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69【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这里是地处秦岭蓝田县的普化镇,一株曾经胸围五米、身高二十四米的巍峨楸树,或许连自己都不清楚究竟在这里站立了多久。然而,三十二年前,这株古楸遭遇了生命中的一劫,它被雷电击中,继而引发①。呼呼的火焰,吞噬了主干的树心,生长了几百年的木质部,瞬间化为灰烬,年轮,不知所踪。巨大的树冠,也在猛烈的大火中轰然倒塌,只在树干的北侧,留下一截参差的树皮,树干南面的树皮几乎全军覆没。这是蓝田土地上生长了几百年的楸树在这年夏天里发生的最②的一幕。残留的树皮,三四米高,被烧得黑乎乎的,像一只从灰烬里伸出的巨手。从南向北看,这半圈树皮,更像是向天张开的黑色嘴巴,吐露着幽怨与恐惧。浓得化不开的黑色,在口中涌动,仿佛这棵楸树在呼叫,在呐喊。天有不测风云。灾难来得③,孤独的个体,哪怕庞然如它,也是如此的脆弱。谁都没有料到,第二年春天,已经空心了的手掌般的树皮上,竟然抽出了新枝,长出了鲜嫩的新叶,迎风招展。这棵空心树,它竟然神奇地活过来了!是的,它的坚韧顽强,让自己劫后重生,它“活”了过来。脆弱不等于软弱,敢于直面险境,重塑自我,这株古楸树,倒因此活成了强者。1.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谁都没有料到”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谁在外面呢?”郭太夫人怒气冲冲地朝着门外喊道。B.“我们谁都不让你离开!”张宏和两个弟弟抱着临终的父亲痛哭起来。C.谁没有遇到挫折的时候?但是只有那些直面挫折的人才会克服各种艰难险阻。D.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谁都不能逆潮流而动。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①②③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一座完善的建筑,必须具有三个要素:适用、坚固、美观。建筑本身常常是时代环境的写照。建筑里会反映各时代的智识、技能、思想、制度、习惯,①。因此,适用是指建筑要适合于当时当地人民生活习惯、气候环境。天然材料种类很多,但不一定都被人选用,被选用的材料,更不一定是最坚固、最易驾驭的。石料本身比木料坚固,然在中国用木达到了高度的圆满,②,且建筑上的各种问题常不能独用石料解决,即有用石料处亦常发生弊病,反比木质的部分容易损毁。建筑上的美,浅而易见的,当然是轮廓、色彩、材质等,③,如长与短之比,平面上各大小部分之比较分配,立体上各体积各部分之轻重均等,正所谓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建筑主要是为解决生活上各种实际问题而结构出来的物体,所以无论美的精神多缥缈,建筑上的美都不能脱离合理的结构而独立。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登凌云高处刘过①摄衣更上一层楼,才到层霄最上头。方识乾坤真转毂,好知身世付虚舟。九秋草木岚烟湿,万里山川海气浮。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②。【注】①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②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摄衣登楼,既是对诗歌题目的照应,又是下文所见所感的缘起。B.颔联以“转毂”喻天地运转,以“虚舟”喻身世沉浮,贴切形象,内涵丰厚。C.颈联描绘了草木湿润、山川辽阔的深秋景象,透露出诗人清醒达观的心态。D.全诗将叙事、写景、抒情等手法有机地融为一体,层次分明,意境高远。7.尾联两句“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统一天下后采取的文化措施。(2)研究中国音乐史,有时也可以参考古典诗歌,如《锦瑟》中“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了瑟的弦数,《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了箜篌的弦数,这些都是对唐代乐器真实的记录。(3)“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的这首诗作开启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悲秋”先河,后代文人深受其影响,创作了很多通过描绘秋景来表达悲秋之情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训练】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竹林的故事(节选)废名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妈妈洗衣。