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5篇_第1页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5篇_第2页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5篇_第3页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5篇_第4页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5篇《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

在上《桃花心木》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读了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让学生反复读种树人给树木浇水的句子,使学生从心中产生了疑问,出现了矛盾的心理,种树人这样做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不仅使悟出了道理,也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本课告诉我们的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种树人的`一番话,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我来讲他们听,我只起到一个牵针引线的作用,也真正的让学生在学习上独立自主。

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还不够精,学生以奇怪的语气朗读浇水的句子,在语气不到位的情况下没有及时的进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读后,没有具体的评价,我的鼓励性语言也不够多,没有带动起学生的气氛,导致我和学生都没有进入到状态当中,因此感觉我与学生有些脱节了,不过这次从备课到讲课我都收获到了很多,我想我以后一定会多参加这样的教学活动,多学习,多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2

本文是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占整个语文教学的大半壁江山,非下功夫教好不可。上完《桃花心木》这一课,对讲读课文的教学我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在预习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针对学生的疑问,我及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发现问题,老师及时进行点拨。讨论以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基本明了,弄清了课文主要写的什么。对种树人的一些奇怪做法有了初步认识,对种树人的语言也有了新的看法,获得了人生新的感悟。

二、让学生学会品读课文的重点句段

课文中有不少富含哲理,意蕴深刻的语句,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研读。例如: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就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还有不少类似的句子,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交流,认识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让学生深刻领悟文章主旨

文章虽然说的是桃花心木,说的是种树人的奇怪动作,奇怪语言,更深层的含义是说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大有作为的人。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是本文升华主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及时渗入品德教育,小学生也受到良好的人生观的教育。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3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上完了,回头想想,这节课上得不赖。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检查朗读——自学生字——归纳主要内容”。在每个环节里,我都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回顾实施过程为:

一、检查朗读

因为课文是双休日布置学生回家预习的,从书本上的阅读批注可以发现,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绝大多数的学生只在重点句段选了一二处,简要写下了自己的体会,与《匆匆》一课相比,读得并不认真,所以在检查朗读这个环节,我特意多加了几分钟。

“谁准备好了,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谁先举手,我就叫谁,读得正确流利的加二分,读得有感情的加三分,并让学生下去写在黑板上的小组积分栏里。原本寥寥无几的举手,因了这加分的诱惑,逐渐多了起来。原本我是想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多读的,但他们并不举手,我就只能叫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现在想想倒也不坏,好学生读一遍,他们在心里也跟着读了一遍,把自己没有把握的地方听会了,就有信心举手了。等到第一遍课文读完之后,再读第二遍的时候,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加分的同学也越来越多。读第三遍的时候,我让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能读出自己理解的段落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读第十四自然段,你读完了我读,我读完了他读,特别是学习靠后的朱晓东同学读得慷慨激昂、富有感情,我给他加了十分的时候,教室里沸腾了,学生都举手想要展示自己的朗读和理解,看着那一张张热情的小脸,我想,孔主任提倡的“争先恐后读课文”的场面,我做到了。反思学生所以热情的原因,加分的诱惑有之,老师的鼓励有之,读到一定时候教室里那特殊的“读”的气场的感染亦有之。这个环节我对自己、对学生都非常满意。

二、自学生字

一共五个生字,采取小组合作自学发现需要注意的地方,指名到黑板挑写的流程,提问到的小组不参与板演,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

三、归纳主要内容

有难度的问题,没有采取小组讨论,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默读、思考,然后指名回答问题。在听取两个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导学生梳理怎样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小有收获。还应该展示一下批注做得好的同学的课本,不能仅仅加分了事。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4

《桃花心木》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这篇课文,人与事都来自平凡的生活,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但,这生活哲理要是我们直白地告诉他们,也许没什么意思。所以,我想,联系生活经验能使课文所含着的道理变得容易理解。如课文中有一句“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我结合《课堂作业本》上的练习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学生大多能联系生活实际,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从自己的学习方面来谈、有的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谈、有的从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面来谈,还有的`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反之,长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社会淘汰。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5

《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成功之处

1.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学生对种树人怎样种桃花心木,和明白浇水的道理部分的解读与理解,我是通过“小组交流,组内展示”这一环节完成的,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文本对话,从而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2.适当牵引。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在学生的理解出现障碍或偏差的时候,我及时的给予帮助和引导,体现了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如当学生汇报种树人的一段话时,对育人的道理并未完全读懂,我恰当地设置了提问环节:你有什么不理解?并让学生联系前生活实际想象“不确定的生活”的意思,经过这一点拨,学生茅塞顿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3.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引导学习。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指导写法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直接指导容易显得生硬,间接指导又怕效果不佳。最后我想出借助谈话引出《白杨》课文,由此及彼,让学生既学会阅读方法中的相关联想,又不露痕迹的进行了写法指导。

