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检测(二)语文
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书法艺术之“真”包含了两个基本含义,即情感之真与自然之真。情感之真指汉字
书写是传达作者内心真情实感的工具,其过程简单自然,不假雕饰。如东晋士族的尺犊
书迹,其内容都是生活之日常,随事而发,随手而书,情感之真赋予了这些作品动人的
气息。
情感之真是书法艺术自然之真的重要基础。在情感真挚的书写中,任何多余的笔下
动作都会妨碍情感的传达,都会使笔下的点画产生令人不适的奇怪变化。自然率意、真
情流露的书写不但不会降低,点画的质量,反而能够极大地增加其美感,使其具有一种
动人的力量。
书法艺术之“真”的意义,在于通过长期的学习与陶冶,洗汰掉心灵中那些可能存
在的不良部分(无论是刚狠、矜敛、脱易、躁勇,还是狐疑、迟重),而保留纯真的赤
子之心。这种赤子之心经过修炼与护持,最终会转化为笔下的典雅、中和、烂漫,转化
为清丽、含蓄、温雅的书卷气,转化为内在品格修养与外在仪表气质的高度统一,文质
彬彬,相映生辉,从而臻于美与善的境界。
所以,研习书法艺术,心灵的陶冶与学养的提高远比技法的学习更重要。技法只是
形而下的基础,短时间内就能明白并加以掌握,心灵的陶冶修炼则需要长期乃至毕生的
时间。
(摘编自雒三桂《书法艺术的真、善、美》)
材料二:
公元755年12月,对大唐王朝来说,如同一场噩梦——手握十五万精锐之兵的三
镇节度使安禄山自范阳起兵叛乱,由此拉开了历时近八年的安史之乱的序幕。
天地浩然气,千秋尚凛然。此刻,颜真卿完全可以选择明哲保身——他曾被国舅、
宰相杨国忠排挤出朝,打发到平原郡。然而,此际,他毅然挺身而出,高举义旗誓死抵
抗叛军...
在中国地理版图中,太行山是重要的地理标志,成为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向西,黄土高原;向东,华北平原。巍巍太行,如一道地理屏障,自古被誉为“天
下之脊”。山脉绵延盘亘,中断、裂谷之处称为隆。太行共八怪,由南至北第五怪为“井
隆”,井隆乃连接晋冀鲁豫的至要之地。向东,出土门关,便一马平川。故此,土门关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要塞。
义军与叛军在土门关的战事最为惨烈……义军孤军奋战,苦苦支撑,粮尽援绝……
经此一役,颜呆卿、颜季明父子双双殉国,颜氏家族三十余人罹难。
亲人离去,阴阳两隔,尸骨不全,魂归何处?颜真卿不禁椎心泣血,情不能已,便
奋笔疾书,作文以祭,寄托哀思,是为《祭侄文稿》。
流传于世的《祭侄文稿》作品尺寸并不大,约两张A4纸大小,却堪称伟大的作品。
它烙刻下厚重悲壮的历史记忆,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鹿续了博大厚重的书法脉
络,其情性张力纵贯古今,其正大气息跃然纸上。家国恩仇、亲情至爱,笔笔传神,字
字泣血……其中有书法最为宝贵的东西——笔墨线条形诸纸端的情性之美。感人至深、
催人泪下的文字和痛彻肺腑、哀痛欲绝的感情,使其傲然于宇宙间。展卷凝神,就会与
书者一起沉浸于悲痛、郁愤、战火纷飞的往事——开始落笔厚重工稳,书者极力控制情
绪,越到后来,便越渐流畅奔放、洒脱奔泻,越写越快,情不能抑,甚而援笔蘸墨,落
笔成文,直至笔墨干枯滞涩为止。文末,“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数字,行书掺
进草法,笔走龙蛇,写得汪洋恣肆,荡气回肠,感情到达高潮,意绪难平。
因其神采,历代书家、藏家以争相观瞻、收藏《祭侄文稿》为乐事。张晏仰慕其已
久,曾述逸事:“辛丑岁,因到江浙,得于鲜于家。诸公聚观,以为在世颜书中第一。”
鲜于即元初大书法家鲜于枢。当得宛颜真卿真迹,他逸兴横飞,提笔直抒胸臆:“唐太
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王安石感慨:“鲁
公之书既绝伦,岁久更为时所珍。”
立德、立功、立言,历来被视为文人“三不朽”。被贬之地平原郡是颜真卿心系社
稷安危的官宦生涯的立德之地,也是他大义凛然、力挽狂澜、最为壮烈的抗击叛军的立
功之地,更是他创作《祭侄文稿》的立言之地。对书法形体之美的追求只能让书法流于
浅层次,唯有将高洁灵魂与所书文字融而为一,才能达到不朽境界——历经坎坷磨难而
不顾生死、不屑于苟且偷生、重在居仁守义的忠义节烈形象与其雄浑敦厚的书风相得益
彰,令后人仰慕、膜拜!
