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语文冲刺讲义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语文冲刺讲义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语文冲刺讲义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语文冲刺讲义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语文冲刺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冲刺讲义目录如何审清题+大作文立意各模块审题注意事项大作文立意如何答好题+大作文万能胶名言概括题答题思路及答题技巧含义理解题(题目的含义、词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答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作用题(鉴赏题、赏析题、表达效果题)答题思路及答题技巧实操大作文万能胶名言文言文重点突破+微写作文字表达(一)18个虚词强化训练+18个虚词手卡巧记(二)实操:文言文重点突破(三)微写作文字表达四、古诗词鉴赏+说“品”如何鉴赏古诗词(二)古诗的考查内容及基本方法(三)实操:古诗词鉴赏重点突破(四)2023西城二模大作文:说“品”五、以“六大高潮”串联《红楼梦》全书六、《论语》串讲一、如何审清题+大作文立意(一)非连1.2023东城一模: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海基一号”平台建成的意义。(6分)2.2023海淀一模:在“新时代·新发展”青年论坛上,有同学提出了“为什么能源高质量发展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问题。请你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及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回答这一问题。(6分)(二)文言文2023房山一模:10.请简述孔子之后儒学的发展变化。(6分)(三)古诗词1.本词对梅影的描写蕴含着作者的审美追求。请任选画线四句中的两句,从内容和手法角度进行分析。(6分)2.2023海淀一模:“悲风生微绡”至“溟涨与笔力”这六句,是如何生动地写出张旭草书的气象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3.居士词岂无去国怀乡之感?殊觉哀而不伤。4.2023房山一模:有人说,此诗题目《喜雪》虽有“喜”,诗意却含悲。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5分)(四)论语2023房山一模: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写出对选文中画线句的理解。2021高考: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2020高考:12.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13.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五)红楼梦1.2023上学期房山期末:《红楼梦》第六回中,作者从“千里之外”拎出了一条写作“头绪”。请结合《红楼梦》全书,概括跟作者拎出的这条“头绪”相关的情节,并简要写出其表现的主题。2.《红楼梦》众有许多聪明灵秀之人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请结合原著分析。(六)大阅读2023海淀一模:18.文章第①段中说柳青被托尔斯泰“生活在自己要表现的人物环境中”的创作理念折服,柳青是如何践行这一创作理念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述。(6分)19.文章第⑪段写到了柳青塑造的梁三老汉这个形象及柳青创作时的情形,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这部分内容的作用。(6分)2023东城一模:18.请结合文章内容,概述星空“巨大的吸附力”有哪些表现。(6分)2020年北京高考:21.作者理解的音乐和美术分别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22.音乐和美术对作者的成长及认识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七)大作文立意2023海淀一模:22.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1)统编版小学课本识字第一课的内容为“天地人你我他”,这六个字引导儿童时期的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如今,18岁的我们站在成人的门槛前,应对这六个字有更深刻的理解。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需要把“我”放在“天地”“你他”之间去思考。请围绕“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错误示范:将天地你他融铸个人发展附:(一)非连2023东城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一5题。材料一随着陆地油气资源日益减少,人们将目光投向海洋。海洋蕴藏着地球34%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海洋环境恶劣,油气钻采需要科技含量更高的设备,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是其中关键设备之一。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一般分为固定式平台和移动式平台两种。固定式平台包括坐底式、导管架式等,移动式平台包括自升式、半潜式等。其中,导管架平台具有甲板面积大、可变载荷大、结构安全可靠等优点。世界上第一座设备齐全的钢质导管架平台,于1947年在美国墨西哥湾水深6米处成功安装。此后,导管架平台数量迅速增加。导管架平台主要由导管架、桩和上部结构三部分组成。其中导管架和桩,通常称为支撑结构。按腿柱数量分类,导管架通常有以下九种形式:三腿柱导管架、四腿柱导管架、八腿柱导管架。此外,还有十二腿柱导管架、十六腿柱导管架等。例如,259米水深的Hondo平台是八腿,313米水深的Cognoc平台是十二腿。导管架的外形类似细长形的金字塔,腿越多,底座相对越稳固,但也更费钢材,体积也更大。整个导管架在陆上预制完成,运至海上采油处再定位、安装、合拢。这大大地,减少了海上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导管架平台通常用于浅水海域油气资源开发。但海洋中蕴藏的油气资源有近一半埋于超过300米的深海之下。300米水深是油气行业划分浅水与深水的界限。随着水深增加,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难度和所需投入也会呈几何倍数增长。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数千座导管架平台中,仅有9座导管架高度超过300米。我国海上石油开发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的渤海湾地区,水深局限在20米。80年代末期,开始在南海100米水深范围内勘探和生产。南海是世界上最有前景而又尚未大规模开采的油气资源区,油气田大多在300米~500米水深范围内。我国现有导管架平台约300座,最早的是1985年投产的渤海埕北油田,水深在16米左右﹔2014年投产的荔湾31平台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导管架平台,水深达到了190米。我国在200米水深及以上海域通常采用“浮式生产平台+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模式。与这种开发模式相比,深水导管架平台开发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将生产系统从水下搬到了导管架平台上,大幅降低了钻完井工程以及后续的生产操作成本。材料二2022年4月25日,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平台主体工程在中国南海海上安装完成。“海基一号”平台总高度达340.5米,导管架高302米,是亚洲首例300米级深水导管架。平台总重4万多吨,打破了中国海上单体原油生产平台的重量纪录。“海基一号”之前,我国绝大部分导管架平台是200米及以内级别的导管架。如果按照200米级“依葫芦画瓢”设计300米级的深水导管架,就会极大增加成本,也就失去了开发深水导管架的意义。况且,我国现有的最大吨位的下水驳船也装不下那样的“大家伙”。深水导管架高、大、重,结构复杂,因此重量控制是最为关键的技术。“海基一号”团队自主设计,反复模拟,最终将导管架“八腿”变“四腿”,创新地采用了水下楷架和百米级大跨度空间X支撑结构.