二、不足之处

1.小组合作效率不高,只能找到相应的句子,却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2.朗读指导不到位,针对重点环节,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朗读,提升空间有限。如果能够砸实一段的朗读,对于朗读水平的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改进措施

在授课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孩子们进行适当地引导。提出的学习要求应该有层次,这样才会对全体学生都有教育效果。

今后我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更多精彩!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6

《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以朗读训练为主线,理解文本。

文章浅显易懂,看到一种情况,产生一种疑问,得到一种道理,让我们也感受至深。文章只有两句包含深刻含义的句子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深挖,其他好像也没有更深的东西可以让我们挖掘,所以,我决定让学生多读,以读为主,以读带动理解,带动感悟,指名分段读、分角色读、齐读,课堂上一片读书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进了的生活实际情景,仿佛也由开始质疑到了最后的深深感悟。

二、以联系生活为支点,感悟哲理。

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我觉得,语文课程在这方面作用更显著。

我教《桃花心木》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学生朗读了这句话以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反之,长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社会淘汰。

三、以即兴练笔为导向,开拓思维。

文章最后,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生机勃勃。课堂上有过多的讲解,只是让学生写下来,一颗小树苗长到现在这样优雅自在,生机勃勃,他想对种树人说什么呢?

很多学生不仅感悟到了其中的人生哲理,还从一些例子,比如某次狂风暴雨,其他树不幸拔地而起,只有自己因为根扎得深没有拔起而要谢谢种树人。比如有的要谢谢种树人的不定期浇水,使自己忍耐了干旱,以前怨恨过,怨恨种树人那么狠心,不顾他们的死活,现在知道了,因为正因为他的狠心,才让自己能挺过那么多次的干旱,才长得那么高大优雅。学生的写话表达着对种树人的感激之情,也透露着自己对文章道理的理解,同时这种即兴练笔,让学生的思维开拓,让笔头越练越顺。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7

《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通过记叙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没有规律的事情,将种树与育人巧妙地联系起来,说明了人在艰苦环境中要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的道理。

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地领悟文章所蕴涵的这些道理,我主要是采取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重点的。

我在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时,首先留给学生充分读课文的时间,建议学生朗读、默读、轻声读等等,要求学生不论采用什么形式的读,每读一次都要有收获,要勾画出对自己有启发的句段,并及时把自己的随感与随想进行批注。这样,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与此同时,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有个性的批注,为下一步进行交流做好准备。

之后,我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不仅能够将重点句段准确地找出来,而且能够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主要写出了种树人的奇怪做法,一是浇水的时间不定;二是浇水的量不定,有多有少;

2、“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的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有的学生抓住“总会”一词体会到种树人不厌其烦地补种,证明他是一个勤快的细心人,与上文形成对比,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是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之后的感想,是本文的重点句子,当学生提出这句话后,我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谈见解,有的学生说,对于树木来说,“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对于人来说,“不确定”是指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

有的学生说出了面对生活中的出现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挫折的态度与策略,告诉大家要正确认识,勇敢面对;有的学生联系实际进行了事实说明:我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后都能看到妈妈已经把饭做好了,可是,今天中午回到家后,只是看到了妈妈留下的一张纸条:儿子:妈妈去姥姥家有急事,自己动手做饭。后来,我就亲自动手,尝到了第一次做饭的酸甜苦辣,为今后的生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听着学生畅所欲言,我看到了成功。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8

今天教学《桃花心木》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当学生明白了种树人的心愿后,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听了种树人的心里话,

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

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

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况练习说话。要求:小组成员每人凑一点,小组长整理、汇集,组成一段话。我一声“开始”,各个小组立刻“躁动”起来。胆怯的李静手舞足蹈,害羞的李研指指点点,平时根本不发言的朱伟也动嘴了,平时发言吞吞吐吐张纪齐镇定自若。大家都“动”了起来,看来今天的小组学习有戏了。

大约过了三分钟,教室里仍然回荡着孩子们的说话声。我招呼大家停下,请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室里却鸦雀无声,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我一番鼓动后,一只小手举了起来。下面是小组展示的片断:

李庆:我们小组选择的`是第一种情况,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多亏了种树人,你让我学会了自己找水源。放心吧,我会把根深深扎进泥土的,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师:一棵感恩的桃花心木树苗,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张曼:我们小组选择的是第三种情况,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现在,我才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不过,我不会放过最后一丝希望,我要自己救自己。

师:嗯,上帝都只救自救的人。“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会怎么想?