笔底乾坤,心中道义。颜真卿以书法为念,把信仰与准则、家国大义和道德操守刻
进历史深处,留在中华儿女心里……
从这个意义来说,《祭侄文稿》存世,就多了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看到中国
的精神、价值、力量永在。
试卷第2页,共10页
(摘编自李昕《一门忠烈千秋颂——读〈祭侄文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中,情感真实是自然真实的基础,真情流露的书写能使书法作品具有动人
的艺术力量。
B.练习书法,可去除心灵中的“杂质”,可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气质提升,进而达到
美与善的境界。
C.颜氏《祭侄文稿》堪称伟大的作品,不仅仅因为其廉续了中华书法要义等,还在于
其间喷薄而出的家国情怀。
D.材料二高度赞扬颜氏忠义节烈的光辉形象,并中肯评价了《祭侄文稿》的历史、社
会等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书法中蕴含的情感,不过二者的写作目的并不相同。
B.研习书法艺术重在心灵的陶冶与学养的提高,赏鉴《祭侄文稿》应侧重其中的情性
美。
C.材料二说明太行山重要的地理位置,意在为下文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提供情感
内核。
D.材料二以文学性语言描述《祭侄文稿》创作的历史背景,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东汉崔暧《草书势》:“狡免暴骇,将奔未驰。”
B.唐代孙过庭《书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蝴于毫芒。”
C.元代陈绎曾《翰林要决》:“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D.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凡学书,须求工于一笔之内……而后逐笔求工。”
4.孔颖达云:“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请结合材料二
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如何透过《祭侄文稿》,“看到中国的精神、价值、力量永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
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市
冯至
子胥心里盘算着,若不是在下午,必定就是在晚间,一个新兴的城市就要呈现在他
的面前。刚过中午不久,他就遇见些从市集归来的人,三三五五地走着,比他所期望的
时间早得多,忽然一座城在望了……
子胥正以他好奇的眼光观看一切,忽然听到一片喧哗,看见在不远的地方聚集着一
堆人。这些人围拢在一家门前,门前站立着一个高大的男子,那男子满脸怒容,发出粗
暴的声音说:
“放着眼前这一片空阔的广场,你们不去摆你们的摊子,偏偏摆在我的门前,摆完
了又不替我打扫,在白石的台阶上丢下些鱼鳞虾皮就走了,弄得我的房里充满了腥气。”
他这样喊着,四围的人听了只是嘻嘻地笑。这无异于在他的怒火上加油,他的牢骚
越发越大:
“我住在这里,本来是清清静静的,不想沾惹你们,天天早晨打开门,门外是一片
绿油油的田野。但这几年来,城里不知为什么容不下你们了,你们在我的四周左盖起一
所房子,右盖起一所房子,把我这茅屋围得四周不透气。我住的本来是郊,不知怎么就
变成了郭了。我当然无权干涉你们,但是你们真会搅扰我。一清早就有女人们唱着不知
从哪里学来的外国歌,那样不自然,像是鹦鹉学人说话;晚上又是男人们呼卢喝维的声
音。弄得我早晨不能安心研究我的剑术,晚上不能睡眠。你们这些人——"
他的憎恨使他的语言失却理性,大部分的人还是嘻嘻地笑。但是住在近邻的几家人
有些受不住了:
“你这自私的独夫,我们在晚间消闲解闷,干你什么事?难道因为你住在我们的近
邻,我们就不作声?”
“你们这群败类,”他的愤恨促使他说出更粗野的话,“你们就和这些腐烂的鱼鳞
虾皮一样的腥臭。”
这句话激怒了群众。“他侮辱我们!”“他骂我们!”“我们要和他到官府去解决!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有的向后退了两步,有的又挤上前。这人看着这群激动的人,便
挽起袖子,他的两只胳膊上露出来两条毒龙。当他拔出他腰间的匕首时,四围又是一片
暂时的平静,平静中含着一些悚惧。正在这瞬间,门内走出一个老太婆——
“专诸,进来吧!你又在闯什么祸?”
