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的发展概论_第1页
社会工作的发展概论_第2页
社会工作的发展概论_第3页
社会工作的发展概论_第4页
社会工作的发展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工作概论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发展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第一节、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社会工作实践第二节、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第三节、社会工作在中国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一)思想背景古希腊、罗马的福利思想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念欧洲的这些思想传统为社会工作的产生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土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社会福利思想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以善德教育为基础,以法治为手段,以中产阶级为主要社会力量,在维护奴隶制的前提下,通过全面而系统的改良,把公民引入幸福生活的境界。人道主义,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主张人格平等,互相尊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把它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在当时是反对封建、宗教统治的武器,曾起过积极作用。作为一种特定的观念形态,它始终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之上的人道主义,它是维护劳动人民的尊严和权利的学说,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南非的种族政策。(二)时代背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导致传统社会福利模式瓦解市场经济加剧了社会矛盾工业革命、市场经济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关系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

梅休:(Mayhew)《伦敦劳工与伦敦贫民》1856

布希:(Booch)《伦敦人民的生活与劳动》1892第一节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社会工作实践一、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二、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三、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四、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五、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六、“福利国家”的兴起和发展一、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一)由来教会办理贫困问题已经力不从心。政府承认对济贫具有责任。伊丽莎白济贫法的基本内容(二)基本内容及其特点(1)规定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3)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劳动,不得行乞游荡,以工作换取救济(这可看做以工代赈的发端)。教区设贫民习艺所,配给原料及工具,强迫有劳动能力者从事生产。(4)对不能工作的贫民,如患病者、老人、残疾人,实行救济。救济工作分院外与院内两种。对有家庭者给予家庭补助,使其回家从事生产(院外救济);对无家可归者实行院内救济。(5)规定人们对贫穷亲属负有救济的义务。--现代福利思想的起缘。(三)缺陷(1)可能养成贫民的依赖心理;(2)对贫民的自尊心注意不足;(3)干涉了贫民谋生的自由。

--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四)伊丽莎白“济贫法”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

A政府负起了社会救济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的组织工作。这在某种意义上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立了一个合法性前提。B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它承袭了以前的济贫立法中关于“有劳动能力的乞丐”的概念。C它确定了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这从某种意义上可视作是社会工业职业化的开端。D《济贫法》所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二、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一)“汉堡制”(1)为失业者介绍工作;(2)将贫苦儿童送往职业学校习艺;(3)将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4)对沿街乞讨者不准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并不使贫民依赖成习。汉堡制共实行了13年,收效很大,汉堡市的社会状况为之改观。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救济人员不足,趋于衰微。

--社会救助的里程碑。(二)“爱尔伯福制”(1)将全市划分为564段,每段约有居民300人。(2)每段设赈济员一人,由政府委派地方热心人士担任,为荣誉职。(3)赈济员的工作有二:其一是发放赈济款。求助者须与赈济员接洽。接案后,赈济员应首先赴求助者家庭作家境调查,经调查确实需要救济者方能给予帮助。救济实施后,每两星期再前往调查一次。发放依据法律所规定的最低标准赈济款,不许贫民养成依赖心理。其二是从事段内贫穷的预防工作,如介绍职业、训练与管理游民等。(4)全市每14段设一赈济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人,领导区内各段赈济员,并由区内14段联合组成一赈济委员会,由区监察员任主席,每两星期开会一次,讨论有关全区赈济工作。(5)全市设立由各区联合组成的中央委员会,由委员九人组成,作为全市最高救济机关,统一管理、支配全市济贫所、医院及院外救济事宜,每两星期开会一次。“爱尔伯福制”的特点(1)行政权力集中,监督严密,容易做到指挥灵活,因此行政效率较高;(2)赈济人员由地方人士义务充任,并且可以连任,因而可以节省经费,提倡志愿服务精神,并且有利于积累经验;(3)赈济员管理的区域不大,贫民的人数也不多,因此可以做到照顾较为周到。经常性开会,也有助于搜集信息,了解全局;(4)济贫工作不仅注重消极的救助,而且还扶助贫民自主与自立;(5)赈济员在接受受助者申请和实施救助之前,都必须作家庭访问调查,有详细的记录,经常开会讨论问题,这些做法虽然都是社会个案工作的做法,但是在城市内,通过分段和分区,由志愿人员负责解决社区问题,这也很符合社区社会工作的精神与做法。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都遵循着助人自助,不使贫民养成信赖心理等原则,并都有相应的组织管理架构和程序。这些精神与做法对后来的社会工作制度与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三、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一)由来为克服各个慈善组织缺乏协调、相互冲突和重复浪费等现象,经索里牧师建议,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于1869年在伦敦成立。

