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和文化角度浅析中西方民族的颜色词_第1页
从语言和文化角度浅析中西方民族的颜色词_第2页
从语言和文化角度浅析中西方民族的颜色词_第3页
从语言和文化角度浅析中西方民族的颜色词_第4页
从语言和文化角度浅析中西方民族的颜色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语言和文化角度浅析中西方民族的颜色词

一、语言的深层含义认知语言意味着人的感知和语言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外部事物的感知和经验。颜色是一种自然现象,附着在花草山川中,可以说凡是进入人类视觉的事物都是有颜色的,只不过有深浅艳素之分而已。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对外部世界认知和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还没有发现一种完全没有颜色词的语言,所以说,颜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颜色打交道,颜色是没有国界的。并且,颜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其表现色彩的词语很丰富,颜色种类也无穷无尽,有各自独特的物理属性。我们在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时,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它们的象征意义在英汉这两种各具特色、大相径庭的语言中,其表达方式与文化习惯存在一定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由于汉民族与英美文化之间存在着文化历史背景、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宗教信仰、道德信仰、民族理念、思维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地域风貌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这些差异使得颜色词也有时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颜色词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一些差异,使得人们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也不尽相同,就是对同一颜色的理解和使用也有所不同。并且,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表示颜色的词汇也相应地不断丰富,其意义也从原来表示一种纯色彩而派生出许多新的意义,从而使得人类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因此,了解英汉文化的背景知识,掌握表示颜色的词语在两种语言中的深层含义,才能进行更有效、更顺利的交际,因为“没有这种相应的学识和素养,就不能算是具备了适应中外交流所需要的交际能力”(李筱菊,1987)。以下,本文将主要以“红色”为例,举例说明并加以分析研究其在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性。二、女性?sraft红色对一个正常的中国人和西方人来说,都是基本色,体现了人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追求。红色的产生是由于人的思维、感觉和行动的自然反映,它不受生活习惯、民族习性、社会关系等诸方面的制约。这种反映也属于文化因素的一方面。在中国,它象征了吉祥、喜庆、热烈、欢乐等文化内涵。在歌剧《白毛女》中,在大雪封门的除夕夜,躲债归来的杨白劳喜滋滋地给女儿掏出一根红头绳,顿时陋室生辉,过节的喜气马上被渲染起来。很难想象杨白劳带回一根另一种颜色的头绳是什么效果。还有,在过新年时,门上贴红对联;结婚时,新娘穿大红的衣服、盖红盖头、贴大红喜字、被称作“红喜事”;长辈给新婚夫妇送红包;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红娘”;把热闹,兴旺叫“红火”;甚至恭喜新生婴儿时也要煮“红鸡蛋”;单位开业剪彩也是手执红布,结上红花。一些重大的娱乐活动总是少不了用红色来装点喜庆,欢乐的气氛;同时它也象征革命和进步。如中共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最早的武装叫“红军”、把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刻苦钻研的人叫“又红又专”;它也象征着顺利,成功。如人的境遇很好被称为“走红”“红极一时”、得到上司宠爱的人叫“红人”、分到利润叫“分红”、给人发奖金叫“送红包”等;红色也象征着权力,达官贵人的住宅是“朱门”,他们穿的衣服是“朱衣”,显贵们坐的车子也称“朱轩”等;它也象征着美丽,漂亮,如指女子盛装叫“红装”或“红妆”,指女子美丽的容颜叫“红颜”、还有“坠入红尘”“红灯区”等往往都和女性有关。在西方,红色同样意味着女性的吸引力。歌剧《卡门》中,吉普赛女郎卡门身着一袭猩红长裙飞旋起舞,象一团烈焰,令人不为之倾倒也难。在电影《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Scarlett)也是身穿大红衣裙从冲天的战火硝烟的背景中走出来,面颊也被火光映得通红,光彩照人。