那人听见母亲在门内呼唉他,他的愤怒立即化为平静,他把匕首插入鞘中,向人群
投了一个轻蔑的眼光,走进去了。
众人望着专诸走进门去,人人的心也都松下去。等到专诸的家门紧紧关住了,才有
几个人用一句轻薄的话遮饰他们当时的恐惧:
试卷第4页,共10页
“这人这样顺从他的母亲,看来也没有多大本领。”
同时又是一片轻薄的嬉笑。
子胥在一旁看着这幕剧,心里有些惊奇。他想,这人最初一定是与世无争的,在郊
外盖下这座茅屋,和他的母亲过着平静的生活。他并不寻找纷扰,但是纷扰找到他的门
前,当年的郊变成今日的郭了。那些卖鱼卖虾的、呼卢喝维的、唱外国歌的……从早到
晚在搅扰他,使他不能清静地生活,如今他不能不愤怒了。这愤怒,谁能平息呢?只有
那被和平围绕着的老母。子胥立在街头沉思时,那群人早已散开了。
有人在拍子胥的肩,使子胥吓了一跳,这对于他是多么生疏,他久已不曾经验过这
肩上的一拍了。他悚惧地回转头来,面前是一个久已忘却的面貌。他端详一些时间,才
认出这是少年时的一个同学,以研究各国的国风见称,后来各自分散,彼此都已忘记,
不知什么样的运命把他送到吴国来了。那人望着子胥,半惊半喜地说:“我看你有些面
熟,我不敢认,你莫非是精于射术的子胥吗?你怎么也会到这里来呢?”子胥还没有回
答,那人接着说:“我在这里已经很久了,这里的同乡并不少。我在这里教音乐,你知
道,一个新兴的国家是怎样向往礼乐的……”
子胥不愿意遇见熟人,他听了这话,面前好像又看见有一片污泥,同时他想起方才
专诸所骂的外国歌,必定是这类人给传来的。那人不管子胥在想什么,却兴高采烈地说
下去:
“我还记得,你的射术和剑术都很好,你不愁没有饭吃。我除却教授音乐,还常常
作几首诗刻在竹板上,卖给当地的富商们,他们很愿意出重价呢……”
子胥听着这些话,真是闻所未闻,好像另外一个世界里的事,他无法回答。那人也
觉得两人中间好像有些话不大通似的,又看了看子胥,说了一句:“我看你这样子,也
很匆忙,我们明天再见,我还要赶忙去教某某小姐鼓瑟。''说完他便匆匆地走了。
子胥望着那人走远。他想,在林泽,在田野,复仇的事无从开始;一到人间,就又
难免遇到些拖泥带水的事,听到许多离奇古怪的话。他意想不到,这里也有这样多的楚
人,为了避免无谓的纠纷,他不得不隐蔽他的面目;但为了早一日达到目的,他又急切
地需要表露他的面目。在这又要隐蔽、又要表露的心情里,他一步步地进入吴市。
(有删改)
【注】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复仇的故
事,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经历。小说共九节,《吴市》为第九节,伍子胥跋涉多
天,终于到达吴国。文中的专诸为刺客,后与伍子胥相交,刺杀了吴王僚。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胥辗转逃亡、跋涉多天才到达吴国,心情稍显愉悦。突然被“一片喧哗''惊扰和吸
引,而忘记了来吴市的初衷。
B.文章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专诸的粗暴、易怒的形象,也通过神态描写刻画专诸的
孝顺的形象,强化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
C.文章改写仅选取两个场景:专诸与邻人吵架、子胥他乡遇故知。描写的场景让人如
身临其境,刻画的人物形象如在眼前。
D.文章采用全知视角的手法叙述,一是借助子胥的眼睛,写吴市的人与事:二是结合
子胥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想法。
7.关于文中子胥与同学相遇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见到子胥非常惊讶和高兴,而子胥见到同学并不高兴,甚至不愿见到。
B.文章借同学之口说明来吴市的很多人追求的只是生存或生活,讽刺味浓。
C.子胥偶遇同学,他也很想同同学交流,但又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
D.子胥对同乡们传来的类似“专诸所骂的外国歌”,心理上一定程度地厌恶。
8.进入吴市后,子胥的心情波动着。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文章意在写伍子胥进吴市,却以不少篇幅写专诸,这一写法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
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威王问于英敖子华曰:“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甘之身,亦有不为爵劝,不以禄勉,
以忧社稷者乎?"对日:“君王将何问者也?彼有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有崇
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有断腹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有劳其身,愁其志,以忧社稷者。”王曰:“大夫此言,将何谓也?"对日昔令尹子文
缁吊之衣以朗鹿裘以处未明而立土朝且晦而史食阙丕谋夕无一月之积昔者叶公子高,定
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食下六百畛。昔者吴与楚战于柏举,两
御之间夫卒交。莫敖大心抚其御之手,顾而大息日:'嗟乎子乎,楚国亡之日至矣!吾
将深入吴军,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与大心者也,社稷其为庶几乎!'昔吴与楚战于
柏举,五战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唇,百姓离散。券冒勃苏曰:'吾被坚执锐,赴强
