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下图分别为四川三星堆遗址和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所出土的文物。这主要反映了A.手工业生产水平领先世界 B.古代先民重视祭祀和生产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D.华夏文明起源于四川地区【答案】C【解析】据图片信息可知,四川三星堆遗址和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所出土的文物虽然各具特点,但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C正确;材料未体现手工艺水平的比较,A错误;材料中的文物不是祭祀用品,B错误;材料反映的出土文物既有四川三星堆遗址,也有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的,故D说法错误。2.如表为汉代史书中有关朝廷处理侯王借贷问题的部分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汉代()记述出处汉文帝前元四年,河阳侯陈信“坐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国除”。《史记·高祖功臣者年表》汉武帝元鼎元年,旁光侯刘殷“坐贷子钱不占租(交纳租税),取息过律,会赦,免”。《汉书·王子侯表》汉成帝建始四年,陵乡侯刘诉“贷谷息过律,免”。《汉书·王子侯表》A.高利贷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B.主要使用经济手段解决侯国问题C.政府重视规范社会借贷行为 D.朝廷严厉打击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代史书中记载了朝廷严肃处理诸侯王欠钱不还、借贷利息过高现象,严重的要削夺爵位,体现了政府重视规范社会借贷行为,C项正确;材料集中列举惩处高利贷的例子,是为了反映政府的管理措施,不能据此断定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排除A项;材料所述举措是为了规范民间借贷,而非专门针对诸侯王,且汉朝政府主要通过推恩令、设刺史等政治手段削弱诸侯国势力,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打击地方豪强地主,排除D项。故选C项。3.如果说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之间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那么到了隋唐这一愿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是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隋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汉代。这说明()A.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开始于汉朝 B.接触交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C.隋唐时期中外交往交流达到顶峰 D.文化交流融合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是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隋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对外交流频繁,且不仅局限于商贸领域,还拓宽了文化交流,形成了以隋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而这又推动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创新发展,反映了文化交流融合推动社会创新发展,D项正确;“开始于汉朝”说法错误,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早于汉朝,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外交往交流在隋唐时期达到顶峰,排除C项。故选D项。4.“禁榷”是中国古代对重要商品采取政府垄断经营制度。北宋政府禁榷的范围包括盐、茶、酒、醋、铁等,其禁榷范围之广、攫取商品利益之大是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宋代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财政的紧张 B.重农抑商的强化C.城市经济繁荣 D.社会治理的完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禁榷”是中国古代对重要商品采取政府垄断经营制度,北宋禁榷范围广,是因为政府财政紧张,需要从中攫取商品利益以增加财政收入,A项正确;宋代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财政的紧张,B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项;北宋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扩大了禁榷范围,与城市经济的繁荣、社会治理的完备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5.某位思想家的年谱中有下面这样一段文字:“先生三十七岁,始悟格物致知。……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该思想家的上述主张()A.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C.体现了格物致知的实践论 D.突出反对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中国)。据材料“始知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可知该先生对程朱理学的质疑,强调通过内心反省也可求理,突出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求理的方法,并未提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格物致知的质疑,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君主专制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6.1919年3月,邓中夏等人组织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并把人力车夫、产业工人作为启迪反帝反封建觉悟的首选对象,甚至五四运动后,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还深入工矿企业,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这表明()A.国民觉悟得到提升 B.救亡之路出现转向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新型政党开始筹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中邓中夏等人将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对象定位为下层工人阶级,说明当时开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体现了救亡之路出现转向,B项正确;提升国民觉悟是"平民教育讲演团"的宗旨,但不能说明国民的觉悟得到提升,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进步知识分子和工人结合加深,并不能说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排除C项;虽然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创始人,但材料现象并不是在筹建政党,排除D项。