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的理论_第1页
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的理论_第2页
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的理论_第3页
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的理论_第4页
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的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工作的理论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和特点第二节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与类型第三节社会工作理论的流派社会工作的理论第一节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和特点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社会工作理论的特点社会工作理论的范围按照学科分类的理论知识有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知识: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有关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体系的知识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生态学、人类学、公共卫生学、医学、法学、犯罪学、行政学等有关社会工作实施的知识:也称社会工作实施理论,是以上述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社会工作的实际经验总结而成按照社会系统层次归纳的理论知识人格理论;群体理论;组织理论;社区理论;社会制度理论;文化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国家或政府理论等社会工作理论的特点

专业性这是社会工作取得社会认可和专业权威的主要来源,目前社会工作的理论呈现出多元化状态,建立严密的理论体系是其不断努力的方向;客观性社会工作理论都是经过多次实践经验不断考验和证明的观念和知识,是真实、合乎逻辑、有效的理论;改良性社会工作目标是帮助有需要的人,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受助者社会功能的发挥,实践过程中使用的都是助人的知识、改良性知识;操作性社会工作理论不是纯粹抽象的理论思辨,它能够转变为具体的实际社会生活应用。因此,可操作性是社会工作理论非常显著的特点。社会工作的理论第二节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与类型逻辑结构类型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根据理论与经验的联系程度,大卫•豪(D.Howe)之二分模型①为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forSocialWork),是指解释人和社会本质,人的行为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运用规则和机制的理论;②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ofSocialWork),是指直接作用与社会工作实践的,着重于对社会工作的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方法和技巧进行说明的理论。根据理论的抽象程度,皮拉利斯(Pilalis)的三分模型:

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再两分各个层次社会工作理论的抽象程度是有区别的。表6-1皮拉利斯的社会工作理论模型理论抽象程度结构部分内容实例高←-----------------→低宏观理论对人与社会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机制进行的综合说明功能主义、精神分析学说、马克思主义等中观理论解释性理论对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门解释标签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介入模式理论对社会工作实践本身的性质、目的、过程等进行一般说明危机介入理论、任务中心理论等实践理论社会工作的具体技巧、操作方法自由联想法、批判式提问法等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大卫•豪四分范式模型依据:社会工作理论在对社会和人的本质、关于社会实践过程的看法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内容包括:主要理论,对人与社会的看法,社会工作过程理论(比如问题定义、问题评估、目标、方法)。激进变革理论秩序性理论主观性理论客观性理论激进人文主义社会工作(觉悟的提高者)互动主义社会工作(意义的探求者)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革命者)传统社会工作(调停者)图6-2大卫·豪的社会工作理论模型佩恩(M.Payne)的三分模型从不同的年代、地域与国家所呈现的各种社会工作定义总结出三种社会工作理论的取向与形态理论模型反思性-治疗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改良主义视角综合心理动力激进社会发展包容人本主义系统理论角色/沟通反压迫认知行为模式危机介入赋权任务中心表6-4佩恩的社会工作理论模型社会工作的理论第三节社会工作理论的流派心理分析学理论这是一种建立在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学说基础上的社会工作理论。主要包括人格发展理论和心理治疗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现在已不再是主流。主要观点心灵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人的行为来自心理世界,即本能的驱动;个人的经验、感受、思想、幻想与梦都来源于无意识中,并且儿童时期存留与潜意识中的某些痛苦的体验,使人格结构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之间关系失衡,从而导致产生病态行为。社会工作强调个别化、订定协议、在安全与支持的环境中工作等实务原则;其主要工作原则是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即通过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及诠释过程几个阶段,关注服务对象个人层面中儿童时期的经验,以此治疗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三者的平衡,从而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认知行为理论

主要理论来源: 巴甫洛夫(Pavlov)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及操作条件原理为代表的行为主义,以艾利斯(Ellis)的理性-情绪治疗及“ABC”理论为代表的认知理论,班杜拉(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观点:理论认知行为主义社会工作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个体外显的特定行为,认为它是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要重视理性和认知的作用,它们在情绪和行为中起中介和协调的作用。社会工作主要任务是,通过评估服务对象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试图剔除其非理性信念,修正这些错误心理,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并且改变服务对象的思维过程,使之更为“理性”,以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对环境有正确的反应,从而加强其解决问题及决策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认知行为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也强调社会工作者的教育者和伙伴的关系,重视专业关系的建立,相信服务对象改变认知错误的能力及案主自决,并要求社会工作者积极鼓励服务对象参与合作。标签理论

基础:这是以社会学家贝克等人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主要观点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社会工作的任务: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成为“正常人”。社会支持理论

理论来源:主要源自鲍尔拜的依附理论,20世纪60年代社会支持网络开始应用于精神病学的临床治疗。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社会支持计划(CommunitySupportProgram)推进了社会支持网络的应用。

主要观点社会支持是指意识到的和实际的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提供的工具性或表达性的资源,可以分为感知性支持和给予性支持。社会支持受发展因素、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各种社会支持构成了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决定了个人从网络中获得资源的途径和数量,注重个人与环境间的关系状态,分为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的任务:对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在个人和社区不同的层面进行评估,从而拟定工作计划。一方面帮助服务对象运用网络中的资源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帮助服务对象弥补和拓展其社会支持网络,使得他们掌握建立和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社会系统理论

主要来源:冯·贝塔朗菲(VonBertelanffy)的一般系统理论、结构功能主义。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系统理论对社会工作产生了并继续产生着巨大影响。主要观点:

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在功能上互相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整体系统;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当这个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它们能够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有学者区分了社会工作系统所包含的四种子系统:a改变媒介系统,工作者和机构;b服务对象系统,个人、团体及社区等服务对象;c目标系统,那些为实现助人目标所必须影响的人;d行动系统,整个助人过程进行的互动系统,包括了前面三个子系统的互动过程。沟通理论理论来源: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关于沟通的理论。

主要观点该理论认为人际沟通是维系个人、家庭和群体等系统的主要方式,如果不能很好地接收、评估、处理以及反馈信息,则会导致关系的障碍。社会工作的任务:帮助人们消除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使他们的沟通得以顺利完成。主要包括四个层面循序渐进的操作:A以鼓励的方式获取信息、分析问题、重组案主的评论,以显示对此的理解;B给出反馈,显示社会工作者的如何评论案主所说的话;C提供信息,包括解释社会工作者行为的材料;D改变来自案主的信息,包括影响相互冲突的信息或不精确的信息。人本主义理论

理论来源: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胡塞尔与舒茨的现象学及布鲁默的符号互动主义等理论。

主要观点:

它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意义世界”当中,而每个人的“意义世界”都是通过自己对个体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理解”和“解释”建构起来。当人们的理解和解释过程出现困难,问题便产生。

它认为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在价值上给予服务对象中心地位,理解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及其内在矛盾,帮助他们重构自己的意义世界。 人本主义理论在小组工作中运用最为广泛。它认为小组过程是一个民主过程,要求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需要具有同理心,相信他们的独特性,视每个人为个体,并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对自己经历的理解和解释观点。激进的人本主义吸收了马克思及现代批判理论家的一些理论,它在关注人们的意义世界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世界中充斥的不公平事实,认为人们在意义世界遇到的问题只有依据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反人道特征才能被理解。因此,它认为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要与服务对象一道,通过改造现存的社会秩序来解决人们在意义世界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激进取向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理论主张:个人问题应从社会结构方面寻找原因,包括社会存在、经济基础、阶级压迫等方面,而不是寻求个人特质与能力不足的问题;

弱势群体遭遇的不平等和不公平,是由于其处于工人阶级地位决定的; 只有改变整个社会结构,建立平等的社会结构才能解决问题。 理论焦点在于通过阶级斗争或其他集体行动来改变现有的社会现实。 最终目标是个人解放和社会变迁,并改变导致问题的社会。社会工作的任务社会工作要理解被压迫者在其生活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并激发服务对象的自决;运用冲突视角分析问题,并反思现存的社会制度,视社会处于不同利益群体的冲突之中;

帮助服务对象意识觉醒,理解压迫性社会结构导致了个人的问题,从而了解参与式民主及社会正义等理念; 运用集体行动的手段,参与为服务对象赋权的社会运动,以争取社会资源的平等分配。女性主义理论主要来源于女性主义社会运动及社会思潮,20世纪80年代经过长期的理论建构,女性主义与社会工作发展了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理论。主要观点:男女两性是不平等的,并且这种情况是应当加以改变的;男权制度设置了两性的性别角色,即把女性限制在私人领域中,使女性更加依赖男性而处于被支配的从属地位置;两性关系是政治性的,并且与女性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成因和男权制度有关,是男权制度对女性的压迫造成的;女性主义社会工作者的使命:改变现有的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追求两性平等是女性主义社会工作者的使命。社会工作的任务社会工作以女性的世界经验作为分析的起点,其焦点放在连接女性在社会上的位置与个人困境。倾听女性所发出的多元声音,尊重女性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重新定义女性的问题和社会角色,促进两性平等,以提升妇女对个人需要及潜质的认知,增强她们的发展空间,协助她们重新界定其面对的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结构、政策、权力及资源的转变,加强对妇女的支持,以改善女性的福利。“增权”(enpowerment)或“倡导”理论理论基础所罗门出版著作《黑人增权:受压普社区中的社会工作》(1976),标志着增权理论在社会工作专业中诞生。主要观点增权是一个社会工作的专业活动,目的是要协助一些受社会歧视的社群,对抗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并减低其自身的无能和无奈感,增加其权力和能力。个人的问题是由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造成的,社会中存在直接和间接的障碍,服务对象是具有能力改变现状的。社会工作的任务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建立的是一种伙伴关系,要关注服务对象的长处,承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在实践方法上,社会工作者应试图通过一种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互动,来鼓励服务对象达到他们为自己界定的目标,相信他们自己的价值,以增强服务对象解决重要问题的能力及信心,并学习各种对自身活动的控制、参与,以及影响机构及制度的技巧、知识和权能,以及改善自己或相关他人的生活品质。社会工作者必须从弱势群体的处境出发,从社会制度的欺压、专业关系的支配、个人与社群的无权状态(powerlessness),以及社会工作手法进行全面的反省。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能力,协助其争取权力及权利,促使他们有机会做出影响其生活和福利的决定,而不是代替他们做出有违于他们实际利益和愿望的决定。优势视角理论来源:20世纪80年代,在社会建构主义的影响下,社会工作通过对问题视角和病态模式的反思和批判,并立足于积极心理学、抗逆力研究、叙事治疗、寻解导向治疗等的发展成果之上,构建了优势视角社会工作理论,在范式上颠覆长期占主导地位的问题视角。主要观点:优势视角涉及三个关键概念:优势、赋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