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于是赢粮潜行,上峥山,逾深溪,遮穿膝暴,七
日而薄秦王之朝。水浆无入口。秦王闻而走之,冠带不相及,左奉其首,右濡其口,勃
苏乃苏。秦王身问之:'子孰谁也?'对曰:'臣非异,楚使新造瞽芽冒勃苏。且求救。'
秦王顾令之起:'寡人闻之,不枣之君,得罪一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遂出革
试卷第6页,共10页
车千乘,与吴人战于浊水而大败之。“王乃大息日:“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
耶?”对日:“华闻之,其君好发者,其臣抉拾。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四臣
者,皆可得而致之。”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
月之积/
B.对日/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
月之积/
C.对曰/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
月之积/
D.对日/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
月之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谷,是“不善”意,在文中是威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田,指田野。畛,指田间小道。文中“食田六百畛”形容叶公子高受赏的田地广大。
C.“大夫悉属”中的“属”指“这类人”,与《师说》中“郑子之徒’’中"徒”的含义相同。
D.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千乘”“万乘”常被用作兵力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威王向莫敖子华询问,从先王起到自己这一辈,是否真有不为了爵位或俸禄而为
国家安危忧虑的臣子。莫敖子华认为有,并列举了四种类型的这样的臣子。
B.莫敖子华认为令尹子文属于为官清廉,安于贫困,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大臣;叶公子
高属于为了提高爵位,增加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大臣。
C.吴、楚两国交战,短兵相接。莫敖大心告诉驾车人,自己要与敌人拼命,并鼓励他
打倒一个敌人就是对自己的帮助,楚国也可能由此不会灭亡。
D.秦王听说梦冒勃苏的行为后大为感动,立即左手捧着他的头,右手给他灌水,并派
出千辆战车的兵力,与吴军于浊水之上发生战斗而大败吴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断腹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2)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
14.莫敖子华运用了什么案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鹃鸿天•己巳生日自作
郭应祥
屈指新年五十三。未嫌垂领雪髡耗①。设弧②届旦人交贺,题座无功我自惭。
荣莫羡,富休贪。寿龄也不慕彭眄③。只思了却痴儿事,一榻香凝晓梦酣。
【注】①耗耗: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②设弧:古人生男子设弧于门左,生女
子设悦于门右。后遂以“设弧”指男子的生日。③彭聃:彭祖与老晌的并称。传说二人
均极长寿。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出生在己巳日,五十三岁的这一天,他掰着手指头数自己的年龄。
B.生日这天,虽然词人的白发已长得垂到衣服领子上,但词人并不在意。
C.词中“设弧”一词透露出当时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
D.本词以记叙开篇,交织着许多人生感悟,词人看淡生活,追求人生的享乐。
16.词人感觉自己年老体衰,自惭无功,但依然能洒脱地面对生活。请结合词的下阕内
容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
(2)音乐是中国诗词里常见的内容,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洞箫音乐效果的两句
是“,二
(3)“莲”自古以来便因其清姿素容、淡淡清香、千姿百态而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古
诗词中描写莲的诗句有“,”•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推开宇宙之门的那一刻,我(指王亚平)感觉自己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宇宙之
美①,而我们居住的蓝色星球悬居其间,美丽而祥和——这是属于我们神舟十三
试卷第8页,共10页
号乘组的高光时刻……不会忘记,20时28分,我从节点舱舱门出舱,稳稳地将双臂支
撑在环形扶手上,身体完全处于浩瀚的太空中。我激动地报告:“02已出舱!”那一
瞬间,如果不是听到同伴的呼叫,如果没有耳罩里从地面飞控中心不时传来的声音,我
几乎忘记了外界的存在,全然融入到一个全新的自我当中。
阳光不露声色地从我的后面辉映过来,将我和空间站,将舱外服的“金”和宇宙的
“深邃”,将地球的“湛蓝”交织、融合在一片静谧之中。我的眼眶充盈着泪水,我的
心情无比激动:“大美太空,我来了!”