故选B项。7.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揭露日本有意“实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太平洋帝国主义战争”,要求全党“大胆地警醒群众的民族自觉”,领导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随后,派出干部奔赴抗日前线。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A.积极推动联蒋抗日的实现 B.坚持实施全面抗战路线C.肩负领导全民族抗战使命 D.倡导反法西斯国家联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材料体现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认清日本发动对外战争的本质,号召群众和党员干部积极抵抗日本侵略,肩负领导全民族抗战使命,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后,国共仍然处于对抗状态,排除A项;全面抗战路线是在洛川会议上制定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反法西斯国家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8.如图是1957年12月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一套特种邮票,共计4枚。当时这套邮票的发行意在()A.展现国民经济恢复的成果 B.落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C.推动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 D.激励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7年(中国)。根据材料“1957年12月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一套特种邮票”可知,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发行的邮票,从“入社、耕作、造林、丰收”的角度,表现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涨热情,D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的时期,这一时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到1952年底结束,排除A项;1958年5月,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三大改造的完成,农业生产关系由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而之后的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排除C项。故选D项。9.长期以来,约有1/4的国营企业存在亏损。过去,这些实际上早已破产的企业一直由国家给予财政补贴,干部和职工对企业亏损不负担任何责任。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国营企业,依照该法规定宣告破产。该法的颁布表明()A.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B.国家财政负担已经大幅减轻C.国营企业扩大了经营自主权 D.我国已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6年(中国)。根据材料“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国营企业,依照该法规定宣告破产。”可知,1984年,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国营企业,依照该法规定宣告破产,这就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降低了企业负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生产积极性,C项正确;1986年我国尚未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也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A项和D项;仅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国家财政负担大幅减轻,排除B项。故选C项。10.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对表格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年份私营企业产值(亿元)国有企业产值(亿元)外资企业产值(亿元)1998208333621177502000552040554234652002129514517932459A.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改革开放不断深入C.经济建设在全面探索中前进 D.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8——200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我国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都增加,其中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较为迅速,反映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鼓励私营企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国企继续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外企也在迅速发展,B项正确;材料只是关于“工业生产”的,所以,未反映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1956——1966年是社会主义全面探索时期,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指的是对内改革,不能解释外企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1.古典时代的希腊,许多雕塑都摆放在城邦的公共场所,私人房屋没有用雕塑品装饰的习惯。神庙、竞技场等建筑宏伟而精美,私人居所简陋而朴素。该现象反映出()A.希腊化时代多元文化交流融合 B.希腊公民的个性受到神学束缚C.希腊人以城邦公共生活为中心 D.古希腊建筑设计遵循等级观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古典时代的希腊,相比于私人居所,更注重神庙、竞技场等公共活动场所的建设,反映了希腊人重视城邦公共生活,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希腊建筑融合了多元文化特征,排除A项;希腊文明带有人本主义的色彩,以人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和出发点,希腊神话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个性受到神学束缚的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中国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排除D项。故选C项。12.1356年,伦敦市长宣布法庭诉讼使用英语;1362年,英国大法官兼上议院议长用英语宣布议会开幕,爱德华三世首次用英语致辞,以便让平民院的议员听懂。应平民院的请求,爱德华颁布了关于法庭审讯必须用英语的法令。这一现象反映了()A.世俗王权得到强化 B.民族意识不断增强C.大学教育得到普及 D.区域文明的多元共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世界)。