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9000字】_第1页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9000字】_第2页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9000字】_第3页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9000字】_第4页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9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18426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3991国外研究现状 1129611.1公共文化建设主体研究 1132341.2公共文化经费支持研究 2108761.3公共文化政策研究 2238341.4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平衡研究 2126722国内研究现状 371642.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246202.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463062.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影响因素研究 6287652.4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路径研究 7300213述评 921492参考文献 101国外研究现状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个概念,国外学术界目前没有明确的说法。涵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流程、构建形式、经费支出等相关内容,并且部分研究分析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平衡的问题。1.1公共文化建设主体研究英国约翰·梅尔斯考夫提出,西方的很多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完善,往往人均能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很多,虽然这有利于社会和谐,提升民众的幸福感,但在程度上也比较容易造成社会弊病,这是由其两面性决定的,所以必须做出改变。改变由政府片面供给的局面,将部分供给内容转向市场,不能完全由政府承担这方面的责任,市场也需要去主动承担,为政府减少压力[1]。Baldwin选择应用了公共选择理论,针对当前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展开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政府后续的管理提供指导,力求建立多元供给主体[2]。也有学者认为公共文化具有较为明显的公共性与外部性特征,市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完全依靠市场去供给,此时很容易出现公共文化供给不平衡的问题[3]。1.2公共文化经费支持研究MoulinerPierre针对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状况进行分析,并且指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国家与地方财政的有效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最终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在体系建设期间带来多米诺效应,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涉足公共文化事业,有利于公共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与创新性会得到极大的助推作用[4]。海尔布伦提出文化经济的繁荣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公共财政投入的影响,但是从这个观点的前提来看,必须首先具备与之相匹配的文化经济体系,进而获取高效的良性循环发展[5]。HewettRogerS与BartlettRobinL提出在文化领域政策制定期间,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分析地区发展的实际状况,确保在获取政府资助前提下,可以更好地利用社会文化资源与力量等,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对应的资金需求可以得到有效满足[6]。部分学者认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其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直接影响,其中充足的财政支持非常关键,这同时也是推动公共文化事业高速稳定发展的基础。1.3公共文化政策研究格雷夫解释了文化政策将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影响一个国家发展期间的社会制度,因此将其看成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7]。道格拉斯·诺斯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包含于文化制度这样一种庞大且复杂的体系中。任何各类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某种价值观,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8]。部分学者在研究文化政策的过程中,站在公共政策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政府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科学的公共文化政策,进而为文化的有效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9]。1.4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平衡研究站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学的角度进行研究,部分学者提出在政府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城乡发展期间的科学比例。在公共服务项目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将满足农民的合理需求放在关键位置,选择供给效率作为评估指标。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在实际研究期间,提出了新公共管理理论,从其中的内容来看,强调在公共服务供给的过程中必须是始终坚持推行“多中心”模式,并且能够适当增加市场竞争机制,促进社会本身去积极弥补政府供给的局限性,从实践行动与底层设计出发,打破传统的“政府独揽”模式,利用这种方式对于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有效减轻政府压力,将政府解脱出来。同时还有利于培养相关企业和组织,让其发展壮大。提出在项目推动期间,政府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完善的管理规范和具体原则,确保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能够顺利实施。2国内研究现状2022年1月,笔者通过知网、报纸、刊物、学术论坛进行有关“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题搜索和资料收集,总共出现15.5万条与之相关的内容,输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共出现了5225条与之相关的内容,现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大致划分以下五个方面:2.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现阶段,我国的学者主要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供需矛盾和结构性失衡这两个问题入手,分别采取不同的视角依托相关理论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学者戴艳清、彭雪梦、完颜邓邓认为,“农村公共文化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中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在应用供需关系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展开研究时,能够为后续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面对农村公共文化需求不断上升和多样性,供给的不足和滞后与此局面形成强烈反差,这是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10]”学者袁锐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入手,认为新时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着总量过剩、结构性短缺的供需失衡问题,无法很好地满足农民对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要。