Scarlett正与scarlet(大红色)同音,作者以此暗喻女主人公不羁的性格和女性魅力的用意十分明显。英文中scarletwoman就是指风情万种的女人。同样在西方,人们把圣诞节和其他重要的节日称为redletterdays;在迎接国家元首等贵宾时,铺展红地毯(rollouttheredcarpet)以示尊重和热烈欢迎。人们喜欢用红色装饰客厅,以求温馨的感觉,这种对红色的偏爱想必是它所带给人的心理感受而引起的吧,因为红色属于暖色系,它不像黑色,蓝色,等给人冷漠、疏远、不可及的感觉。曾有人做过试验,让一些儿童在各种颜色的手套中挑选一双他们认为最暖和的,孩子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红色手套。在中国日历中,纪念日或者节日都用红色字体,这说明人们的这种心理和生理因素是相通的,是不以地域、时间为界限的。红色除了可引申“美好”“幸福”等以外,红色还可用来表示“相思”、“爱情”,西方人带玫瑰送情人,中国人南国红豆寄相思,这里的红色无可替代。如果你掏出一把黄豆或黑豆送给情人,那大概只是给她用来助消化的。在西方,红色的西红柿最初被人们称为loveapple,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吧。在中西方文化中,红色还可表示感情因素。在汉语中有“从来没有和他红过脸之说”这里“红脸”指生气或争吵。还有,“气得涨红了脸”“吵得脸红脖子粗”等。英语里也用seered(火冒三丈)、turnred(脸红)、redwithanger(气得脸都红了)等都和生气有关,当然,红脸也能是害羞,难为情的反映,如:红晕(flush),羞红了脸(turnred)等。这是由于人的思维、感觉和行动的自然反映,也是文化因素的一方面。从以上可以看出,红色不仅在指称意义上,更主要在内涵意义上反映了文化的同质性。许多颜色词是在特定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下产生的,这些词大都可以被称为“局限词”。如果不了解这些词及与之构成的词汇所处的社会习俗、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它们真正的文化内涵就容易引起误会。比如,一般人只知道“红色”是革命、进步、成功等象征,殊不知“红”还有另一种象征意义——囚犯之色。在白色恐怖的时代里,老百姓对“红”的心理感觉是“危险”“坐牢”,“戴上红帽子”意味着坐班房的罪名。直至今日,被判处死刑的犯人在公判以后,还要在其胸前所挂的名字上打个大红勾。这缘于古代的司法制度,也体现了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的矛盾性,当然西方文化的红色矛盾性和差异性也很多了。因为中西毕竟是有着截然不同历史发展、地理环境、政治信仰、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的国家,其差异性更进一步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异质性。在中国,红色有消灾辟邪、好运之说。如;本命年穿红衣,扎红腰带,以及近两年流行的红红的中国结。过年送红包是害怕“年”这种动物伤害人或者吃人,于是老人为了让孩子平安过“年”就送红包以驱邪镇妖。在西方,源于斗牛文化的红色表示残酷,狂热,灾祸,血腥等。如redhand血腥的手,杀人的手、redheaded狂怒的、redruin战祸、seetheredlight觉察危险逼近、redalert红色警报、redlight危险信号、redrag激怒的事物redcross红十字会、、onredalert应急状态、redtape官僚作风、redtypism官僚作风、becaughtredhanded当场被抓。这些差异都是由风俗传统文化造成的。有时候,红色虽有相同的指称意义,但其内涵意义却迥然不同,这是由特定的历史文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导致的。在中国,红色象征着革命,胜利,有褒义的感情色彩,如红旗会让人产生崇高,肃穆,尊敬的感觉;乒乓球著名品牌“红双喜”,也是为了表示好运的意思。而英语里的红色则让人想起生气恐怖,是贬义和排斥的意思,如;aredbattle血战redruin火灾,wavearedflag是指在斗牛文化里激怒牛的意思。在中国,“红”表示繁荣昌盛、成功,如生意红火、红极一时、红的发紫等。比如:中国人喜欢在家门口过节时挂两个红灯笼,显示自己的地位,也有走红、成功之意。而英语里“beinthered”则表示生意亏本,“redink”不是红墨水,而是财政赤字,“redfigure”赤字、“redbalance”赤字差额,“red-inkentry”赤字分录。这是店铺在账本上记账时要做记录,有盈余用黑色墨水,有亏损用红色墨水,这一个习惯保留下来也就有了现在的这些习语。当然,红色的文化内涵意义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就必然影响了人们在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比如中国的“红白喜事”对外国人来说就像一头雾水,中国人结婚穿红,葬礼着白,而外国人结婚穿白,葬礼着黑,这些都与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除了这些词的差异以外,颜色词“red”在一些句子中的使用也可以看出它的文化差异。如:(1)Governmentpolicyininterestrates,andonfinancegenerally,hasbeenmarkedbyvacillation,wishfulthinking,electoralexpediencyofthemostshamefultypetowardstheendoflastyear,contortionsandcontradictions,alltoaccommodatetheredneckeconomicsoftheNationalCountryParty.