据材料“1356年”英国“法庭诉讼使用英语”“用英语宣布议会开幕”“用英语致辞”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诺曼征服后,英格兰社会出现三种文字共用现象:王室及政府机构撰写文书使用法文和拉丁文,教会使用拉丁文,民众使用英文,英法百年战争大大提高了英格兰人的民族认同感,逐渐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越来越多的人排斥法国文化,不愿讲法语,英语被逐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这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英语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是针对'“国外因素干预”而言的,可以加强民族凝聚力,但是就国内而言,国内都说英语不一定会减少国内地方封建主的分裂,A项与材料关系不大,另外“强化”这个程度不太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英国大学教育得到普及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到英国,不涉及其他文明,并不体现文明多元并存,排除D项。故选B项。13.哥伦布曾在日记中写道:“臣于同月向二位陛下呈上了关于印度地区和一个叫作大可汗的君主的奏书……二位陛下即令臣率一支装备充足的船队前往印度各地,并令臣一改寻常的路径,不由陆路东行,而是跨海而西。”这段日记可用于研究的问题是()A.传统商路的中西交流 B.新航路开辟的动机C.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 D.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世界。据材料“二位陛下即令臣一改寻常的路径,不由陆路东行,而是跨海而西”可知,哥伦布奉命去寻找一条新的通往东方的道路,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探索新的航路,未体现传统商路,也未涉及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排除A、C项;仅由“不由陆路东行,而是跨海而西”得不出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排除D项。故选B项。14.国际法院成立之初被视为联合国系统中最不成功的机构,认为它为发达国家的霸权地位合法化提供了法律保障。20世纪70年代,国际法院重申法官背景的多元化,进行诉讼程序的改革,并尽可能减少大国政治对于司法的影响。国际法院的改革()A.推动大国一致原则的形成B.利于推进国际社会法治化C.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D.表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遭到抵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国际法院重申法官背景的多元化,……并尽可能减少大国政治对于司法的影响。”及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推动了国际法院诉讼程序的改革,并且提出了减少大国政治对司法的影响,这有助于推进国际社会法治化的进程,B项正确;联合国的成立推动了大国一致原则的形成,排除A项;1899年海牙和平会议缔结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第一次对战争权进行了限制,是世界上最早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一般性条约,它要求各缔约国竭尽全力以保证和平地解决国际争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国际法院对美国构建单极世界的影响,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5.1956年7月,埃及领导人纳赛尔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法联合以色列于10月29日向埃及发动军事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就此爆发。美苏两国罕见的意见一致,对三国施加压力。在美苏的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在11月6日宣布停火。这一事件()A.客观上加速西欧一体化进程 B.表明美苏由对抗走向合作C.推动埃及摆脱英法殖民统治 D.说明欧美的联盟走向分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让当时欧洲各国意识到,一方面,由于能源通道不再受欧洲控制,欧洲各国合作发展原子能解决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欧洲解决能源问题的必要途径。另一方面,二战后国力衰弱的欧洲各国,只有联合才能使欧洲拥有足以对抗美苏的威胁的能力,A项正确;美苏两国仅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上达成一致,但不能说明美苏由对抗走向合作,排除B项;1952年,埃及通过兵变的形式,彻底摆脱了英国殖民者的控制,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这一事件并不会导致欧美的联盟走向分裂,欧美仍属于资本主义阵营,排除D项。故选A项。16.对外贸易是新加坡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外资企业在新加坡投资设厂,进口原料、半成品,利用当地劳动力,进行加工和装配,然后再出口到各国。1990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为627亿新元,而对外贸易总额为2030亿新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资企业的进出口额。这说明()A.新兴国家崛起挑战国际经济旧秩序B.世界贸易组织提升贸易国际化水平C.新加坡利用外国资本进行产业升级D.经济全球化推动新兴民族国家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90年代的新加坡。根据材料“1990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为627亿新元,而对外贸易总额为2030亿新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资企业的进出口额”可知,新加坡的对外贸易远超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外资企业对新加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新兴民族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新兴国家崛起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关系,材料体现不出国际经济旧秩序受到新兴国家挑战的信息,排除A项;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材料未涉及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外资企业在新加坡投资设厂进行加工和装配的信息,但无法体现新加坡产业结构的升级,排除C项。故选D项。17.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这场革命的根源可以在中国经济生产率的明显增长中找到。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遂导致坊市制崩溃。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官方设立的市内进行,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人们在城内任何地方都可建立商店,开设作坊店铺,还可以推车挑担沿街叫卖,当然也更不存在时间上的限制了。一些大都市还形成了一条又一条的商业街,有的同行业集中经营,有的则是不同的众多行业错杂相邻。