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工大附中专题五宪政民主——人类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谨以此课向“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致敬核心价值认同化为宪法流血作公民保障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谁非后死者公真第一人必备知识体系化(2013·海南单科·11)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D从一道高考题说起宪政——人类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一个概念两种形态三个阶段四大特征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宪政是这样一种思想,正如它希望通过法治来约束个人并向个人授予权利一样,它也希望通过法治来约束政府并向政府授权。
——(美)斯蒂.M.格里芬:《美国宪政:从理论到政治生活》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完整意义上的宪政是依据符合宪政原理的宪法(多为成文但亦可不成文),而建立的能够有效限制政府权力和保护公民权利的国家政治制度。两层含义:限制政府的权力——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保护公民的权利——自由保障的制度化努力宪理宪法宪制应然法定实然价值规范事实形而上形而中形而下广义的宪政包括宪理、宪法和宪制三维含义。其中:宪理属于理念范畴,存在于意识形态中;宪法属于规范范畴,书写在法典规章中;宪制属于制度范畴,实行于社会实践中。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认识:宪政是宪理、宪法、宪制的三位一体。宪政是统一性(共性)和多样性(个性)的统一。宪理宪法宪制英启蒙思想《权利法案》议会君主制美启蒙思想《1787年宪法》总统共和制法启蒙思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议会共和制德启蒙思想《德意志帝国宪法》二元君主制案例: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自由——目的——体法治、民主——手段——用在宪政“三元结构”中,自由与法治、民主是一种体用关系:自由为体,是宪政之目的,高居上位;法治、民主为用,是保障自由的手段,等而下之。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保障宪政三元及关系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自由的分类:积极自由:即“去做……的自由”(freedomto)。又称集体自由,主要存在于公共领域。消极自由:即“免于……的自由”(freedomfrom)。又称个人自由,主要存在于私人领域。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在雅典,由于强调城邦本位主义,公域和私域界限不清,因而颠倒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位序。雅典宪政赋予了雅典公民以“自由而公开的政治生活”,即积极自由,忽视和压制了个人消极自由,致使雅典的自由被扭曲成了一种片面的、不完整的自由。——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C(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B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雅典宪政最根本的缺陷还在于结构的不合理和不科学性,亦即民主、法治、自由三者关系的失衡。它把本应低于自由和法治的民主摆在了首要地位,无限制地推行于所有领域,结果不但束缚了法治功能的正当发挥,而且损害了自由目的的完整实现。——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雅典宪政的根本缺陷在于结构失衡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一、雅典宪政是19世纪以前世界上最为民主的政治制度,但民主的实现方式和手段是原始简陋的;二、雅典宪政具有鲜明的法治色彩,但法律制度乏善可陈;三、雅典宪政赋予了公民以充分的积极自由,但却忽视、压制了消极自由(个人自由);四、雅典宪政构建了多元主义的权力结构和严密的权力监控机制,但权力交叉现象明显,分权制衡机制既不健全,更不科学;五、雅典宪政是以大量金钱和时间投入为代价的,运行成本昂贵。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法治:就是“法的统治”(RuleofLaw)而且是“良法之治”,宪政赖以限制权力、保障自由的主要手段是法治认识:法者有“良法”、“恶法”之别没有无宪政的法治,也没有无法治的宪政。无法治则无长治,有宪政斯有善政。
“宪法至上”是宪政的最重要的标志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是否成文为标准,分为成文宪法(多数国家)和不成文宪法(如英国);以修改程序的繁简为标准,分为刚性宪法(如美国宪法)和柔性宪法(如英国宪法);以制定的机关为标准,分为钦定宪法(如《钦定宪法大纲》)、民定宪法(多数国家)和协定宪法(如法国1830年宪法)。以宪法内容是否具有原创性为标准,分为原生宪法(英国宪法、美国宪法、1918年苏俄宪法)和派生宪法(如《日本帝国宪法》、《钦定宪法大纲》)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宪法的分类装饰性宪法:当宪法符合宪理但却与现实制度发生断裂时,宪法就变成了空中楼阁,看起来美轮美奂,实际上是镜花水月。列宁称其为“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案例:《钦定宪法大纲》案例:《德意志帝国宪法》认识:一个国家实行宪政必须有一部好的宪法。一个国家好的宪法未必有一个好的宪政。名义性宪法:当宪法与宪理之间发生断裂时,宪理就虚化为空谷玄音,宪法则因灵魂缺失而徒有其名。因此,名义性宪法通常只是为专制权力量身定做的遮羞外衣。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
民主——Democracy,源于希腊字"demos",在希腊语中由“人民”和“权力”两词合成。古希腊语中意思是“人民掌握权力”、“人民管理国家事务”。
今天的民主通常是指与专制相对立,少数服从多数的人民(或公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政治模式。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直接民主:指公民直接参与、讨论、决定和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民主形式。间接民主:指公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一定数量的代表,由他们代表人民来讨论、决定和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民主形式。间接民主通常又被称为代议制民主。
民主是宪政赖以限制权力、保障自由的另一种手段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民主政体直接民主间接民主(代议制)——古代雅典资本主义
代议制社会主义
代议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议会君主制(英)二元君主制(德、日)总统共和制(美)议会共和制(法)公社制(巴黎公社)苏维埃制(苏联)半总统制:法国(1958—)委员会制:瑞士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认识:政体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变异性没有“绝对至善的政体”,只有最适合的政体。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2013·海南单科·11)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D议会君主制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2012·海南单科卷·13)拿破仑帝国灭亡后,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重返法国王宫,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法,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这表明复辟后的波旁王朝(