[11]”学者闫小斌、段小虎、贾守军、荆皓以供给改革理论为依托,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在针对供给改革理论进行研究期间的实际情况,同时深入分析了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发展历程、特点和服务需求产生基础等。[12]”学者胡恒钊认为,“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服务机构不够健全、设施陈旧落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投入资金薄弱等因素制约了农村文化的发展。[13]”学者马雪松,杨楠认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环境与资源的配合和支撑,政治体制、财政制度与供给机制如果存在问题会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求均衡的实现。[14]”学者傅才武,刘倩认为“公共文化服务在提供时存在严重的供需失衡,这也是阻碍我国农村文化进一步发展的痼疾。[15]”学者陈建从整体性治理理论入手深入研究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目前的发展情况,同时总结了其供给层面的深层次问题,提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构建期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本身存在很大的短板,这种情况必然影响后续文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解决这种问题时,整体性治理理论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与指导。[16]”综上所述,上述几位学者的观点都是针对现阶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环节所产生的矛盾、问题,分别站在不同的视角分析其背后的原因。由此可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机制更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必须在全面、深入把握其矛盾现象、深入分析其独特性关系的前提下,才能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的完善提供有效指导。2.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目前的研究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不同的流派,分别为“政治说”、“福利说”和“治理说”,针对这三种研究逻辑进行分析,并不存在高低之分,其所站的角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最终得出的观点存在不同,因此无论是哪种逻辑都具备独特与可取之处。从“政治说”的内容来看,其中提出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必须从载体或者物质层面入手,从传统的“小服务”出发,进而过渡到“大服务”层面的话语表达,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共文化服务的含义出现了变化,其逐渐上升到了国家政治层面。学者李国新提出,“基于目前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深入分析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状况,总结其中的问题,进而明确后续体系建设期间的路径方式与重点任务等,这在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期间发挥了关键作用。[17]”学者周正刚认为,“构建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推动农村文化的改革有关键作用,并且也是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关键任务,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可以分阶段地提出其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18]”学者苏红认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其受到多种因素的直接影响,同时也是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关键构成部分,针对其发展水平、构建程度进行分析,不仅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且在地区经济发展期间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农村地区发展期间,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完善科学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19]”针对“福利说”逻辑内容进行分析,其中提出在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也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发挥期间的实际体现和客观要求。学者左罗、汤松雪认为,“在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县级政府属于基础环节日,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并且是推动文化建设标准化、均等化的基础和关键。[20]”他们针对公共文化体系构建的实际情况展开研究,同时从公共服务供给理论角度出发,基于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学者杨斌提出,“在新时代地方政府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构建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了确保体系的构建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深入挖掘人民农民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强调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政府责任,这对于推动文化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1]”针对“治理说”的逻辑内容进行分析,其中指出在公共服务体系在构建期间,要进一步关注鼓励政府之外力量的进入,利用这种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合作网络格局,这同时也是一种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主体互动,由此而形成现代化的治理模式。学者李少惠、王苗认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并非将政府排除在外,而是重视进入政府之外的社会力量,确保在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社会的不同主体都能够参与其中,进而更好的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22]”学者耿达提出,“在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针对空间重塑,进而打造更加科学合理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更好的发挥民间文化力量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国家文化治理体系。[23]”学者刘玉堂、李少多以新乡贤作为切入点,认为“在新时代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新乡贤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乡村治理期间,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是关键内容,但是目前正呈现出供需不平衡不充分的显著特征。为此,应当充分发挥新乡贤的优势和功能,重视新乡贤的作用。[24]”学者潘鲁生认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期间,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且逐渐发展出新的需求与特点。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加之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状况不同,乡村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存在差异性。[25]”综上所述,这三种研究逻辑均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并且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政治说”站在国家文化整体战略的角度进行分析,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后续的发展方向,但是如果无法与时俱进就可能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战略初衷背道而驰。