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第三讲-证据的分类_第1页
学生版第三讲-证据的分类_第2页
学生版第三讲-证据的分类_第3页
学生版第三讲-证据的分类_第4页
学生版第三讲-证据的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证据的分类法律中规定的证据种类,一、物证一、物证定义物证是指以外部特征存在状态,物理特性等,用来证明有关案件事实的实物和痕迹。这里的实物包括司法实践中,所有可以作为物证的物品,如各种物品,动物植物,人体等有形物,和气体等无形物。物证有广义狭义两个含义,广义的物证是与广义的人证相对应的概念,即以物体为材料的证据。广义的物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实物证据,就是以物质形式表现出来的证据,我国诉讼法所谓的物证是指狭义的物质。学者观点,裴苍龄证物与物证是不同的概念。证物是获得了物证的物,它本身并不是物证。物证是由证物获得的两种事实:物中的事实和物所体现的事实。这两种事实只要与案情或其他待证事实相关联就是物证。思考问题: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是物证吗?法医物证是什么?徐月笛:《论物证鉴定意见的合法性—从刑事错案和规范分析两个视角》

要厘清物证鉴定意见中“物证”的范围。物证,传统定义为“以其内在属性、外部形态、空间方位等客观存在的特征证明案件事实的物体和痕迹。”狭义的物证是指物质、物品;广义的物证则包含痕迹、文书、化学、生物、音像等,也就是物证鉴定意见中作为鉴定对象的“物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将司法鉴定分为法医类鉴定、物证类鉴定、声像资料鉴定等,其中,物证类鉴定包括文书鉴定、痕迹鉴定和微量鉴定。可见,《决定》将生物检材的鉴定,如血型鉴定、DNA鉴定归为“法医物证鉴定”,从属于“法医类鉴定”。物证的辨认和鉴真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条“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人民法院对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出的证明文书,应当辨别真伪,审查确定其效力。”二、与其他证据种类相比,物证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物证以其外部特征、存在状态、物理属性来证明有关案件事实。第二,物证更直观,更容易把握。第三,物证客观性强、真实性大。第四,物证一般为间接证据。三、物证的分类有形物和无形物,有生命证据和无生命证据,固态证据、液态证据和气态证据,嗅觉物证、视觉物证、触觉物证和听觉物证巨型物证,常态物证和微量物证,物证主要有以下意义:第一,物证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对当事人、证人等的陈述具有制约作用。第二,物证对其他证据,起到引出或者印证作用。第三,物证是进行诉讼证明和查明事实真相的重要手段。第二节书证一、书证的含义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表达的思想,或者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有关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或者其他物品。书证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在有文字、符号数字、图画印章或其他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痕迹的许多实物材料,例如出生证、工作证、身份证、护照、营业执照、户口本、账册账单、票据、收据、经济合同、车船票、飞机票、日记、信件等。二、书证的特点一、书证以其表达的思想或者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二、表现形式和形成方式具有多样性。既可以表现为文字图形,也可以表现为文字、符号等载体。既可以是纸张也可以是金、石、土、木,布帛或者其他材料。制作的工具,既可以笔、刀、印刷机等制作方法,既可以是书写,也可以雕刻、印刷等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从形成方法看,都具有多样性三、书证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能够为人们所认识和了解。三、书证的分类1、公文书和私文书公文书又称为“公文书证”,是单位或者国家公职人员依照职权制作的文书,我国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制作的文书均属于公务文书。例如民政部门颁发的结婚证书、离婚证书;法院的出庭通知书、判决书裁定书。人民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书、起诉书。公安机关的不立案通知书、复议决定书等等,均为公文书。私文书又称为“私文书证”等,是公民个人或者单位,并非依照职权制作的文书。一般认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其职权范围以外制作的文书,也是私文书。例如公安局,检察院,购买电脑,复印机等与相关厂商签订的合同。私法关系。例如民事活动的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合同,是单位借款打的欠条,都是私文书。公务文书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使职权时的意思,表示其制作程序往往有严格要求,其形式一般也比较固定,一旦制作并发出后往往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私文书无论在制作程序还是在形式上都没有那么严格,有时候具有随意性。针对公文书和私文书的不同特点,可以确定不同的证据规则。《民事证据规定》第七十七条“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则认定:

(一)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二)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三)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

