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全国乙卷)-生物(全解全析)_第1页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全国乙卷)-生物(全解全析)_第2页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全国乙卷)-生物(全解全析)_第3页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全国乙卷)-生物(全解全析)_第4页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全国乙卷)-生物(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卷03【全国乙卷】

生物•全解全析

123456

BACADB

1.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块肥沃的土壤自上而下分为这样几个部分: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一般用于耕作的,只有表土

层。表土层内部富含作物生长所需的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元素,不仅为植物提供养分,还营造了适

于生长的物理、生理环境。

【详解】

A、氟利昂制冷会增大多臭氧层的破坏,而二氧化碳制冷不会,A正确;

B、植物不会利用有机饲料,需要先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盐后,植物可以利用无机盐,B错误;

C、表土层内部富含作物生长所需的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元素,剥离表土为赛区的生态修复提供

大量有机质和有生存力的施子,C正确;

D、多家能源企业在河北张北建立了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把张北的风转化为清洁电力,并入冀北电网,

再输向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运用了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D正确。

故选Bo

2.

【答案】A

【解析】

杆状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肮病毒仅由蛋白质组成,核酸的组成元素有C、H、0、N、P,蛋白质

必定含有C、H、0、N,可能还有其他元素,但不一定有P元素,A错误;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病毒无细胞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B正确;

LEF—10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高温破坏蛋白质空间结构,但不会断开肽键,双缩服试剂中的Cu2+在碱

性环境下,与肽犍反应形成紫色络合物,发生显色反应,C正确;

杆状病毒的某种因子能成为肮病毒,此项研究将肮病毒存在的范围从细胞生物拓展至病毒界,表明肮

病毒可能广泛存在,D正确。

3.

【答案】C

【解析】

细胞体积增大后,相对表面积(细胞膜的面积与体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下降,A正确;由于细胞

核内的遗传物质不会随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增加,因此细胞增大后细胞核对细胞代谢的控制能力减弱,B、D

正确;一般情况下,低度分化的细胞仍然可以分裂,C错误。

故选C。

4.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种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出可

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详解】

A、人工将雄性四倍体鲫鱼与雌性二倍体金鱼杂交,子代是三倍体,由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

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故三倍体鲫鱼不可育,所以雄性四倍体鲫鱼与雌性二倍体金鱼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属

于2个物种,A正确;

B、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新型三倍体鲫鱼不可育,

不能看做新物种,B错误;

C、进化的单位是种群,三倍体鲫鱼不算一个物种,也不能形成种群,所以不能发生进化,C错误;

D、该三倍体鲫鱼在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配子,D错误。

故选A,

5.

【答案】D

【解析】多吃蔬菜,少吃肉可减少能量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散失,减小生态足迹,A项不符合题意;少

开私家车避免化石燃料的损耗,能减小生态足迹,B项不符合题意;培育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增加农作物

产量可减小生态足迹,C项不符合题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模式会破坏环境,增大生态足迹,D项符合题意。

6.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反应。

2、色素分离的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而相互分离。

3、对比试验:实验不设置单独的对照组,每一组都是实验组,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对照。

【详解】

A、酶具有专一性,蔗糖酶只能水解蔗糖,且淀粉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不能用来做探究pH对酶

活性的实验材料,A错误;

B、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叶片曝光组何遮光组均是实验组,相互之间进行对照,属于对比

试验,B正确;

C、切除小鼠甲状腺后再补充甲状腺激素来探究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实验存在自身前后对照,C错误;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少部分细菌

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而搅拌不充分使得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与细菌分离,一起离心沉淀,不会使上清

液中出现放射性,D错误。

故选B。

29.

【答案】(1)细胞中叶绿素含量减少,类胡萝卜素的占比增加,叶片呈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提

取变黄叶片和正常绿色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层析法分离后观察并对比两种叶片的色素形成的色素带

(2)光照和温度

(3)脱落酸有机物的消耗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叶片中主要含有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其中胡萝卜素、叶黄素称为类胡萝

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a和叶绿素b称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1)

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秋季细胞中叶绿素含量减少,类胡萝卜素的占比增

加,叶片呈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故秋季草木叶片变黄要验证上述现象,可通过纸层析法进行色素的提

取和分离:提取变黄叶片和正常绿色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层析法分离后观察并对比两种叶片的色素形成的

色素带。

(2)

光照和温度都会影响色素的含量和比例,故秋季叶片变黄主要与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素有关。

(3)

脱落酸会促进叶片脱落;叶片脱落有利于植物度过寒冬的原因是脱落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点睛】

本题考查色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色素的种类和分布颜色,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

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30.

