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门德尔松钢琴小品无词歌创作技法分析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felixmedson),德国剧作家,1809年出生在法国的犹太家庭。从小便显露出音乐的天赋,9岁开始公开演奏,10岁为《诗篇19》谱曲,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1826-29年就读于柏林大学。1829年3月在歌唱学院指挥演出巴赫的《马太受难曲》,为复兴巴赫作品作出贡献。1829年后曾访英、意等国;1835-46年任莱比锡布业会堂乐队指挥。1837年结婚,1843年创办莱比锡音乐学院,亲任院长并教授钢琴与作曲。1846-47年访英期间,在伯明翰、伦敦、曼彻斯特等地指挥演出清唱剧《以利亚》等。由于劳累过度,1847年5月又受到胞姐范尼突然去世的沉重打击,作曲家于同年11月在莱比锡逝世。其一生主要创作了5部交响曲、7部管弦乐序曲、3部清唱剧及赞美歌、诗篇、经文歌等宗教题材作品,钢琴小品48首《无词歌》,为钢琴、小提琴而作的数篇协奏曲,以及许多奏鸣曲及室内乐等。门德尔松短暂的一生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同时在音乐的启蒙运动上,门德尔松使被人们遗忘了几乎一百多年的作品——巴赫的《马太受难乐》重放光芒,这是音乐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从此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赫;在音乐教育上,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为后来德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无词歌的创作背景无词歌是按照歌曲体裁和形式特点写作的小型乐曲,常有一个占主要地位的歌唱性旋律,配以抒情歌曲常用的伴奏音型。无词歌的音乐性格和夜曲比较接近,有些作曲家在标题中指明这一点,如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在早年写作的一首钢琴曲就称作“无词歌(夜曲)”。最早写夜曲的约翰·菲尔德的一首夜曲也曾称为无词歌。依据新格劳夫词典的解释,无词歌(SongsWithoutWords)是一种特性小品,所谓“特性小品”,简言之,是指具有描写、表达意念的标题,来传达一种特殊的心情或是情景短小、但抒情性高的作品,大多属于短小的三段体曲式,强调抒情性的风格,“夜曲”、“无词歌”便属于“特性小品”之一。无词歌这一名词为门德尔松创立。无词歌没有歌词,但门德尔松认为他的无词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比歌词还要明确。他常常把他写的无词歌寄给家人,用以替代信件或文字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感受。如他把bb小调无词歌(作品30之2)寄给他姐姐时并说道:“当我收到你的一半怀念、一半愉快的来信时,我的心情是这样的”(这首无词歌的结构是:ababa,由两个乐段交替而成,第一乐段表现忐忑不安的期待,第二个乐段表现激动、兴奋的情绪)。门德尔松共创作48首无词歌,曾编为8集出版,每集包括6首曲子,第一集为作品19号,完成于1830年—1832年间,并于1832年在英国出版;第二集至第六集,即作品30、38、53、62及67号创作于1835年—1845年,分别出版于1835年、1837年、1841年、1844年和1845年,地点均为波恩;第七、第八集作品83号和102号则是他的遗作,于1850年波恩出版最后两集。在这些作品中,由作曲家亲自题写标题的只有其中的几首,大部分标题有的是后来由出版商追加的,有的是演奏家为了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作品,根据其生动的音乐形象命名的(具体每首的名称见下表)。二、音乐特征。38。1.31、旋律的强调结合,弱化了传统的演唱特性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创作在旋律上最大的特点便是旋律的抒情性,在第15首中,全曲旋律的音域e1-b2,这个音域是在女高音演唱的音域内,同时旋律具有很强的歌唱性。作曲家采用的是3/4拍子记谱,而这里的实际效果则是6/8拍子,仿佛和旋律一起构成了女高音抒情性的唱段。例1:《无词歌》第15首第7-14小节2、《艺术歌曲》第1-2小节a段为d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多使用“歌曲形式”(songform)结构。所谓“歌曲形式”是指器乐曲或声乐曲中结构较小的曲式形态,这一名称源自小型或中型歌曲的结构,如民谣或赞美诗。依据黎翁斯坦在《音乐的结构与风格》一书中,将“歌曲形式”分为下列类型:一段式、简单二段式、扩大的二段式、简易三段式、三段式、扩大的三段式、五段式、自由或乐段聚集形式。引子(1-6),调性在E大调上,由主和弦开始,低音部为主音同奏,上方声部是分解和弦(中间加入了bⅦ音)。这里的引子好比是艺术歌曲的前奏。第1-2小节A段由4个乐句构成,旋律抒情,这段相当于歌曲的第一部分,具有咏叹调的特征。B段的旋律来自A段的材料加以发展,其中在第34-40小节旋律具有花腔性的特点;最后是再现段,只再现了A段的前两句;尾声运用了b句和a句的材料发展而来。就总体而言,这首无词歌的结构和再现的三段体歌曲十分相似。3、半音体系中的和弦结构门德尔松无词歌作品Op.38.No.3在和声的运用上比较简洁。在和弦材料上,除自然体系中的正、副三和弦、七和弦和九和弦外,常用半音体系中的和弦还有副属七和弦,如第3小节的Ⅴ7/Ⅳ,第32小节的Ⅴ7/Ⅴ等;此外,作曲家还使用持续音上的和弦,如第34-39小节、第64-68是在属持续上,第69-73是在主持续上。在调式运用上第一段采用E自然大调,在中间段落转到B调上,再现部转回原调。乐曲的结束多以正格终止为主,很少用变格终止。以上这些和声特点,显然是体现了门德尔松在《无词歌》创作中声乐化旋律的需要。4、旋律声乐作用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在织体的写作上,呈现出多样性。如谱例4所示,织体有四个层次,低音部是持续音,次中音声部是和弦的分解,并使用三连音的节奏型,中音声部也是一个持续音,旋律声部十分抒情。例:《无词歌》第15首第7-8小节三、门德尔松的音乐风格门德尔松开创了无词歌这一器乐体裁,并以自己的48首无词歌完美诠释了这一体裁的魅力,他反应了作曲家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感受,集中体现了门德尔松的创作风格以及浪漫主义作曲家追求器乐声乐化的倾向。