贸易出超或净出口的增加将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增长;反之则会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减少。“新重商主义”
所以,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应当努力保持本国的贸易顺差,以保证国内国民收入的增长和就业水平的提高。也正因为如此,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观点和主张被人称之为“新重商主义”。通知
本周和下周星期二下午7-9节在5206教室补上《西方经济(二)》课两次。五、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关税壁垒[Tariff
Wall]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Wall]
①进口配额制②许可证制度③外汇管制④性政府采购政策⑤技术、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歧视性标准等鼓励出口与其他政策①出口补贴②商品倾销③外汇倾销等和出口管制等第三节
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概念二、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概念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
——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活动。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经济交易
:根据转移的内容和方向不同,经济交易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①金融资产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即商品和劳务的买卖;②商品和劳务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即物物交换;③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④无偿的、单向的商品和劳务转移;⑤无偿的、单向的金融资产转移。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或国际收支表,又称国际收•支平衡帐户或国际收支帐户。“连接国际经济学中所有对部分的桥梁是国际收支表(balance
of
payments),这是记特定时期内一国居民(常住单位)与他国居民之间所有价值移动的一组帐户。”[美]托马斯·普格尔、彼得·林德特:《国际经济学》(第十一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P249。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与借方贷方[Credits](+)——凡是涉及外国居民向本国居民支付的交易。
记入贷方的项目包括:本国居民商品出口,外国居民在本国旅行或旅游;外国居民购买本国提供的其他劳务;本国居民在海外投资所得的收入;本国居民接受外国居民的馈赠、赔偿和其他单方转移;外国居民对本国进行的投资;本国居民收回其在外国投资和贷款,等等。借方[Debits](-)——凡是涉及本国居民向外国居民支付的交易。
记入借方的项目包括:本国居民进口商品,本国居民在外国旅行或旅游;本国居民购买外国提供的其他劳务;向外国居民支付其在本国投资的收益;本国居民对外国居民的馈赠、赔偿和其他单方转移;本国居民对外国进行的投资;外国居民收回其在本国投资和贷款,等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项目或帐户⑴经常帐户[Current
Account]①商品②劳务③转移支付⑵资本帐户[Capital
Account]④直接投资⑤证券投资⑥短期资本
⑶官方结算帐户[Official
SettlementsAccount]⑦黄金⑧外汇⑨对外国中央银行负债的增⑩差错与遗漏[Errors
and
Omission]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亿美元]项
目贷方(+)借方(–)差额A.经常性项目⒈商品出进口600500﹢100⒉劳务进出口10075﹢25⒊转移支付25100﹣75经常项目平衡﹢50B.资本项目⒋直接投资3060﹣30⒌证券投资4020﹢20⒍短期投资30150﹣120资本项目平衡﹣130C.官方结算项目⒎黄金储备净额10﹢10⒏外汇储备净额60﹢60⒐对外国中央银行债务净额20﹢20官方结算项目平衡﹢90⒑误差与遗漏10﹣101999年我国国际收支帐户[单位:亿元人民币]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经济学原理》,第19讲《国际收支与汇率》。第四节汇率一、外汇基本概念二、汇率及其表示方式三、汇率制度四、汇率的决定五、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六、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一、外汇基本概念外汇[Foreign
Exchange]
——“使一国居民对另一国拥有资金要求权的所有货币凭证。外汇是一国与别国清算交易的主要手段。”[美]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构成外汇的必要条件:
①以外币表示的国外资产。用本国货币表示的信用工具和有价证券则不能视为外汇。
②在国外能得到偿付的货币债权。空头支票拒付的汇票等不能视为外汇。
③可以兑换成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不能兑换成其他国家的外国钞票也不能视为外汇。也就是说,外币不等于外汇。只有具有可兑换性的、被称之为硬通货的外币才能成为外汇。与外汇有关的概念本币[Domestic
Currency];外币[Foreign
Currency];外汇[Foreign
Exchange];可兑换性[Convertibility];硬通货[Hard
Currency]。
外汇储备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可以用
于国际间贸易或债务债权支付结算的货币。二、汇率及其表示方式汇率[Exchange
Rate]
——“一国货币单位用另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价格。”两种标价方式:①“应付标价法”或“直接标价法”
——以一定数额外币为标准,折为相应数额本币表示汇率。绝大多数国家的货币采用直接标价法•例如,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8.2(¥)/1($)②“应收标价法”或“间接标价法”
——用一定数额本币作为标准,折为相应数额外币表示汇率。世界上只有美元和英镑采用间接标价法。。汇率变动的方式:法定升值(法定贬值)——政府当局规定和宣布提高(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币兑换价值。市场升值(市场贬值)——由于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动造成的某国货币对外币兑换价值上升(下降)。实行固定汇率制时政府面临的三个具体问题:•“将本币固定于何种货币?国家将于何时又以何种频率调整本币的汇率值?面对促使汇率变化的市场压力,政府将如何维护固定汇率?”[美]托马斯·普格尔、彼得·林德特:《国际经济学》(第十一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P327。
当前所谓人民币升值问题就是由上述第三个问题派生出来的,并前两个问题相关。浮动汇率制[Flexible
or
Floating
Exchange
Rate
Regime