沉默,再沉默。原来,没有一个组选择这种情况。我用期待与祈求的目光扫视全班……

喻正醐: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我想说:我即将枯萎了,如果我早明白种树人的心就不会这样。不过“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一定要把握最后一点时间,努力扎根生长。我要自己救自己。

师:(我特别激动,要知道他属于胆小的那一类学生。)谢谢你,你是我的知己,你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患难之处见真情。(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

上面发言的有两位优秀的组长,也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胆小鬼”。如果他们的发言还不能代表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且看下面几位后进生的作业:

朱伟:我是那棵经得起风雨、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我想说:谢谢你,你让我茁壮成长,让我没有依赖的心。我还要努力成长,长成参天大树,报答你对我的养育。

李洹: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我想说:谢谢你,育苗人,你给了我生命,是我没有好好珍惜,我不恨你。

张纪齐: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我想说:再见了,种树人,我一辈子也报答不了你对我的养育之恩。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怎么会辜负你的良苦用心?

周志祥: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如果不是你像老天爷那样给我浇水,我就不会自己扎根找水源,我就不会茁壮成长。

我们班的学生底子薄,最怕的就是写作文。当然,说话训练也头疼。阅读课上,常是几个优秀生的独角戏。由于刚接任这个班,小组学习基本没有起步。听了李炳亭先生的报告,我的负罪感油然而生,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欲望在我心中烧得实在难耐。今天这节课,孩子们在小组中你凑一点,我拼一点,大家再合成一句话。结果表明,这种“大家唱”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

美国国家教育实验中心有个调查数据:从学习24小时后的检测结果来看,只通过讲授法获取知识的巩固率大约是5%;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巩固率大约20%;利用多种视听手段,比如多媒体获取知识的巩固率大约30%;而通过交流讨论后知识的巩固率可以达到50%以上。

实践和理论都证明:小组学习是最有效的。李炳亭先生指出,按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才会有生命的狂欢。现在备课时,我总是这样告诫自己:给足小组学习的时间,才能让学生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9

今天讲到《桃花心木》一课时,期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读文,带着这样的问题,当你通篇读完后,你觉得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只要用心读书的孩子,问题很好解决,很明显,大家一直认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这个句子不但是本课的重点,也是理解上的难点。我便围绕这个句子展开教学。这句话的一个关键词又是什么呢?孩子们反复读了两三遍,已找到了答案,迫不及待的告诉我是“不确定”。是啊,生活中的不确定太多太多,在文中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桃花心木苗的生活不确定,用心读书的孩子们找到了根据,说出了理由。这些不必细说。

把握人文目标,激发学生情感,自然到了火候,由树我们也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人,联系我们自己的生活实际,你的生活也定会不确定,在不确定的生活中,你是怎样做的?是否经得住生活的考验?是否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是否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是否在此基础上努力生长?当然这一连串的问题是相关联的。其实孩子们都有话可说,觉得很多事情似乎难于启齿,在我的一再引导下,孩子们还是没有勇气站起来谈到自己的“生活逆境”。在我的一再鼓励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仍没有站出来,我冒昧的点到了张XX的名字,她怯生生的谈到了她的生活,尽管语言有些支离破碎,当然这不是她平时的水平。她的情况我十分清楚,在我的帮助下,她完成了一次超越自己的心声流露。“爸爸得病后,我觉得天都塌下来了,爷爷上了年纪,腿脚不便,我们家本来就不富裕,现在更是雪上加霜,从爸爸得病那一刻起,我暗暗下决心,以后我一定好好读书了,再也不贪玩了,我要努力学习,找到工作,改变我们家现在的样子…”

感谢她,我话音刚落,掌声已经响起来了。在不确定的生活中,你变得坚强了,懂事了,很大的收获,是一笔财富。

有一个开头的,大家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看透了大家的心思,我也不再点名了,想说的便主动站起来交流了,李XX也谈到了他的生活环境,不确定正是姥爷的离世,他十分悲痛,因为是姥爷一直把他带大的,妈妈的改嫁似乎对他打击也不小,他也信誓旦旦的说,“我也不知将来干什么好,我只想好好学习,不给妈妈惹麻烦,想姥爷,我要更听姥姥的话…”又一次掌声雷动,我不知道大家是佩服他的勇气,还是和他有类似的经历,产生了共鸣?还是被他的真情实话打动?总之,掌声许久。

孩子们的所想所思在笔尖流淌,停笔片刻,如释重负,眸子也明亮了许多,看到这一切,我似乎也看到了他们的未来,她们才是一棵棵真正的,能经历风雨的“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0

我用了差不多两节课的时间,终于讲完了《桃花心木》这篇文章,还以为是大功告成了,谁知在临下课的几分钟,我随便说了一句:“你们还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提出来。”

