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课以“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为活动主题,在学生自主收集、甄别、精选史料的基础上,以个人探究、小组合作、班级研讨会等方式解读史料,认识我国历史上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加深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的了解。1.通过收集和整理不同时期有关大一统国家治理的史料,巩固对史料收集、甄别、区分和解读等常用方法的认知与实践。2.以“相同与不同”的概念范畴探究我国历史上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演变的阶段性特征;以“原因与结果”“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等概念范畴对中国历史上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制度阶段性特征产生的原因作出解释。3.以我国历史上唐朝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实施的救灾措施为例,辩证看待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实施效果,总结其历史经验与教训,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正确评估与运用中华古代政治文明“遗产”。一、活动准备1.分派活动任务
根据本课的活动主题,在活动实施前将本课主题拆分为三个子题:“什么是大一统”“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如何进行国家治理”与“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治理国家效果如何”。三个子题循序渐进、逐次展开。2.准备必要知识首先,需要梳理和整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和本册教科书关于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知识。其次,通过相关书籍和专业学术期刊网站,理解本课中的重要概念,如“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等。最后,开展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探究古代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3.做好相关预判教师根据学生前期活动准备情况、本课重点内容和学生认知难点作出相应预判,比如对“大一统”概念和“统一”概念的区别等。二、实施过程1.什么是大一统?负责本子题的小组学生展示自己对“大一统”概念的认识,包括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大一统的内涵、大一统观念对国家制度的选择与构建产生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也可准备以下资料: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战国)孟子等《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从服。-(战国)荀况《荀子·王霸》四海之内若一家。-(战国)荀况《荀子·议兵》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战国)公羊高《春秋公羊传》(秦统一后)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学生运用“相同与不同”的概念范畴,对“大一统”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与概括:(1)“大一统”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基础,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乃至更早。西周王朝以分封制和宗法制维系统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成就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这种“家国同构”中孕育着大一统制度的萌芽。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也被周边民族认同,推动了中华民族同源共祖意识的形成。材料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说法,反映了各民族间的血缘认同。(2)“大一统”作为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作为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最晚至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古代学者徐彦对《春秋公羊传》中“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如此解释:“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可见,此处的“大一统”是指重视和尊重一体、统合的治理制度体系。(3)“大一统”作为治理制度体系和理论体系定型则是在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建立的秦朝,以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管理国家。该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通过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方式,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西汉思想家董仲舒应时代要求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将大一统上升到天地常理、历史规律的高度。从此,追求“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成为历代有为政治家们的治国理想与目标。2.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如何进行国家治理教师指导负责本子题的学生收集中国历朝历代的疆域图,通过观察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疆域演变、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边疆地区管理措施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下认识:(1)经过夏、商、周三代的演变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秦朝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秦汉以后,即使中国几经分裂,统一仍是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大势。(2)从商、周时期推行的内外服制、分封制,秦汉时期推行的郡县制,东汉后期州郡县制、唐朝道州县制、宋朝路府州县制,直至元朝推行的行省制,大一统中央集权总体上不断加强,地方离心力不断削弱,大一统的发展趋势不断被巩固。(3)从元朝行省长官总揽一省行政事务到明朝分设布政使、按察使、指挥使,行政机构趋于细化;清朝一省事务由巡抚负责,同时设总督掌管一省或者数省军政大权,保留按察使分管一省司法、布政使分管一省财税,使得元、明、清三代较少出现地方离心现象。这表明中央通过对地方制度内部运行机制的调整,有助于中央集权国家巩固大一统的国家局面。在上述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可由学生结合史家关于秦朝建立大一统国家的认识,归纳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国家治理的一般特点。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秦并六国,分建四十二郡,造成此下二千年中国疆域之大轮廓。