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标本登记与著录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地质标本登记与著录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地质标本登记与著录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地质标本登记与著录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地质标本登记与著录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名称地质标本登记与著录规范任务来源(项目计划号)根据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的2022年第三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2〕628号),由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牵头,会同有关单位共同起草《地质标本登记与著录规范》地方标准,项目计划号:2022-3-179。第一起草单位(盖章)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单位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区仙龙湖路999号参与起草单位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安徽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安徽省地质资料馆)、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标准起草人(全部起草人,应与标准文本前言中起草人排序一致)序号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电话1刘晓宇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馆员133391966222张晶晶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助理馆员136370806093胡彬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工程师159569823414于露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中级工程师189498659885葛家昆安徽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安徽省地质资料馆)/中级工程广成安徽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安徽省地质资料馆)/高级工程师138569483967刘俊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136370610848方懿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助理研究员137210955189左锐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801993666810王枫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高级工程师1386619155211齐飞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工程师1372107098612徐艳艳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助理馆员1385516253213张蕾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助理馆员1363705819514张愉飞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工程制情况1.编制过程简介2022年10月31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2年第三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2〕628号),通知要求由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牵头,会同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安徽省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安徽省地质资料馆)、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和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共同起草《地质标本登记与著录规范》地方标准,项目计划号:2022-3-179。2023年3月-4月,由第一起草单位组织成立了“安徽省地质标本登记著录规范”编制小组,制定了标准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步骤、进度安排和责任分工,成员有刘晓宇、张晶晶、胡彬、于露、葛家昆、张广成、刘俊、方懿、左锐、王枫、齐飞、徐艳艳、张蕾、张愉飞。3月14日-15日,派员参加由安徽省市场监督主办的标准化项目申报和标准编写培训班,系统学习标准文件起草的相关要求。同时全面收集了有关地质标本管理的相关规范、文献、标准等资料,在长期地质标本管理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写“地质标本登记与著录规范”初稿。2023年5月-8月,编制小组成员在初稿的基础上,经过多轮研讨和修改后,形成了项目组讨论稿。2023年9月,邀请地质学方面、藏品管理学方面、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对项目组讨论稿进行审核、把关,专家们充分研讨后形成修改意见和建议,编制小组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对项目组讨论稿进行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初稿。2023年10月-11月,编制小组邀请相关专家对征求意见稿初稿进行再次审核、把关,充分论证后形成征求意见稿终稿。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必要性:地质过程产生的,可用于展览、示范、教育、鉴定、研究等方面的矿物、岩石、化石等实物。地质标本在管理过程中因缺少统一的登记著录标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管理,在科研、科普教育等方面利用率及共享程度很低。现行跟地质标本相关的规范仅有《馆藏文物登录规范》(WW/T0017-2013)和《地质资料档案著录细则》(DA/T23-2000)。由于地质标本在收藏、鉴定、登记著录等管理工作方面与文物标本的收藏、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与地质资料的接收、登记、著录、管理也有着很大区别,因而无法适用文物或地质资料管理的相关标准、规范,有必要制定适用于地质标本的登记著录规范。意义:地质标本收藏单位按照统一的登记著录规范,科学、规范地管理地质标本是充分发挥这些标本所承载的科学和文化财富的基础。规范地管理可以更好地发挥地质标本收藏、展览、科普、教学、鉴定、研究等价值,可以为地质标本科学、全面的保护提供支撑,是未来地质标本信息的大数据链通和在科研、科普、展览等方面共享的基础条件。3.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原则:本标准的编制采用实地调查、政策和案例分析、理论研究、专家指导和论证、征求意见、完善提高、提交审核的技术路线。科学性、协调性、预见性、实用性是制定标准的主要原则。深入研究地质标本的管理、应用等工作,探明登记著录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明确地质标本登记著录的每个流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制约关系,力求科学、准确;全面查阅现行标准,积极引用尤其是较高先进性的标准,在内容上尽可能与相关标准活标准文件的统一性、协调性;既考虑到现阶段地质标本管理单位的现有工作情况和水平,也要对对其发展有所预见性和引导,使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能够适应业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实用性是标准制定的基本要求,既要保持湿度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更要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紧密结合本省省情,立足于提高我省地质标本管理水平,可操作、可实现,避免脱离实际。依据:标准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性文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区域地质图图例》(GB/T958-201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7408-2005)、《地名信息交换格式》(GB/T28226-2011)和《国家古生物化石分级标准(试行)》、《、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首批)》(国土资发[2012]6号)。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填补了现行国标、行标、地标中在地质标本登记著录方面暂无标准的空白。4.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详细说明)本标准明确了地质标本登记著录工作流程,要求在每个环节,都应填写相应的工作文档,同时要求针对地质标本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鉴定、展览、科普、科研、修复、复制和影像采集等工作进行记录,并对每个文档的登记著录信息项目作出著录说明,规定了文档格式。此外,还规定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等内容。标准主要条款说明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质标本登记著录的主要信息、流程以及所需相关文档(包括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适用于地质标本收藏、研究、管理等单位的地质标本登记著录。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采取引用相关文件条款成为标准条款的方式。3.术语和定义术语的定义仅适用于本标准。4.地质标本登记著录工作流程本标准明确了地质标本登记著录流程,提出在登记、鉴定、入库和入账、编目、提用和归还、损坏、注销等标本管理环节,应遵循有关工作制度、履行必要工作程序或手续,并填写相应的工作文档。同时,针对地质标本管理工作中密切相关的鉴定、展览、科普、科研、修复、复制和影像采集等工作进行记录,提出应填写相应工作文档的要求。5.登记著录文档及登记信息项目本标准分别规定了《野外采集初鉴表》、《地质标本信息登记表》、《化石标本鉴定单》、《矿物、岩石、矿石标本鉴定单》、《征集标本入库单》、《地质标本账簿》、《地质标本编目卡》、《地质标本提用申请单》、《地质标本点交单》、《展览情况记录》、《科普活动情况记录》、《科学研究情况记录》、《地质标本复制记录》、《地质标本保护(修复)记录》、《地质标本损坏记录》、《地质标本注销记录》等管理文档的信息项目。6.规范性附录本标准包含17个规范性附录,其中附录A为《地质标本分类的原则与体系》,附录B-Q分别为《野外采集初鉴表》、《地质标本信息登记表》、《化石标本鉴定单》、《矿物、岩石、矿石标本鉴定单》、《征集标本入库单》、《地质标本账簿》、《地质标本编目卡》、《地质标本提用申请单》、《地质标本点交单》、《展览情况记录》、《科普活动情况记录》、《科学研究情况记录》、《地质标本复制记录》、《地质标本保护(修复)记录》、《地质标本损坏记录》、《地质标本注销记录》。附录规定了信息项目著录说明和表格样式。5.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明无6.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无7.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8.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实施日期等)本标准发布实施后,可规范我省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