)A.恢复了革命前的封建政体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深入发展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D.继承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政策C二元君主制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2009·全国文综一·21)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D总统共和制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A半总统制半议会制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一、一个概念:宪政的含义(原创题)1871年,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社委员会,公社委员会同时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实行普遍的直接选举,公社的一切管理人员直接向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的监督,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经验。这里的“经验”主要是指()A.为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借鉴B.为民主共和制开辟了道路C.为直接民主制积累了经验D.为三权分立制丰富了内涵A巴黎公社制——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实验形态两种历史形态:古典宪政:希腊城邦宪政、罗马共和宪政现代宪政:消极宪政、积极宪政1.消极宪政:17-19世纪,西方宪政特别强调政府权力的有限性,消极性是主要特征二、两种形态2.积极宪政: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之后,过去片面强调政府有限的消极宪政开始转向兼顾政府有为的积极宪政。认识:消极宪政更强调权力之间的相互牵制与政府无为,更注重个人自由价值的实现——包括人身自由、财产自由、思想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等;积极宪政更强调权力间的协力合作与政府积极作为,更注重平等价值的实现——核心是平等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权。宪政也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二、两种形态(2014·江苏单科·16)《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D二、两种形态三个历史阶段:古代、中世纪与现代认识:中世纪不是西方宪政的历史断层期,更非文艺复兴学者所说的“黑暗时代”,而是一个蓄势待发、翘首以望现代宪政高潮到来的准备期,一个横亘在历史双峰之间的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碎片化发展时期。三、三个阶段案例:封建制度中的宪政元素——
英国:王在法下、王在议会法国:三级会议
德国宪法学家康拉德·黑塞指出,作为一种根本性国家政治制度的现代宪政,是以主权国家的形成与有效存在为发生前提的。中世纪后期,随着封建主义的瓦解和贵族分裂势力的消灭,西欧各国王权不断强化,绝对君主制大行其道,民族主权国家纷纷建立。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出现长足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在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打碎了神权主义的精神枷锁,人文主义日益深入人心,在接踵而至的启蒙运动中,系统成熟的宪政理论宣告诞生。在此背景下,历经中世纪千余年积淀而成的宪政力量跃步登上西方历史的前台。于是,一个个专制堡垒轰然坍塌,一座座现代宪政大厦拔地而起,人类政治文明从此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现代宪政进程中,英、美、法、德四国走在了前列。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存在较大差异,上述四国的宪政之路也各具特点。——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四、四大特征1.逻辑起点:人性有恶1.人性本恶论2.人性本善论3.人性二元结构论三种主要人性观“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性本善的这句话时,他们说出了一种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们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性是恶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更伟大得多的思想。”
——黑格尔如果人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四、四大特征1.逻辑起点:人性有恶2.立宪之道:正和博弈宪政的建立既是斗争的结果,又是妥协的产物,亦即正和博弈的结晶。案例:英、美、法四、四大特征案例:雅典雅典国家权力的运行中存在着民主权力的制约,这种制约以国家机构权限的交叉为特色。梭伦开始赋予公民大会以立法权,陪审法庭以司法权,五百人会议以行政权,并使之相互制约。这与近代西方国家民主政治鲜明的三权分立不同,雅典国家机构权力虽有分工,但权限的划分比较笼统而且权力相互交错。立法、司法、行政不是平行关系,而是行政、司法在立法机关监督下的分权。——摘编自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四、四大特征3.权力结构:分权制衡雅典宪政构建了多元主义的权力结构和严密的权力监控机制,但权力交叉现象明显,分权制衡机制既不健全,更不科学。——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四、四大特征3.权力结构:分权制衡案例:雅典3.权力结构:分权制衡案例:美、英、法、德联邦制:中央与地方两院制:众议院与参议院两党制:执政党与在野党政府:三权分立立法权:国会行政权:总统司法权:最高法院分权与制衡四、四大特征4.运行模式:强程序性程序规范公开透明,客观中立,稳定可靠,是恣意和任性的对立物认识:结果公正的前提是程序公正但程度公正不一定结果正义四、四大特征(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A四、四大特征(2010·上海单科·32)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于自己呢?”问题:(8分)(3)通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6分)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四、四大特征认识: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宪政民主是现代国家最理想的政治制度。宪政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四、四大特征(2021年·广东新高考·13).