(Hansard.Aug.27,1981)redneck在上例中用作形容词,意思是;“reactionary”(MDNW,.307)(反动的)。由redneck派生的reactionary指“reactionaryattitudes”(反动态度)。(2)...theredneckeryoftheQueenslandgovernment...(GarthNettheinABCbooksandWritingApr.21.1982)redneck字面意思是“红脖子”,怎麽会与“反动”产生联系呢?汉语“红脖子”一般是“激动”、“生气”等,redneck原指美国南部农民、乡下佬。现该词引申为“反动的”,这与特定的历史和地理背景都有关系。(3)Ironically,itwasRedNoseDay,thedaywhenmillionsofAustraliansdonnedrednosestosupportresearchintosuddeninfantdeathsyndrome(NewIdea.Oct.7.1989)RedNoseDay指:adayonwhichanappealismadefordonationsforresearchintosuddeninfantdeathsyndrome,markedbythedistributionofplasticrednosestodonors,即“为婴儿猝死综合症研究募捐的日子,在这一天募捐者将分发到红色的塑料鼻子。”RedNoseDay的使用与特定的时间以及事件中的习惯有关。汉语中“红鼻子”一般指“酒糟鼻”,并无“红鼻子日”这个募捐日子。红色在历史事件当中给人们的教训也可以看出它在中西方的差异。还记得,50—60年代,国产名牌“红灯”牌收音机曾一度远涉重洋,销往国外。正是红色的中西内涵差异导致“红灯牌”收音机在国外滞销,后来改了名字以后才畅销起来。同样,50年代的四川“地球”牌榨菜,仅仅因为商标上的地球括上了红旗也遭遇了同样的磨难。还记得,在中国清朝时期,呈上的奏章经皇帝批定后由内阁用朱书批下,这种奏章称为“红本”,这与英语国家的“redbook”(红皮书)完全不同,它是指封皮为红色的书。再比如;“红娘”是《西厢记》的女主角崔莺莺的侍女,她促成了崔莺莺和男主角张生的结合,后来民间便把热心促成他人姻缘的人称为“红娘”,译成英语为:go-between或matchmaker,如果西方人不熟悉汉民族这一特色的传统文化信息,想当然的以为“红娘”只是一位红衣女郎,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可以帮助我们对中西文化“红色”差异的深入理解。综上所述,中西文化“红色”寓意的确很有差异,尽管其中很多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但它们却忠实地记录了中西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鲜明的文化烙印,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三、颜色的表现形式颜色在中西互译上有时可以直译,有时则需要意译,不一定有完全对应的等值词。汉语中带“红”的词语在翻译成英语时,可不一定用“red”,英语里的“red”也不一定就翻译成“红色”,当我们翻译这些词汇时,应特别留意其涵义及翻译,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正确运用之目的。1)直译:直接翻译,英语既汉语,已经被人们接受和认可,可以拿来直接使用,意思一目了然。redcross——红十字会、redfigure——赤字、redrose——红玫瑰、redwine——红酒、whitehouse——白宫、yellowpages——黄页。2)改换颜色词,用读者熟悉的颜色词来改变原文的颜色词,如果直译,容易发生歧义,造成不必要的误会。红塘——brownsugar、红茶——blacktea、redruin——火灾、redbattle——血战、redsky——彩霞、blackandblue青一块紫一块等。3)原文中无颜色词,译文中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增加适当的颜色词,以增加文化内涵,使读者容易接受,也容易理解。害羞——turnred、官僚——redtape、红榜——honorroll、白干——invain、眼圈红了——Hereyesbecamemoist。4)意译,有些颜色因为习惯用法,有引申意义,这时,可以根据原文的意思,完全忽略原文的颜色词,根据其文化内涵,完全意译。例如:“红娘”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原因,译成gobetween或matchmaker就比较贴切;汉语的“红眼病”表示嫉妒之意,并非眼病,译成greeneyed才和汉语意义想吻合。还有,红豆在汉语里表示爱情,所以译成lovepea刚好和西方的love意义一致,这样西方人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多了;红运即好运气goodluck;红利即分红dividend;红事指结婚wedding;开门红即开了个好头haveagoodstart;女红—needlework、红的发紫—enjoygreatpopularity;新手指没经验的人,译成agreenhand容易被西方接受,因为green在西方指没有经验,知识浅薄的意思;真实的谎言——awhitelie,因为在西方white指清白,没有恶意;倒霉的星期一——blueMonday等等,这些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