(二)实施救济的方法(1)成立一中央的管理与联系机构,并将伦敦全市划分为若干区,每区成立一分支机构,主持救济分配工作。(2)各区办理区内所有救济机构受理申请救济案件的总登记,另特设咨询部,供济贫法执行人员、各慈善组织及个别慈善家搜集有关申请救济者的材料,使不少同时向多个救济机构“求助”的职业乞丐暴露其真面目。(3)各区派员对所有申请案件进行个别详细调查,其涉及的项目包括申请人的各种社会环境,如住房、健康、教育及工资等。(4)提高救济款物配额,使之能够满足申请人的生活需要。(三)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贡献(1)“会社”首创的派友好访问员(friendlyvisitors)访问申请救济者,以了解其社会背景并确定应采取的措施。它强调依据调查,按个别情况的不同,对每一案件分别做出处理。这种强调“个别化”的做法,促进了社会个案工作这一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产生。(2)“会社”促进各救济机构、慈善组织为解决社区问题,采取协调合作的步骤,也为社区组织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一)由来“睦邻组织运动”也称为“社区改良运动”,它始于1884年英国伦敦东部圣犹太教区的牧师巴奈特(Barnet)创设的汤恩比馆(Toynbee)。Hall)。“汤恩比馆”成立后,睦邻组织运动迅速推广,并引发了许多其他国家的社区改造运动,其中以美国最为明显。尤以琼.亚当斯(JaneAddans)于1889年在芝加哥创办的“霍尔馆”(HullHouse)最为有名。到1939年,全美社区睦邻服务中心已达500多所。(二)实施救济的方法A设于贫民区且备有宿舍,所有工作人员与贫民共同生活。B无既定工作计划,视居民实际需要而工作。C尽量发挥当地人力,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为社区服务。D社区睦邻中心不仅为服务中心,而且也为文化中心服务,向居民介绍本国及外国文化。(三)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意义(1)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于谋求个人与社会生活的改善,工作方式应从个人与社会双方入手。(2)社会工作应随时依社区实际需要而开展,应发动、组织或配合社会力量开展工作。(3)社会工作应以整个社区为对象,以促进社区福利的全面改善为目的。(4)社会工作进行的方法,不仅可运用社会个案工作方法,而且应运用社会群体工作、社区组织等方法。五、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一)英国的新济贫法1834年,英国政府出台了《济贫法修正案》,史称“新济贫法”。新济贫法克服了旧济贫法中的一些流弊,如滥施救济,管理不善等。它废除了“院外救济”,尤其是流行一时的斯皮纳姆兰制。贫民只有在进入“济贫院”后,方可获得食物救济。而该院实际上是“劳动院”,工作繁重,待遇低下,食物很差,住宿拥挤。人们按年龄性别分居,这造成贫困者家庭被拆散,骨肉分离。没得到监工书面批准,不得外出或者接见来访者。这样,穷人除了万不得已,就不会来申请救济了。残酷的一面!!(二)“基尔特”与“友爱社”职业相同者基于互助精神组成团体,相互救济的制度。该制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为人寿保险的雏形,该制度创始之初,有商人基尔特与工人(手工)基尔特2种,当团体中的会员死亡、疾病或遭受火灾、窃盗等灾害时,共同出资予以救济,以后,英国在基尔特制度基础上发展成立“友爱社”,对相互救济事项的范围和社员缴纳社费等都有明确规定。基尔特制度对以后人寿保险的确立和发展有重大影响。--海洋文明的产物