导管架变小变轻,同时还能承载更大的上部生产模块与环境力,最大化地发挥了钢材性能。这一方案的实施,为整个项目节约了至少3000吨钢材和1亿元的工程投资。建造“海基一号”导管架时,团队改造延长一号滑道,确保导管架有足够空间“躺”着被建造。另外,对驳船“海洋石油229”进行浮箱加宽、摇臂升级换新、调载系统升级、总纵强度加强、主锚机换新等多项改造,提升其运输下水能力,力保导管架装船出海需求。海下组装时,首创“三艘主作业船”联合作业模式,创新应用“运输姿态监测系统”和“下水运动监测系统”,攻克带压注水、水下灌浆、海床存在沙坡沙脊等多项技术难题,确保“海基一号”精准安装就位。依托“海基一号”,我国将在南海同时开发陆丰151和陆丰221两个油田,全部投产后高峰日产原油达5000吨、这将进一步提升国家能源供应能力。沿用“海基一号”的设计模式,享用“海基一号”的建造经验,流花111平台高338米的深水导管架在珠海已开工建造,建成后将超过它的前辈“海基一号”。“海基一号”的技术会被一代又一代海油人掌握,“海基一号”的名字也会在海油人走向深水油气开发的历程中留下光辉的一页。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海基一号”平台建成的意义。(6分)(1)生产系统移至导管架平台上,开创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开发新模式。(2)加快南海两个油田同时开发,提升我国能源供应能力。(3)一系列技术创新及应用,为我国深水导管架平台的建设提供借鉴。(4)亚洲首例,世界前列,标志我国深水导管架平台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23海淀一模: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对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与时俱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能源安全新格局,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2》(下称《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高。2021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3.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原煤产量41.3亿吨,创历史新高;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三年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20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电力生产全年新增发电量超过75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报告》同时提到,我国能源消费增长依然较快,2021年全年能源消费同比增长达5.2%,在全球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我国一度出现能源区域性、时段性供应紧张的情况。对于未来国家能源需求,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2020年我国每人每年耗能约3.5吨标准煤,按照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假设人均能耗翻一倍,2050年将增加到7吨。如果我国能源进口依赖度和能效科技水平不变,那么我国能源总产量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也翻一倍,达到80多亿吨标准煤产量,才能满足人均能耗翻倍的需求。在他看来,根据我国目前“缺油、少气、贫高品位铀、相对富煤”的能源禀赋特征,再加上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明显的问题,即中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比重超过70%,而重要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同时考虑水土气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全球气候变化等约束条件,本世纪中叶我国很难有效提供如此巨大的能源产量来满足需求。武强认为,要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就需要赶好“开源、节流、升级”三驾马车,多途径实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把能源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可再生能源是开源的主要增量。我国可再生能源丰富,除了风、光、地热等已开发的,我国在煤层气、页岩气和煤炭地下气化等方面的开发潜力同样巨大。由于可再生能源天生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其规模化开发利用必须首先研发调节技术。在解决了具体技术问题后,干热岩、可燃冰和“人造太阳”等能源储量巨大的新能源,也能作为重要的能源供给。我国能源“提效节流”的空间还很大。目前创造1万美元GDP需消耗约3.4吨标准煤,远高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差距的原因除了能效科技水平不足,也与产业结构有关。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以低能耗、高精尖技术产业为主,而我国则以矿山、化工、冶金、水泥等高能耗、单向度产业为主。鉴于我国能源禀赋特征,我们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尽快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着力推进化石能源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取材于章建华、里雨曦、党亚萌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其应用和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代表了世界核电技术先进水平的“国和一号”,是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集中国核电技术和产业创新之大成。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后,平均每年发电量可达603.5万度,节约标准煤约1889吨,减排二氧化碳5167吨。“72”“56”“60”“153.4万”这些数字可以勾勒出“国和一号”的工程效果图: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发生事故后系统自主处理,无须人工干预时间为72小时;建造周期仅56个月;电站主体设备设计寿命为60年;单机组发电功率达153.4万千瓦。“国和一号”打造了一条先进的产业链。它带动核电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推动能源产业实现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核电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建筑安装、调试运行等企业、机构协同创新。产、学、研、用全产业链实现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在已有核能发电基础上,山东荣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开启了涵盖光伏发电、核能供热、海水淡化、海上风电、核能制氢等项目的“零碳、智慧、综合”能源发展新模式。“光伏发电”面向核电厂的楼宇集群,综合布置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设施,实现了供能的清洁化替代;“核能供热”可满足威海市2700万平方米的供热需求,助力山东省清洁供暖产业发展;“海水淡化”近期将建成日产1万吨海水淡化项目,未来将扩容至日产10万吨,以实现周边供水,保障战略备用水源;“海上风电”将打造集“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海上牧场+海上观光”于一体的海洋资源立体化开发示范项目。“国和一号”依托智慧能源管控平台,精准采集、显示和处理核、风、光、氢等多能源数据,实时监控,智能调控,达到多能源互补,保证供需平衡。“国和一号”作为我国调整能源产业结构的代表,在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积极扩大产业链“朋友圈”,带动产业创新和集群式发展。