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新高考地理金榜猜题卷【河北专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0年10月30日19时51分,地处爱琴海区域的希腊佐泽卡尼索斯群
岛(37.89°N,26.82°E,如图)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爱琴海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A.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
B.地处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C.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2.该区域()
A.常年受西风带控制B.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
C.遍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葡萄园广布,品质优良
下图为我图国南方某古村一条小巷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泥土路面相比,小巷石板路面的优点是()
①坚固耐用②易清扫③缓解酷暑④易渗水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小巷两侧房屋门槛明显高出路面,最主要是为了()
A.通风好B.采光好C.防潮D.防涝
5.小巷狭窄,而两侧房屋墙体较高,这样设计的优点是()
A.小巷夏季阴凉通风B.小巷冬季较为温暖
C.有利于房屋防潮D.便于收集雨水
中国瑞丽市和缅甸木姐市山川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两市城区同处瑞丽江
河谷,东西狭长,南北隔江相望,口岸交流频繁。瑞丽市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木
姐市经济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密切的经济合作推动着两市协同发展。据此完成下面
小题。
6.影响两市城区形态和扩展方向的根本因素为()
A.地形条件B.经济产业C.交通设施D.口岸发展
7.两市经济协同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风俗习惯相近②产业结构优势互补
③资源禀赋相似④交通设施互联互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博物馆的光环境要兼顾藏品保护和展陈效果,天然光提供采光的同时,直接照射
也可能对展品造成损害。下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西大厅南区某时刻日影模拟
图,正西侧立面是透明的玻璃幕墙,除周一外,每日开放时间为9:00-17:00o据此回
答下面小题。
8.图中对应的节气和时间可能是()
A.春分15:30B.夏至18:30C湫分8:30D.冬至9:30
9.天气晴朗的夏至日,展品最适宜放置的位置是()
A.1号墙和2号墙B.2号墙和4号墙
C.3号墙和6号墙D.5号墙和6号墙
10.2022年7月6日北京时间20:30-21:30,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
动,直播时()
A.莫斯科(56。238E)红日西沉B.开普敦(34阳,18吨)夏日炎炎
C.泰山站(73%,76OW)晨曦初露D.新加坡(1N,103。场灯火通明
下图为某地区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例
—等高线
等压线
—等温线
o湖泊
、风向
11.关于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等温线a的值可能为-2℃B.河流可能有凌汛现象
C.湖面风速将减小D.该地位于南半球
12.MN及其移动方向,正确的是()
A.低压槽,向东南移动B.高压脊,向东南移动
C.低压槽,向西北移动D.高压脊,向西北移动
13.有关A、B两地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A地降水概率大于B地②A地即将迎来降温天气
③A地降水概率小于B地④A地即将迎来升温天气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日本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居世界领先水平,水稻种植实现全过程自动化,水稻育
秧完全在工厂进行,发芽后移进温室大棚培育,等秧苗长好后用插秧机栽种在用秸秆
制成的纸膜上,纸膜可以40~50天自动降解,水稻成熟后再根据需要使用不同规格的
联合收割机收割。下图为水稻育种自动化设备和铺纸膜插秧的场景图。据此完成下面
小题。
14.我国早稻如果采用工厂化育秧技术,和传统育秧相比,可以显著减少影响的自然灾
害是()
A.低温冷害B.台风C.高温干旱D.水灾
15.稻田的纸膜采用深色,下列关于水田铺纸膜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避光,抑制杂草生长()
B.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水稻增产
C.吸热性能高,提高土壤温度,利于水稻生长
D.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
16.日本水稻联合收割机有很多大小不同规格,其制造目的是()
A.适应不同农民消费者喜好B.适应日本的地形
C.适应不同的气候D.满足不同的消费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气候增暖在北极具有“极地放大效应”,导致多年冻土中储存的有机碳大量释
放,并部分随河流输出到北冰洋。西伯利亚地区鄂毕河、勒拿河流域面积大致相当。
下表和下图是其相关资料。
鄂毕河勒拿河
输出的有机碳(Tg/a)5.269.98
年均气温(°C)-0.6-8.6
多年冻土覆盖率(%)1892
(
<
E
&
I
)
(1)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说明气候增暖在北极产生“极地放大效应'’的原因。(6
分)
(2)分析勒拿河输出的有机碳远远大于鄂毕河的原因。(6分)
(3)勒拿河流域某地冬季日最高气温不会超过-5C,据此推测该地冬季气温升高过程
中土壤有机碳输出量的变化及原因。(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通过研究慕士塔格
冰芯、珠峰东绒布冰芯、纳木错湖芯三个监测点BC(黑碳:石油、煤、柴草等不完全燃
烧发生热解的产物)浓度和通量数据,发现三地样本中的BC与西风带气候区、季风气
候区(南亚)、青藏高原内陆区密切关系。下图示意三地BC浓度(通量)变化。
3i---------------------------------------------------
-3
慕士塔格冰芯BC浓度-(
-6
6
-25
-
掘
-1斑
-80
珠峰东绒布冰芯BC浓度-0
纳木错湖芯BC通量
18601900194001980(年)
(1)概括三个监测点BC浓度(通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简述慕士塔格冰芯BC浓度
的变化特征。(8分)
(2)如果BC浓度保持上升,推测纳木错水位和水质的变化。(6分)