然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的踪迹了——这只要看竹林的那边河坝倾斜成一块平坦的上面,高耸着一个不毛的同教书先生用的戒方一般模样的土堆,堆前竖着三四根只有杪梢还没有斩去的枝桠吊着被雨粘住的纸幡残片的竹竿,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义。老程家的已经是四十岁的婆婆,就在平常,穿的衣服也都是青蓝大布,不过现在系鞋的带子也不用那水红颜色的罢了,所以并不显得十分异样。独有三姑娘的黑底绿花鞋的尖头蒙上一层白布,虽然更显得好看,却叫人见了也同三姑娘自己一样懒懒的没有话可说了。然而那也并非是长久的情形。母女都是那样勤敏,家事的兴旺,正如这块小天地,春天来了,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正二月间城里赛龙灯,大街小巷,真是人山人海。最多的还要算邻近各村上的女人,她们像一阵旋风,大大小小牵成一串从这街冲到那街。然而能够看得见三姑娘同三姑娘的妈妈吗?不,一回也没有看见!锣鼓喧天,惊不了她母女两个,正如惊不了栖在竹林的雀子。堂嫂子们邀请一声“三姐”,三姑娘总是微笑的推辞。三姑娘的拒绝,本是很自然的,妈妈的神情反而有点莫名其妙了!用询问的眼光朝妈妈脸上一瞧,——却也正在瞧过来,于是又掉头望着嫂子们走去的方向:“有什么可看?成群打阵,好像是发了疯的!”这话本来想使妈妈热闹起来,而妈妈依然是无精打采沉着面孔。聒聒的喧声,比站在近旁更能入耳,虽然听不着说的是什么,听者的心早被他牵引了去了。竹林里也同平常一样,雀子在奏他们的晚歌,然而对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打破这静寂的终于还是妈妈:“阿三!你老这样守着我,到底……”妈妈不作声,三姑娘娇恼着:“到底!什么到底不到底!我不欢喜玩!”三姑娘同妈妈间的争吵,其原因都出在自己的过于乖巧,比如每天清早起来,把房里的家具抹得干净,妈妈却说:“乡户人家呵,要这样?”偶然一出门做客,只对着镜子把散在额上的头毛梳理一梳理,妈妈却硬从盒子里拿出一枝花来。现在,三姑娘眶子里的眼泪快要迸出来了,妈妈才不作声。三姑娘,拿一束稻草,一菜篮适才饭后同妈妈在园里割回的白菜,坐下板凳三棵捆成一把。“妈妈,这比以前大得多了!两棵怕就有一斤。”妈妈哪想到屋里还放着明天早晨要卖的菜呢?三姑娘本不依恃妈妈的帮忙,妈妈终于不出声的叹一口气伴着三姑娘捆了。三姑娘不上街看灯,然而当年背在爸爸的背上是看过了多少次的,所以听了敲在城里响在城外的锣鼓,都能够在记忆中画出是怎样的情境来。“再是上东门,再是在衙门口领赏……”忖着声音所来的地方自言自语的这样猜。三姑娘站起来,一二三四的点着把数,然后又一把把的摆在菜篮,以便于明天一大早挑上街去卖。人一见了三姑娘挑菜,就只有三姑娘同三姑娘的菜,其余的什么也不记得,因为耽误了一刻,三姑娘的菜就买不到手;三姑娘的白菜原是这样好,隔夜没有浸水,煮起来比别人的多,吃起来比别人的甜了。我在祠堂里足足住了六年之久,三姑娘最后留给我的印象,也就在卖菜这一件事。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这自然是旧的了,我从没有看见三姑娘穿过新衣:总之三姑娘是好看罢了。三姑娘在我们的眼睛里同我们的先生一样熟,所不同的,我们一望见先生就往里跑,望见三姑娘都不知不觉的站在那里笑。一天,三姑娘是卖青椒。这时青椒出世还不久,我们大家商议买四两来煮鱼吃——鲜青椒煮鲜鱼,是再好吃没有的。三姑娘在用秤称,其中有一位是最会说笑的,向着三姑娘道:“三姑娘,你多称一两,回头我们的饭熟了,你也来吃,好不好呢?”三姑娘笑了:“吃先生们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我们大家也都笑了;不提防三姑娘果然从篮子里抓起一把掷在原来称就了的堆里。“三姑娘是不吃我们的饭的,妈妈在家里等吃饭。我们没有什么谢三姑娘,只望三姑娘将来碰一个好姑爷。”我这样说。然而三姑娘也就赶跑了。从此我没有见到三姑娘。到今年,我远道回家过清明,阴雾天气,打算去郊外看烧香,走到坝上,远远望见竹林,我的记忆又好像一塘春水,被微风吹起波皱了。正在徘徊,从竹林上坝的小径,走来两个妇人,一个站住了,前面的一个且走且回应,而我即刻认定了是三姑娘!“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那妇人的话也分明听到。再没有别的声息: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1924年10月(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一扫“纸幡残片”的颓丧,是母女俩通过勤劳的双手逐步改善自己生活的写照。B.“竹林里……雀子在奏他们的晚歌,然而对于听惯了的人只能够增加静寂。”鸟儿的鸣叫以声衬静,烘托了三姑娘母女寂寞的心境。C.“乡户人家呵,要这样?”体现了妈妈对女儿每天打扫房间的心疼。而女儿出门做客,妈妈硬逼女儿打扮,则体现了妈妈强势的一面。D.“再是上东门,再是在衙门口领赏……”三姑娘忖着声音自言自语,说明她内心对热闹场所也十分向往,只不过被“乖巧”抑制住了。