由此可见,做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新时代·新发展”青年论坛上,有同学提出了“为什么能源高质量发展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问题。请你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及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回答这一问题。(6分)【链接材料】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十四亿多人口的规模,资源环境条件约束很大,发展途径与推进方式必然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之前走过不少弯路,但我们坚决遏制住了生态环境破坏的势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取材于孙业礼《中国式现代化有五大特征》)5.(6分)参考答案:=1\*GB3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开源、节流、升级”的能源高质量发展策略,能够解决未来社会发展与能源不足的矛盾,能够满足十四亿多人口的能源消费需求。=2\*GB3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清洁性能源核能为代表的“零碳、智慧、综合”能源发展新模式,切实推动了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有效保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评分标准】每点3分。言之成理即可。文言文2023年房山一模: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周道既衰,坏于幽、厉【1】,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二百余年而孔子兴。以圣德遭季世,知言之不用而道不行,于是应聘诸侯,以答礼行义。西入周,南至楚,畏匡,厄陈。干七十余君。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究观古今篇籍,乃称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于是叙书则断尧典,称乐则法韶舞,论诗则首周南。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仲尼既没,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卿相师傅,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吴起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黜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犹弗废。至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陈涉之王也,鲁诸儒持孔氏礼器往,归之。于是孔甲为涉博士,卒与俱死。陈涉起匹夫,驱谪戍,以立号,不满岁而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搢绅先生负礼器往委质为臣者【2】,何也?以秦禁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及高皇帝诛项籍,引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遗化好学之国哉?于是诸儒始得修其经学,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叔孙通作汉礼仪,因为奉常;诸弟子共定者,咸为选首;然后喟然叹兴于学。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遑庠序之事也。孝惠、高后时,公卿皆武力功臣。孝文时颇登用,然孝文本好刑名之言【3】。及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术【4】,故诸博士未有进者。及窦太后崩,武安君田蚡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取材于《汉书·儒林传》)注释:【1】幽、厉:周幽王、周厉王。【2】委质:归附。【3】黄老:黄帝与老子,这里指道家。【4】刑名:名与实,特指战国时主张循名责实的学派。刑,通“形”。10.请简述孔子之后儒学的发展变化。(6分)二、如何答好题+作文万能胶名言(一)概括题概括题答题思路概括题常见问法1.文章第③段写道:“没想到戏到半场,我已经哭得不能自已”,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如此激动的原因。(6分)2.作者对山地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3.作者理解的音乐和美术分别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6分)4.音乐和美术对作者的成长及认识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5.作者写出了他对音乐的理解逐渐深入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这一过程。二、答题思路。2.分层,在理清整体结构的基础上逐层概括。3.分角度,归纳总结。三、练习(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豫剧的孤儿陈光①我是地道的河南人偏偏从小不爱吃面条,也不爱听嗯哪唉嗨哟的豫剧。父亲是琴棋书画无师自通的才子,我只知道他们电视台的同仁们赞许过他拉着弦子表演的河南曲剧,我却从来没兴趣听。②离乡久了,第一次碰到豫剧访美,又听说是得了“文华奖”的大戏《程婴救孤》作为河南人,还是去捧了场。朋友说“一票难求,我以为不过是习惯上的修辞之语。邻座碰到作家协会的同乡,他是学民乐出身的,聊到豫剧也有疏离之感,言语间为中国这些传统剧的存续颇为唏嘘。是啊、现在的社会,流行的是街舞、嘻哈音乐,谁还要听什么豫剧?③没想到戏到半场,我已经哭得不能自已。④春秋时期,晋国忠臣赵盾一家三百余口被奸贼屠岸贾所害。屠贼乘胜斩草除根,追杀赵氏遗孤。草医程婴冒死救出婴儿,开始了十六年刀尖上的生死之旅。为保护赵氏这仅存的秧苗,一个又一个义士义无反顾地献出生命。先是小丫头彩凤不畏私刑,然后是守城大将军韩厥以身守信。屠贼发现婴儿被“劫”,下令民众三日内交出此婴,否则全城半岁以内男婴,将格杀勿论。⑤屠刀闪闪,戏到此,你已经知道,唯一能救全城婴孩于无的,就只有这个遗孤了。但献出的却不是赵氏孤儿,而是程婴中年所得的独根苗、亲生子。为能瞒住贼人屠夫,程婴只能接受公孙杵臼的调包计,密告公孙匿藏“赵氏孤儿”——实为程婴的亲骨肉。程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婴孩死于屠贼刀下,亲如手足的公孙老兄撞柱而死。⑥“死比生更容易”——公孙死前交代程婴。逝者逝矣,一死壮烈,生者却要背负更沉重的偷生命运。为保护遗孤,程婴搬进贼府,日日与虎狼为伴,并让婴儿认屠贼为义父。比千刀万剐更难熬的是让义士背负一世骂名。在“老程婴,坏良心,他是一个不义人。行出卖贪赏金,老天有眼断子孙”的童谣里,程婴真的老了。已是妻离子散,还要忍受“断子绝孙”的唾弃。“一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一天,每一年,一面是殚精竭虑地抚育遗孤,一面是国仇家恨忍气吞声,独咽亲人死别之冤苦、深埋正义不张之忧愤。⑦十六年后,孤儿终于成为少年俊杰,朝廷也变了天。遗憾的是,擒拿屠贼时,赵氏孤儿命其自刎,屠贼自语着“还是没有斩尽杀绝”竟突然飞出一刀砍向身边的程婴。⑧全剧,写的是一个“义”字。为正义,为换取一个小小的婴儿这么多义士,在生命乃至清名面前,没有一丝犹疑。此心,就是几千年来传下来最深入骨髓的民族精神,使得我们民族历千劫而存续,虽寒秋仍独立,它直指苍天,名曰“正气”——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⑨这样的精神,其实是属于全世界的。甚至西方文化中,也有英雄所见的共鸣。电影《拯救士兵瑞恩》里,某个家庭的好几个儿子都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了,按照军令,他们应该有最后一个儿子留下以照顾全家。为了这个承诺,一群军官士兵在硝烟战火中寻找这个无名小卒,最后为保护他而献身。在“义”与“信”面前,“生死安足论”。这正是一个伟大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⑩从艺术层面讲,《程》剧达到的,也是一个巅峰,它的艺术效果有令人目不暇给之感。全剧围绕一个“救”字,剧情环环相扣,两个多小时的长戏一口气演完,始终把观众紧紧箍在座位上,似悬在绝壁上观火。紧张时密不透气,悲情时肝肠如绞,壮烈时天地动容慷慨时气冲云霄。⑪在绕梁洪音里,人与剧融为一体演员与演出融为一体。正是因为这样的剧情,才给演员最宽广、最深、最圣洁的空间去发挥,用他们炉火纯青的音、形、声、韵引领观众走向生死交集、善恶较量、正邪决斗的刀锋浪尖。