(四)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民诉法解释》第一百一十四条国家机关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社会管理职能的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制作的文书所记载的事项推定为真实,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制作文书的机关或者组织对文书的真实性予以说明。第一百一十五条单位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证明材料,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及制作证明材料的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并加盖单位印章。人民法院就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可以向单位及制作证明材料的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可以要求制作证明材料的人员出庭作证。《民诉法解释》第114条明确规定了当事人否定推定事实的方式是“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而何为”足以推翻?《民诉法解释》第93条,该条对”足以推翻”和“足以反驳”进行了明确区分,前者要求当事人提供的相反证据达到证明相反事实成立的程度,后者要求当事人提供的相反证据能够动摇免证事实对于法官的心证基础。《民诉法解释》第九十三条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一)自然规律以及定理、定律;(二)众所周知的事实;(三)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四)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出的另一事实;(五)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六)已为仲裁机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七)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前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的事实,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反驳的除外;第五项至第七项规定的事实,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2、处分性文书和报道性文书根据文书内容都不同,可以将书证分为处分性文书和报道性文书处分性文书是指设立、变更或终止一定民事法律关系内容的文书,如合同文本、变更合同的协议书、授权委托书、遗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等。报道性文书是记载某事实而不以产生一定法律关系为内容的为目的的,只是技术制作人的见闻、感想的文书;例如会议记录、诊断书、日记等。处分性文书与一定的法律后果相联系,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基于这一特点,处分性文书往往能够证明案件中的关键事实,使案件中的争点得到证明。3、普通文书和特别文书。根据制作方式和程序方面有无特殊要求,可以将书证分为普通文书和特别文书。普通文书是在制作方式和程序方面,没有特殊要求的文书,例如信件、日记、便条,借据、收据等。特别文书是指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和程序制作的文书,例如,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经过公证的合同文书的。4、书证的意义在诉讼中,书证具有重要意义。在有诉讼类型中,书证甚至具有至高的地位,例如在民事诉讼中,书证的重要性是首屈一指的。(1)表达的思想内容往往能够直接证明有关案件事实.(2)证的证明力,较强的确认案件事实有重要作用。(3)案件其他证据能够起到引出或者印证作用。书证的电子化书证的证明力提升,公证模式,电子公证模式最佳证据规则第三节证人证言一、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指当事人以外了解有关案件事实情况的人,就其感知的有关案件事实相关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情况的陈述。这里的证人是指对某一事件的全部或者部分事实有所感知,并向公安、司法机关陈述该事实的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在一些国家的人包括两类:一类是事实证人,是指就自己感知的关键事实进行陈述的证人第二类是专家的人,是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就案件涉及的专门性问题提出意见的专门人士,这里的人又被称之为意见证人。我国诉讼中的证人属于事实的人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增加了“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诉讼活动,可以在法庭审判中就鉴定意见发表意见。这里“有专门知识的人”,与一些国家的“专家证人”不同。有观点认为,他们就鉴定意见发表意见只是审查判断鉴定意见的一种手段,这种意见不属于法定证据种类,因此不具有证据效力。另外,还有观点认为,专家辅助人的身份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具有当事人证人的身份,这可以体现在《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六十一条第二款,“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出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询问。”第三款,“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由当事人各自申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就有案件中的问题进行对质。”另一方面又具有类似于当事人律师的身份,这特别体现在上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六十一条第四款,“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可以对鉴定人进行询问。”专家辅助人还有点类似于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第225条规定的技术顾问。二、特点证人证言具有生动、形象、具体、丰富的优点,但由于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含有虚假成分。另外,证人往往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由于他们对案件事实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各有不同,一个案件相关的事实发生时,其注意力也往往不尽相同。因此,证人有可能无意间提供了虚假不实的情况,因此对证人证言不能偏听偏信,对其虚假的可能性要保持高度警惕。三、证人资格证人资格就是一个人能够作为证人提供证言的资格。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因此一个人有资格作为证人的条件是:第一,感知案件事实。第二,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第三,具有正确表达的能力。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有资格作为证人。四、证人的作证义务五、作证特免权六、证人证言在诉讼中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1、证人证言能够直接或者间接证明案件有关事实2、证人证言丰富生动具体更易于通过它了解案件事实的经过和全貌。3、证人证言客观性强于当事人所作的陈述,证明力较强。4、证人证言可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用于甄别其他证据。七、我国法庭上严重的伪证现象。对相关现象的处罚力度不够,伪证的成本太低,法官不愿意揽事、出了事领导也没有力撑。第四节被害人陈述一、被害人陈述的定义被害人陈述,是自首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有关案件的事实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被害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二、被害人陈述的特点第一,被害人陈述在证明功能上具有直接、具体、真切的特点。第二,被害人陈述容易夸大或者缩小,虚假的可能性较大。三、被害人陈述的意义第一,被害人陈述往往能够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直接揭示犯罪人。第二,被害人陈述是维护被害人自身权益和伸张正义的重要手段。第三,被害人陈述可以被用于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用以甄别其他证据。第五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又称口供、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其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和其他有关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一种是供诉,第二种是辩解,第三种是攀供。特点第一,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如实陈述,有可能全面直接地解释有关案件事实情况。第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虚假的可能性较大,。第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往往不稳定。,意义第一,与案件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的作用。第二,引导出其他证据和事实的作用。第三,使公安司法机关兼听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事实,有利于公正处理案件。第六节当事人陈述一、定义和特征作为证据使用的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就议案件有关的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当事人陈述的特征由于当事人是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案件处理结果与他们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此当事人的陈述具有两面性二、当事人的陈述的效力我国对当事人陈述的效力的规定,基本采用苏联的模式,《民事诉讼法》将当事人陈述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加以规定,按照当事人陈述的内容的不同,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陈述分别产生以下效力:第一,无须对方当事人证明的效力。当事人在诉讼中以承认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的方式,作出了不利于自己的陈述,该陈述构成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具有免除对方当事人证明责任的效力。《民事证据规定》第八条第1、2款“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分关系的案件除外。

