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海曙区五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浙江省海曙区五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浙江省海曙区五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浙江省海曙区五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浙江省海曙区五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浙江省海曙区五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A.石蜡 B.木炭 C.铁丝 D.镁条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丝作导线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天然气作燃料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3.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B.该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4.下列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5.以下四幅元素含量分布示意图中与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分布较一致的是()A. B. C. D.6.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蒸馏海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馏烧瓶中加入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B.实验时冷却水应从a进入,从b流出C.锥形瓶中能收集到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D.该装置不需要石棉网7.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做出结论8.下列变化中,“与众不同”的是()A.镁带的燃烧 B.冰雪融化 C.品红的扩散 D.胆矾研磨9.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的是()A.舍勒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阿伏伽德罗10.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一般为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一切变化中原子都不能再分D.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所以凡是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11.下列有关燃烧的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12.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A.酸奶B.玉米糊C.冰水D.可乐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所示。(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3)由此可以得到的有关分子的性质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请结合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名称:②_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下同)你认为装置中还需添加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如用正放在桌上的F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氧气从______端通入(填“a”或“b”),用F装置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3)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较纯净的乙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4)小华同学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氧气,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重复多次,测定所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记录)表中,操作I是___________;现象I是____________。(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已知在上表数据中,第1组数据偏差较大,存在明显误差,在数据处理时应删去。小华所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实验反思)导致第1组数据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写一点)15.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因为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所以可选用______装置收集氧气(填序号);选用这套装置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操作顺序是______.(2)用装置B制取气体时,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_(填装置序号)(4)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NO)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但是少量的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不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够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实验室用铜片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取NO.制取NO可选用图中的装置______(填序号),收集一瓶较纯的NO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从气体性质的角度收集NO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16.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该实验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2)该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①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③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④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3)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A红磷的量不足B点燃红磷,慢慢伸入瓶中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D实验过程中未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4)若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目的的实验,选择物质的依据是_______。A只与氧气反应,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反应B与氧气反应后,不生成新的气态物质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为测定菱铁矿石中碳酸亚铁FeCO3的含量(假设其中杂质的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某化学小组进行如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36.5%的浓盐酸配制100g14.6%的稀盐酸加入水的质量是_________;(2)写出菱铁矿石中加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列出该菱铁矿石中发生反应的物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4)该菱铁矿石中碳酸亚铁的含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5)最终烧杯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则过滤后需蒸发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18.现有含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_____g;(2)求混合液中CuSO4的质量;_____(3)求该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与11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的。(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排布规律是_____,且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的________相等。(3)单质铁在8号元素形成的单质中燃烧的主要试验现象是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该实验要预先在瓶底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

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符合题意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题意;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2、C【解析】试题分析: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考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D【解析】

A、圈内数字为质子数,说法正确;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有三个电子层,说法正确;C、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说法正确;D、最外层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说法错误。故选D。4、B【解析】

A、量筒读数时,使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图中操作错误;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操作正确;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D、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污染药品,图中操作错误。故选B。5、A【解析】

地壳中各元素含量按质量计氧48.60%、硅26.30%、铝7.73%、铁4.75%,故选A。6、A【解析】

A、蒸馏实验中,要在烧瓶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故A正确;B、冷却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冷凝效果较好,则冷却水应从b进入,从a流出,故B不正确;C、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存在于蒸馏烧瓶中,锥形瓶中能收集的是水,故C不正确;D、烧瓶不能直接加热,石棉网能使烧瓶均匀受热,防止炸裂,该装置需要石棉网,故D不正确。故选A。7、B【解析】

“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这是在利用实验来收集证据来验证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不属于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做出结论的环节,而属于设计实验。故选B。8、A【解析】

A、镁带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冰雪融化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品红扩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胆矾研磨只是由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与众不同”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故选A。【点睛】一般情况下,出现“燃烧”两字,为化学变化。9、C【解析】

A、舍勒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的组成,但受传统学说的影响,错过了发现空气组成的机会,故不符合题意;B、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不符合题意;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符合题意;D、阿伏伽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10、D【解析】

A、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就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故选项错误;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物理变化中,原子能再分,故选项错误;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就是物质与氧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11、D【解析】

A、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故不符合题意;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不符合题意;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不符合题意;D、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故符合题意。12、D【解析】A、酸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错误;B、玉米糊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错误;C、冰水属于纯净物,溶液必须属于混合物,错误;D、可乐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故选D。点睛: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进行对比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合理即给分)【解析】

