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淮安曙光双语校2024学年中考化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荷泽市多地已经开始实行电动公交出行,推广太阳能路灯,升级改造燃煤锅炉。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C.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D.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2.现有一种固体粉末状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②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③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④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⑤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A.2个 B.3个 C.4个 D.5个3.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不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
A
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
将混合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B
鉴别①CuSO4溶液②稀H2SO4③NaCl溶液④NaOH溶液
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
C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
鉴别NaCl溶液、Na2SO4溶液和(NH4)2SO4溶液
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Ba(OH)2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应直接加热,不必进行预热C.实验时,若固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g~2gD.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紧挨试管口5.小陈在探究氯化钙的性质,进行图甲所示的实验。试验后,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实验仪器操作无误B.图乙中d﹣m段反应过程中有沉淀产生C.图乙中m﹣n段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D.图乙中n点之后溶液中的溶质有Na2CO3和NaCl6.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净化水的方法B微粒的性质明矾﹣﹣净水剂活性炭﹣﹣消毒剂空气易被压缩﹣﹣微粒间有空隙酒香不怕巷子深﹣﹣微粒是运动的C日常物质的区别D食品保鲜的办法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酱油和醋﹣﹣闻气味固态二氧化碳﹣﹣冷藏保鲜食品包装充入氮气﹣﹣防腐A.A B.B C.C D.D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氢气燃烧生成水——原子种类发生改变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结构不同C.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酒精挥发 C.电灯发光 D.火药爆炸9.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2NaClO3═2NaCl+3O2↑.一根氧烛大约可以供100个人呼吸1小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烛是一种纯净物B.NaClO3中Cl为+5价C.氧烛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分解反应D.在运输氧烛时,应避免其受到撞击10.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A. B.C. D.11.今年3·15晚会上揭露,很多“土鸡蛋”其实就是普通鸡蛋,之所以蛋黄颜色更红,是因为添加了名为斑蝥黄(C40H52O2)的食品添加剂。下列对斑蝥黄的叙述,正确的是A.斑蝥黄属于有机物B.斑蝥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52:2C.斑黄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每个斑蝥黄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12.不用其他试剂鉴别①CuSO4溶液②稀H2SO4③NaCI溶液④NaOH溶液,则鉴别出的顺序为()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溶解度是指物质在特定溶剂里溶解的最大限度。⑴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①图中d点可表示:t2℃时物质_____(填编号)的不饱和溶液;②t3℃时,50g水中放入25g某固体充分搅后不能完全溶解,该物质是_____(填编号);③将t1℃处于a点状态的甲溶液升温至t3℃,则图中能表示t3℃该溶液状态的点为_____(填字母编号);④若固体丙中含有少量的固体乙,可采用溶解,_____结晶,趁热过滤的方法进行提纯。固体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如下所示,据此回答:氢氧化钠碳酸钠20℃40℃20℃40℃水109g129g21.8g49g酒精17.3g40g不溶不溶①40℃时,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保留一位小数);②20℃时,把CO2通入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③40℃时,把CO2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CO2不溶于酒精也不与酒精反应),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14.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A小苏打;B干冰;C肥皂水;D熟石灰;E硝酸钾;F碳酸钙①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②可用于区别软水和硬水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③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④可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_;⑤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⑥常用作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15.小明在制作“叶脉书签”时,经历了①选取树叶——②腐蚀叶肉——③清洗叶脉——④漂白、染色、干燥等环节,在②中要用到20g的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称量_____g的氢氧化钠固体,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要将氢氧化钠放在烧杯里,其理由是_____。16.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遇热易被破坏,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它的化学式是C1H8O1.计算:维生素C中含有_____种元素,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小婷遵医嘱,她一天补充到的维生素C为_______mg;取一片“维生素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V﹣C”的溶液显_______性.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所以在烹调新鲜蔬菜时要减少“V﹣C”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下图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后产生黑色的氧化铜。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6NaOH+4CuSO4=3Na2SO4+Cu4(OH)6SO4↓,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作出以下猜想:猜想Ⅰ: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Ⅱ: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__(填“﹥”、“﹤”或“﹦”)7,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Ⅰ成立。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_____(填“酸”、“中”或“碱”)性,猜想Ⅱ不成立。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Ⅱ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因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物不同,请另举一列___________(写出反应物即可)。18.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中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如下: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g;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如图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mL;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g镁带样品________(填“能”或“不能”)。操作③是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若实际测得氢气的体积与理论值相比偏大,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现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20g,将它们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慢慢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钡溶液至沉淀不再产生为止,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19.7g.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OH)2═BaCO3↓+2NaOH.计算: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_____;20g混合物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质量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题分析】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正确;B.不可降解的塑料引起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正确;C.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提高空气的净化能力;D.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反而可能引起更大范围的污染。选D2、A【解题分析】氧化铜与铁粉都是呈黑色,所以①正确。该题中发生的反应有: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浅绿色);可能还会发生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错误。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硫酸铜和硫酸,滤液则为硫酸亚铁的溶液。则铜一定被铁完全置换。所以③正确,④⑤不正确。点评: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解答。3、C【解题分析】