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我”的视角观察三姑娘,用华丽而热情的笔调描述了三姑娘几个生活片段,这些片段各自独立又衔接自然,展现了独特的民风民俗。B.小说多处使用直接引语,加之争吵、卖菜等具体情境,使人物对话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主观情绪,极大地保留了人物言语的现场感、真实感。C.小说的语言表现力极强,如“像一阵旋风”“冲到那街”“硬从盒子里拿出”“抓起一把掷”等形象地表现出不同境况下不同的人物心理。D.小说结尾写“我”与三姑娘重遇时她只是“低头过去”,作者对其命运与结局没有交代,故事在相逢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3.三姑娘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4.废名的小说以“散文化”著称,《竹林的故事》是其中的代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篇小说的“散文化”特征。(6分)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冯子曰: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夫是故,难事遇之而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其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而其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或先忤而后合,或似逆而实顺;方其闲闲①,豪杰所疑,迄乎断断②,圣人不易。呜呼!智若此,岂非上哉!孔子行游,马逸食稼,野人怒,絷其马。子贡往说之,卑词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乃使马圉③往,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予不游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解马而予之。少正卯④与孔子同时。孔子之门人三盈三虚。孔子为大司寇,戮之于两观之下。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夫子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小人无过人之才,则不足以乱国。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而君子亦必不概摈之矣。少正卯能煽惑孔门之弟子,直欲掩孔子而上之,可与同朝共事乎?孔子下狠手,不但为一时辩言乱政故,盖为后世以学术杀人者立防。华士虚名而无用,少正卯似大有用而实不可用。壬人佥士凡明主能诛之闻人高士非大圣人不知其当诛也。唐萧瑀好奉佛,太宗令出家。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阳、丞郭仙舟投匦⑤献诗。敕曰:“观其文理,乃崇道教,于时用不切事情,宜各从所好。”罢官度为道士。此等作用,亦与圣人暗合。如使佞佛者尽令出家,谄道者即为道士,则士大夫攻乎异端者息矣。(节选自冯梦龙《智囊·上智部》)[注]①闲闲:若无其事状。②断断:作出决断。③马圉:马夫。④少正卯:鲁国大夫,官至少正,开堂讲学,经常发表一些颇具诱惑力的言论,孔子的很多门生都曾多次跑到少正卯那里去听课。⑤投匦:臣民向皇帝上书。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壬人佥士A凡明B主能C诛之D闻人E高士F非大圣G人不知H其当诛也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人不易”与“以乱易整”(《烛之武退秦师》)的“易”含义不同。B.“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部备齐。C.“得无失乎”与“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的“得无”含义相同。D.“而盗窃不与焉”与“与羸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的“与”含义相同。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真正的智慧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局可以遵循的,是自然而成的,不是凭千思万虑能达到的境界,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恰当的对策。B.孔子的马吃了农夫的庄稼被农夫抓住,子贡索要而不得,孔子认为是子贡说话像用太牢给野兽享用、用《韶乐》取悦飞鸟一样,是不合乎礼制的。