在每一个急转直下的戏剧冲突中,没有任何语言可以表达胸中千壑,只有万马奔腾样冲涌而出的高腔;也没有什么台词可以尽诉心头百啭,只有千竹迎风般低回委婉的清音。这样的时刻,每一个音符都是热血从心底的冲灌,每一个声调都是岩浆自地底的喷涌。⑫这样的时刻,就是艺术上的高峰体验。⑬作为音乐和戏剧爱好者的我,曾陶醉于多明戈嘹亮纯净如山中飞瀑的高音,也曾沉迷于萨拉·布莱曼弥散在水幕喷泉的清幽雅韵。但是,我不能不说如此跟全体观众一起震撼到心底熔岩的音乐剧作,我还是第一次经历,也许是文化深层的亲近,也许是心灵的共鸣。音乐是直指心灵的,而放在一个惊心动魄的剧作里的音乐,更是感人至深。⑭除了“唱念”,动作高超的“做打”也为剧情增色不少。我不知道演员是不是从小就要练少林功夫,但我也完全有理由猜想他们小时候应该也跟我一样有过看了《少林寺》或豫剧《花木兰》之后凌晨偷偷爬起来,翻越学校的高墙去练功的经历。就算是只学了些花拳绣腿,在舞台上巨幅的背景下,众兵们在刀光剑影中连斗翻腾的腿脚,也是让人热血沸腾的。而宫女丫鬟们衣香鬓影,齐整整的“水步”,在舞台上轻盈如云,则真正把东方女性那“水莲花”一样的温柔娇羞展示得淋漓尽致。⑮可惜,这样的艺术,这样纯粹的属于中国的艺术这么本土来自自家后院的豫剧,我竟然是在跨越了千山万水、经过许多人生轮转之后,才在异国他乡遭遇。这,不知是幸事还是不幸。⑯我毫不惊异于最后全场的起立。一向含蓄的中国观众在“程婴”最后谢幕时爆出比西方人更慷慨的掌声和口哨声。我顾不得被泪雨催花的妆容,跟激情的观众们一起涌向舞台与演员们合照。这里面竟也有金发老外。⑰在满台的鲜花、掌声、泪与笑中,我没有遗憾:赵氏孤儿终于被救了。但,豫剧呢?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言语间为中国这些传统剧的存续颇为唏嘘存续:流行B.它的艺术效果有令人目不暇给之感 目不暇给:看点太多,看不过来C.他们炉火纯青的音、形、声、韵 炉火纯青:技术达到纯熟完美的程度D.也没有什么台词可以尽诉心头百啭百啭:渴望得以诉说的重重心声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作者说自己虽是河南人,却从小不爱听豫剧,为后文写在异乡观赏《程婴救孤》后,对家乡戏曲态度的变化做铺垫。B.剧中程婴为救赵氏孤儿,舍弃自己的亲骨肉与屠贼相伴十六年,却遭受百姓强烈谴责,形成了极具张力的戏剧冲突。C.第⑬段作者将豫剧《程婴救孤》与自己喜欢的其他音乐进行比较,得出情节的惊心动魄是这一剧作感人至深的主要原因。D.第⑭段对演员如何练功的猜想可以看出“做打”表演引发了作者对儿时欣赏影视剧之后,迷恋于学中国功夫的动人回忆。20.文章第③段写道:“没想到戏到半场,我已经哭得不能自已”,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如此激动的原因。(6分)本文题目“豫剧的孤儿”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为什么你自我感觉良好的答案却不得分?从评分细则看如何答题:(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山地马日隆是四姑娘山下的一个小镇。在小饭馆里喝酥油茶的时候,我从窗口看见了山的顶峰,在一道站满了金黄色桦树的山脊背后,庄重地升起一个银白色的塔尖,那样洁净的光芒,那样不可思议地明亮着。我知道,那就是山的主峰了。相信此时此地,只有我一个人在注视着它。而那座雪峰也已渡过蓝空,到我胸中来了。顷刻后,我们站在山前,远远看到将要驮我们上山的马,我的心跳一下就加快了。马,我已经有两年多没有跨上过马背了。现在,一看到它们的影子出没在金色桦树掩映的路上,潜伏在身上的全部关于这种善于驰骋的动物的感觉一下子就复活了。那种强健动物才有的腥膻味,蹄声在寂静中震荡,波浪一般起伏,和大地一起扑面而来的风,这一切就是马。可那是一群什么样的马呀!在我的经验里,马不是这样的。我们要牛羊产仔产奶,形象问题可以在所不计。但对马,我们是计较的:骨架、步态、毛色,甚至头脸是否方正都不会有一点马虎。如果不中意,那就宁愿没有。而眼前是些什么样的马呀: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叫人担心它们的骨头随时会刺破皮子。我问马队主人刚才把马叫作什么?他说,牲口。这个回答使我高兴。在我胯下的不是马,而是牲口。马和牲口,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马”,低沉,庄重,有尊敬的意味;“牲口”,天哪!你念念看,是多么轻描淡写,从一种可以忽略的存在上一掠而过。不过带着一点失望的心情在路上实在是件好事。如果胯下是一匹好马,会叫我只享受马,从而忽略了眼前的风景。而现在,我可以好好看风景,因为是在一头牲口的背上。看够了一片风景,思绪又到了马的身上。马之所以是马,就是在食物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它们总是要寻找最鲜嫩的草和最洁净的水,所以总是在黎明时出现在牧场上。我们在一块草地上下了马,吃干粮。这些牲口松了缰绳也不走开去寻找自由和水草,而是一下就把那长长的脸伸到你面前,鼻翼翕动着,呼呼地往你身上喷着热气,那样的驯顺,就是为了吃一点机器制造出来的东西:饼干、巧克力,甚至还有肉罐头。我的那一匹,伸出舌头来,就从我手上把一包方便面、一个夹肉面包卷到口里去了。吃过干粮再上路,我没有再骑牲口。走在一片柏树林里,阳光星星点点透过树梢落在脚前,大地要在上冻前最后一次散发醉人的气息,小动物们在树上来回跳跃,寻找最后的一些果实,带回窝里做过冬的食物。夕阳西下,整个山谷,整个人就落在阴影里了。寒气从溪边,从石缝里泛起,步行三四个小时,人也很累了。听到那些牲口脖子上的铜铃在前面的林中回荡,这时,不管是牲口还是马,都想坐在它的背上了。晚饭的时候,我的那头牲口得到了比别的牲口多一倍的赏赐,我甚至想给它喝一口酒。在云杉的衣冠下拉上睡袋拉链时,牲口们已经不在了。我什么也来不及想,就酣然入睡。半夜里醒来,先是看见星星,然后是流到高崖上突然断裂的一道冰川,那齐齐的断口在那里闪着幽幽的寒光。月光照在地上,那些马一匹匹站在月光下。因为我是躺着的,所以,它们的身躯在我眼里显得很高大。月光恰好掩去了眼前物体上容易叫人挑剔的细节,只剩下一个粗略的轮廓。牲口重新成了法国人布封在书中赞誉过的,符合我们的经脸与期望的马了。布封说:“它们只是豪迈而狂野。”在这样一个寒夜里,它们的行走是那么轻捷,轻轻一跃,就上了春天的融雪水冲刷出的那些堤岸,而林子里任何一点细小的响动,都会立即叫它们的耳朵和尾巴陡然一下竖立起来。我的那匹马向着我走了过来。它的鼻子喷着热气,咻咻地在睡袋外面寻找。我把手从被子里拿出来,说,可是我没有盐巴。它也并没有走开,仍然咻咻地把温暖的鼻息喷在我的手上。它内在的禀性仍然是一匹马:渴望和自己的驭手建立情感。它舔我的左手,又去舔右手。我抚摸着它那张长脸上的额头中央。这样的抚摸会使一匹好马懂得,它的骑手不是冷漠的家伙。看来,这次登山将要扩展我关于马的概念。过去我所知的马是黄河上游草原上的河曲名马。那些马总是引起我歌唱的欲望。今天,一匹山地马和它的一群同伴也引起了我的这种欲望。第二天骑涉过一个海子,同行的朋友把这个过程完整地拍了下来。休息的时候,我从监视器里看那个长长的镜头。一到画面里,那马在外形上就成为一匹真正的马了。我看见它驮着我涉入湖水,越来越深,最后在水中浮起来,慢慢地到了对岸。然后扬起前蹄,身子一纵,上了半人高的湖岸。录像没有伴音,但我还是禁不住身子颤动一下,听到了蹄子叩在岩石上的声音。我看见自己用缰绳抽了它一下,于是,它就驮着我在弯曲的湖岸上飞跑起来。它从一段枯木上跃过时,是那么轻捷;而当其急速转弯避开前面突兀的岩石时,又是那么灵敏。于是,我在它的背上所有的感觉都复活了。这匹马这样懂得来自骑手的暗示:轻轻一提缰绳,它就从一丛小叶杜鹃或一团伏地柏上飞跃而过;两腿在肋上轻轻一压,它就甩开四蹄,跑到这个下午的深处去了。一场大雪下来,不要说再继续上山,就是下山的路也完全看不见了。顶着刺眼的阳光,我们给马备上鞍子,再在鞍子上捆好带来的东西。这一来,它又不像是马,而像是牲口了。它们短小的四肢都深深地没入雪里,它们窄窄的胸膛推开积雪,开出了一条道路。就是这样,我们的双脚还是深深地没入积雪。不到半天工夫,我那专门为了这次上山而买的运动鞋就报废了,所以不得不爬到马背上。倒是马队的主人说,没什么,牲口就是叫人骑的。我说,这么深的雪,它怕是不行吧。主人说,它们又不是金贵的马,那些马在这样的大雪里,不是跌残就是摔死了;而这些牲口,命贱,像是使不坏的东西。我说,其实就是另一种马嘛。他说,是,山地马。这些马,在这样的路上走得多么快啊,雪越来越薄,最后雪没有了,道路又变成了深深的泥泞。这时已经到了我们上山第一天过夜的地方,马队的主人要在这里跟我们分手,他说,到了山下只要卸下鞍具寄放在镇子上,牲口们会自己回家的。到这个时候,他才露出一点感情说,牲口们累了大半年,该过一个安闲的冬天了。他扬起手,对着他的牲口叫一声“走”,这些矮小、坚忍的山地马,又摇响了脖子上的铃铛,驮着我们上路了。风吹着它们的脖子,铜铃声在黄昏中回荡。寒气四起,我抬起头,看到晚霞又一次燃红了雪山之巅。(取材于阿来的同名散文)16.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重地升起一个银白色的塔尖——以动写静,表达作者看到圣洁明亮的雪峰时油然而生的庄严肃穆之感。B.你念念看,是多么轻描淡写——以第二人称引发关注,提醒读者体味“牲口”称谓中蕴含的淡漠态度。C.那马在外形上就成为一匹真正的马了——在镜头中,山地马善于奔跑腾跃的自然、真实的状态完整地显现出来。D.跑到这个下午的深处去了——写山地马轻捷灵敏地奔跑的景象,突出它脚力轻健、奔跑有力的特点。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山地马非常熟练地吃方便面等食物可以看出,它已经习惯了机器制造的食物。B.