“福利说”如果无法有效引导社会公共性与公共精神的发展,此时会造成私性权利泛滥,必然会对公共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福利说”过分关注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期间的作用,不利于构建更为科学完善的文化服务良性生态体系。“治理说”提出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而构建多元主体互动的文化服务体系,但是在服务框架制定期间过于模糊,同时在多主体参与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导致主体的权责不对等问题。2.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影响因素研究笔者在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的时候发现,这部分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学术界大多都是通过实证调查和定量分析构建对应的指数分析模型,利用这种方式明确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学者李少惠、韩慧认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仍未摆脱负增长局面,技术效率的改善是当前供给效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在整个农村地区间差距并没有缩小,绝对差距仍然存在;但在引入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后,不同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差距呈现出显著缩小的态势。[26]”学者寇垠,刘杰磊认为,“满意度是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不同类型满意度受不同因素影响,职业、个人幸福感与文化程度等全部存在关键的影响,并且针对个人幸福感进行分析,同时受到收入水平、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多种不同因素的直接影响。[27]”学者卢春龙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四大工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了几个重要的个人因素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同时考虑了农村地理位置与地区性差异作为重要的结构性因素,他认为“教育程度是影响政治态度最重要的人口统计属性,一般情况下,个体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这种情况下对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接受程度越高,此时会形成更加主动积极的评价。[28]”综上所述,影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类,内因主要来自于个人和家庭,受制于一个人的教育程度、年龄、收入、家庭环境。而外因主要来自于国内外的政策环境、体系结构和当地政府的办事效率,只有充分把握内因和外因,立足于农民群众,才能高质量的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2.4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路径研究基于目前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展开分析,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当前的提升路径展开分析,这同时也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们分别从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提升路径。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其受到多种因素的直接影响,其中乡村振兴战略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提供发展动力。学者陶晶提出的提升路径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对应的多元投资机制,利用这种方式更好的推动乡村振兴;明确对应的供需反馈机制,同时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重视人才的培养,确保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更加有效的促进作用。[29]”学者陈庚、邱润森认为,“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目标要求。从基本标准升级为优质标准,从低水平均等动态发展到高水平均等,从效率效益导向转变为整体效能的考量,以及从充分参与到实现有效获得,是新时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趋向。[30]”学者谭发祥以众筹理念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他认为,“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重视社会协同。持续提升社会力量的投入热情,让老百姓把自己的各种“微”力量通过“众筹”捐献出来,共同构建科学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一种创新设想。[31]”学者祁述裕强调“在发展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作用的过程中,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点更好的发挥农村文化资源作用;第二点是按照农民的意愿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第三点持续深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层次作用;第四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资源展开整合;第五点贯彻落实我党提出的“放管服”精神。[32]”学者朱冬亮、朱婷婷从乡村能力建设入手,提出“将乡村乡村当作发展主体,重视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利用这种方式建设一个可持续的乡村乡村公共文化供给和服务体系,由此形成的乡村能力建设路径或许可以为我国乡村文化建设转型和文化振兴提供新的方案。[33]”学者黄梦航着重分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方式,并且研究了社会力量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他提出“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重视激励不同社会力量的参与,这对于增强体系构建的效率与质量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重视不同文化领域的发展,针对政府政策资源展开高效整合,增强资源的利用率。[34]”学者胡恒钊认为,“要注重通过构建多元投资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培育高素质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利用互联网资源、传播先进文化、传承乡村记忆、打造农村文化品牌等路径,不断满足农村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35]”综上所述有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路径的研究成果颇多,学者们选取的研究视角也有所不同,有的学者紧跟当前国家大的战略背景与时俱进,从政府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提升路径,还有一些学者站在社会力量、乡村力量多方参与的视角,其他力量与政府治理一起形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合力,由此而提出的围绕多元主体的相关提升路径,另外还有一些学者的研究比较新颖,以某些理论作为出发点,以农民群众作为立足点,提出了相关的提升路径。总体来说无论哪种观点,都是要让农民群众切切实实能感受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质的提升,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述评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参与者还是服务特性来看,中外学术界都将政府置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优先地位,同时鼓励其它主体充分参与进来。