A、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纯净的铜,选项A正确;B、首先根据颜色来判断出硫酸铜,能与之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能使沉淀溶解的为稀硫酸,剩下的为氯化钠,故鉴别出来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选项B正确;C、因为氢氧化钠不仅吸收氯化氢气体,也会将主要成分二氧化碳吸收,选项C不正确;D、氢氧化钡与氯化钠不反应,无现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硫酸铵反应生成气体,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选项D正确。故选C。4、D【解题分析】
A、滴管滴加液体时,应悬于试管上方,不得与试管内壁接触,避免污染试剂,选项A错误;B、试管加热液体前应先预热,避免局部过热引起试管炸裂,选项B错误;C、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盖满试管底部,选项C错误;D、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壁,以免液体洒出,选项D正确。故选D。5、D【解题分析】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选项A不正确。B、由溶液pH的变化图,d﹣mpH增大,发生的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d﹣m断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选项B不正确。C、由溶液pH的变化图,m﹣npH不变,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没有气泡产生,选项C不正确。D、图乙中n点之后溶液中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溶质有Na2CO3和NaCl,选项D正确。故选:D。6、A【解题分析】
A.明矾可以用作净水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是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故选项不完全正确;B.空气易被压缩是因为微粒间有空隙;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微粒是运动的,故正确;C.鉴别硬水和软水可加肥皂水并搅拌,产生较多的泡沫则是软水,产生的泡沫较少则是硬水;醋有酸味,酱油没有酸味,所以可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酱油和醋,故正确;D.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可用于食品冷藏保鲜;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食品包装充入氮气,用于防腐,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化学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7、D【解题分析】
A.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发生改变,故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错误;
C.金属表面镀上一层抗腐蚀性的金属或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可以阻止铁与空气和水接触,并没有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故错误;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说明分子间有空隙且空隙能改变,故正确。
故选:D。【题目点拨】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8、D【解题分析】
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电灯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题目点拨】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9、A【解题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B.根据混合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为0分析;C.根据反应类型分析;D.根据氧烛的性质分析。解:A.氧烛中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属于混合物,故错误;B.NaClO3中O显-2价,Na显+1价,故Cl为+5价,正确;C.氧烛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2NaCl+3O2↑,是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D.由题意可知,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故在运输氧烛时,应避免其受到撞击,正确。故本题选A。10、A【解题分析】
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铁和水,开始溶液中铁元素质量为零,随反应的进行,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不再改变;正确;B、反应中氧化铁的质量逐渐减少,当加入盐酸的量达到一定量时氧化铁完全反应,固体质量等于零;错误;C、反应前是盐酸溶液,反应后是氯化铁溶液,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后,只要盐酸还在增加,溶液质量就在增加。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的速率大,反应结束后小;错误;D、反应过程中生成水,溶剂增加的更快一些;反应结束后溶剂水的增加速度变慢;错误;故选A。11、A【解题分析】
A、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故斑蝥黄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B、斑蝥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52×1):(16×2)=120:13:8,不符合题意;C、斑蝥黄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3:8,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不符合题意;D、斑蝥黄由斑蝥黄分子构成,1个斑蝥黄分子由40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目点拨】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2、A【解题分析】
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硫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可以鉴别,故鉴别出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乙丙b升温28.6%2NaOH+CO2=Na2CO3+H2O产生白色沉淀【解题分析】
⑴根据图示,①t2℃时,d点位于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故d点可表示:t2℃时物质乙的不饱和溶液;②t3℃时,50g水中放入25g某固体充分搅后不能完全溶解,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在t3℃时小于50g,图中t3℃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大于50g,只有丙物质小于50g,故t3℃时,50g水中放入25g某固体充分搅后不能完全溶解,该物质是丙物质;③将t1℃处于a点状态的甲溶液升温至t3℃,因为过程中溶质、溶剂质量均未变,则图中能表示t3℃该溶液状态的点为b;④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若固体丙中含有少量的固体乙,故可采用溶解,升温结晶,趁热过滤的方法进行提纯。⑵根据表中数据,①40℃时,饱和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故40℃时,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28.6%;②20℃时,把CO2通入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③40℃时,把CO2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因为CO2不溶于酒精也不与酒精反应,CO2和NaOH反应生成的Na2CO3不溶于酒精,故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题目点拨】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同一温度时,同一物质的溶解度在不同的溶剂中也不同。14、ACDEFB【解题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题目详解】①小苏打受热能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可用于焙制糕点;②可以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③熟石灰呈碱性,能改良酸性土壤;④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可用作复合肥;⑤碳酸钙含有钙元素,可用作补钙剂;⑥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作人工降雨。故填:①A;②C;③D;④E;⑤F;⑥B。15、1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解题分析】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20g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20g×5%=1g;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为防止腐蚀托盘,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要将氢氧化钠放在烧杯里。16、三;4.5%;20;酸;凉拌或避免高温加热;【解题分析】(1)由维生素C的化学式C1H8O1可知,其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等三种元素;(2)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8)+(11×1)=171;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5%;(3)根据医嘱,小婷一天应该吃2片维生素C药片,补充的维生素C的质量为:100mg×2×10%=20mg;(4)维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显酸性;加热维生素C的水溶液时,红色消失,说明维生素C被破坏,所以在食用新鲜蔬菜时,为了减少“V-C”的损失,应该以凉拌或生吃为主,并且应该加入适量的食醋。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2NaOH+CuSO4=Na2SO4+Cu(OH)2↓﹤中甲组实验生成了Na2SO4,若它显酸性,在此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蓝白色沉淀木炭与氧气【解题分析】
[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