作者对山地马的认识发生变化,来自寒夜里的朦胧月色和视角变化造成的错觉。C.文中山地马以胸膛推开积雪的细节,为后文马主人对其表达关爱之情埋下伏笔。D.结尾段写到作者再次眺望雪山之巅,说明作者对于未能登顶雪峰依然心存遗憾。18.作者对山地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8-21题。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沈从文我有一点习惯,从小时养成,即对音乐和美术的爱好。从四五岁起始,这两种东西和生命发展,即完全密切吻合。初有记忆时,记住黄昏来临一个小乡镇戍卒屯丁的鼓角,在紫煜煜入夜光景中,奏得又悲壮,又凄凉。春天的早晨,睡梦迷糊里,照例可听到高据屋脊和竹园中竹梢百舌、画眉鸟自得其乐的歌呼。此外河边的水车声,天明以前的杀猪声,田中秧鸡、笼中竹鸡、塘中田鸡……以及通常办喜事丧事的乐曲,求神还愿的乐舞,田野山路上的唢呐独奏——一切在自然中与人生中存在的有情感的声音,陆续镶嵌在成长的生命中每一部分。这个发展影响到成熟的生命,是直觉的容易接受伟大优美乐曲的暗示或启发。到都市中来已三十年,在许多问题上,工作方式、生活取舍上,头脑都似乎永远有点格格不入,老是闹别扭。即勉强求适应,终见得顽固呆钝,难于适应,意识中有“承认”与“否定”两种力量永远在争持,显得混乱而无章次。唯有音乐能征服我,驯柔我。一个有生命有性格的乐章在我耳边流注,逐渐浸入脑中襞褶深处时,生命仿佛就有了定向,充满悲哀与善良情感,而表示完全皈依。音乐对我的说教,比任何经典教义更具效果。也许我所理解的并不是音乐,只是从乐曲节度中条理出“人的本性”。—切好音乐都能把我引带走向过去,走向未来,而认识当前,乐意于将全生命为当前平凡人生卑微哀乐而服务。笔在手上工作已二十六年,总似乎为一种召唤而永远向前,任何挫折均无从阻止,从风声、水声、鸟声中,都可以得到这种鼓励与激发。从隔船隔壁他人家常絮语与小小龃龉中,也同样能够得到。即身边耳边一切静沉沉的,只要生命中有这些回音来复,来自多年以前的远方,我好像也即刻得到一线微光,一点热,于是继续摸索而前。社会给我的教育太多了,一切由都市文明形成的强制观念,总在迷乱我,压迫我。只有一件事给我生命以力量和信心回复,即具启发性的音乐。对于生命的欢欣,死亡的肯定,一个伟大作曲者必然能理解,并理解到这种生命皈依的庄肃,把它当成创造的动力。音乐教育我,实在比任何文字书本意义都重大得多。我爱美术有相似而不同情形。认识我自己生命,是从音乐而来;认识其他生命,实由美术而起。就记忆所及,最先启发我教育我的,是黄蜂和蟢子在门户墙壁间的结窠。工作辛勤结构完整处,使我体会到微小生命的忠诚和巧智。其次看到鸟雀的作窠伏雏,花草在风雨阳光中的长成和新陈代谢,也美丽也严肃的生和死。举凡动植潜跃,生命虽极端渺小,都有它的完整自足性。再其次看到小银匠捶制银锁银鱼,一面因事流泪,一面用小钢模敲击花纹。看到小木匠和小媳妇作手艺,我发现了工作成果以外工作者的情绪或紧贴,或游离。并明白一件艺术品的制作,除劳动外还有个更多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而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小市民层生产并供给一个较大市民层的工艺美术,色泽与形体,原料及目的,作用和音乐一样,是逐渐浸入寂寞生命中,娱乐我并教育我,和我生命发展严密契合分不开的。我对于美术的理解,明显即比普通美术理论大不相同,也容易和一般鉴赏家兴致异趣。加上十年流亡转徙生活教育,自然景物与人生万象,复轮流浸润于生命中。个人生命在这种错综繁复人生中发育长成,即缺少美术史的严格训练,爱好与理解,自然和普通人已经大不相同。和音乐关系二而一,我能从多方面对于一件美术品发生兴味。有一点还想特别提出,即爱好的不仅仅是美术,还更爱那个产生动人作品的性格的心,一种真正“人”的素朴的心。到都市来,工艺美术扩大了我的眼界。不仅对制作过程充满兴味,对制作者一颗心,如何融会于作品中,他的勤劳、愿望、热情,以及一点切于实际的打算,全收入我的心胸。一切美术品都包含了那个作者生活挣扎形式,以及心智的尺衡,我理解的也就细而深。在小小作品中,作者注入崇高的理想,浓厚的感情,安排得恰到好处时,即一块顽石,一把线,一片淡墨,一些竹头木屑的拼合,也见出生命洋溢。这点创造的心,就正是民族品德优美伟大的另一面。(取材于沈从文《关于西南漆器及其他》)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完全密切吻合 即:就B.即勉强求适应 即:即使C.只是从乐曲节度中条理出“人的本性” 条理:分析整理D.从隔船隔壁他人家常絮语与小小龃龉中 龃龉:轻声细语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自幼年起的各种声音记忆,使其日后从直觉上更加容易理解伟大优美的乐曲。B.以小银匠、小木匠、小媳妇为例,文章意在说明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需全神贯注。C.作者多年流亡转徙,积累了错综繁复的人生经验,其审美眼光不同于普通人。D.作者充分调动感官来捕捉平凡生活之美,并借助生动的细节使之重现于纸上。20.作者理解的音乐和美术分别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6分)音乐和美术对作者的成长及认识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四)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7-20题。心灵的呼吸音乐,在我的童年生活里,是沉重而苍凉的存在。许多真诚而朴实的响器的演奏和歌声,强烈地感染了我,像土地、阳光、露珠、微风那样地真实。我觉得人世间的确有一些美好的声音使你无法忘却,它渗透了你的生命,它沉重如种子落在你的心上,永远留在那里,生了根。父亲屋里的墙上,挂着一管竹箫,我只听他吹过一次。一个秋天的黄昏,我已近十岁光景,父亲独自到房顶上,背靠着烟囱,手拄着箫。我坐在房顶的一个角落,离父亲好远,我的心灵感到一片空茫,隐隐地感觉出父亲是孤独而哀伤的。天渐渐地暗黑下来,父亲的面孔已经模糊不清。我不是听见,是感觉到了有一种很轻飘的、跟夜雾融成一气的声音,幽幽地,静穆地,一缕一丝地降落到我的心上。吹的什么曲调,我不知道,是从来未听过的声音。那箫声仿佛是从父亲深.奥.的体腔内部流泄出来的,像黑暗中的小溪流,你不用心去感觉,就什么也听不到。父亲什么时候不吹了,我不知道,我们谁也看不见谁,互相没有说一句话。箫不吹了,但那个由声音显示的情境还在,人和箫声都不愿意分离。我觉得箫声是很神秘的,箫是接通心灵与遥远世界的通道,就像微细的血管与心脏相通那样相依为命的关系。回想起来,我当年学着写诗,就是想找一管接通遥远世界的箫,或与箫相似的让心灵能呼吸的气管。箫,只属于我父亲个人,他只为自己吹,不要听众。笙和管子,父亲经常吹,不是独自吹,是跟村里的“自乐班”的人一块儿,总是在黄昏以后吹。深秋农闲以后,他们几乎天天在村里的广场上吹奏,全村人都能听到。演奏的声音,如当空月亮,照遍了每个角落。父亲有两船笙,一船是黄铜的,从我能记事时起,它就摆在父亲的桌上,竖立的竹管如张开的翅膀,我觉得它很好看,知道它能发出奇异的声音,就更对它生出崇敬的感情。我十岁以后,父亲置买了一船白铜的,他特别珍爱这白铜的。父亲用白铜的笙吹,我得到他的允许,怀抱着黄铜的笙坐在一边学着吹。父亲在家里偶然对我说过几句:指头按眼,不能按得太死,声音都憋死了,音调要像呼吸那么自然才好,呼吸是随曲调的命脉而呼吸。我从父亲吹笙前严肃的准备动作和神情,开始向他学习,他瘦削的双手端着笙座,嘴唇跟笙的嘴一旦接触,笙跟他的生命就形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整体:没有笙,就没有父亲;没有父亲,也就没有笙。“先得摸透每个笙管的个性”,父亲对我说。他让我一个音一个音地认识笙。黄昏时,我坐在屋顶上学着吹,如果父亲正好在家,他总认真地听我吹,很少指点,最多说一句“用心好好琢磨”。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我吹奏时感到很振奋,整个的生命都感触到了美妙的节奏。可以说,我对节奏的理解,就是从吹笙开始的。心灵的吐诉需要节奏,节奏能把内心的各种情感调动起来,凝聚成实实在在的音响世界,任何一个音节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不是孤立的。父亲跟我一块儿吹,总要检查我的手和脸是否干净。仿佛不只是吹吹笙,是带我一起去一处远远的精神境界,比走亲戚还要郑重几分。父亲和我端端地坐在炕上,面对面地吹,中间隔着一张炕桌。我当时觉得这一切的细节确有必要,它表现了一种虔诚的气氛和心境。父亲没有让我吹过管子,说我人还小,容易伤了心肺。笙主要起和声作用,是柔性子,它的声音是浑圆的,而管子的声音是峻拔的,像忽上忽下飞翔的鸟,在笙声的云雾中鸣唱。管子是用硬木镂空制作的,握在手里很沉重,还镶着一圈圈的白铜。父亲吹管子时,脸憋得通红,胸间的气似乎聚集起来朝上冲,拼命朝高高的顶峰飞跃。父亲的嘴异常灵活地吹奏着,声音的高低强弱很难控制,每个音节,稍一不慎,松懈一下,就可能从高入云霄的顶峰摔了下来,把乐曲摔得粉身碎骨。到现在我还有一种看法,吹奏时,曲谱固然重要,但吹奏者的心境与情绪以及周围的环境,都是不可分的。黄昏后,村里的“自乐班”在广场上演奏时,那情景,那气氛,表面上很混乱,尘土飞扬,还免不了有孩子们的哭闹声,可是一旦演奏起来,杂乱的一切都融和了。“自乐班”的人大都是从口外回来的,年纪都不小了,他们受够了苦,需要解闷,当他们在一起合奏的时候,似乎忘掉了一切。所有的曲调都是很苍凉的,在苍茫之中,他们的心像雁群一般飞越过寒冷的冬天,飞越过苦难的人生。