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应当如何影响现实-读李大同《冰点故事》有感_第1页
新闻应当如何影响现实-读李大同《冰点故事》有感_第2页
新闻应当如何影响现实-读李大同《冰点故事》有感_第3页
新闻应当如何影响现实-读李大同《冰点故事》有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梦昀:新闻应当如何影响现实?——读李大同《冰点故事》有感王梦昀批语:不仅深入某一新闻业务领域,而且对一些新闻理论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反思,特别是“影响今天”的命题。新闻固然难免影响今天,即常说的“舆论导向”,问题是用什么样的东西影响今天。以记者的一己之见影响今天,恐怕就难免一叶障目。因为,今天的中国与世界已经如此纷繁复杂,而个人的所知所见又毕竟有限。用有限的东西影响无限的世界,不出乱子才怪呢,就像网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用新闻影响今天!”记得在课上,李彬老师也曾强调过真正的新闻,在传递信息与言论的过程中,不但要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更重要的是能够对整个社会的变革产生影响。由于学疏才浅,当时未能完全领会老师的意思。然而读罢李大同老师的书后,我深刻感受到了新闻对于这个时代的影响力之强;同时更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新闻人,对于这个社会发展所承担的责任之重。毋庸置疑,《冰点》的许多报道都实现了其“用新闻影响今天”的理念。当人性在经济发展中迷惘,报业又因受到过左的思想领导,普遍盛行“假”“大”“空”的报道之时。《冰点》异军突起,以“最后的粪桶”为主题,讲述了城市边缘地带、被人们忽视的背粪工的故事,唤起了人们对知青年代的情感共鸣,获得剧烈的反响。面对新闻行业市场化的需求,《冰点》以当时不受媒体关注的社会“冰点”为话题,与读者产生情感与思想的共鸣,强调以阅读率作为报道的价值评断标准。这种对传统报业重视专业评价而轻视读者阅读感受的评断标准的颠覆,其实是当代新闻产业市场化改革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导致的。此后《冰点》刊登的如《五叔五婶》、《当年落户在留村》之类的报道,以及一些亲历式报道,也都成功地通过了这种温情的、呼唤人性回归的方式,获得了成功。这些报道不但改变了当事人的生活,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以此为代表的一系列现象的关注与讨论。《冰点》对现实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至此,《冰点》以关注“普通人不普通的命运”的定位渐趋成熟,在这个阶段中,《冰点》虽然也揭露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灰色地带的现象,但其重点在于唤起人们的同情与悲悯,其价值观的定位在本质上还是与传统道德相一致的。当报道取得了革命式的胜利后,大同老师不再满足于报道被人忽视的“软冰点”话题,而试图涉足更加尖锐的、挑战传统道德评判标准的“硬冰点”话题。如《还我最后的权力——安乐死》、《白色困惑》等文都通过对现实中个别典型的叙述,折射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困境。其报道的影响力已经从激起人们感性上的认同,上升到了对于社会伦理价值与现实的理性批判。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所涉及的话题较为敏感,文章在报道时隐去了地名与人名。虽然编辑本人坚持报道的真实性,但是从客观的角度看来,这样的报道已经与真实可靠的新闻报道有了一定的距离。虽然新闻行业中也有人对此类报道提出了质疑,但是大同老师却没有对其加以重视,认为其思想过于传统保守。相反,由于这些报道不但获得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和业内的高度好评,而且受到了来自中央一些领导的认可,大同老师在现实批判的这条道路上渐行渐远。新闻报道对事件的时效性要求在大同老师的意识里淡化,他愈加看重的是信息背后的社会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诱导了其对现实批判的力度,李大同编辑不再满足于对社会进行的广义监督,报道越来越倾向于政治话题,甚至把矛头直指政府。无论是《阳光下的交易》,还是《世纪末的弥天大谎》,对于一份中央级别的大报而言,这种披露的影响力会大大降低政府的公信力。虽然在这些事情上,中央不但没有处理《冰点》,而且对相关事件进行了彻底的调查,但是《冰点》如此频频触礁却十分危险。也许是《冰点》一路走来太过顺利,各方的评价都非常高,大同老师涉足的领域越来越险,竟然开始报道涉及国家安全的文章。关于“超限战”一书的话题,甚至引起了中央内部与外国的关注,如此敏感的话题搬上了一个中央级的大报,对内无疑使一次剧烈的震颤,对外更有可能促使美国的中国安全威胁论,是否适合刊登在《中青报》尚待商榷。《冰点》的报道越来越敏感,直至最终,其刊登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因“严重违背历史事实,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损害《中国青年报》形象”而被迫停刊。这篇报道不再简单地是对政府存在的问题的揭露,更是一种对国家主权独立的价值的否认。除此之外,此前《冰点》刊登的龙应台的《你所不知道的台湾》等文,也在政治上带有极大的右倾煽动性,日积月累,最终才导致了《冰点》的停刊事件。《冰点》是九十年代末之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报业改革的一个典型代表,李大同老师的新闻才能使毋庸置疑的,他深谙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无论是在新闻的选题上,还是在词句的编辑上,都显示了其出色的专业水准。然而《冰点》的停刊事件却更值得我们深思的。用新闻影响这个社会是否合适?如果合适,又应该如何利用?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如何拿捏?现实批判的范围与程度如何把握?社会发展的正确走向如何判断?敏感报道与权威媒介的矛盾如何协调?与上个世纪的过“左”的言论范围不同,中国新一代人的言论更开放、更自由,给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