【答案】(1)在接下来的每天相同时间对每只小鼠进行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统计核酸检测阳性和抗原

检测阳性的小鼠

(2)增大检测样本数量,排除偶然因素,使数据更准确核酸通过PCR扩增大大增加了样本量,

更容易得到阳性结果或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相比,最终样本量较少

(3)操作方便简单、快捷抗原检测准确性不如核酸检测,且不够灵敏

【解析】

【分析】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

外的特殊DNA复制,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

(1)

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这两种检测方式的准确性随感染天数的变化规律,且以检测结果阳性比例为

指标,因此实验思路应为选取健康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小鼠100只,分别标号1-100;并同时进行病毒感染

处理,然后在接下来的每天相同时间对每只小鼠进行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统计核酸检测阳性和抗原检测

阳性的小鼠,计算小鼠的抗原和核酸检测阳性比例。

(2)

为了增大检测样本数量,排除偶然因素,使数据更准确,因此该实验选取数量较多的小鼠进行实验。

由于核酸检测通过PCR扩增大大增加了样本量,因此核酸检测更容易在样本量较少的情况下得到阳性结果。

(3)

抗原检测虽然不够灵敏,但是检测方法简单,且耗时短,可以作为常备的家用检测方法,快速方便;

抗原检测阴性并不能说明一定没有感染病毒,因此还需要居家隔离一段时间,需要进一步核酸检测才能较

为准确地确定是否感染病毒。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及核酸检测的原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31.

【答案】(1)出生率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2)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休牧区一些植物优势种对光、水等资源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抑制了其他物

种生长,导致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下降

(3)既能有效控制蝗虫虫灾,又能减轻因过多使用化学农药引发的环境污染,以及害虫耐药性产生等问

【解析】

【分析】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

的常用调查方法,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在自然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最终呈现S

形增长。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②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

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两个方面。③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属于生态

系统的化学信号。④控制动物危害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的种

间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优点是对人类生存坏境无污染等。

(1)

根据题意“土壤含水量下降,有利于蝗虫卵孵化”可知,环境中的水份可以直接影响蝗虫种群的出生率。

由题意“群聚激素使蝗虫由散居型转变成群居型“可知,群聚激素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号,其作用是影响蝗

虫的聚集行为。蝗灾爆发,会因植物大量被蝗虫捕食而导致破坏整个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2)

表中信息显示,蝗虫的物种数和总密度由大到小的放牧模式为:羊放牧〉牛羊混牧〉牛放牧;图1显

示的3种放牧模式的植物群落覆盖度没有明显差异;图2显示,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由大到小的放牧模式

为:羊放牧〉牛羊混牧〉牛放牧。综上分析,3种放牧模式中,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变化与蝗虫种类和总

密度呈正相关性,而不同放牧模式下植物群落覆盖度相差不明显。休牧草地上植物盖度明显较高而生物多

样性低,究其原因是:休牧区一些植物优势种对光、水等资源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抑制了其他物种生长,

导致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下降。

利用蝗虫微抱子虫防治蝗虫属于生物防治。与化学农药防治相比,使用蝗虫微胞子虫防治的优点是:

既能有效控制虫灾,又能减轻因过多使用化学农药而引发的环境污染,以及害虫耐药性产生等问题。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的特征及其数量变化、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

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2.【答案】(1)基因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2)隐性致死正常

(3)方案一实验思路:让雄蝇X与染色体数目正常的野生型雌蝇杂交产生F”让B中的野生型雌蝇与雄

蝇X回交产生F2,统计F2中的表现型及比例

方案二实验思路:让雄蝇与染色体数目正常的野生型雌蝇杂交产生R,让Fi中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统计

F2中的表现型及比例方案一预期结果和结论:若F2中突变型:野生型=2:1,则突变基因位于H号染色

体上;若F2中突变型:野生型=1:1,则突变基因位于其他常染色体上

方案二预期结果和结论:若F2中突变型:野生型=7:8,则突变基因位于H号染色体上;若F2中突变型:

野生型=7:9,则突变基因位于其他常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2、染色体突变又称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包括整个染色体组成倍的增加,成对染色体

数目的增减,单个染色体某个节段的增减,以及染色体个别节段位置的改变。

(1)

基因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基因型为Aa的果蝇表现为隐性性状。

(2)

F2中CcW与Ccks产生F3,理论上F3的基因型为CCs/、Cc's's'和c'c's's'。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基因C纯

合致死,基因型为CCs,s,的个体死亡,真正得到的F3中只有翻翅果蝇,说明基因型为cds,的个体也死亡,

基因型为CdsT的个体存活,推测c,s所在的II号染色体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F3的基因型为Cc,s1表现

型为翻翅正常眼。

(3)

实验材料是动物,不能自交,只能杂交,题干中明确指出只有一只这样的雄蝇X经过射线处理,故只能让

雄蝇与染色体数目正常的野生型个体杂交。若显性突变基因用B表示,且基因B位于II号染色体上,第一

步杂交实验为BOxbb,所得B基因型及比例为Bb:bO=l:1;若基因B位于其他常染色体上,第一步杂交

实验则为Bbxbb,所得Fi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l:1。因第一步杂交实验后结果相同,故必须进行第二

步杂交实验,目的是让子代中出现II号染色体缺失纯合个体,由Fi中的隐性个体与雄蝇X回交产生F2。若

基因B位于H号染色体上,则第二步杂交实验为BOxbO,所得F2基因型及比例为Bb:BO:bO:00(致

死)=1:1:1:0,即突变型:野生型=2:1;若基因B位于其他常染色体上,则第二步杂交为Bbxbb,所

得F2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l:1,即突变型:野生型=1:1。也可以采用方案二:让雄蝇(B0)与染色

体数目正常的野生型雌蝇(bb)杂交产生Fi,让Fi中的雌雄果蝇(Bb:bO=l:1或Bb:bb=l:1)自由交

配,统计F2中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2中突变型(5B_、2B0):野生型(4bb、4b0)=7:8,则突变基因位

于II号染色体上;若F2中突变型(7/16B_):野生型(9/16bb)=7:9,则突变基因位于其他常染色体上。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分离定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

验与探究能力。

37.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

(1)石油(1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

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培养基灭菌、接种环境灭菌、接种工具灭菌、接种过程无菌操作等

(3)选择高效降解菌、降解菌种的最优组合、降解菌种的生存条件、降解产物对环境不能造成污染

等在相同石油浓度、相同体积的培养液中接种相同数量的不同菌株,一定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石

油含量

(4)固定化细胞成本低、操作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解析】

【分析】

固定化细胞是指固定在水不溶性载体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进行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新

陈代谢等)的细胞。固定化细胞技术是用于获得细胞的酶和代谢产物的一种方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是在固定化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1)

图中甲、乙都是从土壤样品中筛选降解石油菌株的简单装置图,石油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根据

微生物营养物质的需求以及选择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即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

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因此,图中甲、乙都是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

基。

(2)

若外来杂菌的入侵,就得不到纯净的微生物;在筛选过程中,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措施有培养基灭菌、

接种环境灭菌、接种过程无菌操作等。

(3)

由于多数微生物的降解速率都很低,且一种菌往往只能降解一种特定类型的化合物,这要求实际选择降解

石油的菌株时应该注意选择高效降解菌、降解菌种的最优组合、降解菌种的生存条件等,同时还要考虑降

解产物对环境不能造成污染等方面;进行菌株的分离、筛选,比较简单的方案是用相同石油浓度、相同体

枳的培养液培养不同菌株,一定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石油含量。

(4)

可以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固定高效降解石油的菌种来处理含石油的海水,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醐既能与反应

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固定化细胞优点是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

列的化学反应。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与分离及固定化技术,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38.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

(1)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基因Bphl4)的核昔酸序列2(1分)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

端开始连接脱氧核甘酸

(2)防止质粒和目的基因(基因Bphl4)自身环化;防止目的基因(基因Bphl4)和质粒反向连接[保证目

的基因(基因Bphl4)以正确的方向与Ti质粒进行连接]T-DNATi质粒上只有T-DNA片段能够转移

并整合到水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3)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含有基因Bphl4(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抗虫接种(将褐飞虱接种到转基

因水稻植株的叶片上)

【解析】

【分析】

1、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甘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甘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

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

基因等。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