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22-2023年学年九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22-2023年学年九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22-2023年学年九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22-2023年学年九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22-2023年学年九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春季九年级独立作业语文试题(本试卷共3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薄暮冥冥(),虎xiào()猿啼。(2)一听见篱笆外柳树梢上莺啼燕zhuàn(),就想嘬着嘴唇学鸟叫,念书跑了调儿;一听见门外过往行船的纤()歌声,心里就七上八下,想跑出去看一看,念书走了神儿。2.请选出下列成语中意思最相近的一组()A.门庭若市/门可罗雀 B.扶摇直上/鹏程万里C.安身立命/安居乐业 D.曲径通幽/人迹罕至3.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字填空。藏巧于拙,用____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____。4.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平仄相协。平仄相协的起码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请从下列备选汉字中选择恰当的字填入下面诗句中。备选汉字:点见飞声(1)穿花蛱蝶深深(),点水蜻蜓款款()(2)池上碧苔三四(),叶底黄鹂一两()5.为了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我们通常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关联的事物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这种修辞手法叫借代。如“桃李”代指学生,“烽烟”代指战争。请你指出下列别称所指代的内容。①桑梓()②兜鍪()一、群文汇读(17分)材料一】赋诗十首,不若改诗一首。文字频改,工夫自出。少陵有“新诗改罢自长吟”之句,虽少陵之才,亦须改定。近世欧公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①,有终篇不留一字者。【材料二】郑谷②在袁州,齐己③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不觉投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之师。【材料三】皎然④以诗名于唐,有僧袖诗谒之,然指其诗云:“此波涵圣泽”,“波”字未稳,当改。僧怫然作色而去。僧亦能诗者也,皎然度其去必复来。乃取笔作“中”字掌中,握之以待。僧果复来,云:欲更为“中”字,如何?然展手示之,遂定交。【材料四】陈舍人从易……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1)。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2)后得一善本,(3)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注释】①窜定:删改订正。②郑谷:唐朝诗人。③齐己:唐朝和尚。④皎然:唐代著名诗僧。6.请解释上述材料中加点词的意思。时()谒()名()怫然()7.你知道【材料一】中划横线的“少陵”和“欧公”是谁吗?分别写出他们的姓名。8.请用两个逗号为【材料四】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陈公叹服以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9.翻译【材料三】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僧亦能诗者也,皎然度其去必复来10.【材料二】中郑谷建议将“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理由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11.阅读【材料四】,将文言词“其”、“乃”、“之”正确填人文中(1)、(2)、(3)处。12.读了以上几则材料,你在写作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说一说。13.积累链接:《咏雪》中面对白雪纷纷,谢朗用“撒盐空中差可拟”来比拟,而谢道韫则以“_________”这一佳句获得赞许,也获得了“咏絮之才”的雅号。