千百年来,无论是对嫦娥奔月的浪漫想象,还是对星汉灿烂的②,中华民
族从未停止问天的脚步。今天,中国空间站建设③……我们这些太空探索者,
时刻逑备着,去完成神舟土四号进婪术和核义舱、.发射回天实验舱和梦木实验舱,建成
士区的宴间抽等祖国交绐我们的备项考房任务!——为了实现人类拥抱星辰大海的梦想。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
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七、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有年龄,①,就像树的年轮。血管年龄决定人的健康与寿命。
人生来就像全新的机器。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内壁开始出现脂质条纹。在年龄和
各种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指标异常)的作用下,这些脂质条纹逐渐生长成为斑
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从而开启了漫长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展过程。②,
每个人的血管都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是大多数人无法逃避的生理现象。
那么,③?首先,临床上先对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如生活方式(包括饮食、
运动、是否吸烟等)和基本检查(包括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等);其次,颈动脉血
管超声检查可以检测血管内中膜厚度和是否有斑块,以及评估斑块的大小和范围、是硬
斑块(强回声)还是软斑块(低回声)。而血管超声检查发现了斑块,并不说明这个斑
块一定会脱落导致危险,更重要的意义是,它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指标。
让血管保持年轻态的最好方法就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努力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21.文中的括号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节选部
分中的括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第二年春天,袁隆平把这些种子播种到试验田里,期待收获有希望的新一代稻种,
因为系统选育(从一个群体品种中选择优良的变异单株)是一种主要的育种方法。
A.危险因素(血压、血脂、血糖指标异常)
B.斑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C.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是否吸烟等)
D.基本检查(包括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等)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
①□□□□□□□□□□10字
②□□□□□□□□□□10字
③字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社会,每个人仿佛都在渐渐地活成这个社会想让他们成为的样子:
成家,立业,在既定的模式下生活……
有人认为,现在的社会是开放性、包容性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已经在渐渐
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传统的、既定的生活模式也可以尝试去打破。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第10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B2.C3.C4.①颜氏《祭侄文稿》中的“言”:“笔墨线条”“展续了博大厚重的书
法脉络”,得书法之要;“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文字”“情性张力纵贯古今“,"正大气息跃然
纸上”,得民族大义之要。其中的“理”:“痛彻肺腑、哀痛欲绝的感情”,即为国捐躯、忠义
节烈的精神,”傲然于宇宙间②虽然颜真卿早已远去,但是后人,诸如张晏、鲜于枢、王
安石,以及今天的人依然研习他的《祭侄文稿》,仰慕、效仿他的书法艺术和家国情怀。5.①
透过其中蕴含的颜真卿的“亲情至爱”,看到中华民族始终有着修身齐家以及建功立业等人生
价值追求。②透过其中彰显的颜真卿的“家国恩仇”,看到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都具有把个人命
运同社会、国家命运结合起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③透过其中的“笔墨线条”,看到中华
文化具有陶冶修炼心灵的强大生命力。
【解析】I.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选项有两处错误:其一,“练习”在原文中是“长期的学习与陶冶“,即使“"练习”可以认为是
“学习与陶冶“,但依然需要“长期”;其二,"杂质''是对原文中“不良部分''的概念的偷换.况
且,依据原文,“不良部分”还只是“可能存在”。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意在为下文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提供情感内核”错误。材料二中叙述太行山的地理位