(1)酚酞试液本身为无色,而当遇碱液时变红,单独放只盛有酚酞试液的试管,是想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起到一个对比的作用,故答案为:进行对比;

(2)A试管为常温,D试管为高温,温度不一样,分子的运动速度就不一样,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故答案为: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分子的运动是确实存在的,本题就是利用逸出的氨分子使酚酞试液变红来证明分子的存在与运动的;同时通过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证明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答案为: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改进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且同一温度下不能说明影响分子的运动快慢的因素,而改进后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故答案为: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14、酒精灯A试管口放一团棉花a在b管口放一根带火星的木条BE打开止水夹b量筒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内80%红磷量不足【解析】

(1)仪器②的名称为:酒精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因为反应物是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所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装置中还需在试管口添加一团棉花,因为高锰酸钾粉末在加热时易进入导管,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如用正放在桌上的F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氧气从a端通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由长导管进入。用F装置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在b管口放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3)制取较纯净的乙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BE,因为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且是在常温下发生的反应,故选B来收集,又因乙炔不溶于水,要得到较纯净的乙炔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4)表中,操作I是打开止水夹b,因为要根据进入的水来判断氧气的体积;现象I是量筒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内;由表中数据可知: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42+39+41+38)/4=40mL,所以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为(200-40)mL=160mL即集气瓶内的氧气的体积为160mL,所以小华所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80%;导致第1组数据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可能是红磷量不足,因为红磷量不足不能将瓶中的氧气彻底消耗,所以进入的水偏少。15、D2KClO32KCl+3O2↑F先撤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堵住右侧导气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的水,若观察到分液漏斗末端出现稳定的水柱,则装置不漏气或者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管末端插入水中,用手捂住锥形瓶,过一会儿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B装置气密性良好BBF毒性【解析】

(1)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制取氧气时,是固体加热制取气体,所以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D,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因为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所以可选用F装置收集氧气;排水法收集且用加热方式制取气体时,为防止因为温度降低而引起水回流炸裂试管,选用这套装置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操作顺序是先撤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2)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堵住右侧导气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适量的水,若观察到分液漏斗末端出现稳定的水柱,则装置不漏气;或者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管末端插入水中,用手捂住锥形瓶,过一会儿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B装置气密性良好;(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由于B能控制滴液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且不需要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下从而节约了药品,所以发生装置最好选用B;(4)实验室用铜片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取NO,由于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且B能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节约药品,所以制取NO可选用图中的装置B,由于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因此收集一瓶较纯的NO可选用的装置是F,从气体性质的角度收集NO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毒性。【点睛】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16、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④①③②ACAB【解析】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预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然后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使集气瓶形成密闭环境,再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最后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故正确的顺序为:④①③②;(3)选项A红磷量不足,不能把集气瓶中氧气消耗完,测得的结果偏低,符合题意;选项B点燃红磷慢慢伸入瓶中,使瓶内空气受热逸出,使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过多,测量结果偏高,不符合题意;选项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瓶内压强大,使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减少,测量结果偏小,符合题意;选项D实验过程中未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导致空气膨胀从导管口逸出,气体体积减少量过多,测量结果偏高;故选AC。(4)本实验的关键在于通过消耗氧气,压强减小,观察倒吸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得出消耗氧气的量,因此燃烧物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是固体,否则都会导致实验出现误差,故选AB。【点睛】本题考查是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重点是理解本实验的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且不产生气体,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就是减少氧气的体积,从而测定空气中氧气占空气体积。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60gFeCO3+2HCl=FeCl2+H2O+CO2↑58%11g【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的操作过程是铁矿石加入100g14.6%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中混合物的质量为115.6g,过滤,在滤液中加入6g的铁粉,过滤,得滤渣0.4g,滤液蒸发后得到25%的溶液。【详解】(1)设:配制100g14.6%的稀盐酸加入水的质量是为a,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100g×14.6%=(100g-a)×36.5%,a=60g;(2)碳酸亚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CO3+2HCl=FeCl2+H2O+CO2↑;(3)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100g-115.6g=4.4g;设:菱铁矿石中发生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为x。该菱铁矿石中发生反应的物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解得x=11.6g(4)该菱铁矿石中碳酸亚铁的含量==58%;(5)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