二、美文赏读(13分)“上”、“大”、“人”──最初最美的书写①好像从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②“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的练习簿上。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父亲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划,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我偷偷感觉着父亲手掌心的温度,好像我最初书法课最深的记忆,并不只是写字,而是与父亲如此亲近的身体接触。③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④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东方亚洲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在汉字的书写中。⑤最早的汉字书写学习,通常都包含着自己的名字。很慎重地,一笔一划,写自己的名字。仿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⑥“勋”(勲)的笔划繁杂,我很羡慕别人姓名字划简单,当时有个广播名人叫“丁一”,我羡慕了很久。自己写“勋”的时候特别不耐烦,在格子里写的时候,常常觉得笔划要满出来了,那四点就点到格子外去了。后来写“爨宝子碑”,很佩服书写的人。“爨”笔划这么多,不觉得大,不觉得烦杂;“子”笔划这么少,这么简单,也不觉得空疏。两个笔划差这么多的字,并放在一起,都占一个方格,都饱满,都有一种存在的自信。⑦名字的汉字书写,使学龄的儿童学习了“不可抖”的_____,学习了“不可歪”的_____,学习了自己作为自己“不可取代”的_____。想起名字叫“丁一”的人,不知道他在儿时书写自己的名字是否也有困扰,因为少到只有一根线,那是多么困难的书写。⑧长大以后写书法,最不敢写的字是“上”、“大”、“人”。因为笔划简单,不能有一点苟且,要从头慎重端正到底。书法最难的字可能是“一”。弘一的“一”,简单、安静、素朴,极简到回来安分做“一”,是汉字书法美学最深的领悟吧!⑨随着年龄增长,签写名字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线条熟极而流滑。别人赞美说:你的签名好漂亮。忽然醒悟,原来距离儿童最初书写的谨慎、谦虚、端正,已经太远了。⑩父亲一直不鼓励我写“______”写“草”,强调应该先打好“楷”的基础。我觉得他太迂腐保守。但是他自己一生写端正的柳公权“玄秘塔”,我看到还是肃然起敬。也许父亲坚持的“端正”,就是童年那最初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吧!⑪每次签名流熟到了自己心虚的时候,回家就想静坐。舀一小杓水,看水在赭红砚石上滋润散开,离开溪水很久很久的石头仿佛忽然唤起了在河床里的记忆,被溪水滋润的记忆。我开始磨墨,松烟一层一层在水中散开,最细的树木燃烧后的微粒微尘,成为墨,成为一种透明的黑。每一次磨墨,都像是找回静定的呼吸的开始。磨掉急躁,磨掉心虚的慌张,磨掉杂念,知道“磨”才是心境上的踏实。我用毛笔濡墨时,那死去的动物毫毛仿佛一一复活了过来。笔锋触到纸,纸的纤维也被水渗透很长的纤维,像最微细血脉的毛吸现象,像一片树叶的叶脉,透着光,可以清楚知道养分输送到了哪里。那是汉字书写吗?或者,是我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⑫许多年来,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里抄写经文的人,可以把一部《法华经》一字一字写好,像最初写自己的名字一样慎重端正。⑬这本《汉字书法之美》写作中,使我不断回想起父亲握着我的手书写的岁月。那些简单的“上”、“大”、“人”,也是我的手被父亲的手握着,一起完成的最美丽的书法。⑭我把这本书献在父亲灵前,作为我们共同在汉字书写里永远的纪念。蒋勋于八里淡水河畔14.蒋勋先生追忆自己幼年学习书写的经历,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童年的“我”得到了怎样的教益,成年的“我”又产生了怎样的深层思考?根据文意和提示完成下表。我幼年学习书写的事件幼年的我从中获得的教益成年的我产生的深沉思考A学到了“界限”、“纪律”、“规矩”B学写自己的名字C做人如写字,安分做“一”简单、安静、素朴最难能可贵。15.根据你对书法常识的了解,在第⑩段句子横线上填入一个代表汉字书体的字。16.根据文意,把下列三个备选词还原到原文中去。填写序号。备选词:A.自信B.慎重C.端正17.结合全文品读⑬段划线句,为什么说“那些简单的‘上’‘大’‘人’”是“最美丽的书法”?18.本文中的父亲对我教养甚严,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敬重与怀念。《朝花夕拾》中也有一篇写到父亲对我的管教,留下的却是深深的遗憾和反感。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__,内容是围绕_____(填事件)来写的。19.