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湖北省孝感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1.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A.传说、遗址 B.遗物、记载 C.化石、遗址 D.传说、记载2.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其分封的主要目的是()A.表彰功臣 B.照顾亲戚 C.维护统治 D.选拔人才3.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魏国动用“十万之军”。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大破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达24万。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更是坑杀所俘赵军40多万。由此可见,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是()A.武器先进 B.战术高超 C.战况惨烈 D.兵种增多4.“他们‘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的千千万万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他们”是指()A.反对周厉王的“国人” B.张角领导的黄巾军

C.刘邦、项羽 D.陈胜、吴广5.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志,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A.皇帝幼龄即位 B.宦官外戚专权 C.黄巾军大起义 D.地方军阀割据6.下列国家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①齐国

②晋国

③秦国

④宋国

⑤楚国。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7.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8.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9.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A.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B.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C.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10.下列战争不具备以少胜多特点的是()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涿鹿之战11.2022年12月29日,宁乡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下列某一物品是湖南宁乡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最精美的物品,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现存最大的青铜酒尊。该物品是()A.司母戊鼎 B.利簋 C.四羊方尊 D.毛公鼎12.给下面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第9课

秦统一中国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

东汉的兴衰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3.东汉顺帝时期京城流传“直如弦,死到边;曲如钩,反封侯”的童谣。造成这一童谣流传的原因是()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黄巾军起义的破坏 C.汉顺帝的残暴统治 D.州牧割据混战不已14.东汉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相继迁入中原地区,逐渐建立起许多政权,即“五胡”十六国。唐代所修《晋书》记载,匈奴、鲜卑、羯、氐、羌均为黄帝后裔。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B.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

C.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 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15.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曾出现了一部系统总结了6世纪前黄河中下游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和贮藏等内容的农业著作,被公认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这本书的作者是()A.贾思勰 B.祖冲之 C.刘徽 D.胡昭16.一位同学在单元复习后整理了下面的笔记。他复习的内容所属历史时期是()政治方面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经济方面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文化方面学术思想活跃A.史前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7.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秦的暴政 B.楚汉之争 C.巨鹿之战 D.大泽乡起义18.从东汉末年到西晋时的国内政治局势如图所示,这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19.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二者能够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因素是()A.人民大力拥护 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C.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20.下列关于两汉、魏晋科技和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西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作原料,价格便宜

B.东汉的华佗医术高超,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尊称他为“医圣”

C.南北朝杰出科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D.东晋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代表作《洛神赋图》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21.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在不断的强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限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已地侯之。被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1)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3分)(2)材料二示意图中秦朝政治制度的具体名称是什么?图中丞相掌管什么事务?(3分)(3)材料三中偃认为当时中央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上从其计”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4)以上材料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22.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材料二:“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韩非子•有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张?孔子认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什么?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如何发展孔子的思想的?(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治国策略?秦始皇践行了他的理论,创立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实践法家思想上存在怎样的问题?(4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2分)23.【古今对外交流】

材料一(开疆拓土)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材料二(对外交流)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贸易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三(古道新途)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请写出西汉政府管理西域机构的名称及其历史价值。依据材料指出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的作用。(6分)(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今天中国大力推动“一带一路”,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原始人类时期,没有文字,研究原始人类历史的主要依据的是化石和遗址。中国是拥有原始人类化石和遗址比较多的国家,因此说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关于人类起源有很多种说法。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化石、遗址。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起源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人类起源的相关史实。2.【答案】C【解析】A.通过分封表彰了功臣,但表彰功臣不是分封的主要目,排除A。

B.分封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统治不是照顾亲戚,排除B。

C.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C符合题意。

D.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进行分封,与才能无关,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识记西周的分封制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3.【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比春秋时期更加血腥惨烈;题干中描述的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战争充分证明了战国时期战争的这一特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该题以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4.【答案】D【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所以材料中的。“他们”是指陈胜吴广。

故选:D。

本题以“他们‘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的千千万万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为切入点,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

注意以材料的解读,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5.【答案】B【解析】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6.【答案】B【解析】春秋五霸指的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战国七雄指的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韩国和魏国。因此说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国家是齐国、秦国和楚国。

故选:B。

本题以春秋霸主和战国七雄为依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的知识。

本题以春秋霸主和战国七雄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7.【答案】C【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要求识记与认知重要史实。

【解答】

A.国家的产生是夏朝,故排除A。

B.该项符合两宋时期,故排除B。

C.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西汉汉武帝推进了大一统格局,秦汉时期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故C正确。

D.该项符合隋唐时期,故排除D。

故选C。8.【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是秦国进行的一场变法运动,使秦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故A项的推论是正确的。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此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故B项的推论是正确的。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绸之路的开辟,故C项的推论是正确的。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D项这个推论是错误的。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辨析能力。

识记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9.【答案】B【解析】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预防疾病,强身健体。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10.【答案】D【解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属于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决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淝水之战:383年,前秦集结80万大军进攻东晋,东晋只有8万军队,结果东晋大获全胜,涿鹿之战不具备以少胜多特点。

故选:D。

本题以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的战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的相关史实。11.【答案】C【解析】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故C符合题意;司母戊鼎不是青铜酒尊,排除A;利簋、毛公鼎都是西周青铜器,排除BD。

故选:C。

本题考查青铜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12.【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的主题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秦汉时期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明清时期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观察题干方框内的内容可知,第9课到第15课的内容与秦汉时期有关,故最合适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相关史实。13.【答案】A【解析】“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出东汉中期以后政治腐朽,社会混乱的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东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14.【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在内迁过程中,逐渐与汉族等民族进一步融合,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才会在后世被认为是黄帝后裔。这也体现出了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区域开发,排除B项。材料与国家分裂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到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几个民族,不能说是各民族,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5.【答案】A【解析】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总结了6世纪前黄河中下游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本书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贾思勰及其所著的《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系统总结了6世纪前黄河中下游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和贮藏等内容的农业著作”“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贾思勰及其所著的《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16.【答案】C【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发展;文化上,学术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故选:C。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史实。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7.【答案】A【解析】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秦的暴政的相关史实。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的暴政的相关史实。18.【答案】C【解析】示意图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加强。东汉末,军阀割据纷争;后来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故选:C。

本题考查东汉、三国鼎立、西晋。注意掌握东汉的衰落、三国鼎立的形成、西晋的短暂统一的相关知识点,依据课本知识分析图表作答即可。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东汉、三国鼎立、西晋的相关知识点。19.【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二者能够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因素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商鞅变法虽然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但变法措施基本保留下来;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同时改革又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故选:B。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掌握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20.【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故C表述正确,符合题意;西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作原料,价格便宜,故A表述错误,排除A;东汉的张仲景医术高超,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尊称他为“医圣”,故B表述错误,排除B;东晋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故D表述错误,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