如果我对音乐有一点素养的话,主要就是从这些充满了热汗味和烟尘气的场合感受来的。童年时半夜醒来,常听到沉郁的驼铃声在空旷的夜里一声声地响着,回想起来,我觉得那是一种生命的音乐,一种长途跋涉的沉缓而坚毅的节奏。拉骆驼的老汉和一匹匹骆驼需要这苍凉而庄重的乐音伴随着。我在童年少年时期受到的音乐熏陶,使我形成了对乡土音乐的迷恋,也使我这一辈子都无法背离深入骨髓的乡土气,也影响了我的诗的气质。这也就是所有故乡的性格吧!(取材于牛汉的同名散文)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亲深奥的体腔内部 深奥:深邃神秘B.心灵的吐诉需要节奏 吐诉:吐露、倾诉C.管子的声音是峻拔的 峻拔:尖而细D.杂乱的一切都融和了 融和:和谐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的父亲摸透了笙管的特点,当他吹笙时,笙就好像与他融为了一体。B.硬木制作的管子握在手里很沉重,所以吹奏时声音的高低强弱很难控制。C.作者屡屡将音乐的记忆融于黄昏的情境中叙写,有效传达出苍凉的感受。D.作者用“雁群飞过冬天”形象而生动地喻指了音乐具有超越苦难的力量。19.作者写出了他对音乐的理解逐渐深入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这一过程。(6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章标题“心灵的呼吸”包含了哪些涵义。(6分)(五)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720题。契诃夫的预言肖复兴如今城市的书店,两极分化,一类空间被挤得越来越逼仄,像北京大栅栏的新华书店,我小时候就在那里买书,现在它虽然依然健在,却是在夹缝里求生存,一半书架上的书籍,被杂七杂八的东西所蚕食;一类走高大上的路线,成为网红打卡地,如距新华书店不远处西河沿新开张不两年的PAGEONE书店,装修时尚而辉煌,书也成了装潢的一部分。这样的书店不少,一般兼卖咖啡之类。灰姑娘和白雪公主,如此呈不对称的辉映,映射出如今书店的尴尬。一座城市不可能没有书店。书店,既不是城市的宠物,也不是城市的乞儿。它本来无所谓大小、豪华或简朴,而应该是宠辱不惊,哪怕白无无人光顾,夜晚一灯如豆,即使谈不上纪晓岚说的“灯如红豆最相思”,总还是能给人一点儿温暖。记得有一年我到江南海盐小城,夜晩,在僻静深巷一个不大的书店里翻书,一直到书店里的人都走光了,只剩下店员(也可能是老板)一人;最后,我买了一本黄裳的老版旧书《旧戏新谈》,早已经到了打烊的时间,我前脚离开,人家就关上店门,上好窗板。店里闪烁的橘黄色的灯光,让我感到亲切,至今难忘。如今,越是城市角落里鸡毛小店一样的书店,越是难以为继。不少这样的书店,不是已经无奈地关门改作他用,就是如大栅栏的新华书店也一半改卖杂货,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北京前门外大街,沿前门楼子一路往南到珠市口,一里多长的街道两旁,【甲】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有三家书店存在。如今,一家不剩。重游故地,有时会想,还不如大栅栏里的新华书店,尽管一半卖杂货,毕竟还残存一半在卖书,聊胜于无。前两天,读契诃夫的小说,在《契诃夫小说全集》第八卷,偶然读到《一家商号的历史》。小说不长,讲的是一个叫安德烈的人得到母亲一笔遗产,准备开一家书店,便租下一座房子,从莫斯科进了一批新旧各类书藉,陈列在架,开门揖客。谁想,【乙】开张三个星期,没有一个人进门买书。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姑娘,要买两分钱的醋。安德烈生气地说:小姐,你走错门了!以后,进门来的客人,都不是来买书,而是要买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无奈的安德烈,为了生存,只好屈从,他从莫斯科进了这些生活用品。这些东西卖得不错,安德烈得陇望蜀,把隔壁的杂货铺也盘了下来,在中间的墙上凿开一个门,【丙】两家店合成一家,扩大地盘,索性都卖杂货。后来,安德烈又盘进一家酒馆。杂货,酒馆,比书更能让小店存活。最有意思的是这祥两处。一处是安德烈新进杂货上架的时候,不小心碰得架子摇晃起来,【丁】最上面一层架子上摆放的一位文学名家的十卷本文集滚落下来,砸在他的脑袋上,砸碎了两盏灯罩。【戊】最后,他把架上的那些书,打捆论斤都卖掉了。另一处是小说的结尾。书店变身为杂货店之后,有旧日的朋友忽然跟他谈起文学和书籍报刊的时候,他眯起眼睛,摆弄胸前的表链说:“这种东西跟我不相干。我是干比较实际工作的!”读完契诃夫的这篇小说,我想起我们的书店,竟然有若如此相似之处。这是契诃夫1892年的作品,早在129年前,契诃夫就已经预言我们不少书店的命运。不是渐次引入各种生活用品(我们现在再多一点文创产品)、小酒馆(我们是咖啡馆),便是改弦更张,让书店变成杂货铺,乃至彻底消失。对于书店的认知转换,安德烈从最初说人家是走错门,到最后自诩为卖杂货才是实际工作——在实际、实用和实惠的价值系统中,书自然沦为杂货不如的货物。如此,书砸在我们的头上,再正常不过。当然,也不能归罪于书店的老板。安德烈最初办书店的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碰壁,应该是很多个体书店小老板的命运写照。即使是大书店的大老板又能怎么样呢?在网络的冲击下,纸面阅读遭受空前未有的滑坡;而网上销售对实体书店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这是全世界的问题。以美国为例,实体书店是由大的连锁店和小的独立书店构成。连锁店一般实力雄厚些,独立书店则由于是个体经营,本小利微,面临的挑战更严峻,很多家书店都已经纷纷倒闭。美国有名的连锁店鲍德斯前几年已倒闭,【己】如今只剩巴诺一家。疫情冲击之下,其命运更是可想而知。契诃夫真的是厉害,未卜先知,预言一百多年后书店的命运。如今,不愿意将书店变身杂货铺,而仍然坚持卖书同样是干实际工作理念的书店,是了不起的。这个实际的工作,不仅关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关乎我们的精神和心灵。17.从画线语句【甲】【乙】【丙】【丁】【戊】【己】中任选三处,各用一个成语概括其所写书店或书籍的命运。(3分)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今的实体书店,其空间因断被挤压而越来越狭小,生存越来越艰难;受经济利益等影响,书籍的地位也逐渐被繁杂的东西取代。B.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叙述契诃夫小说《一家商号的历史》的内容,不但使文章的意蕴更为丰实厚重,也让文章悬念丛生,引人入胜。C.契诃夫小说中“最有意思”的“两处”,形象地写出了书籍的尴尬处境及安徳烈的态度,暗示人们如果没有书籍将失去精神的灯盏。D.本文作者用“契诃夫的预言”来借指不同时代的实体书店不断走向衰亡的可悲命运,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可谓一箭双雕。19.这篇散文饱含着作者丰富深邃的情感,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6分)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星空下写作的人会像警惕情敌一样提防星空之类被抒情化的名词。但在新疆的北疆,我既无法抗拒星空的实体,也无法抗拒星空这个词。在被丘陵分割的南方,即便远离了城与村,也很难置身于一大片完全不被灯光、烟雾和声音污染的星空下。那么浩瀚,那么澄澈,那么寂静,对人的思想和体温都有着巨大的吸附力。这样的星空,我拐出借宿的可可托海干部学院大门,不出五米就遇上了。路灯乏力的地方,星光马上接管。离中秋还有四天,月亮还不是很圆,星空下的细节还很模糊。我往寂静深处走时,右边不时浮出一两声羊叫,左边总能听见大型食草动物反刍时牙齿相互摩擦的动静。定睛细看,羊圈里的羊,有的侧卧,有的站起来打量我,似乎在揣测等待它的是夜宵还是刀子。牛则镇定得多,在泥墙边站着,要么像剪影一样浅睡,要么像钟表那样,把咀嚼的动作弄得均匀而枯燥。牛粪、羊粪、马粪的气息暗自涌动,新鲜的和汲积了大半个月的混在一起。低空游走的臭味分子浓密得像头顶的星群。这样的夜晚,最绅士的脚步声都可能让安睡的人心惊肉跳吧。去爬屏风状护卫着小镇的石头山,从远处看它像刀刃一样锋利地朝向夜空﹐森冷,孤绝。爬上去发现并不陡峭,许多岩石还有浑圆的脊背,便于牲畜和人驻留。这里是阿尔泰山脉的一部分,近年曾有饿极的熊、狼闯到羊圈捕食的传闻。我不敢深入太远,坐在最近的一个山岭看可可托海镇,发现它其实就是电灯从黑暗里挖出的一把弧形镰刀。镰刀之外,是幽暗的山岭和星空,锯齿形山峰重重叠叠无尽头,如同沙盘地图里的景象。星空则无涯得溢出沙盘。对面山脊上方的一些星星,低矮,晶亮,重量感很明显,像承受不住地心引力,滴水一样不断向地面坠落光泽。瞬间回到童年时观测星象的感受﹐神秘,忧虑,但是着迷,个体的渺小和宇宙的无限形成的落差让人陷入醉酒般的晕眩感之中。像地球引力吸附星光一样,星空也吸附着人的思维与情感。占满大脑的许多人与事,思与念,被悉数聚集,然后像铁屑遇上磁石一样朝着夜空奔散而去。第二天在额尔齐斯大峡谷,遇上叶片金黄与火红相间的白桦林、杨树、胡杨,还有从夏牧场向冬牧场转场的羊群、牛群、马群。前者像蔓延的山火,与岩石的铅灰色、额尔齐斯河的碧蓝色,构成色彩浓烈的油画。坐在车上,端相机的手朝窗外乱按快门都是好片子,取景框都无须看。羊群声势浩大,唯我独尊,穿越公路时无视任何交通规则,再凶悍的货车司机也要温顺地停下来行注目礼。