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论。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封建制破弃,郡县制成立,平民、贵族两阶级对立之消融。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此就态度倾向而言。一曰“大同观”;二曰“平等观”;三曰“现实观”。-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学生结合所学,审视钱穆先生的观点,大一统国家治理的特点最集中地表现为中央政权对国家的全面掌控和垂直管理,分而言之则是:在版图方面,国家统一。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基础,也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重要目标。自秦朝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始,即使历史上数次出现分裂割据的状况,但无论怎样分裂,最终都会走向统一。在政治方面,既强调“要在中央”,又注重“因俗而治”。中央集权是两千多年封建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官僚行政、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维护中央权威。同时,在地方制度层面,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体系的支柱。历代王朝虽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域,如县、郡、州、府、道、路、省等,但是由中央委派官员对地方进行管理,地方官员通过具体的业绩向中央负责的做法一以贯之,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对郡县体制治理方式表现出高度认同。此外,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并非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也有高度的灵活性。“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适度地保持自治、分治,根据不同地区,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区域或者某些特殊的政治、经济地区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比如元朝都城大都及其附近区域由中书省直辖,今西藏地区则是宣政院辖地。在思想层面,儒家独尊。大一统中央集权对地方的管理和掌控,不仅仅依赖于地方制度和基层组织,意识形态也是重要的途径。秦因法而兴,也因法而败;西汉再建大一统之后,一度奉行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黄老之术,但是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儒家就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通经致用成为古代读书人的普遍追求;两宋时期,理学兴起,并且通过地方组织和宗族力量渗透到社会基层,理学树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成为当时和后世大一统政权在思想层面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途径。3.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治理国家效果如何?教师指导负责本子题的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探究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治国的实际效果,并且向全班进行展示。相关案例不胜枚举,如唐朝政府救灾的案例。具体过程如下:(1)灾前的备灾措施。贞观二年四月,尚书左丞戴胄上言曰:“······今请自王公已下,爱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至秋熟,准其见在苗以理劝课,尽令出粟。稻麦之乡,亦同此税。各纳所在,为立义仓。若乍谷不登,百姓饥馑,当所州县,随便取给。”-(五代)刘昫《旧唐书·食货志》公元618-840年唐代义仓赈贷诸道简表诸道河南河北京畿江南淮南剑南山南河东陇右岭南总计次数332725211188811143-李帮儒《论唐代救灾机制》,载《农业考古》2008年第6期学生通过尚书左丞戴胄的言论和“唐代义仓赈贷诸道简表”可得出以下认识:首先,唐朝延续隋制,通过专门的税收和财政建立义仓制度,以备荒年;其次,义仓制度是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只有国家才有可能动用税收和财政兴办义仓,而且历时久远。(2)灾中的抗灾机制。诸部内有旱涝霜雹虫蝗为害之处,主司应言而不言及妄言者,杖七十。覆检不以实者,与同罪。若致枉有所征免,赃重者,坐赃论。[疏]议曰:······其应损免者,皆主司合言。主司,谓里正以上。里正须言于县,县申州,州申省,多者奏闻。-(唐)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每岁,尚书省诸司具州牧、刺史、县令殊功异行,灾蝗祥瑞,户口赋役增减,盗贼多少,皆上于考司。······有耗亡者,以十分为率,一分为一殿。-(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学生所选内容出自《唐律疏议》,是研究唐朝历史的直接史料。通过对《唐律疏议》的解读,本组学生把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在救灾中的作用概括为:一方面,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在面对重大灾情时,可以通过“基层组织-地方行政机构-中央朝廷”,即“乡里-县-州-三省”垂直行政管理体系较快地进行消息传递并作出反应。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消息的真实有效、救灾措施及时落实,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会在救灾过程中进行监察,在救灾之后进行考核,通过监察和考核制度保证救灾效果。(3)灾后的恢复机制。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已上免调,损七已上课役俱免。-(五代)刘昫《旧唐书·食货志》(贞观元年)是夏,山东诸州大旱,令所在赈恤,无出今年租赋。-(五代)刘昫《旧唐书·太宗本纪》(开元三年)比者山东邑郡,历年不稔,······河北诸州,宜委州县长官勘责,灼然不能支济者,税租且于本州纳,不须征却,待至春中,更别处分。-(北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学生选择三组史料,从制度和措施两个方面解读灾后重建机制:从制度层面看,遭遇自然灾害之后,唐朝已经有了明确的减免标准和灾后减免赋税政策。从措施层面看,灾后恢复措施主要是“蠲免”和“停征”两种。政府通过免除、延缓、停缴赋税或停止征发徭役等方式助力百姓灾后重建。同时,学生从“主观与客观”的角度分析唐中央政府采取此举的原因,就主观而言,儒家的“仁君”和“仁政”思想要求君主在遇到百姓受灾时,要实施必要的救济措施;就客观原因而言,小农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对遭灾的小农实施“蠲免”“停征”等措施,固然是以牺牲部分税收为代价,但可以换得基层社会秩序的稳定。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组学生以唐朝官方赈灾行为为例,就大一统中央集权对国家治理的作用进行概括:首先,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方式能够集全国之力应对突发的、重大的事务。在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中央掌握着人口、赋税、军事等国家重要资源,无论是出于“仁君”形象的内在驱动,还是稳定社会秩序的现实需要,在遇到水旱灾情、外敌入侵、大型工程营建等重大的事务时,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国家往往能举全国之力应对。其次,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方式与古代中国社会现实相贴合。