从公共文化服务的性质来看,主要涵盖了服务性、公益性与公共性等;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整体开展了很多层面的研究,除了基本的设施、资金与人才等,在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没有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而造成文化服务体系无法有效满足农民需求,体系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并且在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忽略了特殊人群与地区的实际需要。从研究层面进行分析,在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展开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从管理学角度入手,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很少。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情况来看,在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政府本身的作用,强调进一步增强政府的管理水平与运作效率。我国学者提出在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此时要以政府为主体,以社会的力量为辅助,在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缺乏研究深度。就其研究内容而言,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较少,主要是关于公共物品概念与含义的分析,在针对资金支持、建设主体与文化政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一般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展开与切入,进而提出一些简洁意骇的观点。然而,我国的学者们对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涵、意义、现状、问题和对策上,普遍缺少一个整体的、全面的理论框架支撑,所采用的的理论依据很多都是从国外管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借鉴过来,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在研究方法上,目前大部分的文章所采用的方法都是从宏观角度入手进行定性分析,使用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反而很少。此外部分文章撰写得过于脱离实际,对农村地区、城乡之间的实际差距其实并不了解,没有去实地调研,容易出现对于纸面数据生搬硬套的研究,一些深度不够的研究难免缺少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参考文献[1]约翰·梅尔斯考夫.英国艺术中经济的重要性[M].王乾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45.[2]BaldwinElaineLonghurstBrain,SmithGregetal.IntroducingCulturalStudies[J].Cultureandculturalstudies,2015,53(3):1-7.[3]AnthonyEveritt.TheGovernanceofculture:ApproachestoIntegratedCulturalPlanningandPolicies[J].CulturalPoliciesResearchandDevelopmentUnitPolicyNote,1998:18.[4]MoulinerPierre.PolitiquesCulturellesEtladecentralisation[J].LpHarmattan,PaRis.2002(2):72-122.[5]海尔布伦.艺术文化经济学[M].詹正茂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34.[6]HewettRogerS,BartlettRobinL.PublicFinance,PublicEconomics,PublicChoice.ASurveyofUndergraduateTextbooks[J].JournalofEconomicEducation.2014,(12):45-49.[7]阿弗纳·格雷夫著,李敏编译.文化信仰和社会的制度结构:历史和理论的角度看集体主义社会和个人主义社会[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5):12-13.[8]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M].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7-15.[9]Berry,F.S.Wechsler,B.Stageagencies'experiencewithstrategicplanning:findingsfromanationalsurvey[J].PublicAdministrationReview,1995(1):161-162.[10]戴艳清,彭雪梦,完颜邓邓.农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需矛盾分析——基于湖南省花垣县的调查[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29(02):16-25.[11]袁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失衡难题何解[J].人民论坛,2019(14):138-139.[12]闫小斌,段小虎,贾守军,荆皓.超越结构性失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驱动与需求引导的结合[J].图书馆论坛,2018,38(06):31-36.[13]胡恒钊.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与重构[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20(02):77-81.[14]马雪松,杨楠.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求失衡问题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10):59-66.[15]傅才武,刘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失衡背后的体制溯源——以文化惠民工程为中心的调查[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47-59.[16]陈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碎片化问题研究——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08):5-10.[17]李国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45(04):4-11.[18]周正刚.构建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探讨[J].湖湘论坛,2014,28(05):5-12.[19]苏红.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其构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4).53-57.[20]左罗,汤松雪.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贵州省X县为例[J].生产力研究,2020(11):110-113+118.[21]杨斌.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就、问题与路径——基于西安市的调查[J].图书馆杂志,2019,38(11):30-36+20.[22]李少惠,王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社会化的模式构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02):44-48.[23]耿达.公共文化空间视角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思想战线,2019,45(05):137-146.[24]刘玉堂,李少多.论新乡贤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功能——基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现状[J].理论月刊,2019(04):125-131.[25]潘鲁生.中国乡村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论——以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9(06):118-122.[26]李少惠,韩慧.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及收敛性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06):54-63.[27]寇垠,刘杰磊.东部农村农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J].图书馆论坛,2019,39(11):79-86.[28]卢春龙.我国农民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调查——来自全国九个省市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