C.孔子做了大司寇后,下令杀掉了少正卯,孔子认为有五种罪恶之一的,就难免被君子所杀,更何况少正卯同时犯有五种罪恶,是奸雄,不得不杀。D.唐太宗让痴迷佛教的萧瑀出家为僧,玄宗让崇尚道教的郑铣阳和郭仙舟去做道士,两位君王的做法暗合圣人,有利于阻止士大夫们学习异端邪说。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行游,马逸食稼,野人怒,絷其马。子贡往说之,卑词而不得。(2)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而君子亦必不概摈之矣。9.作者认为“上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69答案与解析【基础训练】1.D(文中与D项的“谁”都指所有人。A项,疑问代词,什么人。B项,指“张宏和两个弟弟”三人。C项,疑问代词,什么人。)2.①熊熊烈火②惊心动魄③猝不及防(每空1分,填其他符合语境的成语也可)3.①化静为动,“涌动”一词将静态的色彩赋予了动感,与前一句语意连贯,语境契合。②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楸树拟人化,生动地刻画了一场大火给楸树造成的损害。(答对一点2分,答出两点给5分,若根据“浓得化不开”分析比拟的修辞手法,根据“在口中”分析借喻的修辞手法,也可酌情给分)4.①当然也反映各地方的地理气候②用石则甚不妥当③美的大部分精神蕴于其权衡中5.①建筑适用不能脱离时代环境;②建筑坚固不能脱离合适材料;③建筑美观不能脱离合理结构。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透露出诗人清醒达观的心态”错误。“岚烟湿”“海气浮”描绘了一副烟波缥缈虚无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对命运前途无法把握的沉浮之感。故选C。7.①尾联两句写诗人年迈登高,希望能驰目千里、穷尽望眼,可惜已无法看到中原故土。②表达了诗人重整河山、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也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无奈、辛酸与痛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由尾联“杖藜”可知诗人此时已经年迈,“穷望眼”刻画了一个登高、远望,希望自己能驰目千里、穷尽望眼的老者形象。“何处认神州”用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虽然极目远眺,但可惜已无法看到中原故土。依据“真转毂”“付虚舟”“岚烟湿”“海气浮”“何处认神州”等内容可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壮志难酬,岁月空流走的无奈、辛酸与痛苦。更是对收复中原腹地强烈愿望失落的无限感慨,传达出了诗人曾理想重整河山、收复中原的伟大爱国抱负。8.(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2)锦瑟无端五十弦二十三丝动紫皇(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均可给分)【综合训练】1.C(“体现了妈妈强势的一面”说法错误。母亲“却硬从盒子里拿出一枝花来”,这是母亲希望自己的女儿打扮得漂亮,希望女儿能有新生活,这是母亲爱女儿的表现。)2.A(“用华丽而热情的笔调描述三姑娘几个生活片断”错误,全文笔调是质朴、冲淡而怅惘的。)3.①勤劳能干(勇于担当):三姑娘失去父亲后辛勤劳动,园子里的菜“绿得可爱”,她辛勤劳动,卖菜养家,可见三姑娘的勤劳能干、勇于担起家庭重任。②乖巧懂事(含蓄内敛):三姑娘想出去玩却只用眼神询问母亲的意见,偶尔出门也不打扮,这一切都是为了守着母亲。三姑娘想看灯却没去看,只有“忖着声音所来的地方自言自语”,可见三姑娘的乖巧懂事。③质朴善良(纯洁自然):三姑娘卖菜时多给一把菜,卖的菜“隔夜没有浸水,煮起来比别人的多”,可见三姑娘的善良淳朴。(每点2分,形象概括和阐释分析各1分。)4.①情节弱化:小说描述了三姑娘丧父、和母亲居住的日常、卖菜等内容,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呈现的多是三姑娘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展现出一轴平淡朴实、从容雅致的生活画卷。②语言诗化:小说语言简练质朴、冲谈平和、委婉含蓄,富于诗意。如小说开头对老陈坟茔的描写,并没直言老程去世,也未刻意渲染悲伤的氛围,只是寥寥数笔就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哀而不伤。③环境意蕴化:小说中茂密的竹林,碧绿的菜地,鸣唱的鸟雀,淳朴的民风……作者着力渲染出一种自然明净、宁静哀愁的氛围和意境,充满诗意。④人物意象化:小说没有刻意描写三姑娘的形象,面貌是模糊的,三姑娘的性格纯真朴实、含蓄内敛,自然化入小说的情景氛围之中,成为表现民风民俗、人物风情的一部分。