这一体裁的出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自身创造力十九世纪初期的欧洲,民族意识与自由平等的精神逐渐散布于欧洲各地,在思想上,则从原本18世纪启蒙主义所着重强调的克制、客观、中规中矩的理性主义及使用固定形式作为艺术表达方式,转为强调重视想象与感受的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从这一时期开始,人们普遍认同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因此保守主义者可以不胜惋惜地缅怀过去,而自由主义者也可满怀希望的展望未来,因此许多浪漫主义者对现实世界有兴趣的时候,另一些浪漫主义者却利用自身的想象力作为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由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浪漫主义思想,在艺术界中最早出现于文学上,写作技巧走向平实自然,且充分表现个人所要抒发的个性与情感,同时在多方面取用新奇的题材来刺激想象和情感。代表作品首推法国文豪雨果的著名浪漫主义宣言——《克伦威尔》序言,之后逐渐延伸至绘画上,画家们追求将自身的情感、信念、希望和恐惧,以各种形式表现,不再强调素描和严谨的外形而是强调激越的情感和极端个性化的表现。代表作品有法国画家杰利柯的《皇家卫队的骑兵军官》、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以及西班牙画家哥雅的《五月三日的马德里》,最后才在音乐界中发展,并在音乐领域中发扬光大。2、情感论音乐美学的早期发展“情感论音乐美学是指西方音乐哲学、美学领域中一种将人的情感视为音乐本质所在的美学思想。这种美学思想在整个西方音乐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十分重要”。19世纪,由于人们思想的改变,以及文学、艺术上的浪漫主义对音乐的影响,使作曲家的创作更倾向于情感的表达。在这种大的思潮的影响下,情感论音乐美学在此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音乐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成为浪漫主义情感论音乐美学的首要命题。李斯特认为:“艺术中的形式是放置无形内容的容器,是思想的外壳、灵魂的躯体,只有在这个‘容器’充满了感情的内容时才有意义”;舒曼曾说过:“只能发出空洞的音响,而没有适当的手段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乃是渺小的艺术”从他们的言论中可以看出,浪漫主义音乐家把内容表现的自由与充分看得比形式上的完美无缺更重要,形式上的创新是为了内容的表现。围绕着内容与形式命题的讨论,19世纪浪漫主义情感论音乐美学确立了以情为主、以乐传情的审美观。门德尔松无词歌的创作在情感上虽然没有李斯特等浪漫主义作曲家那样深度表达,但正是在这种美学思想的影响下,作曲家们开始以个人的主观意识表达对音乐的想法,并试图展现属于个人的音乐风格。强调可充分表现自我从而达到宣泄情绪目的的“特性小品”,这也成为新创作思潮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3、音乐的国内条件门德尔松一生可谓是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首先,他得益于浓郁的家庭音乐氛围的熏陶。门德尔松的母亲不仅是一位钢琴家,而且还懂希腊文和拉丁语,门德尔松就正是在聆听母亲所弹奏优美的乐章中成长起来的,这种言传身教的亲情力量无疑对门德尔松音乐之路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他从小便显示出音乐的天分。门德尔松9岁开始公演,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2岁已写出一首钢琴四重奏(Op.1),14岁时组织自己的私人乐队,16岁时发表第一首杰作《弦乐八重奏》,17岁时完成了著名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所有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无不与门德尔松内在本有的音乐天赋以及促使他天赋生发的家庭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在西方,甚至是在所有作曲家中,门德尔松无疑是最幸运、最幸福的一位,他出生于一个银行家庭,优裕的家庭生活环境,富足的经济生活条件,与同时代的绝大多数音乐家饱受生活的疾苦,或寄人篱下为生存而奔波相比,可谓是幸福万分……这些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创作中去。天生的音乐灵感、优越的家庭、幸福的生活,以及他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与努力实践,这些共同促成了门德尔松音乐观的形成。四、门德尔松无词歌的创作背景从门德尔松48首无词歌的标题以及笔者对作品Op.38.No.3的详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门德尔松每首无词歌都是一幅生活的画面,从无词歌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世事百态、悲欢离合、抑或喜怒哀乐。之所以如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1 My school Part A Let's learn(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
- 砌砖质量合同范本
-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9 玩得真开心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房屋全款购买合同范本
- 制作预案合同范本
- 5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旧物交易合同范本
- 4 地球-我们的家园:《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 (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 2023-2024学年清华版(2012)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课 妙笔生花-文本的修饰》教学设计
- 第四章观赏树木的园林特性4
- GB/T 19536-2004集装箱底板用胶合板
-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三章
- 可爱的四川精编版课件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 债权法总论课件
- 医院先进科室、先进个人评选办法
-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优秀教学课件(1-12课)
- 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人员机考试题库(含答案)
- 门诊医师出诊申请表(2022版)
- 材料进场检验项目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