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与道家思想的结合及融合发展
中医学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密切相关。悠久的文化和传统造就了中国人重意象好比类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特点广泛地影响到了中医学的各个方面。无论佛家、道家、易家、兵家还是儒家的思想在中医学的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各家思想在中医学中的合理应用,对于中医理论的完善及中华民族的健康,起了重要作用。现从中医学的整体观、养生观、疾病观及医德医风方面着眼,分析传统文化中各家学说与中医学的内在联系。1阴阳并归其经《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成熟的标志。整体观念是《内经》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整体观的形成与道家、释家、易家和兵家思想中的整体观思想密切相连。首先,道家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对人与自然相统一的一个很好概括。这个思想渗透到医学领域,就成了“人与天地相应”的医学理论。道家中的“道”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及必然趋势。《内经》中的精气思想是道家的“道”与“气”思想的继承和延伸。从阴阳学说的角度,将阴阳关系从“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阴阳对立统一观出发。老子认为万物本来是“负阴抱阳”的,阴阳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制约,又彼此依存转化。在这种消长、变化中求得彼此的协调平衡,使其本身的诸多方面达到融合统一境界,即归根合道当是生命活动的最高实现。老子的这种阴阳不离说是《内经》整个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指导思想,例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就有“天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老子的阴阳说也贯穿于《内经》用以分析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临床诊断和卫生预防等各个方面。其次,释家也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百一”理论,即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可构成宇宙间的万物,任何一种元素出现异常现象,便可引起相对应的疾病发生。佛教认为天地与人相应,人类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自然界发生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都会产生影响。中医是在天人合一及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来吸取佛教中的“百一”理论的,因为两者都把人体既视为构成自然界的要素,又把自然界当作人得以致病的因由。而且佛教亦从缘起论的角度观察人的存在,认为人的生命是生理、心理活动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组成的系统,集成人生命的诸缘不可或缺,不可分离。《易经》则以阳爻和阴爻构成的64卦,象征天地万物及其变化,表明天地和同,万物化生,人与天地分而相合。《易传》发展了《易经》的整体思维,其核心思想为“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所理解的八卦乃是一种整体思维模式,以此模式来观察世界和万物,必然要求从整体的观点来把握对象,把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来研讨,并以天、地、人为宇宙“三才”,建立三才合一的整体观。而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其所提出的哲学核心亦为“全”字,其也和中医中的整体观思想不谋而合。2中医休闲养肉方证养生是《内经》中核心内容之一,这与我国传统的文化和习惯有关,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或儒家都对于人体的养生非常重视。中医养生提倡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要胸怀开阔,知足常乐,以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预防情志致病。佛教注重“形神合一”、“自然无为”的境界即禅。禅是一种独特的顿悟体验,更是通向心理健康之路。释家认为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有利于人体健康长寿,此为传统养生思想的重要基础。《摩诃止观》中论述修习养性应具五缘、弃五盖、调五事。“具五缘”是指:持戒清净,衣食俱足,闲居静处,息诸缘劳,近善知识;“弃五盖”是指:弃贪欲盖,弃瞋恚盖,弃睡眠盖,弃掉悔盖,弃疑盖;“调五事”指:调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这与“悦情志、戒私欲、远房室、适四时、节饮食、常运动、顺性情、服药饵”的中医养生八要诀异曲同工。佛教中的酒戒、节食、素食与寡欲都有中医保健养生的价值,其注重防止贪念即“过”的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颇深。道家则认为养生贵在清静,清静的核心是虚无恬淡、顺其自然、净化心灵,养生包括:养神、养形、养气及养心的内容。在《内经》中的《素问·上古天真论》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均有所体现。其中养生理论的篇章对道家思想继承的痕迹也非常明显,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而《道德经·八十章》则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两者在文辞和意义上极其相似,对于文中的“朴”正是老子所崇尚的那种朴实真质的理想状态,也体现了道家清净无为的养生宗旨。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养生观,注重养神,尤其强调振奋精神,“养浩然之气”(《孟子》)。即以儒学文化的道德伦理为指导,调养心身,保持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可见儒家思想对中医学养生的影响和联系。3释家的思想与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交融中医的疾病观中,特别重视疾病的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的阶段。以预防为主要部分,这与兵家的用兵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还有“治外伤如将,治内伤如相”,“以草木之偏性,攻脏腑之留胜”等形象的比喻治法,体现了兵家思想对中医疾病观的影响。释家从身心、行为与环境互相关联的天人合一论着眼健康与疾病,注重未病先防。《佛说医喻经》曰:“如世良医,知病识药,有其四种,如具足者,得名医王。何以为四?一者识其某病,应用其药;二者知病所起,随起用药;三者已生诸病,治令病出;四者断除病源,令不后生。”可见释家的思想与中医中“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相通。治未病思想是《内经》核心的学术思想,道家也很重视治未病。《道德经》六十四章曰:“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可见道家对治未病的重视。道家思想运用“道法自然”的观点采用因势利导、协调平衡的观点治疗疾病,这也是中医学对疾病的观点。4“仁”为教育观上的要求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医德规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陈实功在所著《外科正宗》一书中,提出了“医家五戒十要”,在研习医技、精心处方、对患者一视同仁、救助贫穷之家、尊重同道、尊重妇女等方面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与释家的五戒十善、六度四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苏教版八 确定位置教案及反思
- 房地产行业保安工作总结与安全落实计划
- 开展员工福利活动的月度工作计划
- 环保理念融入日常活动的计划
- 学习动机激发行动方案计划
- 刻意练习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提高病房环境舒适度的措施计划
- 提升小语种证书考试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及试题及答案
- 2025年CFA考试房地产投资风险试题及答案
- 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有效对策试题及答案
- 一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在网上交流信息教学设计 清华版
- 广东省2024-2025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及答案(二)高三试卷(佛山二模)
- 11.1 杠杆 课件 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 抢救工作制度课件
- LOGO更换普通夹板作业课件
- 2025年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课件
- 美容师考试与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及试题答案
-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胜利第一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在路径优化中的实践案例
- 汉服实体店创业计划书
- 2025-2030中国滑雪板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