(每点2分,答到3点满分)5.ADF【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一般的奸佞小人,贤能明智的君主就能够发现并将其杀死,然而对于一些所谓的名人隐士,只有圣贤之人才能认识到其该死的理由。本句话是说如何对待“壬人佥士”和“闻人高士”,所以应分别在“士”后面断开,即在AF处断开;“诛”的主语为“明主”,宾语为“之”,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之”后断开,即在D处断开;故选ADF。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改变/替换”;句意:连圣贤也没办法改变。/用混乱相攻代替整齐划一。B.正确。C.正确。均为“恐怕是……吧,表推测语气”;句意:恐怕不合适吧?/恐怕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吧?D.“含义相同”错误。“在/亲近,亲附”;句意:连盗窃都不算在其中。/依附秦国却不帮助五国。故选D。7.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是不合乎礼制的”错误。由原文“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可知,孔子认为子贡没有要回马,是因为对农夫说了农夫不能理解的话,而不是不合礼制。故选B。8.(1)孔子出行,马挣脱缰绳吃了农夫的庄稼,农夫生气把马拴了起来。子贡前去讨要,言辞谦卑却失败了(没要到马)。(2)然而假使小人有才能,并且肯接受君子的指挥,那么对国家又未尝不是好事,而君子也不应该一概摒弃他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逸”,挣脱缰绳;“野人”,农夫;“絷”,拴;“说”,讨要。(2)“使”,假使;“概”,一概;“摈”,摈弃,摒弃。9.①看问题看大的和长远的,以静制动,灵活应对。②说对方听得懂的话。③不相信名气大却无用的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可知,别人看到小的方面,我能看到大的方面。别人能看到眼前的,我却能看到长远的。别人越动越乱,我却能以静制动,归于正常。别人遇事束手无策,而我处理事情则灵活应对,游刃有余。所以作者认为“上智”看问题看大的和长远的,以静制动,灵活应对。由原文“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可知,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就好比请野兽享用祭祀的太牢,请飞鸟聆听九韶般优美的音乐一样!所以作者认为“上智”说对方听得懂的话。由原文“华士虚名而无用,少正卯似大有用而实不可用”可知,名气很大的人往往对国家没有实际的用处,少正卯看上去有大用,而实际上并不可用。所以作者认为“上智”不相信名气大却无用的人。参考译文:冯梦龙说:运用智慧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局,以恰好与事实相符为好。上等的智慧是自然而成的,并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交流社团走进多元世界计划
- 明确职责与目标的步骤计划
-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课件
- 《认证前教育大纲》课件
- 《信用担保业务开拓》课件
- 《信息显示技术原理》课件
- 【大学课件】物流分拣技术与装备
- 试用期工作报告范文
- 【培训课件】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政策培训企业版
- 2025年黄山货运从业资格考试题目
-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英语 含答案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
-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附答案
-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综合练习题(原卷版)-A4
- 2024年碳排放管理员(中级)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干水泥罐出售合同范本
- 博鳌机场控制区证件培训专项测试卷
- 《毛概》23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第八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TTJSFB 002-2024 绿色融资租赁项目评价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