——官方不规定汇率,汇率水平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自发决定。浮动汇率制又分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两种情况。自由浮动[Perfect
Floating]
——中央银行不仅不规定官方汇率,而且不对汇市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管理浮动[Managed
Floating]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通过参与购入和出售外汇影响汇率,试图使一定时期内汇价在有限程度内波动。四、汇率的决定汇率决定的供求分析:
如同商品价格取决于供求并且影响供求一样汇率取决于外汇供求并影响外汇供求,因而可以从供求关系角度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一个国家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将产生外国货币的供给和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反之,一个国家的商品和服务进口将产生本国货币的供给和对外国货币的需求。
简而言之,对本币的需求意味着对外币的供给,对本币的供给则意味着对外币的需求。外汇市场的均衡200150100汇率美元的供求美元的需求美元的供给日本外汇市场套利、价格与利率套利[Arbitrage]
——“在一个市场买进外汇、证券、商品或其他货物同时在另一个市场以更高的价格把它们卖掉的行为。”
外汇市场上的套利活动又称套汇。套汇活动使各种汇率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国际外汇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套利活动,使各国利率趋于相等,形成利率平价[Interest
Rate
Parity]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Parity
PPP]的基本思想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归根到底是因为外国货币在其发行国国内具有购买力;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也是因为它在本国具有购买力;因而,本国与外国货币之间兑换关系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又由于货币购买力大小受到物价水平影响,所以货币兑换率取决于两国价格水平比较。购买力平价与一价法则:一价法则[the
Law
of
One
Price]
——同一种物品在统一的市场中应当有相同价格如果假定对于某些可贸易物品来说,国内和国外市场存在紧密联系,那么这些物品价格在去掉运输成本因素后应当相等。由于在不同国家市场上同一种物品用不同货币标价,一价法则暗含了对汇率的定义方式,即均衡汇率应等于两国价格比率:EAB=PA/PB————PA=PB×EABPA、PB——A、B两国同种商品的价格EAB——A、B两国货币的汇率一个与人民币升值密切相关的问题——中国收入水平之谜•“国际比较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所谓汇率法。即在进行国际比较时,以年平均汇率作为评价的标准,将各国按照本国货币计算的GDP统一换算成以美元表示的
GDP。这一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简便易行。利用汇率法计算,1994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425美元。GDP总额也只有5082亿美元,不到美国当年GDP(67384亿美元)的十分之一,与日本的GDP(45909亿美元)也相差很远。另外,从各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看,1960年中国和日本的比重均为4.7%,1994年日本上升到18.2而中国却下降到2%。因此,如果以汇率作为评价的标准,将不得不得出目前中国的GDP规模仍相当小,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逐渐缩小的结论。”曾五一:《关于中国GDP的国际比较》,《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2期。•“几个国际组织曾经利用购买力平价的方法,推算过中国的经济规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3年5月发表的报告,1992年按照PPP计算的中国的GDP大
约是按照汇率计算的GDP的4倍,达170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世界银行推算的结果,中国的经济规模更大。按照PPP计算,1992年中国的GNP为26000亿美元,已经超过日本的24000亿美元,居世第二位。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表的《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的资料,按照PPP计算,1995年,中国的GNP约为35000亿美元,日本的GNP只有27680亿美元,中国约为日本的1.26倍。”曾五一:《关于中国GDP的国际比较》,《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2期。六、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本币升值的影响: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本币升值,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将上升,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外国产品的价格将下降,从而导致本国出口数量减少和进口数量增加;外国居民到本国旅游、留学等的费用上涨而本国居民到外国旅游、留学等费用下跌,从而使外国居民到本国旅游、留学等减少而本国居民到外国旅游、留学等增加;外国企业或居民到本国投资的成本上升而本国企业或居民到外国投资的成本下降,从而使资本输入减少而资本输出增加。第五节
开放经济的宏观调节
一、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二、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经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事故处理的协议书
- 二手房购房协议书范例
- 重金属中毒性肾病病因介绍
- 幼儿园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培训课件
- 《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件-第7章
- (参考资料)罐头生产线环评报告表
- 工程材料概述-李子42课件讲解
- 2023年天津市市区重点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保洁保绿员例行培训课件
- 《软体工程课程联盟》课件
- GB 29216-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丙二醇
- 齐鲁工业大学信息管理学成考复习资料
- 公务员面试-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课件
- 中频电治疗仪操作培训课件
- 柔弱的人课文课件
- 动物寄生虫病学课件
- 电梯曳引系统设计-毕业设计
-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护理查房课件
- 讲课比赛精品PPT-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药理学39人工合成抗菌药课件
- 班会课件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