(三)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十九世纪未、二十世纪初,各工业化国家先后建立了各种社会保险制度:疾病、工伤、老年、失业。(四)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意义(1)国家通过制定法案或政策,执行对社会福利的管理,使作为间接社会工作方法之一的社会福利行政开始登场。(2)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比较规范的活动空间,从事福利服务的提供,并在这一过程中验证、提炼和发展具体的专业方法。六、“福利国家”的兴起和发展(一)“贝弗里奇报告”它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它曾影响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进程被业内人士视为福利国家的奠基石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为无数的经济学家和社会保障工作者所推崇、研究和学习借鉴(二)“福利国家”的兴起----二战后(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1)项目齐全:生育补贴,医疗保险。(2)标准较高—瑞典为最。(3)国际化--《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4)全民化最近,福利国家制度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国际社会不得不对其进行重新思考。为什么?对中国社会的启示?(四)对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意义“福利国家”的出现,对专业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1)它使社会福利行政得到空前的发展。(2)社会工作作为其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受到空前的重视,其提供服务的专业方法得到认可和发展。(3)社会工作由主要面向弱势群体的专业开始成为面向全体国民的专业。思考题:比较学习各种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出现的社会工作实践,思考他们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什么意义?第二节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一、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依据二、专业社会工作的起源及其初步发展三、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相继形成四、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整合五、21世纪的社会工作一、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依据格林伍德(E.Greenwood)在1957年提出的专业的五个基本特征便可视为判断标准。格氏认为,作为一门专业,其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是:(1)一套理论体系(abodyoftheory),即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或专业知识、技术。(2)专业的权威(professionalauthority),专业人员对案主拥有判断的专业权,案主也可由这种专业的权威获得安全感。(3)共同信守的伦理守则(codeofethics),即有一套共同信守的专业工作守则或信条,如客观、保密等。(4)社会或社区的认可(sanctionofthecommunity),社会人士或社区居民承认该专业在一定范围内的权利与特权。(5)专业的文化(professionalculture),包括专业的价值观、象征符号、行为规范等。二、专业社会工作的起源及初步发展19世纪中后期起源于英国并活跃于欧美的“慈善组织会社”运用“友好访问员”开展工作,可以被视为专业社会工作的起源。1915年,费勒克斯讷(AbrahamFlexner)在美国慈善与矫治委员会大会上发表《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吗》的学术报告,其中提到作为一门专业应当具备的六个条件,包括“伴随个人责任的智慧性操作”、“专业素材来自科学与学习”、“这些素材应当趋向实用且轮廓分明”、“拥有可教育的沟通技术”、“趋向自我组织”、“在动机上逐渐养成利他性”。费氏所提出的这些条件仿佛大海中的航标,给当时的社会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指引他们更加努力去实现使社会工作成为一门专业的理想。1917年,芮奇蒙德(MarryERichmond)出版《社会诊断》(SocialDiagnosis)一书,其基本宗旨便是要使社会工作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使社会工作的技术成为一种可传递的技术。该书的出版,成为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其后,社会工作各种专业方法相继提出,并逐步发展、完善。三、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相继形成(一)个案工作方法的形成《社会诊断》奠定了个案社会工作的基础,开始使社会工作成为一个“科学的慈善”。心理学的发展,为个案社会工作的心理分析打出了理论基础。45(二)小组工作方法的形成美国的科伊尔教授(GraceL.Coyle)在1946年“全美社会工作大会”上提出,“小组工作应该是社会工作方法”被大会接受。从此,小组工作成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三)社区工作方法的形成1939年,社区组织的方法在全美社会工作会议上被提出。1944年,社区组织的方法被列入社会工作专业课程。1946年,全美社会工作会议上成立了“社区组织研究协会”。1950年,全美社会工作会议正式列入社区组织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之一。四、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整合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赫恩(GordonHearn)和比斯诺(Bisno)等学者开始努力发展一套整合、统一的社会工作实施知识与技术。平克斯(Pincus)、米纳汉(Minahan)和史坡林(Siporin)等人则尝试探索出社会工作共同的特征与干预阶段,以打破个案工作、群体工作及社区工作各自独立的局面。1977年英美两国的社会工作学者还专门召开会议商讨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问题。五、社会工作专业的出现1.社会工作理论的总结和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体系的建设。1898年,芮奇蒙德出版《贫民中的友善访问》。1917年,芮奇蒙德出版《社会诊断》(里程碑事件)。1922年,芮奇蒙德出版《什么是个案工作》,后来许多学者也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生态模式”、“人在情境中”、“问题解决模式”、“生活模式”等概念。