古代中国版图辽阔,地理环境复杂,社会事务繁多,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脆弱性。在这种社会现实下,国家治理采取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方式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升、国内资源的整合、社会秩序的构建、小农经济的稳定。最后,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方式有利于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抟成。就历史史实而言,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少数民族或者少数民族聚集的边疆地区时,根据少数民族或者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特殊情况,采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方式,有利于边疆少数民族与内地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从而促进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抟成。4.“我”对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认识--以古代上海为例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乡土史为载体,自主展示有关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上海的史实,进一步深化对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认识。比如有学生注意到上海郊区有不少地方的地名中带有“灶”“团”“墩”等字样,以此为切口,探究明朝政府实行食盐专卖、嘉靖年间抗击倭寇等史实,并通过“原因与结果”等概念范畴对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在古代上海的治理措施作出解释和评价,最终形成“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之我见”的活动报告。在完成本册教科书三分之二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师可向学生布置相关工作,如确定研究题目(含子题目)、收集材料、制订活动展示与交流计划等;在完成本册教科书全部内容的教学后再进行活动课教学。活动课之前,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先对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内容结构,包括核心观点等进行梳理;活动课教学以1-3课时为宜。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评价自然应该聚焦于学生通过活动展示出的学科核心素养。由于活动课的主题“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是既定的,那么学生如何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通过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达成对大一统中央集权内涵、演变、特点、作用的认识就是本节课评价的重点。遵循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和本课设计思路,以下两个方面值得重视:集证辨据。在活动课主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学生如何收集和辨析史料是活动课评价的重点所在。分而言之,首先,懂得文献检索和调查访问是获得实物、文本、口传等史料的基本途径。本次活动,学生收集史料的路径大致如此。其次,在确定活动主题之后,需要区分史料类型。比如“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区别,同样是梳理“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先秦典籍、秦汉文献中关于“大一统”思想的表述和当代学者关于“大一统”思想的梳理,到底哪种类型的史料更适合呢?最后,在区别史料类型的基础上,对史料作为证据的可靠性进行区分。比如当代学者关于“大一统”思想的认识不乏学者自己的主观看法,从而有可能影响史料实证的客观性。相较之下,通过对先秦典籍、秦汉文献中关于“大一统”思想的表述梳理“大一统”思想的形成更加客观。诠释评价。收集和辨析史料的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史料,具体表现为“诠释”和“评价”。就诠释而言,学生可以在阅读和讨论中,从“时间与空间”“相同与不同”的概念范畴出发,归纳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重大特征,要鼓励学生综合运用解释历史的概念范畴,比如在综合运用“相同与不同”“联系与区别”的概念范畴时,能从“相同中看到区别”“不同中看到联系”;基于唯物史观,运用“时间与空间”“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主观与客观”等概念范畴解释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采取相关制度、政策治国的原因。就评价而言,最后一组学生以唐朝政府在救灾方面的实际表现为例,运用政治形态、社会生活、时代特征等视角,探讨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1.实物史料资源(1)学生所在地区的历史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地方志馆等。(2)学生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遗物等。(3)学生所在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文献史料资源(1)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全8册)。(2)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3)钱穆《国史大纲》。(4)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5)邓云特《中国救荒史》。杜陵叟》一诗,回答问题。杜陵叟白居易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东泰山医学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枣庄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市属+各县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度企业内部员工进修学习合同3篇
- 2025年山东德州临邑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43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家长会小结范文
- 工作赢在心态读后感
- 变更被执行主体申请书
- 机械课程设计技术说明
- 2024年子女户籍变更及抚养权转让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山东威海市临港国资产经营管理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1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四川遂宁开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行业的环境影响与生态保护
- 提高检验标本合格率的品管圈课件
- 幼儿园教育的德育培养
- 顺丰SHL在线测评题库
-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快消品招商方案
- 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切割机安全培训
- 充电桩采购安装售后服务方案
- 资产评估学教程(第八版)习题及答案 乔志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