(3)为避免跨境污染物引发的国际矛盾,请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可行性建
议。(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中国电建南欧江项目落地“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打造中老合作示
范项目。南欧江是湄公河老挝境内最大支流,全长475km,水能指标优良,是老挝政
府极力推进开发的水能资源基地之一。南欧江项目按“一库七级”分两期开发,全流
域总装机容量达127.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约50.17亿千瓦•时。随着最后一个梯级一
—南欧江七级水电站投产发电,项目全部建设在2021年完成,全流域水电站进入梯级
联调联运期。
10t七81水电站
南的四级水,
•琅勃拉邦省
,南欧一■水电站
级加电站
勃拉那市
(1)请说出中老南欧江项目合作中我国具备的优势条件。(6分)
(2)举例说明我国在南欧江项目建设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6分)
(3)简述南欧江项目对老挝的积极意义。(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
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可推出,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一喜马拉雅
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而爱琴海地区刚好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上,A错
误,B正确。爱琴海周边地区位于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分别是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和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在地中海地区碰撞挤压,是消亡边界,D错误。非
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在红海及约旦裂谷一带张裂分离,是生长边界,C错误。故B正
确。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
地理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该区域属于地中海地区,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形成地中海气候,A错误。河流汛期出现在冬季,B错误。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
叶林,C错误。地中海沿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晴天多,昼夜温差
大,有利于葡萄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因此葡萄园广布,品质优良。D正确。
3.答案:A
解析:与泥土路面相比,小巷石板路面坚固耐用,泥土较少,易清扫,①②正确;石
板路面热容量小,夏季白天升温快,具有缓解酷暑的作用,③错误;石板路面不易渗
水,④错。综合上述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答案:D
解析:南方雨水多,小巷两侧房屋门槛均明显高出路面,是为了防涝,D正确;房屋
门槛的高低与通风、采光防潮无关,ABC错误。故选D。
5.答案:A
解析:小巷狭窄,而两侧房屋墙体较高,小巷内接受的阳光少,夏季温度比巷外低,
形成狭管效应,小巷内风力大,因而小巷夏季阴凉通风,相对凉爽,A正确;由于两
侧房屋墙体较高,小巷内接受的阳光少,不利于冬季提升巷内的温度,B错误;两侧
房屋墙体的高低与防潮无关,C错误;房屋墙体不具备收集雨水的功能,D错误。故
选Ao
6.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两市城区同处瑞丽江河谷,东西狭长,南北隔江相望”可知,影响两
市城区形态和扩展方向的根本因素为地形条件,A正确;经济产业、交通设施、口岸
发展对城市形态和扩展方向影响小,BCD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据材料“瑞丽市和缅甸木姐市山川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可知,风俗习
惯相近,但与经济协同发展关系不大,①错误;据材料“南北隔江相望,口岸交流频
繁”可知,交通设施互联互通,④正确;据材料“瑞丽市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木
姐市经济以农业为主”可知,两地产业结构优势互补,②正确;资源禀赋相似,有可
能带来产业结构雷同,不利于经济协同发展,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
Do
8.答案:A
解析: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图中玻璃幕墙是博物馆的西墙,图中阳光下射进屋内的光
影较长,偏向东北方向,由此判断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天空,太阳高度较小,此时
应该是下午时刻。由此判断,在春分15:30,夏至18:30,秋分8:30,冬至9:30,四个
节气和时间中,与图中信息一致的是春分15:30,A正确,BCD错误。
9.答案:C
解析:夏至日,北京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方向,日落东北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因为展品受到太阳光直射,容易受损,为了防止展品受到阳光直射,展品应该布置在
博物馆的南墙上。图中2、3、6号位置所在的墙面是南墙,不容易受到光照,4、5号
位置位于东墙上,夏至日光线时间较长。1号位置虽然很难受到光照影响,但是位置
较低,不适宜展品展示。由此判断,展品最适宜放置的位置是3号墙和6号墙。故C
正确,ABD错误。
10.答案:D
解析:A.北京时间是120个经线上的地方时,根据时间东早西晚的计算原则,经度差
15°,时间差1小时。因此,当北京时间是2022年7月6日20:30-21:30时,可以计
算出莫斯科(56。?4,38下)的地方时是15:02-16:02,而且此时正值夏季,莫斯科星长
夜短,此时正值下午,阳光高照,A错误;开普教位于非洲最南端,是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022年7月6S,正值开普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
小,多阴雨天气,没有烈日炎炎现象,B错误;2022年7月6日,太阳直射北半球,
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泰山站(73%,76。\¥)会出现极夜现象,C错误;根据以上分
析可知,当北京时间是2022年7月6020:30-21:30时,新加坡(FN,103吧)的地
方时是19:22-20:22o因为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昼夜长短差异很小,几乎昼夜