所到之处烟尘滚滚,草木瑟瑟,让人想起古代的战争,以及某种生活方式的背影。如同昼与夜的温差,阳光下的额尔齐斯大峡谷有多灿烂,星光下的额尔齐斯大峡谷就有多清冷,像是烧红的生铁浸过井水冷却下来的样子,搜刮吸收着周遭一切生命的热量。第三夜,月亮圆了许多。月光和星光共同照耀着牛羊的居所和两条山路,左边的小路通往远山的牧场,右边的大路连接的是牧民的公共墓地。我裹上旅行箱里全部长袖的上衣,却没往后山走太远。更多的时间,我蹲在羊圈边闻着膻味,与对我不再感到警觉好奇的牲畜交换心思。拖拉机的挡风玻璃和红色外壳闪闪发亮,桦树栅栏和牛的身躯涂在地面的阴影清晰可辨,黄牛、奶牛们巨大的瞳仁里也倒映着一些星星。山后,灰白色的土路浮在月色星光下,让人既惧怕又向往,似乎持续地走下去,就会进入外星生命的显微镜下,或者不知不觉地闯入另一个时空。那三个夜晚我几乎走出了自己的身体和大脑,不仅遗忘了人群,也不想美学与情感,心境与平日的差别比额尔齐斯河离赣江的空间距离还远。我在星空下也给江南的朋友打过,反复唠叨的一个意思是:我现在头顶的星空,是我见过的最干净、最寂静的,干净得可以望见消失的童年,寂静得能听到血液冲刷血管壁的声响,连南方山野之夜最寻常的虫鸣声都被删除了。这就是可可托海人的日常。在这样的日常里,他们的内心会有什么不同呢?可可托海地下的矿种占全疆矿种的百分之六十七,白云母、铍储量居全国首位。城边上就有个世界闻名的矿区,曾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城区的宝石店比超市更多,各种宝石随手摆放,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不过店老板大多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架势,一个表情可以定格很久,对顾客并无太多勾引的激情。这是过于漫长的冬季给当地人性情的馈赠吗?从可可托海返回乌鲁木齐的飞机上,发现右脚右后跟干裂开了。可能这次在阿尔泰山区行走得太久了,白天在山上攀爬远眺,晚上走在平地上仰望星空。回到南昌一周,伤口缓慢地松软滋润起来。它最后的合拢,像星空在记忆里的渐次关闭,包裹了许多语言无法描述的内容。(取材于范晓波的同名散文)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乏力的地方乏力:难以照亮奔散而去奔散:飞速消散C.烟尘滚滚,草木瑟瑟瑟瑟:干枯、稀疏勾引的激情勾引:招引、招揽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三段作者通过听觉、视觉、嗅觉描写牛羊马的状态,表现星空下的静谧。B.第四段作者把可可托海镇比作“镰刀”,形象地写出星空下小镇的形状独特。C.第六段用色彩浓烈的树林与声势浩大的羊群对比,突出羊群给作者的震撼。D.结尾用“包裹”一词写出随着伤口愈合,星空下的过往沉淀进作者内心深处。18.请结合文章内容,概述星空“巨大的吸附力”有哪些表现。(6分)文章倒数第三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乡土①“写小说真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的生活,一头挑的技巧。”说这话时,柳青已是名满文坛的青年作家,参与创办《中国青年报》,并主持文艺副刊工作。1951年9月,柳青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赴苏联访晤,为眷慕已久的托尔斯泰的顽强毅力和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所打动,被“生活在自己要表现的人物环境中”的创作理念折服,暗自做出了新的人生选择。②作为从延安走出来的作家,柳青在每次大战结束后都发奋写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被派往大连工作,写下《种谷记》,作品一完成,他立即回到艰苦的陕甘宁边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许多人想见世面,到各地游山玩水,他却埋头写《铜墙铁壁》,作品一出,他又开始计划着新的创作了。③当时,农村合作化运动是个千年不遇的新事物。“作家要进三个学校:生活的学校,政治的学校,艺术的学校。”“搞写作,就先到基层群众中去。”这位能讲英语、俄语,心怀文学理想的青年作家讲出石破天惊的话语,惹得同行们一阵侧目。那时文艺队伍不少人爱“做姿态”,下去以前大张旗鼓表决心,喊口号,下去三五天,找个堂皇理由陆续都回来了。然而,勘破红尘般决绝,柳青放弃舒适的条件,干脆把工作关系转到终南山下的长安县。那时,巨大的政治变化,必然带来经济和各种社会心理的变化,柳青认为长安县离城不太远,最能迅速、明显地反映这种变化,最能找到独具代表性的乡村“典型”,心目中的“英雄”。④“要想塑造英雄,首先要塑造自己,要写英雄,首先要学习英雄。我绝不能说一套,做一套。”1952年9月,秋风乍起。柳青带着简单行李坐着汽车出了西安城大南门,下了最大一道坡,进入稍微宽展的土街道,就到韦曲镇。他住进县委大院一间平房,暂时担任县委副书记,分管农村互助合作。不久,又拔锅起灶,落户皇甫村。“在生活里,学徒可能变成大师;离开了生活,大师也可能变成匠人。”⑤刚来皇甫村,柳青穿着熨帖的白衬衣、西装裤,戴着金色边框的眼镜,提着公文包,坐在牛车上,俯身看着老人和孩子争抢牛粪。遇见的村民嘟囔他:洋活得很嘛。柳青心头一震,第二天就在集市上买了农民的服装,换掉四个兜的干部服,头发剃光,抽着旱烟,挽起了袖口。要写好农民,首先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农民。此刻,柳青想着在皇甫村尽量生活时间长些,真正进入到他的书写对象之中,“永远不失去一个普通人的感觉”。⑥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古今几千年,农民过惯了一家一户的日子,穷了一家去乞讨,富了自家享用,没有互助的意识,谁能接受互助合作呢?农民常常是看着别人的样子走路,跟着发财,不跟着跳崖。柳青就先给党员、团员、村干部和积极分子讲互助合作课本,让他们带头示范。大伙都说,大道理都会说,可柳青讲得不让人烦,反而叫人爱听。有时没听到柳青的讲话,就有人念叨:柳书记今儿怎没来?光想听他说个啥,几天不听心里还蛮慌的。⑦柳青坐在灯下写作。他计划第一部写互助组阶段,第二部写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巩固和发展······在那盏油灯下,身后的影子,像一位黑色的巨人一样守护着他,也守护着那一片光明。隔壁的邻居已经睡下,鼾声穿过土墙,听上去像地震。他出门投进黑夜,院子里的树影像泼了墨似的。那时枣子刚刚熟透,香香甜甜满树,他抹黑随手抓下一把,脆脆地嚼上。一股甘甜穿透全身,再听那鼾声,也不那么刺耳了。⑧互助组的初起、整顿、发展、成熟,其中的曲曲折折、是是非非,柳青全都经历过。身居破庙,心向草棚,白天跑农村,晚上写笔记,他精力全都用在了农村农业上,体察各种人的思想和心理,让不同人物素材在他头脑中积累起丰富的记忆。写了不少,也丢了不少,剩下的反复研磨过滤,历经五年,四易其稿,小说才正式定稿。⑨1960年,《创业史》第一部问世,引起极大社会反响。柳青随即着手第二部的写作,他是想把梁生[1]等农民创业的历程“印”在中国文学史上。他亲自参与创建陕西王莽村“七一联合农业社”、皇甫村“胜利农业社”,使长安县农业互助合作工作得以健康发展,成为陕西和西北的先进典型。当代作家路遥曾评价柳青的创作:“一只手拿着显微镜观察皇甫村及其周围的生活,另一只手拿着望远镜在瞭望终南山以外的地方,因此他的作品不仅显示了生活细部的逼真精细,同时在总体上体现出了史诗式的宏大雄伟。”⑩柳青有心让自己的作品像从黄土塬上长出来的一样,浸满地气。他留心观察农村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状况,用心揣摩“小说对象”的心理、精神状态和行为习惯,将每个人物使用的性格化语言都烂熟于心。《梁生宝买稻种》一段,把农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艰苦奋斗刻画得逼真传神,使庄稼人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员的特有气质和谐统一在一起。作家“深入生活”的效果是用“生活深入作家”的程度来反映的。柳青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去做的。梁生宝的原型王家斌说,柳青对普通农民从来不发脾气,也不说重话,要求脱产干部像和尚的木鱼子,“人家敲时嘴里还经常骂你,嘟囔你,那你也不能发脾气”。做农民工作,一次就讲一两个问题,用农民熟悉的语言和实例,把道理说深说透,让人们真正理解党的政策。⑪柳青笔下的梁三老汉,是在泥土里扒拉一辈子的农民,善良、勤劳、倔强、保守,他由衷地感谢带来土地、带来创业希望的共产党,但又不理解、不能接受社会主义的新事物,思想和性格上充满着种种矛盾。写梁三老汉的时候,柳青不由自主地流泪,他是把梁三老汉当作自己的父亲来写的。这个形象,承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的奋斗与辛酸。⑫低于生活不是现实主义,脱离生活也不是现实主义。柳青深谙此理,他对贫苦农民倾尽笔墨,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他们身上,当然也包括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他常常以托尔斯泰为标尺自省,不敢失去一个作家的良心,竭力在作品中体现出历史价值和作家的责任担当。