……宋代草市进一步发展,国家在那里设立镇这一行政单位,以进行管理,在镇的下面,还设立了市这一行政单位。镇市都是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在宋代广泛出现,有的镇在人口、商业税收等方面,都超过了管辖它的州军的治所城市,它们不是政治中心,而是完全意义上的工商业中心城市,所以有些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的城市革命。商业的兴盛,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唐代的飞钱到宋代称为便钱,仍由官方经营,并发行一定面额的便钱券。在宋代真正具有纸币性质的货币是交子。因四川使用铁币不便,当地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也是在一地交钱后到另地取钱。不久交子改由政府发行,并设立了机构管理,交子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宋代的汇兑业务比唐代有更大的发展,除了沿袭唐代使用飞钱(宋代称便钱)外,国家还发行一种钞引,可以持钞引到各地换取需要的货币或实物。为便于便钱、钞引、金属货币等之间的兑换,宋代出现了许多金银钞引铺,进行货币兑换、汇款等业务。——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分析出现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西欧商业革命相比,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答案】(1)表现:坊市界限被打破,打破了商业在时间、空间的限制;草市繁荣;镇市普遍出现,成为工商业中心城市;纸币出现;金融业繁荣,金融机构业务繁忙,海外贸易兴盛。原因: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业技术的发展,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手工业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其它答社会经济发展可给分)(2)①经济:传统的自然经济阻碍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发;②政治:重农轻商的传统政策阻碍商业发展;③文化:科举制度限制了新观念的萌发(或宋明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观念)其它:政治:游牧民族的入侵打断了商业革命的进程;中央集权体制的强化使地方缺少自主性;文化:中国是大陆文明体系,缺少海洋文明的进取精神及冒险精神。【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二"人们在城内任何地方都可建立商店,开设作坊店铺,还可以推车挑担沿街叫卖,当然也更不存在时间上的限制了"得出坊市界限被打破,打破了商业在时间、空间的限制;据材料二"宋代草市进一步发展"得出草市繁荣;据材料二"镇市都是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在宋代广泛出现……而是完全意义上的工商业中心城市"得出镇市普遍出现,成为工商业中心城市;据材料二"交子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得出纸币出现;据材料二"宋代的汇兑业务比唐代有更大的发展……宋代出现了许多金银钞引铺,进行货币兑换、汇款等业务"得出金融业繁荣,金融机构业务繁忙,结合所学得出海外贸易兴盛。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这场革命的根源可以在中国经济生产率的明显增长中找到"得出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据材料一"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得出农业技术的发展,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据材料一"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得出手工业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从宋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思考,同时与西方文明进行一定程度的对比,如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区别等。具体来说,①经济:传统的自然经济阻碍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发;②政治:重农轻商的传统政策阻碍商业发展;③文化:科举制度限制了新观念的萌发(或宋明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可以从其它方面分析,政治:游牧民族的入侵打断了商业革命的进程;中央集权体制的强化使地方缺少自主性;文化:中国是大陆文明体系,缺少海洋文明的进取精神及冒险精神。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外国教会、租界等在华势力开展的医疗卫生活动,引起了国人见贤思齐的仿效舆论,在舆论压力和疫病流行的情况下,清廷开始着手施行卫生新政。1902年,给事中吴鸿甲奏请设立医局,得到光绪帝的准允。1905年清政府设立巡警部卫生科,1908年设立了外城官医院,开创了官办平民医院的先河。清廷虽然移植了西方卫生职能,但许多举措仍然体现着施舍性质的社会救济的特点,并且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规范这种行为。——摘编自修固慧《仿效与超越:中国近代卫生事业演进历程分析》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做出决策,采取各种措施增进人民的健康。从1953年开始,全国省、地区、县各级卫生防疫站逐步建立。稍后,铁路系统、厂矿企业也建立了卫生防疫站。1955年,国务院发布的《传染病管理办法》是卫生防疫工作的第一个法定性文件,从而使防疫工作有法可依。1958年,国家发动全民除“四害”运动,进一步整治了环境卫生,以预防疫病传播。——摘编自《新中国七十多年来的医疗卫生事业是如何发展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清相比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之处,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点:以仿效西方医疗卫生事业为主;由清政府主导;被动学习;设立专门机构;具有社会救济性质。(5取3)(2)进步之处:主动推进;法律立法保障;覆盖范围广,惠及人民群众;体系完善;充分调动群众参与。(5取3)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翻身作主人;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人民群众觉悟的提高。(4取3)【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晚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根据“鸦片战争后,外国教会、租界等在华势力开展的医疗卫生活动,引起了国人见贤思齐的仿效舆论”得出以仿效西方医疗卫生事业为主;根据“清廷开始着手施行卫生新政。1902年,给事中吴鸿甲奏请设立医局,得到光绪帝的准允。1905年清政府设立巡警部卫生科”得出由清政府主导;被动学习;设立专门机构;根据“许多举措仍然体现着施舍性质的社会救济的特点,并且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规范这种行为”得出具有社会救济性质。【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与晚清相比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之处根据“和政府迅速做出决策,采取各种措施增进人民的健康。从1953年开始,全国省、地区、县各级卫生防疫站逐步建立”得出是主动推进,覆盖范围广,体系完善;根据“。