积累链接:《诫子书》中阐述放纵和急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三、人文悦读(11分)诗与成都肖复兴①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成都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②成都古今曾经出过的诗人很多,历代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但能够证明成都是一座诗城的,是诗对这座城市的影响,以及诗如水一样在这座城市蔓延的滋润和普及。③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应对者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打擂台,茶客们在观看中肆意评点优劣。诗让人们自得其乐,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④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抗战期间经济拮据,半边街魏家祠堂对面有一家饭馆怕人吃饭不给钱,饭前先要钱呢,又觉得不大好。店家便写下一首诗贴在墙上:“进门好似韩信,出门赛过苏秦,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句句用典,又通俗好懂,众人皆会意而笑,皆大欢喜。在成都,诗不止于诗家之间风雅的唱和,而很实在,很实用,又有几分居家过日子的恬淡和狡黠,以及艰辛日子里的苦中作乐。⑤再举一例,在成都,连乞丐都能够写诗。一个乞丐的“烘笼”诗:“烟笼向晓迎残月,破碗临风唱晚秋,两足踏翻尘世路,一盅喝尽古今愁。”甲。1913年,成都慈善人士曾经在北门一破庙旧址上搭建一排瓦屋,专供乞丐在寒冬时有个避风的地方,并取了个典雅的名字——“栖流所”。没过多久,便被乞丐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是士绅工商之友,与魑魅魍魉为邻”,乙。⑥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平起平坐。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⑦成都的诗的传统,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⑧记得冯至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这实在是成都的福气。成都人也格外珍惜这一福分,将杜甫当做自己的诗神,把草堂当成诗的殿堂,每年正月初七这一天都要到草堂里祭拜,已经成为了由来已久的习俗。如果没有这样长久的珍惜和敬重,如何能够形成诗的传统?⑨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带稚子从甘肃到成都,投奔时任剑南节度使的朋友严武。不多日后杜甫坚持搬出严府,居于简陋的寺院。后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写下《堂成》一诗,“暂止飞鸟将数子,_A__”一联,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__B__“自去自来梁上燕,__C__”……这样情趣盎然,又令我们会心会意,平易得任何人都懂得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由于杜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诗不再是高雅的代名词,不再是诗人的专利,而属于大众和这座城市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⑩成都,便不仅是一座茶城,一座花城,一座美食城,还是一座诗城。(有删改)20.第④段“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中的两个三国典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21.下面两个句子是对⑤段中所引诗句的评点,请将它们还原到甲乙两处。填序号。A.居然把凄凉写得如此诗意盎然。B.既工稳,又俏皮。22.第⑥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3.下面诗句是从第⑨段所引诗歌中截取的,请将它们还原到A、B、C三处。填序号。(1)野航恰受两三人(2)相亲相近水中鸥(3)频来语燕定新巢24.第⑨段中引用了杜甫建成草堂后的若干诗句,若在此处引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四、时文品读(8分)别被“精彩”废掉曹林①学者刘擎一篇文章谈到“忍受枯燥”,特别有道理。他说,如果同学们在娱乐文化的背景下成长,他们能忍耐一个没有笑点、没有兴奋、没有生动言谈方式的时间非常短,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将下降,手机上短平快的东西破坏了深度阅读的能力。