真没想到,同学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比刚才上课时回答老师提出来的问题还要踊跃,有的问:“如果种树人定时定量给桃花心木浇水,后果是什么?”有的问:“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想继续生存必须怎么办?”还有的问:“什么是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同学们一连提了十多个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连我也不能马上回答,我只好坦诚地告诉他们:“老师一时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我们课后一起查找资料,共同探讨,好吗?”同学们听了,兴致都来了,恨不得马上去找本课外书来看个究竟。我认为,下课前这几分钟的作用并不比之前这几十分钟的作用少。

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学生小到谴词、造句的质疑,大到探究课文中引申的问题,用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同时,还应经常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敢于质疑、敢干创新的精神。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1

语文教学要走出课本,树立大语文观。在教学《桃花心木》一文时,我做了如下设计。

1、观察一下种植在校园里的树木与长在山坡上的树木有什么不同?

2、设置情境:“有一天,几株快要死亡的桃花心木和几株长得非常瘦弱的桃花心木将种树人告上法庭,状告种树人偏心眼,导致它们生长情况特别不好。”结合这一情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法庭审判的方式,结合文中的内容,将“原告”(将要死亡的'桃花心木和长得瘦弱的桃花心木)“被告”(种树人)“辩护律师”(某些学生)“证人”(生长非常健壮的桃花心木)的理由充分展示出来,学生对这两个作业的兴趣异常高涨,完成得很不错,通过上课的学习情况来看,效果非常明显。

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往往缺乏理性的认识,往往注重文字的学习,不注重体会与拓展。因此,布置学生做家务,走进社区进行有意义的活动,从中进行体会,写出感受,更好利用学过的语言文字,要比反复地背诵与复习要好得多,使学生更好的从中体会学习语文的兴趣。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2

在教研中心组织的课例大教研活动中,我聆听了田晓玲老师的一节公开课《桃花心木》,收获颇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深刻的问题,每一个授课老师可能都会思考和反思这样的问题,而且都有自己的见解。听了田老师的课,我感觉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课堂的效率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一、让学生自主预习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力更是势在必行。田老师的预习不是简单的读通课文,解决字词,还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在有准备的碰撞中迸发的思想火花自然更绚丽,更有层次,更有高度。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方面。自主学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目前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浮于表面。比如,很多时候,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很多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匆匆收场,学生缺少潜心阅读课文的机会,缺乏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肤浅。学生的自主学习浮于表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方面找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教师担心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影响了教学进度,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第二,教师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没有对其进行引导。而田老师的这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减少了,针对性,实效性增强了。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一堂课只有40分钟,一眨眼就过去了,所以,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应尽可能把它都用在语文教学内容上,且必须要把这40分钟用在刀口上,这一点田老师做的就非常好。课堂上,田老师抓住了种树人怎样浇水?你有什么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我”从种树人的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谈谈你的理解。让学生在书中划出重点词句,谈感受,品词析句,老师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心灵。在教学中,老师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进行合作学习,老师参与进去,并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避免了小组学习的盲目性以及走过场。另外,老师的板书思路明晰,采用对比板书,把“种树---做人”联系起来,对比很强。巧妙地环节设计,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根本无暇走神和玩耍。

总之,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分清轻重缓急,“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开设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3

教学完《桃花心木》一课,充分切实明白了是“用教材来教,不是教教材”的真正含义。

由林清玄的文章说起,感悟小事,获得启示。今天学习的《桃花心木》也是这一类文章。。图片认识桃花心木,有什么想说的?课文是怎样描写桃花心木的,读句子感悟桃花心木的外形特点。在这些体验下再读题,学生对桃花心木的.形象就更深刻了,学生也更有意愿学习课文了。

让学生自主学文,找到种树人奇怪之处,做上批注,交流知道几个“不定时”。真奇怪,有什么疑惑想对种树人说,自然学到种树人的话语,朗读,体验交流中明白道理。一种启示自然显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还得扎下根来,延伸到生活中的“不确定”,图片情景再现生活中不确定的事例,学生看着思考着,再说一说今后生活中的不确定,在说中,启示已慢慢扎进学生心里。再进一步让学生写一写,“如果有一天”。一颗“不确定”,面对困难,做好心理准备,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的思想。已经成为一颗种子深深种在学生的心里。

用教材教,教会学生去学,去思考,去生活。多好啊。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4

《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通过记叙人给桃花心木没有规律的事情,将种树与育人巧妙地联系起来,说明了人在艰苦环境中要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的道理。

为了让能够深入地领悟文章所蕴涵的这些道理,我主要是采取抓住文中的句段,联系实际谈理解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重点的。

我在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时,首先留给学生充分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