1955年,国务院发布的《传染病管理办法》是卫生防疫工作的第一个法定性文件,从而使防疫工作有法可依”得出通过法律立法保障;根据“1958年,国家发动全民除‘四害’运动,进一步整治了环境卫生,以预防痰病传播”得出惠及人民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首先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翻身作主人;其次是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再就是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和人民群众觉悟的提高。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形成三次现代化高潮:英国工业革命触发了第一次高潮,并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现代化的始发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第二次高潮,它使欧洲核心地区迅速卷入现代化,并且向其他地区强劲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二: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但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每个社会都被简化为在本质上与西方相同的社会。显而易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摘编自[英]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标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概述近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2)综合材料,谈谈你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答案】(1)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世界第二次现代化高潮兴起。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严重,有识之士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浪潮,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以及君主立宪运动等,探索自强求富、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的新途径,这是中国在西方现代化浪潮冲击下进行的早期现代化探索。但由于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中华民国建立后,追求民主共和,民国政府通过立法,开展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明显发展,城市化、商业化以及工农业都有了明显进步。但这一时期的现代化道路举步维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现代化浪潮出现。国民政府专制独裁,民主政治进程受阻,虽进行了现代化的探索,但忙于内战,收效甚微,直至中断。新中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开始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初具规模。1979年后,中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解放和发展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内政外交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实现了现代化模式的根本转变,找到了一条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2)认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现代化道路,是基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以及特定的阶级阶层结构而形成的,曾经取得重大成功。但是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剥削、掠夺和压迫基础上的,并不适合所有的国家和民族。世界上既不存在唯一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抓住两次现代化浪潮的机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只有在第三次现代化浪潮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取得了成功。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根本上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老路,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中国模式。【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中国)。根据材料“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可知,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世界第二次现代化高潮兴起,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严重,有识之士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浪潮,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以及君主立宪运动等,探索自强求富、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的新途径,这是中国在西方现代化浪潮冲击下进行的早期现代化探索,但由于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根据材料“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可知,中华民国建立后,追求民主共和,民国政府通过立法,开展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明显发展,城市化、商业化以及工农业都有了明显进步;但这一时期的现代化道路举步维艰。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现代化浪潮出现,国民政府专制独裁,民主政治进程受阻,虽进行了现代化的探索,但忙于内战,收效甚微,直至中断;根据材料“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可知,新中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开始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初具规模。根据材料“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可知,1979年后,中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解放和发展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内政外交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实现了现代化模式的根本转变,找到了一条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认识:根据材料“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