的确,忍受枯燥是一种能力。②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被“精彩”惯坏了,越来越失去忍耐枯燥、在枯燥中学习知识的能力。人们热爱爆梗、金句、笑点、抖包袱的感官刺激,习惯被消耗自己时间的娱乐文化喂养,学习感官已经钝化,进入不了越过枯燥门槛而深度学习的境界。③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往往带着某种枯燥,需要学习者忍受,投入深度注意力去穿透。写作的开始,是枯燥的。阅读一本经典,是枯燥的。深刻的课堂,是枯燥的。创新创造的过程,往往也是枯燥的。枯燥是一个门槛,为不学无术、浮躁者、消遣者设置的障碍,越过这个门槛,沉浸其中,才能慢慢获得愉悦。精彩,不是让别人给你喂养,一下子就提起你的兴趣,而是在孤独静观、克服枯燥后先涩后畅,在读懂读通、习得新知、打通困惑后所获得的知识愉悦感。很多人特别喜欢那种无须自己投入多少理解力的“精彩”,上来就是高潮,开口就是金句,那只是娱乐和商业对你的消耗,而不是可沉淀、可致知的思想。④知识的传授本身就带着枯燥。逻辑推理,方法训练,批判性思考,需要自己琢磨、分析、深思、质疑、否定才能内化,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投喂。把课堂当成在听相声,嗑着瓜子,翘着二郎腿,后仰着身子等“包袱”,那能学到什么?课堂学习应该是一个把身子往前倾,坐冷板凳,主动致知(knowing)的过程。摆脱那种听奇葩大会、看脱口秀综艺的消费感,试着忍受前30分钟的枯燥,才会有所收获。⑤应该珍惜那些考验你枯燥忍耐力的挑战,警惕迎合和“娱乐喂养”。如今很多所谓“学习”已经脱离了真知的求索,而成为保健按摩式、营造得到知识的幻觉的商业娱乐。不是让你克服枯燥去获得新知,而是迎合着你“厌恶枯燥”的惰性,把需要硬啃的知识再生产为表面有趣却失去原质营养的“知识点”、“金句”、“成功学鸡汤”。这实际上不是滋养,而是娱乐工业对你的消耗,消耗了时间、金钱和意志。他们席卷金钱一笑而过,你却在傻乐中成为废人。⑥学习就是学习,娱乐就是娱乐。想娱乐就好好玩,投入地玩。学习就学习,不要机巧地伪装,美其名曰“娱乐式学习”。读书,尽可能去读严肃的文字,经典、原著、干货,在孤独的沉浸中收获新知,并通过“输出”去固化它,在克服枯燥中获得一手的、上等的知识,而不是等着别人把你当宝宝,喂那种添加各种甜味剂,哄着你惯着你的“知识营养品”。(摘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11月,有删改)25.通常引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1)表示引用;(2)表示特定称谓;(3)表示特殊含义;(4)表示否定和讽刺。本文标题中“精彩”一词加的引号有什么作用?(选填序号)。26.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的“往往”能否换成“都”?为什么?27.根据语境,推断第⑥段中划线词语“干货”在这里的含义。28.我们应该怎样提升自己忍受枯燥的能力?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1)要能够忍受,投入注意力去穿透(进入)枯燥的事物。(2)_____________。(3)应该珍惜那些考验你枯燥忍耐力的挑战,警惕迎合和“娱乐喂养”。(4)_______________。29.积累链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五、人生漫读(11分)那一条紫花布帘①一条紫花布帘把房间隔开,一边是客厅,一边是我的居室。紫色的花是蔷薇,每一束都有几朵,定格着从孕蕾到绽放的整个过程。一束一束以粉绿的底色连缀起来,构成一面柔软可飘动的墙壁。凝视它,放飞心绪,想象篱墙上横斜的枝条抑或夜色中浮动的暗香。②掀起紫花布帘的一角,我的居室尽收眼底。床,桌子,小凳,书架把紫花布帘后的空间挤得满满的。北墙上有窗,窗外有树,阳光透过叶子的反射投进来,从门透过来的光穿过布帘,采撷了花瓣的颜色,浅紫和暗绿在空气中交汇,融合,弥漫……床铺温软,永远散发着清新的气息;桌凳光滑,泛着干净的微光;墙壁洁白,纤尘不染。妈妈无力为我拓展宽敞的居所,就不厌其烦地打扮这一角,于是它显得饱满,温馨,宛如一朵蔷薇花苞,蓬动着幽香的生命之波。③满满的书架收藏着唐朝的明月、宋朝的飞花、碧云天的春水,以及大写意的荷韵、大如席的燕山雪、轻捷如飞的鹰隼骏马、阳关三叠的朝雨轻尘,西方哲人严密的推理以及华夏歌者感性的修辞,还有洪荒的远古、扑朔神妙的未来。玻璃风铃垂在书架前,宛如凝固的露珠,生动敏感,不胜一缕细若游丝的风和轻微的触碰。环佩珠玉和小河淌水的声响是它的低语,绵延不绝。④铮然有声的风铃下,我喜欢把玩外婆赠与的雕花手镯,翻阅爷爷留下的那本线装《千家诗》。那是我的启蒙教材。很长一段时间,我带着手镯读它,柔和的光晕闪动在泛黄的纸页上,我的神思便上溯到一个久远的年代……我的身后,紫花布帘阻隔着别人的视线和脚步,没有人打扰我思绪的漫游。⑤十二岁生日那天,妈妈送我一本带锁的日记。成长过程中,妈妈一次又一次慷慨地给我舒张自己的机会。从此,日记记载了我爱做梦年纪里每一种美丽的心情,如同一盒精心收藏的巧克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