置.表层意为说明“土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要塞”而凸显战争之艰难,深层意为凸显颜氏“居
仁守义的忠义节烈形象”。而书法作品《祭侄文稿》的情感内核是“家国恩仇、亲情至爱”,
不是“太行山重要的地理位置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有两个:第一,书法重在情感之真;第二,研习书法艺术重在心灵的陶冶与学
养的提高。
C阐述了书法与情感的关系;
其他三个选项阐述的都是书法中的“势”,即"笔墨线条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首先回答“言”,言之"要''在《祭侄文稿》中的体现,结合“笔墨线条形诸纸端的
答案第1页,共9页
情性之美”“廉续了博大厚重的书法脉络''可知,"笔墨线条”“康续了博大厚重的书法脉络”,
得书法之要;“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文字和痛彻肺腑、哀痛欲绝的感情”“其情性张力纵贯
古今,其正大气息跃然纸上”可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文字”“情性张力纵贯古今“,”正
大气息跃然纸上“,得民族大义之要。
接着回答“足可传”的"理''是什么,结合“痛彻肺腑、哀痛欲绝的感情,使其傲然于宇宙间”,
即为国捐躯、忠义节烈的精神。
最后解释“尚存”的“言''对后世的影响,结合“因其神采,历代书家、藏家以争相观瞻、收藏
《祭侄文稿》为乐事”“张晏仰慕其己久,曾述逸事……””鲜于即元初大书法家鲜于枢。当得
窥颜真卿真迹,他逸兴横飞,提笔直抒胸臆”“王安石感慨……”“历经坎坷磨难而不顾生死、
不屑于苟且偷生、重在居仁守义的忠义节烈形象与其雄浑敦厚的书风相得益彰,令后人仰慕、
膜拜”可知,虽然颜真卿早已远去,但是后人,诸如张晏、鲜于枢、王安石,以及今天的人
依然研习他的《祭侄文稿》,仰慕、效仿他的书法艺术和家国情怀。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先回答《祭侄文稿》中体现的个人价值追求,即修身齐家以及建功立业等;后回
答其中彰显的中国精神,即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升华到民族力量即中华文化上。
结合“经此一役,颜杲卿、颜季明父子双双殉国,颜氏家族三十余人罹难”“亲人离去,阴阳
两隔,尸骨不全,魂归何处?颜真卿不禁椎心泣血,情不能己,便奋笔疾书,作文以祭,寄
托哀思,是为《祭侄文稿》“可知,透过其中蕴含的颜真卿的“亲情至爱”,看到中华民族始
终有着修身齐家以及建功立业等人生价值追求。
结合“颜真卿完全可以选择明哲保身——他曾被国舅、宰相杨国忠排挤出朝,打发到平原郡。
然而,此际,他毅然挺身而出,高举义旗誓死抵抗叛军……”“它烙刻下厚重悲壮的历史记忆,
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俄续了博大厚重的书法脉络,其情性张力纵贯古今,其正大气
息跃然纸上“可知,透过其中彰显的颜真卿的家国恩仇”“笔底乾坤,心中道义。颜真卿以书
法为念,把信仰与准则、家国大义和道德操守刻进历史深处,留在中华儿女心里……”,看
到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都具有把个人命运同社会、国家命运结合起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结合“家国恩仇、亲情至爱,笔笔传神,字字泣血……其中有书法最为宝贵的东西——笔墨
线条形诸纸端的情性之美。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文字和痛彻肺腑、哀痛欲绝的感情,使其
傲然于宇宙间”可知,透过其中的“笔墨线条”,看到中华文化具有陶冶修炼心灵的强大生命
力。
6.A7.D8.①子胥初入吴市,“以他好奇的眼光观看一切”。②突然看至『‘这幕剧",子
答案第2页,共9页
胥“心里有些惊奇,,:惊奇专诸的粗鲁和孝顺行为,惊奇吴市的人情世故。③偶遇同学,子胥
悚惧、担忧和惊讶:悚惧因多年的逃亡,久已不曾有过的“肩上的一拍”;担忧行踪暴露被抓,
还担忧同学透露自己的行踪;惊讶同学在异国他乡的行为和当地的民风民俗。④同学走后的
矛盾心理:隐蔽面目还是表露面目?9.①故事情节上:交代次要人物专诸,为后文伍子
胥结识专诸做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人物形象上:塑造了一个粗暴、孝顺、勇武
不惧的专诸形象,让读者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刺客专诸。③思想情感上:从专诸的言语中可看
出专诸是一个敢于发声且敢于行动的人,写专诸能凸显作者对这一人物的喜爱,表现了作者
对理想人格的寄托。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A.“突然被,一片喧哗,惊扰和吸引,而忘记了来吴市的初衷”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他
意想不到,这里也有这样多的楚人,为了避免无谓的纠纷,他不得不隐蔽他的面目;但为了
早一日达到目的,他又急切地需要表露他的面目。在这又要隐蔽、又要表露的心情里,他一
步步地进入吴市“可以看出来,子胥并没有忘记来吴市的初衷。
故选Ao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D.“心理上一定程度地厌恶“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子胥不愿意遇见熟人,他听了这话,面前
好像又看见有一片污泥,同时他想起方才专诸所骂的外国歌,必定是这类人给传来的“可知,
子胥厌恶的是同乡传来外国歌的行为,而不是外国歌。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人物心里特色的能力。
题干中明确指出“心情波动”,考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分析