等长,19:22-20:22早已进入黑夜,城市灯光早已打开,D正确。
11.答案:C
解析:结合等压线分布,可以判断MN是位于低压槽处的冷锋,N处为低压中心,结
合当地风向,可判断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图北为高压冷气团控制,越往南温度越高,
等温线a的值大于0度,AD错误;河流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没有凌汛现象,B
错误;随着冷锋的移动,图中湖面等压线密度逐渐减小,湖面风速将减小,C正确。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结合上题,MN为低压槽及其移动方向与风向相同,为向东南移动,A正确、
BCD错误。故选A。
13.答案:C
解析:A位于冷锋锋前,B位于冷锋锋后,A地降水概率小于B地,A地即将迎来降
温天气,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C。
1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早稻育秧的时间在春季,工厂
化早稻育秧完全在工厂进行,和传统育秧相比,可以显著减少春季低温冻害的影响,
A正确;台风、高温干旱、水灾都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B、C、D错误。
1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纸膜为深色,遮挡膜下光照,可以
抑制杂草生长,从而减少除草剂的使用,A、D不符合题意;纸膜位于水稻生长的底
部,深色不具备反光作用,无法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B符合题意;稻田的纸膜采用
深色,利于吸收太阳辐射,提高土壤温度,利于水稻生长,C不符合题意。
16.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日本多山地地形,平原面积狭小,但农业
机械化水平高,大小不同规格的收割机主要是为了适应日本的地形,B正确;消费者
直好、气候、消费能力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小,A、C,D错误。
17.(1)答案:全球变暖,北极冰雪融化,反射的太阳光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增多;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地面辐射增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
辐射增多,气温增高。(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解析:在正常情况下,冰雪的反射率较高,使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到削弱,因此南
北极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雪融化,地面吸收的太
阳辐射增多;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造成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增强,北极地区
的冰雪融化加快,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
(2)答案:勒拿河径流量更大;(2分)
两者流域面积相当,但勒拿河冻土覆盖率更高,冻土面积更大;在全球变暖影响下解
冻的土壤面积更大;释放的土壤有机碳更多。(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
解析:由图可知,勒拿河径流量更大,整个流域带来的有机物质更多;从地理位置来
看,勒拿河位于高原、山地之间,冻土面积广大,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更多;受全球
变暖的影响,解冻的土壤面积更大,释放的土壤有机碳就更多。
(3)答案:不变甚至减少;气温在以下,陈土还在向深处发展,没有解冻,土壤
有机碳不会释放。(4分)
解析:有机碳的含量与温度关系密切,温度越高,有机碳释放量越低。当气温低于
0℃,冻土继续向地表下发展,土壤中的有机碳不会释放,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保持不
变。当勒拿河流域某地冬季气温升高,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减少。
18.(1)答案:总体波动上升;变化特征:1860-1890年BC浓度波动下降;1890-1950
年BC浓度基本稳定;1950年后BC浓度明显上升。(8分)
解析:从青藏高原三地BC浓度示意图中可读出,三地BC浓度,1860-1890年BC浓
度波动下降,1890-1950年BC浓度基本稳定,1950年后BC浓度明显上升,总体呈波
动上升趋势。
(2)答案:BC浓度上升,降低冰川和积雪表面反射率,加快冰川和积雪消融;纳木
错水量增加,水位升高;冰雪融水将地表的BC带入湖泊,纳木错水质变差。(6分)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BC是黑碳,是石油、煤、柴草等不完全燃烧发生热解的产物,
如果BC浓度上升,会导致冰川和积雪表面反射率降低,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加快
冰川和积雪消融;冰川和积雪消融增加,会使纳木错水量增加,水位升高;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液力机械的流体动力特性分析考核试卷
- 3-9数据选择器2电子课件教学版
- 笔的制造业国际市场拓展与贸易实务考核试卷
- 皮革物理性能测试方法与设备考核试卷
- 教案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训练卷
- 煤炭直接燃烧与污染控制技术考核试卷
- 一年级数学上册《常考试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与治疗 2
- 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数学试题【含答案】
- 临床骨折救治应急预案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题带答案
- 【MOOC】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治疗
- 【MOOC】模拟电子电路与技术基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天车技能培训
- 会计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2025年
-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25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 病理性近视怎治疗
- 儿科护理一科一品
- GB/T 44804-2024声学自由场条件下18岁至25岁耳科正常人听力阈值的统计分布
- 医院感染课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