(取材于熊启文的同名散文)注释:【1】梁生宝与后文的梁三老汉均为《创业史》中的人物。文章第①段中说柳青被托尔斯泰“生活在自己要表现的人物环境中”的创作理念折服,柳青是如何践行这一创作理念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述。(6分)19.文章第⑪段写到了柳青塑造的梁三老汉这个形象及柳青创作时的情形,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这部分内容的作用。(6分)答案《豫剧的孤儿》A(3分)19.C(3分)20.答案要点:深刻的主题;曲折的情节;直指心灵的音乐;演员精彩的功夫;对传统文化的赞叹;现在才亲近豫剧的遗憾。21.答案要点:豫剧《程婴救孤》;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下处境;身处异国他乡,远离中国传统艺术的“我”。《山地马》D(3分)17.A(3分)18..【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山地马外形不佳,对食物不讲究,作者感到失望,心生嫌弃。山地马成为作者登山的重要助手,作者与其渐渐熟络,产生依赖。山地马在自然中展现出自然天性、生命活力,让作者亲近、喜爱、尊重。山地马在严酷环境中表现出坚忍的品性,让作者认同、感佩。(6分。答出三条,意思对即可。)《音乐与美术》D19.B20.答案要点:①作者理解的音乐包含:自然之声;日常生活之声;作曲家谱写的乐曲。②作者理解的美术包含:动植物的生命形态;民间工艺美术;都市工艺美术。21.答案要点:①成长:自幼年起,音乐和美术丰富了作者的生命体验,和他的成长密不可分,起到教育作用;进入都市后,音乐帮助他调和工作、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及内心冲突;音乐作为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给他生命以方向感、归宿感;在他困顿时,音乐给他生命以力量和信心回复。②认识生命:作者从音乐中认识自己的生命,从美术中认识其他的生命;美术使作者体会到微小生命的完整自足性;理解工艺美术中包含的制作者的素朴的心。《心灵的呼吸》C18.B19.答案要点:①作者因偶然听到父亲吹箫,初步地感受到音乐对于生命的意义。②作者学习吹笙时对不同乐器在音乐上的特点有了更具体的了解。③“自乐班”的演奏使作者的理解延伸到音乐背后的社会和人生。④作者成年后领悟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声响也具有音乐般的美感。20.答案要点:①文中写到的都是吹奏乐器,它们的演奏都有赖于呼吸的控制。②音乐是接通心灵和遥远世界的通道,是让心灵能呼吸的气管。③心灵的吐诉如同呼吸要有节奏,节奏能把内心情感调动起来。④技巧熟练的演奏会紧贴曲调的命脉,使音调像呼吸一样自然。(五)《契诃夫的预言》17.(3分)示例:【甲】每况愈下

江河日下荡然无存【乙】无人问津【丙】改弦更张改弦易辙改弦易调【丁】束之高阁【戊】弃如敝履弃之如敝屣弃如草芥【己】硕果仅存(答对任意三处即可得3分)18.(3分)B19.(6分)要点:①实体书店带给人温暖、亲切感,因此作者对它始终心存怀念。②当今书店变成网红打卡地或在夹缝中艰难生存,让作者心怀忧虑与无奈。③契诃夫一百多年前就预言了实体书店的命运,这使作者对他十分钦佩。④在严峻挑战下,一些书店经营艰难,作者对书店经营者予以理解、同情;对仍在坚守的书店经营者,表达了敬佩之情。⑤作者担忧人的精神、心灵被实际、实用和实惠的价值系统支配,期望实体书店摆脱困境。(六)《星空下》16.(3分)C17.(3分)C18.(6分)(1)星空让写作的人暂吋放下了对被抒情化名词的警惕。(2)星空使人纷乱的心绪回归宁静。(3)星空下的大峡谷吸收了热量,让人感觉极其清冷。(4)星空下未知的空间让人既惧怕又向往。(5)星空让人几乎走出了自己的身体和大脑,心境空明。19.(6分)(1)写出可可托海矿藏丰富,而人们不汲汲于利。(2)表现出自然环境给人的性情带来深刻影响,深化主题。(3)承接上文,回答上文对可可托海人内心的追问。(七)《乡土》18.(6分)参考答案:柳青要表现的是农民,所以他选择到农村和农民中间去。①他放弃了舒适的条件,到农村和农民中间去,长期生活在农村,把工作关系转到长安县,落户到皇甫村,住在破庙中;②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农民,转变装束,改变形象,和农民生活在一起;③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农村农业上,亲自参与创建农业社,想农民所想、乐农民所乐,用农民熟悉的语言和实例为他们宣讲党的政策。【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9.(6分)参考答案:①梁三老汉善良、勤劳、倔强、保守,思想和性格上充满着种种矛盾,真实典型地代表了中国传统农民,说明柳青对中国农民的认识是非常透彻的。②写梁三老汉的时候,柳青“不由自主地流泪”,表现柳青非常动情,说明他和自己的写作对象情感上相通,对农民倾注了深情。③印证了上文“作家深入生活的效果是用生活深入作家的程度来反映的”的观点(是柳青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体现);引出了下文的结论:柳青是一个有良心、有责任担当的现实主义作家。【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含义理解题含义理解题答题思路含义理解题分类:题目的含义理解词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含义理解题常见问法1.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章标题“心灵的呼吸”包含了哪些涵义。(6分)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题目的内涵及表达效果。(5分)3.为什么说胡柚林是"飘香”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4.文章第⑭段中写道:“夏履是一杯温和的黄酒,却有着比酒更猛的后劲。”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伴沙而行”在文中有哪几层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6.请结合全文,分析最后一段的内涵及表达效果。三、答题思路1.找关键词:比喻象征指代概括性搭配不合理2.翻译,连词成句4.答题侧重点在内容和主旨上,注意思考相关内容表现了哪些对象的哪些特征(表层义),具有怎样的比喻和象征意味(深层义),表现了什么样的主旨和情感(主旨义/情感义)。(1)表层(文中层);文中直接所指(2)深层:比喻、象征、指代……(3)情感层:表达或写出了……情感(4)主旨层:深刻内涵层(上位思想);体现了……;呼吁号召……练习(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夜的眼睛北方的冬天,夜幕早早便已降下,罩上寒冷的大地。大地上的人们裹得严严实实的,行色匆匆,似乎要急急赶往温馨的地方。而我,则乘坐公交赶往求学之地——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北师大,位于新街口外大街。这是一条不算特别繁华的大街,没有大超市与大商场,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车行至此,路上只见寥寥几人匆匆急行。公交车呼啸而过,带来阵阵寒风,翻卷着飞舞的雪花。学校两旁好多店铺的灯光都已安睡,只有几盏路灯寂寞地看着赶路的行人。整条街沉寂得连落雪的声音都能听见。簌簌的落雪声与我行走在雪地上发出的“扑扑”声相伴,让夜行的我不再孤单。走在学校东门的天桥上,脚下是来来往往的车辆。车灯闪烁的亮光,仿佛在告诉我这座城市还没有沉睡;可我却感觉两旁的街道似乎已经浅眠。突然,远处有一两个光点闪射出让眼睛惊喜的明辉。渐渐走近,才发现在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后竟还有一两盏亮着的灯。灯光映照的屋内有人影晃动,应该是个店铺!我惊喜地跑过去一看,果真如此!从店铺的挡风帘内漏出的点点灯光,在这条昏暗的大街上显得格外醒目,似乎在告诉路人,冬天的温暖就在这里!拨开帘子,走进明亮的灯光里,一股沁人心脾的书香便扑面而来,犹如春天的气息,扫去冬日的寒冷。放眼望去,店铺内一排排整整齐齐的书,像在列队欢迎我的到来。这是一家小书店。面积不大,书却不少。随处可见饶有兴趣地找书或翻看的顾客,或站,或坐,或蹲。无声的静默中,别有书香浸润的温馨。一向爱书的我惊喜不已:想不到在这严寒的冬夜,在这幽寂的街旁,竟然还有这么一家可爱的小书店,摆放着好多自己想读的书!我曾到过西单图书大厦。那里仿若书的海洋,满眼都是各种各样的书,不过要从中找到心仪的书却并不容易。在这家小书店,书并不算多,而纯文学作品、教育理论专著、新出版的外文书……一本本想读的书就摆在眼前,让我喜不自胜。我急忙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轻轻打开,静静翻阅。精美的印刷,温馨的书香,早已让冬夜的严寒离我而去。买了几本心爱的书后走出小书店。回头望去,那帘中透出的暖暖的微光依然闪烁在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