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概括人物心理。
根据原文“子胥正以他好奇的眼光观看一切“可知,子胥初入吴市是好奇的心情。
根据原文“子胥在一旁看着这幕剧,心里有些惊奇。他想,这人最初一定是与世无争的,在
郊外盖下这座茅屋,和他的母亲过着平静的生活。他并不寻找纷扰,但是纷扰找到他的门前,
当年的郊变成今日的郭了。那些卖鱼卖虾的、呼卢喝维的、唱外国歌的……从早到晚在搅扰
他,使他不能清静地生活,如今他不能不愤怒了“可知,子胥看到专诸和邻里的争吵,看到
专诸对母亲的顺从,心里惊奇专诸的粗鲁和孝顺行为,看到邻里同专诸的争吵,惊奇吴市的
人情世故。
答案第3页,共9页
根据原文“有人在拍子胥的肩,使子胥吓了一跳,这对于他是多么生疏,他久已不曾经验过
这肩上的一拍了。他悚惧地回转头来,面前是一个久已忘却的面貌。他端详一些时间,才认
出这是少年时的一个同学,以研究各国的国风见称,后来各自分散,彼此都已忘记,不知什
么样的运命把他送到吴国来了''子胥还没有回答,那人接着说:‘我在这里己经很久了,这里
的同乡并不少。我在这里教音乐,你知道,一个新兴的国家是怎样向往礼乐的……”子胥
不愿意遇见熟人,他听了这话,面前好像又看见有一片污泥,同时他想起方才专诸所骂的外
国歌,必定是这类人给传来的“可知,子胥偶遇同学,悚惧因多年的逃亡,久已不曾有过的“肩
上的一拍“;担忧行踪暴露被抓,还担忧同学透露自己的行踪;惊讶同学在异国他乡的行为
和当地的民风民俗。
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他意想不到,这里也有这样多的楚人,为了避免无谓的纠纷,他不得不
隐蔽他的面目;但为了早一日达到目的,他又急切地需要表露他的面目“可知,同学走后子
胥出现了隐蔽面目还是表露面目的矛盾心理。
综上分析可知,子胥进入吴市后的内心波动轨迹:好奇——惊奇——悚惧、担忧和惊讶一
矛盾。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描写作用的能力。
本题实质上考查的是分析作品中次要人物的作用,大致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情
感等几个角度解答。
根据原文“'专诸,进来吧!你又在闯什么祸?’那人听见母亲在门内呼唤他,他的愤怒立即
化为平静,他把匕首插入鞘中,向人群投了一个轻蔑的眼光,走进去了”“子胥在一旁看着这
幕剧,心里有些惊奇。他想,这人最初一定是与世无争的,在郊外盖下这座茅屋,和他的母
亲过着平静的生活。他并不寻找纷扰,但是纷扰找到他的门前,当年的郊变成今日的郭了“
可知,文章写专诸让读者对次要人物专诸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情节上为后文伍子胥结识专诸
做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根据原文“他这样喊着,四围的人听了只是嘻嘻地笑。这无异于在他的怒火上加油,他的牢
骚越发越大”"‘你们这群败类,’他的愤恨促使他说出更粗野的话,‘你们就和这些腐烂的鱼鳞
虾皮一样的腥臭’”“那人听见母亲在门内呼唤他,他的愤怒立即化为平静,他把匕首插入鞘
中,向人群投了一个轻蔑的眼光,走进去了''为读者塑造了一个粗暴、孝顺、勇武不惧的专
诸形象,让读者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刺客专诸。
“'你们这群败类,’他的愤恨促使他说出更粗野的话,‘你们就和这些腐烂的鱼鳞虾皮一样的
腥臭。’”从专诸的言语中可看出专诸是一个敢于发声且敢于行动的人,作者写专诸这一人物
答案第4页,共9页
表现了对他的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寄托。
10.C11.C12.D13.(1)有不怕断头剖腹,一旦闭上眼睛就永远看不到这个世界,
不顾个人利益,而忧虑国家安危的人。
(2)我(如果)身披铠甲,手执武器,与强敌作战而战死,其作用也只像一个普通士卒而
己,还不如去向诸侯(求援)。14.以令尹子文、叶公子高.莫敖大心和梦冒勃苏等四个
忠臣的典型形象和光辉事迹,说明了国君喜好忠臣,才能罗致忠臣的道理。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莫敖子华)回答说:“从前的令尹子文,身穿朴素的黑丝绸长衫上朝,在家时就穿着
简朴的鹿皮衣;天还没亮就去上朝,太阳落山才回家吃饭;吃完早饭就顾不上晚饭,连一个
月的粮食也没有积存。
“缁帛之衣以朝”与“鹿裘以处”是对举结构,并且同是“令尹子文”发出的动作,或者说都是陈
述,,令尹子文,,的,三者要断开,排除BD;
同样,”未明而立于朝''和"日晦而归食”也构成对举结构,各自断开,排除A。
故选Co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C.错误,"徒''含义不同,分别是“跟随”和“这类人句意:大夫跟随。/郑子这类人。
故选Co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秦王出兵的原因不是被弊冒勃苏的行为感动,而是他相信“万乘之君,得罪一士,社稷其
危”的说法。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决腹”,剖腹;“瞑”,闭上眼睛;“不知所益”,不顾个人利益。
(2)“被”,通“披”;“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卒”,士卒。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昔令尹子文……,,"昔者叶公子高……”“昔者吴与楚战于柏举,两御之间夫卒交。莫敖大
心抚其御之手,顾而大息曰……”“梦冒勃苏曰……于是赢粮潜行”可知,这是以令尹子文、
叶公子高.莫敖大心和梦冒勃苏等四个忠臣的典型形象和光辉事迹为例;
由“其君好发者,其臣抉拾。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四臣者,皆可得而致之”可知,
答案第5页,共9页
说明了国君喜好忠臣,才能罗致忠臣的道理。
参考译文:
楚威王问莫敖子华说:“从先君文王到我这一辈为止,真有不追求爵位俸禄,而忧虑国