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民事证据规定》第六十七条“在诉讼中,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诉讼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第二,不能作为定案根据。当事人所做的对自己有利的陈述,经其他证据证明为真时候,法院可以将当事人的陈述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之一。第三,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当事人所做的有利于自己的陈述,如果未得到其他证据印证,法院不得将该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该陈述也就不具有证据效力。《民事证据规定》第七十六条,“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只有本人陈述而不能提出其他相关证据的,其主张不予支持。但对方当事人认可的除外。”从世界范围来看,多数国家的立法都没有将当事人的陈述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三、当事人自认的效力自认是一方当事人作出的,认为“对方当事人的事实主张是真实的”意思表示。民事诉讼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为目的,如果双方当事人对某一具体事实不存在争执或一方当事人明确同意另一方当事人对该事实的主张,则对于这样的事实,自然就无需当事人在这一证据证明。当事自认的类型1、根据阶段不同,可以将自动分为诉讼外的自认与诉讼中的自认。2、根据自认当事人的自认是否附加条件为标准,可以自认分为完全的自认和附条件的自认。3、根据自认的形式的不同,可以自认的分为明示的自认与默示的自认。4、根据主体不同,可以将自认分为当事人本人的自认与诉讼代理人的自认。四、诉讼中自认的构成条件。当事人对自己不利的事实的陈述,只有具备以下几个构成要件,方可以发生自认的效力第一,当事人自认的时间必须发生在口头辩论或者准备程序中。第二,当事人的自认必须针对法律允许自认的事实,而不能针对另一方提出的诉讼请求,或法律法规以及对法律的解释。第三,这种必须采用法律认可的形式第四,自认必须就当事人的主张的事实而进行。第七鉴定意见鉴定意见是指公安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后作出的判断性意见。专门性问题是指第一,属于案件证明对象范围内的事实。第二需要专门知识和技能,或者借助特定技术设备才能在认识或者说明的问题。第三,不是司法工作人员可以直接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常识性问题,或一般性法律法律问题。第四,该问题的正式说明和认定权限被赋予特定机构或个人。这里所谓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指的是鉴定人,公安司法机关要解决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一般指派本机关内的鉴定人员进行鉴定,有的是则是需要本机关以外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鉴定,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当事人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聘请鉴定人进行鉴定的情况,因此形成的结论经过审查核实也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二、特征鉴定意见是独立的诉讼种类,主要包括第一,鉴定意见是一种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判断,属于意见性证据,第二,鉴定人是指具有一定专门知识或者技能,由公安司法机关或者当事人指派或聘请产生,第三,鉴定意见是在案件发生后形成的,第四,鉴定意见的可靠性较大,三、鉴定人、专家辅助人、专家证人专家辅助人《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款“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民事证据规定》第六十一条“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一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人民法院准许其申请的,有关费用由提出申请的当事人负担。

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出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询问。