2.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是社工专业化的制度性前提1893年,英国创建两年制的“慈善训练”学校。1898年,美国纽约慈善组织会新举办了为期六星期的夏季训练课程,1904年扩展为一年,1910年起增至2年,这就是纽约慈善学院。1919年,美国建立了17所社会工作学院,并成立专门社会工作训练学院协会,1927年改为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提出了课程标准,于1944年提出8门核心课程。3、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发展确立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美国: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形成主要是两股力量。一是社会工作教育组织,1953年美国成立了“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第二股力量是实务社会工作者组织。

1918年成立“美国医务社会工作者协会”

1919年成立“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

1955美国成立“全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英国:1962年社会工作者训练委员会

1969年英国社会工作者协会

70年代初,成立“社会工作教育训练中央委员会”

1956年在55个国家的专业性社会工作人员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国际社会工作联盟。

五、21世纪的社会工作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对社会工作而言,新世纪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挑战大于机遇。经济发展、社会差距加大;政府福利支出缩减:相对减少;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文化差异。GO中国的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贫困地区的人用来拉水吃的车穷人的家具富人的沙发贫困的村民们农忙之余的聚会就是窝在墙角聊聊天阔少们没有豪车的人都不好意思参加聚会穷人的娱乐场富人的。。。。?穷人的厨房一个人的宴会破旧到快要垮塌的房子!N万一平米的豪宅!农村的孩子尽管面临贫穷,但与城里孩子有着同样的笑脸,都是一样的灿烂当时当农村孩子长大后,还会与城里孩子有一样的笑脸吗?农村孩子如果进城打工会和城里孩子们和谐相处吗?这种制度等原因造成的巨大身份、地位落差,农村孩子会坦然接受吗?return第三节社会工作在中国一、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二、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工作一、中国古代社会的福利思想与实践(一)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孔子——“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他理想中的“福利社会”,是和社会工作的目标相一致的。尤其是“老有所终,皆有所养”。孟子——“仁政”:

“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年饱,凶年免于死亡。”

——《孟子·梁惠王上》如此,则“百姓亲睦”。他还提倡家庭、邻里、社区成员之间应当“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思想含有丰富的社会互助、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社会行政的内容。墨子——“兼爱”: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墨子·

兼爱》墨子提倡的爱人如己的“兼爱”思想,以及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实干精神,对我国古代乃至当今社会工作、社会福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思想启示。中国古代这些思想的社会背景?(二)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实践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事业不太发达原因有二:传统中国的社会组织以家庭、家族为单位。--三个儿子=一个派出所长古代的救济以临时性的救灾、救荒为主,没有形成制度化的救济事业。(1)“保息六政”与“荒政十二”

“保息六政”是我国先秦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具体为西周)开展救济与福利工作的一种形式与方法。

“保息六政”的基本内容包括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等六种措施,类似于现代的儿童福利、老年福利、社会救助、医疗服务、住宅与就业服务等各种福利服务工作。

“荒政十二”是灾荒之年的救荒应急措施:

A散财—给饥民以粮食;B薄征—减免租税;C缓刑—减免刑罚;D弛力—减除徭役;E舍禁—解除山林之禁;

F去几—撤除关卡,使百货流通;

G省礼—减少吉礼;H杀哀—节约凶礼;I畜乐—闭藏乐器而不作;

J多昏—不备礼而婚配者多,则男女相保;K索鬼神—祈求保护百姓;

L除盗贼—为民除害,安定民心。(2)九惠之教

《管子.入国》中有关于九惠之教的记述。管子所讲的“九惠之教”实际上就是九种社会福利措施。包括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疾、通贫、赈困、接绝等。按今天的说法,就是实行老年福利、社会救助、医疗服务、婚姻服务、健康服务、小额贷款(创业服务)、就业服务、义亲奉祀等措施。(3)仓储救济

古代中国通过仓储实施救济设有常平仓、义仓、社仓等三种:

常平仓:最初由汉宣帝设立,其主要功能在于平抑粮价,其本质实属经济措施。在低价时买进储存,谷贵时再以低价售出,以此救济百姓,安度荒年。常平仓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义仓:隋文帝时设立。它或由政府征收粮食建立,或由富户捐粮储存而形成。遭遇灾荒时,则开仓济民。义仓延续到宋朝,后因管理不善废止。社仓:社仓起源于宋朝。宋朝朱熹制定社仓法,鼓励民间自行捐集粮食,自行管理仓务,遇到荒年开仓济民。社仓虽为民间所设,但政府对其进行监督。直到民国时期,社仓还在一定形式上存在。二、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

1、社会行政和社会政策

1940年中华民国政府设立社会部,隶属行政院,主管全国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等事务。1942年又在全国省、市、县普遍设立社会部下设机构。社会部成立后,开展了有关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的创制或修订。1945年国民党提出了社会政策基本纲领,但没执行。

中共当时的社会部,是完全不同的职能。2、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最有名的是20世纪20—30年代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是一大批知识分子立志唤起民众、改造乡村乃至拯救中国的一种实际运动,前后参加运动的有600多个团体,其中较著名的是晏阳初领导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梁濑溟领导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区等。“乡村建设运动”受到当时革命者的严厉批评,但其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事业的一个开端,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有积极意义。3、微观社会工作实务1913年,在美国接受过社工训练的休姆在长沙耶鲁医院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成立了长沙社会服务联盟。1918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了“宗教与社会服务部”,1920年蒲爱德女士受聘于该部主持医院社会工作,对中国微观社会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从西方传入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有20多所大学设有社会学系,这些社会学系大多设有社工专业或开设社会工作课程,并各自设有社会工作实验基础。这些机构为中国培养了早期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如沪江大学的“沪东公社”和金陵大学的“友邻社”。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工作

1、改革前的中国社会工作

2、改革以后的中国社会工作1、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工作

改革前中国社会工作的特点可概括为:A由政府包办B专业社会工作中断—人文社会科学受到抑制。C社会工作方面的成就:建立了一定范围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优抚工作、农村福利2、改革以后的中国社会工作

(1)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A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B企业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C家庭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D邻里关系的衰微需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打车软件给我们的启示!(2)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迫切性

弱势群体问题的现实,迫切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下岗、失业人员老人、儿童、残疾人城乡贫困人口进城农民工中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出生率为12.10‰;北京井下穴居者:不孤独这有很多邻居(3)专业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恢复和发展1979年,社会学在中国得以恢复、重建,社会工作课程也得以恢复。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等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率先建立社会工作硕士点。指导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决定》为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2006年7月,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首次将社会工作者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范畴。2008年6月,全国首次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水平考试正式举行。--每年一次。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等33所高校获得MSW(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设置的首批试点资格。(4)我国目前社会工作的发展及面临的困境我国目前存在两种社会工作:一种是传统的,由政府官员靠政府的行政程序实施的为民众服务的工作,即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另一种是由外界传入的,由经过专业培养的人士开展的社会工作,即专业社会工作。在满足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提出的社会需要时,社会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他们都处于困境中:传统社会工作处于转型困境,专业社会工作则处于成长困境。孙志刚事件?--对传统社会管理方式的全面反思!!2003年3月17日晚上,任职于广州某公司的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前往网吧的路上,因缺少暂住证,被警察送至广州市“三无”人员收容遣送中转站收容。次日,孙志刚被收容站送往一家收容人员救治站。在这里,孙志刚受到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收容人员的野蛮殴打,于3月20日死于这家收容人员救治站。这一新闻事件被称为“孙志刚事件”。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第一,政策框架初步建立。第二,组织网络日益健全。第三,试点成效逐步显现。第四,教育培训稳步推进。第五,考试评价顺利组织。第六,研究宣传有序开展。第七,服务效果稳步提升。政策框架重大政策:《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已经出台的《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专门政策:《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志愿者注册工作的通知》,地方政策:上海、深圳、广州等各地方已经颁布的如“1+X”系列社会工作政策。组织网络和平台建设至2011年,在社会福利、社会事务、慈善救助、优抚安置等民政事业单位开发设置了8600多个社会工作岗位,在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开发设置了37000多个社会工作岗位。教育培训2011年,共有58所学校开设MSW。开设本科社会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