家安危的人吗?"(莫敖子华)回答说:“大王您问的是哪一类人呢?那些人中有为官清廉,
安于贫困,而忧虑国家安危的人;有为了提高其爵位,增加其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人;
有不怕断头剖腹,一旦闭上眼睛就永远看不到这个世界,不顾个人利益,而忧虑国家安危的
人;有使自己的身体劳累,为自己的志向忧愁,而忧虑国家安危的人。”威王说:“您这些
话,说的都是谁呢?"(莫敖子华)回答说:“从前的令尹子文,身穿朴素的黑丝绸长衫上
朝,在家时就穿着简朴的鹿皮衣;天还没亮就去上朝,太阳落山才回家吃饭;吃完早饭就顾
不上晚饭,连一个月的粮食也没有积存。从前的叶公子高,平定了白公之乱,稳定了楚国的
形势;发扬了先君的遗德,影响到方城之外。(叶公子高的)封地有六百畛。从前,吴、楚
两国在柏举交战,双方对垒,士卒已经短兵相接。莫敖大心拉着驾车战士的手,回头长叹一
声说:'唉,楚国亡国的日子就要到了!我要深入吴军,你如果能打倒一个敌人,或者捉住
一个敌人,助我一臂之力,我们楚国也许还不至于灭亡!'从前,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
吴军连攻五次,攻入楚都。楚君逃亡,大夫跟随,百姓流离失所。芽冒勃苏说:'我(如果)
身披铠甲,手执武器,与强敌作战而战死,其作用也只像一个普通士卒而已,还不如去向诸
侯(求援'于是,他背着干粮秘密出发,越过高山峻岭,渡过深水溪谷,脚掌磨破了,
膝盖露出来了,走了七天来到了秦王的朝廷。滴水未进。秦王听后急忙跑来看他,都来不及
戴帽子、系衣带,左手捧着他的头,右手给他灌水,冰冒勃苏才慢慢苏醒过来。秦王亲自问
他:'你是什么人?'(券冒勃苏)回答说:‘我不是别人,是楚国使者,新获罪的券冒勃
苏来请求援救。'秦王一再要他起身,说:'我听说,万乘大国的君王,如果得罪了一个志
士,国家就会危险,如今就是这样。'于是秦王派出战车千辆,与吴军战于浊水之上并大败
吴军。”威王叹息道:”这些都是古人。现在的人,哪还有这样的呢?"(莫敖子华)回答
说:“我听说,国君喜好射箭,大臣也会去学习射箭。大王您只是不喜好贤臣而已,如果大
王真喜好贤臣,上述这四种贤臣,都是可以得到并让他们自己前来的。”
15.D16.①不羡慕别人的荣华富贵,不贪婪不属于自己的财物。②不羡慕彭祖与老聃活
得长。③只想完成自己那年少无知时的梦想,一觉睡到天亮而无忧无虑。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追求人生的享乐”理解有误,“只思了却痴儿事,一榻香凝晓梦酣''的意思:只想完成自
答案第6页,共9页
己那年少无知时的梦想,一觉睡到天亮而无忧无虑。所以词人追求的是无忧无虑的生活,而
不是享乐。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1)“荣莫羡,富休贪”的意思是:不要羡慕荣华,不要贪图富贵。表达了词人不羡慕别人
的荣华富贵,不贪婪不属于自己的财物的洒脱精神。
(2)“寿龄也不慕彭聃”的意思是:自己不在乎像彭祖与老聃那样追求生命的长短。表达了
词人不羡慕彭祖与老聃活得有多久,只要无忧无虑的生活就好。
(3)“只思了却痴儿事,一榻香凝晓梦酣'’的意思是:自己只想完成自己那年少无知时的梦
想,一觉睡到天亮。表达了词人顺其自然,完成年少时的梦想足矣。
1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竹喧归
浣女莲动下渔舟(示例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江南》)示例三:接天莲
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须臾、壑、蛟、蔑。
18.无与伦比心驰神往如火如荼19.①我们这些太空探索者,时刻准备着,去
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各项光荣任务!
②首先,神舟十四号进驻天和核心舱;
③接着,发射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
④最后,建成中国的空间站等。20.①拟人;“不露声色”一词赋予阳光人的行为,表达了
王亚平对阳光的喜爱之情和在太空中的美好感受。
②排比:连用三个“将……”的语句,节奏感强,把中国航天科技取得的成果有层次地展现出
来,表达了王亚平对中国航天科技快速发展充满着无比自豪与骄傲。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理工大学《产品创新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合同到期了单位不续签通知模板
- 2024年拉萨驾驶员客运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4简单版机动车借款抵押合同
- 2024服装制作合同
- 2024防水材料采购合同
- 2024深圳建设工程技术咨询合同样本
- 2024光伏发电安装合同范本光伏发电安装合同范本
- 2024教师聘用合同
- 2024幼儿园装修改造工程施工合同
- 幼儿园绘本故事:《老虎拔牙》 课件
- 2021年上半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真题
- 一个冬天的童话 遇罗锦
- GB/T 706-2008热轧型钢
- 实验六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 GB/T 25032-2010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
- GB/T 13610-202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 《彩虹》教案 省赛一等奖
- 2023年湖南建筑工程初中级职称考试基础知识
- 沈阳机场航站楼扩建工程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 司法考试:证据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