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由当事人各自申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就有案件中的问题进行对质。”鉴定意见的意义第一,鉴定意见对确定案件性质和查明案件事实具有重要作用第二,鉴定意见可以弥补司法工作人员对于专门性问题能力的不足,第三,鉴定意见是审查其他证据的主要手段,思考的问题:1、鉴定意见、专家证人的道德风险。2、“事实”与“意见”之间的关系。3、鉴定意见在一些需要专门知识才能进行事实判断的案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第八节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一、勘验笔录勘验笔录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于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尸体进行勘验、查验时所就所观察测量的情况所作的实况记录,据记载的方式包括文字记录现场绘图和现场照相、摄影等。勘验检查笔录,记录的是勘验和检查活动中所见。其中勘验针对的是同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实体,其目的是直接了解案件的有关场所,物品,实体的情况,并发现和获取证据。检查针对的是人身(活体),其目的是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外部特征,伤害情况和生理状况。种类第一,现场勘验笔录,第二,尸体检验笔录,第三,物证检验笔录,(二)人身检查笔录(三)辨认笔录(四)侦查实验笔录特点:1、主体和对象具有特定性,2、通常被认为客观性较强,3、有别于物证,4、有别于书证,5、有别于鉴定意见,意义第一,对情况进行实况记述,发挥着揭示以案件有关的事实与固定证据的作用,第二,揭示某些证据所含有案件的信息第三,是确认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活动合法性的重要手段,第九节现场笔录一、内涵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了现场笔录,其他两大诉讼法并没有规定。《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十五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现场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并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现场笔录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二、特征1、主体特定。现场笔录的制作主体只能是行政机关,不包括人民法院。2、内容体现为纪实记载,行动活动包括被管理对象的状况,行政执法过程。3、制作形式应当符合法定要求。三、现场笔录在行政活动中的应用情况,1、行政执法检查,2、对相对人的违法事实进行调查,3、对执法过程的客观记录,4、对现场处理情况的记录,现场笔录与勘验笔录的关系,二者的区别:第一,勘验笔录的主体既可以是行政机关,也可以使人民法院。第二,记录的事实和内容有不同的特点。勘验笔录是对特定场所或者物品进行勘验测量检测后将有关情况和结果记录下来形成的,是对场所或者物品客观情况的记录。现场笔录是对行政活动过程的记录,包括行政活动中的对象的状况及行政活动本身的情况的记载。记载的事实具有动态特点,所记载的事实通常不是通过某种测量技术手段获得,而是对是后来复制的活动的客观记载。第十节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视听资料是存储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音响活动影像和图形的录音磁带,录音带,电影胶带。电子数据是存储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音响活动影像和图形的电子计算机或者电子磁盘等。特点第一,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表现为含有一定科技成分的载体。第二,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具有高度准确性和逼真性。第三,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具有动态直观性的特点。第四,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一旦被伪造,不容易分辨,甄别。第五,对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都依赖科学技术。电子数据电子数据(electronic

data),是指基于计算机应用、通信和现代管理技术等电子化技术手段形成包括文字、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等的客观资料。而另外一个易混淆的概念就是“电子证据”,目前在国际上,同样的对于电子数据的称呼和性质,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常见的说法有电子证据(ElectronicEvidence)、计算机证据(ComputerEvidence)、数字证据(DigitalEvidence)这几种。早在1965年,美国法官就已经突破了传统证据的采信方式,将计算机记录作为证据采用。1998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UNCITRALModelLawonElectronicCommerce)第二条就对“数据信息”作出了定义:”通过电子手段,光学手段或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受或储存信息,它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蒋欢(EDI)、电子邮件、电报或传真。美国《1999年统一电子交易法》将电子形式定义为“有关具有电子、数字、磁性、无线、光质、电磁或类似性能的科技”。电子数据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的理解,绝大多数国家对于电子数据的概念定义采用的是广义概念。在我国法律界,对电子数据一直争议非常大。关于其定位,早期有多种学说:视听资料说、书证说、物证说、鉴定结论说、混合证据说、独立证据说。直到2013年1月1日,电子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法定证据,被规定在了新《民事诉讼法》之中,而对于什么是“电子数据”,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对于这一名称都没有作出明确界定,因此其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运用成为难题。

电子数据的出现与信息的电子化,特别是数字化紧密相连,在被确立法定证据种类之前,电子数据只是计算机术语,指通过电子化技术手段(基于计算机和通信和现代管理技术等产生)形成的客观资料,包括文字、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等。随着计算的发展和普及,电子数据不断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在查明案件事实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界被誉为“证据之王”。这种以电子形式表现出来的并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证据,被学界和实务界统称为电子证据,并有数字证据、计算机证据等称谓。关于电子数据的概念存在多种表述,不一而足,各自界定的范围也存在差异。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院2015年颁布的《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16条规定,电子数据是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电子化的数据信息,其本质特征是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电子信息,以此作为区别于视听资料的判断标准。其实,作为一种重要的证据形式,电子数据早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它的出现和发展与电子商务密不可分,一些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民商事立法都有所涉及,如,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两部示范法:《电子商务示范法》(1996)、《电子签名示范法》(2001),国际商会的《电子传输贸易数据交换行为统一规则》,欧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