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长期性和曲折性——以西方为例C(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1)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长期性和曲折性——以西方为例观点:民主制度设计与实践之间有一定距离论证:①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了民主代议制政体,但民主范围较小,获得选举权的公民有限,民主制度仍存在缺陷,经过多次议会改革,如1832年议会改革,才使民主范围逐步扩大;②美国民主制度设计中包含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自由平等的理念,但在1787年宪法中并未明确人民享有的权利,也未废除黑人奴隶制度,赋予黑人平等权利,与设计理念相违背;③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执政时期,实行民主共和政体,但雅各宾派以人民名义暴力镇压其他党派,实行白色恐怖政策,并非真正的民主。总结:综上所述,民主制度设计与实践并非完全对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使民主制度日臻完善。(一)逼上梁山的清末预备立宪:君主立宪的初次尝试(二)转瞬即逝的民主共和
——南京临时政府共和宪政的起步(三)军阀混战——北洋政府共和宪政的闹剧(四)一党独裁下的“训政”
——南京国民政府党国政治的宪法体制(五)革命根据地时期:民主宪政的探索(苏维埃制、三三制原则)(六)新中国及其之后:民主宪政的曲折发展中国百年宪政之路的反复曲折长期性和曲折性——以中国为例经济上的农耕模式——经济基础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君主制的权力专断民主观的历史阙如政党制的发育不良现实中的救亡图强法律观的工具主义潜意识的圣人理想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历史上宪政缺失的原因(2015·海南单科·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A法律观的工具主义1912年3月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制定与颁行的。它既规定了总统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广泛的权力和实际的责任。这表明该法(
)A.是当时各政治派别妥协的产物B.旨在确保各政治派别和各阶层的利益C.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思想D.具有典型的因人设法的工具主义倾向D法律观的工具主义1947年国民党据《中华民国宪法》完成了政府的改组,在国府委员中,国民党人占17人、青年党、民社党及社会贤达占11,《大公报》对此的民意调查显示:1000人中的50%为其打分为零分,平均分不到24分;其中2/3的人认为青年党和民社党根本就不该参加这个政府。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A.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的斗争 B.中国人民为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C.民主联合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D.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D法律观的工具主义学科素养情境化
美国宪政成功这一奇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英国的政治法律文化传统,殖民地时期的历史经验,启蒙思想家的理论指导,立宪先贤们的个人才智与贡献,以及北美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但是,最值得后人总结的是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的有机结合,因为这是美国立宪一举成功的根本所在,一如默顿怀特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18世纪的哲学词汇中,没有哪一对概念比理性和经验在联邦党人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摘编自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
培根把经验理性比喻为“蚂蚁哲学”,即只会采集和简单使用现成的原料,而把建构理性比喻为“蜘蛛哲学”,即仅凭自己肚子里的材料吐丝织网,二者都有明显的不足,都不值得借鉴仿效。经验理性和建构理性互有短长。经验理性更贴近现实,有利于社会的秩序稳定与持续发展,但因其眼光向后,前瞻意识弱,对社会的必要变革经常谨小慎微,畏首畏尾,缺乏主体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容易错失机遇,阻碍创新,滑向保守主义;建构理性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首创精神,积极推动社会进步,但也容易否定传统经验,盲目迷信理性,走向“致命的自负”,陷入教条主义泥潭和乌托邦迷途。因此培根主张将经验理性和建构理性结合起来,认为如此可收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之效,亦即“蜜蜂哲学”,既能从百花丛中广泛采集原材料,又能将各种材料加以消化融合酿成蜂蜜。——摘编自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思考:从“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的有机结合”角度思考美国立宪成功的因素有哪些?有何启示?关键能力测量化(2015·海南高考·32)(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立宪政治,以代表国民公意为准则,而最适于运用此制者,则莫如政党政治。政党政治与责任内阁是联为—体的。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政党)贯彻国利民福之蕲向,进而组织政府,则成志同道合之政党内阁,以其所信之政见,举而措之裕如,退而在野,则使他党执政,而己处于监督之地,相摩相荡,而政治乃日有向上之机。
——摘编自宋教仁《国民党宣言》《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民国初年宋教仁关于政党政治的主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教仁政党政治活动的作用。(6分)(1)主张:成立政党:实行多党竞争;以国会多数党组成责任内阁,在野党监督政府。(6分)(2)作用:提出并实践议会政治主张;在改组国民党中起重大作用;为民主政治牺牲,引发“二次革命”,为后来革命斗争提供血的教训。(6分)(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设计
- 2025年中国旅游代理与合作伙伴间的合作合同
- 邵阳高三地理试卷及答案
- 三中高一试卷及答案
- 2025停车场租赁合同模板
- 经济型酒店品牌危机应对策略考核试卷
- 稻谷加工与粮食质量标准制定考核试卷
- 照明工程的电气设备选型与应用考核试卷
- 电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考核试卷
- 2025住宅设计与装修合同示范文本
- 工 程 量 确 认 单
- 2022山东高考语文答题卡(新高考I卷)word版3
- 2021年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 重力式降落救生艇的降落和释放装置课件
- 偏头痛PPT课件(PPT 43页)
-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施工组织设计
-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教科版)
- 神经病学绪论英文课件
- 工厂个人简历登记表格
- 用友U8数据字典
- 化工概论:典型化工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